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49章 整编军队

第49章 整编军队


  ??王畅长叹一声道:哎,千总,怎么回事情,你看看,这相如县怎么才这样一点人,这扩军啊,还扩不扩了?如果只有这点人马,不要说挡住马元利,就是驱赶土暴子还是难上加难。

  土暴子用兵马万余,这次虽然死伤甚大,但还是盘踞营山、仪陇啊。

  杨昭长叹道:各位,扩军是一定要扩的,按照原计划扩吧。

  当即任命杨成、唐钧为把总,从各个司抽调1个局,新组建1个司,以与王畅司一道成为中司(相当于中军)

  新建2个局的守备部队,1个总旗驻守运山古城,其他驻防蓬州城,由镇抚董克治统辖

  镇抚董克治、通判母俊一道,征召工匠,在运山古城,在蓬州建立起铁匠局、木匠局、武器局,鸟铳局,以修缮兵器,打造兵器。

  对各司局结构进行改编,增加了司务长、知事、郎中这样的后勤保障人员。

  在6个把总之中,王畅、杨成、董大海读了几年私塾,能够识文断字,但像唐钧、赵得胜两人只是上了半年私塾,特别是刘豹,还是杨昭手把手教了半天,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把总如此,这28个百总更让人惨不忍睹了,其中有9个人上过几年私塾,能够识文断字,有12个只上个半年私塾,有7个根本不会识文断字。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司局把总、百总在军中找了两个能够咬文断字的帮助自己处理公务,为了更好的让大家打仗,现在对各个司局编制进行如下整编。

  再说了,过去将伙夫放在各个小旗,现在突然将伙夫归百总直接管辖,很多百总根本无心也无力管这种杂七杂八的事情。

  各局除了辖3个总旗9个小旗之外,另外编1个后勤小旗,设立一个小旗,包括一个司务长、一个郎中、1个号手,1个旗手、1个传令兵,9个伙夫,由司务长统辖,如此每个局人数由过去的112人增加到117人。

  这司务长待遇与旗总相同,为不入流的官吏,在军中除了管理这些伙夫之外,还协助百总鼓励士气,处理往来文书,战功与财务登记核实,发放有关军饷等

  这郎中待遇与小旗相同,懂一些简单的包扎技术,能够治一些日常病症。

  旗语手、传令兵待遇与队长一样。

  在各司除司部之外,还增加1混编局。在各司部包括1个把总,1个知事、1个医官、1个旗手、2个旗语手、2个号手、2个传令兵,2个伙夫共10人。

  混编局包括1个百总、1个司务长、1个郎中、1个小旗的斥候,2个后勤小旗,1个火器总旗等共74人。

  如此一个司人数为440人。

  知事为正八品武官,与百总相同,协助把总监督各局司务长的工作,打仗时帮把总出谋划策,鼓励士气,保证部队粮食补给等。

  司中司务长向知事负责,协助知事具体监督各局粮食补给事宜。

  医官待遇与旗总相同,为不入流的官吏,有3年以上行医经验,能够处理各种疑难病症。

  就这样,忠勇军由过去的4司12局扩编为6司28局,兵马超过3千人,若外加铁器局、木匠局、鸟铳局,武器局等人马,光是吃皇粮的军人就超过3500人,通过相如县一县财政实在难以供给。

  听刘世铉介绍完,众人大喜,刘豹笑道:镇抚,这个主意不错,与土暴子厮杀,我不会落下风,最让我头痛的就是那些文书,看到起头痛,还有吃喝拉撒,真的是让人难受啊。

  刘世铉看了看杨昭道:各位把总、百总,千总就是考虑大家行军打仗,面临这样多那样多的困难,才想出这样一招,帮助大家。

  这样,有专人帮你管吃喝拉撒这些事情,有专人帮你记账,这种事情何乐不为呢?

  王畅沉思片刻,说道:哦,刘镇抚,这就相当于管家吧,过去各司、各局没有管家,现在千总为了大家安心打仗,特的给我们请了一个管家,是不是?

