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汉末之逐鹿天下 > 第六章 义结金兰

第六章 义结金兰


  秦熠、颜良几人吃过午饭,歇息了片刻之后,就来到了颜良平时练习武艺的场地。他们都是习武之人,自然避免不了要切磋一番。

  颜良走到摆放着各种兵器的木架旁,取出一柄大刀,然后走到场地的中间。

  颜良道:“子昱远来是客,我和不俊先展示一下我们的武艺,然后,请子昱再为我们展示一番,如何”?

  秦熠笑道:“就依文恒兄所言,我先领略一下二位兄长的风采,然后,再请二位兄长为我指点一二”。

  颜良、文丑对秦熠谦虚的态度都很是欣赏。颜良笑道:“子昱如此谦逊,着实令人佩服,指点到谈不上,互相切磋而已”。

  颜良先舒展了一下筋骨,然后双脚微微分开、站定身形,将大刀举起,一招一式施展开来,登时劲风呼啸、刀光闪闪,威势煞是惊人。

  秦熠见颜良刀法精奇、变化多端,不由得暗暗称赞!他穿越前也曾领略过众多刀术名家的刀法,那些刀法乃是经过上千年的沉淀演变而来,经过了无数名家的改良。而颜良的刀法细微变化之处,竟然丝毫不逊!势大力沉,变幻莫测,不务攻而自攻,不求守而自守,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颜良演练刀法之后,收势站定,笑道:“献丑了,接下来由不俊演练一趟枪法,请子昱过目”。

  秦熠赞道:“久闻文恒兄刀法不凡、武艺高强,今日一观果然令小弟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颜良笑道:“子昱过誉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不俊的枪法”。

  文丑笑道:“我的枪法可没有文恒兄的刀法那么精妙,如有不到之处,还请二位为我指正”。

  颜良道:“不俊为何如此谦逊,你我的武艺在伯仲之间,我又如何能为你指正。”

  文丑笑道:“好了,咱们二人就不要再互相吹捧,子昱是我们的客人,既然已经领略了你的刀法,那么,接下来就由我为子昱演练一番”。

  言毕,走到兵器架前取下一杆镔铁大枪,走到场地的中间开始演练起自己的枪法。

  只见文丑将镔铁大枪施展开来,扎、刺、挞、抨、拦、扑、点、拨,招式迅捷、力道沉厚,果然是用枪的高手,秦熠这才明白颜良方才所言非虚,他们二人的武艺确实是在伯仲之间。

  文丑收住枪式之后,笑道:“献丑了,我已展示完毕,接下来让我们领略一下子昱的风采”。

  秦熠道:“二位兄长的武艺如此卓越,令小弟十分敬仰,接下来我就在二位兄长面前班门弄斧,展示一下我的枪法,还请二位兄长多多指点”。

  颜良笑道:“子昱不必过谦,互相切磋而已,请吧”。

  这时,陆昶走上前来,把秦熠的银枪递到了秦熠的手中,秦熠接过以后,将枪头上的枪套取下交予了陆昶,自己则走向习武场的中央。

  秦熠知道文丑、颜良都是武艺高强之士,若想赢得他们的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他不敢有丝毫敷衍。

  他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右手握住枪的把端,屈臂于胸前,枪身直立,枪尖向上;左手拇指屈拢成侧立掌,掌指向上,掌心与右手指根相贴,与右手虎口平齐。正是杨家枪的起手式、抱枪礼。

  紧接着,他手腕一抖,登时舞起了数十朵碗大的枪花,漫天飞舞的枪花之中,夺人心魄的枪尖虚虚实实、变换莫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杨家枪,全名为“杨家梨花枪”,相传乃是南宋末年红袄军首领李全的妻子杨妙真所创。虚实相间、变化莫测,进其锐,退其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经过后人数百年的改进,更是精妙异常。

  秦熠为了能够引起颜良、文丑对自己的重视,更是展现出了所有的实力,但见他舞到急处,犹如雪花平地起,只见枪影不见人。颜良、文丑二人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心中皆是震撼不已。

  就在他们看得如醉如痴之时,陡然间听得一声高喝,漫天枪影登时不见。定睛看时,只见秦熠持枪而立,气不长喘、面不改色,笑吟吟的望着文、颜二人,道:“小弟献丑了,不到之处,还请二位兄长多多指点”。

  颜良、文丑二人初始对秦熠的枪法并没有太在意,他们认为秦熠不过是一名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就算他天赋异禀,枪法也不会太过高明。他们都是行家里手,自然知道练习枪法的难处。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秦熠年纪轻轻,枪法却是如此精妙。而且,秦熠所演练的枪法,以他们二人的阅历,竟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皆是震撼不已!