  杨昭笑了笑,扫视众人一眼道:王把总这个比喻有点贴切,但又完全不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你们的管家,帮你们处理吃喝拉撒,帮你们掌握下面兄弟动态,打仗时也可以帮你们出一下主意。

  但也不完全是,就像在我这里,不是有刘镇抚、董镇抚,他们不但帮我处理粮草问题,打仗时帮我出谋划策,是我的军师、参谋,帮我处理一些公务,除此之外,他们也还要帮忙监督你们这些把总,监督你们下面这些把总的管家啊。

  就是这样一个理,大家明白没有?

  刘豹呵呵笑道:这个,我这个大老粗就明白了,你们明白没有?千总的意思就是董镇抚、刘镇抚是我们军中最大的管家,而我们各司的是二等管家,下面各局的是三等管家。

  最大的管家,就像董镇抚、刘镇抚他们可以管我们,也可以管我们的二管家,这没有问题。千总,到蓬州后你给我配备了一个何秀才,到军中后让我省了一半的心思,他啊,就是打仗不敢往前面冲,有点贪生怕死。

  杨昭笑了笑,看着众人道:大家回去合计合计,有没有适合的人选,到时候报到刘镇抚这里,到时候如果合适,我就会正式任命。

  我在这里说明一下,最为关键的是司务长与知事,这些人必须上了五年以上私塾,熟悉各种文书,为人正派,不贪财,上过战场,能够与下面将士打成一片的,最好是军中干过杀敌立功的小旗、总旗什么的。

  刘豹摇摇头,叹息道:千总,读过5年私塾,是不是太长了啊?读了5年私塾的,很多不是去考秀才吗?

  你还要熟悉各种文书,不贪财,这,这是不是太难了。

  杨昭摇摇头,说道:这,这当然是有点难,你以为管家是这样好找的?如果没有这些过硬的条件,这帮司务长、知事是任命了,但到时候将军中搞得乌七八糟的。

  王畅叹息道:千总,我们司有2个虽然能识文断字的,一个胆子太小的根本不行,还有那个自视甚高,与我一句不合就撂挑子,害得我将他当菩萨一样供着。

  哎,千总,你虽然解决我们大问题,但像刘镇抚、董镇抚这样的人那里找啊。

  看着下面这些把总、百总叫苦不迭,杨昭也不愿意放开条件,先在各个司确定一个局试着推行,然后再全面铺开。

  而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尽力寻找这些人才。

  在确定扩军方案后,各个把总、百总既然喜笑颜开。

  这次扩军与过去不同,过去可供挑选的范围太窄,这次光俘虏就有三千多人,外加云集在蓬州周围的四五千乡勇,增加1800多人,还算容易。

  考虑到这帮土暴子实在可恶,对俘虏甄别,挑选非常严,先由书办经过第一轮甄别,然后再进行复核,杨昭希望能在这3千多俘虏中间挑选出500良家子弟,以充作忠勇军。

  罪大恶极的则按照过去做法,斩杀5%,以震撼军心。其他的年轻力壮的剁掉大拇指后与老弱病残一起分配到各地,以开垦荒田。

  而剩余的,则在那4,5千乡勇中选择,只要身体健康,品行端正,能吃苦耐劳的都可以,如此最先挑选出千余良家子弟充实忠勇军各司局。

  对挑选中的,一律发放5两纹银作为安家费,对没有挑中的,则根据斩杀流寇数量发放相应的银子以进行奖励。

  如此,挑选兵丁进行得非常顺利,在基本确定各个百总、各总旗人选后,大家就按照要求跑到乡勇宿营的地方挑选。

  让众人感到稍稍不同的在这次扩军过程中,杨昭还专门画了一个表格,印刷后交给各司局,以登记各个兵丁基本情况。

  如姓名,出身年月,籍贯,读书情况,擅长,家中人数,成分,土地面积,纳粮数量,本村人口等信息。

  为了给军中书记做示范,在招兵的时候,杨昭边问边登记,帮忙登记了几个兵丁。

  在每天晚上,杨昭让书办们将登记资料送到知州衙门,一一进行汇总,进行研究分析。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784.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