  他们二人哪里知道秦熠乃是穿越之人,穿越前精研枪法,下了近二十年的苦功,而且天赋又异于常人,枪法早已大成!

  穿越之后,为了能够在乱世之中取得一席之地,他对自己的枪法更是精益求精,经过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努力,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颜良回过神来以后,叹道:“没想到子昱年纪经轻轻,在枪法上却有这般造诣,着实令人钦佩,我不及多也”!

  秦熠道:“文恒兄过誉了,我的这些粗浅功夫怎么能和文恒兄相提并论,文恒兄如此赞誉,小弟愧不敢当”。

  文丑道:“子昱,请问尊师是何人,天下怎会有如此精妙的枪法”?

  秦熠道:“对不起,我下山之时师父命我不得透露他老人家的名讳,还请不俊兄谅解”。

  文丑听了以后,不由得暗自感叹,这样的一位奇人自己却无缘相见,心中很是惋惜。但他也知道,时下世道黑暗,许多名人、雅士大多都选择了隐居,不再过问俗事,秦熠的这般解释,他也能够理解。

  颜良见秦熠年纪轻轻,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还极为谦逊,心中对秦熠更加喜爱,于是,便产生了与秦熠结拜之意。

  颜良笑道:“我与不俊和子昱一见如故,我有一个提议,还望子昱不要推辞”。

  秦熠道:“文恒兄请讲,只要不违背侠义之道,我当全力而为”。

  颜良道:“茫茫人海,良莠不齐,得一至交兄弟又何其难也,今日与子昱相识实乃人生一大快事,我想与不俊、子昱结为金兰之交,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秦熠喜道:“能与二位兄长结为金兰之交,实乃熠之幸也,就依文恒兄之言,今日与二位兄长结为兄弟”。

  文丑笑道:“文恒之言甚合我意,你我相识已久,我早有此意。而子昱不但枪法卓绝,还是一位谦谦君子,能与你们二人结为兄弟,我求之不得。”

  光合四年四月中旬,颜良、文丑、秦熠结成了金兰之交,是年,颜良二十一岁,文丑二十岁,秦熠十七岁。

  三人结拜以后,登时亲近了许多,秦熠与陆昶就在颜良的家里住了下来。之后的一些日子,秦熠又去拜见了文丑的家人。

  旬日过后,三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颜良、文丑对秦熠这位刚刚结拜的小兄弟也越来越是喜欢。这一日,三人互相切磋一番之后,围案而坐,饮茶歇息。

  文丑道:“子昱武艺不凡,但不知对天下之事是否也有所了解,对当下的局势有何看法”?

  秦熠道:“我一路走来,所闻所见都令人十分心痛,想我大汉昔日是何等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外藩望戈而寒。然,如今天子暗弱、宦官弄权,国势日渐衰微,各地豪强大肆兼并土地,导致许多百姓失去了家园,朝廷对此却置若罔闻、视而不见。

  而且,外藩在我幽、并二州境内肆意掠夺,百姓深受其害,我汉军将士对此却无能为力,长此以往,天下必生祸乱”。

  颜良叹道:“如今我大汉内忧外患,我等虽是习武之人,但却因为都是白身而报国无门,每每想到此处,都令我十分郁闷”。

  文丑道:“如今宦官当道,庙堂之上忠义之臣屡遭迫害,我们身为一介草民,对此又能奈何,只是可惜了我们一身的好武艺”。

  秦熠道:“虽然当下没有我等施展才华的空间,但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坐等天下之变。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我们应当未雨绸缪,早做打算,一旦天下有变,我们也好顺势而起,闯出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地”。

  颜良道:“三弟想法虽好,但你怎么能确定天下会发生动荡?虽然现在大汉内忧外患,但数百年基业岂能因一时之变而有所改变”!

  秦熠道:“如今各地豪强兼并了大量土地,致使许多百姓成为流民,他们上无片瓦遮身,下无安身之地,流亡千里,饿殍遍地,长久以往岂能不思变也!而一旦被人蛊惑,必成星火燎原之势,到时,朝廷又该如何应对?

  纵然他们无法撼动大汉数百年基业,但却能留下巨大的隐患,不出数载,天下必然会形成群雄争霸之势”!


  (https://www.bxwxbar.com/book/49584/3361497.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