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汉末之逐鹿天下 > 第五章 颜良、文丑

第五章 颜良、文丑


  光合四年三月,正是花红柳绿、万物复苏的时节,然而,高顺的母亲却再也不提返回故里探望一事。因为她已经从过往的客商中得知,鲜卑人大举进攻并州,汉军抵挡不住,已经退到了河内。

  虽然她一直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回故里看望一番,但她却不能因为自己的愿望而让孩子们前去冒险。

  秦熠见高顺的母亲再也不提返回故里一事,心中暗喜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私心而感到惭愧。自己阻止了高顺的母亲返回故里,虽然避免了高顺因为此行被吕布拉拢,但也给高顺的母亲留下了或许是终生的遗憾。

  对此,秦熠常常感到愧疚,因此,平时对高顺的母亲服侍的更加周到。高母见秦熠如此,对他更加喜爱。

  高雯与秦熠定下亲事之后,初始有些拘谨,但随着日常接触也渐渐放开了心怀。虽然二人还没有成亲,但平时对秦熠的照顾却是无微不至,如姐姐照顾弟弟一般,令秦熠深为感动。

  这一日,秦熠与高顺、陆昶等人从灵州城卖完桌椅返回的途中,看到又有很多流民从北方而来,个个衣不遮体,蓬头垢面,心中感到十分酸楚。

  他跳下白马,走到马车前,从购置的物品中取出了一些干粮发放给那些流民。那些流民接过干粮千恩万谢一番之后,继续向灵州城走去。秦熠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不由得仰天长叹。

  高顺道:“子昱,我知道你心地善良,但世道如此,又岂能是凭你我之力就能改变,我劝你还是看开一些”。

  秦熠道:“大哥,我知道你我的力量不足以改变眼前的局势,但百姓们没有了土地而成为了流民,而且,此种状况越来越严重,日久必生祸乱”。

  高顺道:“子昱,我们只是一介布衣,这些国家大事,又岂能是我们所能掌控”。

  秦熠道:“大哥,如果天下发生动荡,你有何打算”?

  高顺道:“你我都是习武之人,如果天下真的如你所言发生动荡,我们当然要借此机会建立一番功业,否则,岂不是辜负了我们一身所学”。

  秦熠道:“我也有和大哥一样的想法,不过,若想在乱世之中建立一番功名,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早作打算”。

  高顺听后思索了片刻,道:“贤弟所言极是,只是单凭兵营村里的一些兄弟,恐怕不足以成大事。我打算再招募一些临近的村中的青年,和我们一同练习武艺,若真的天下有变,我们也好见机而行”。

  秦熠道:“也好,我们现在有了一些钱财,可以招募一些忠勇之士,但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否则会适得其反。另外,我打算去其他地方游历一番,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之士”。

  高顺听了以后,道:“子昱,我知道你志存高远,你有这般想法,我又岂能阻拦,只是,如今世道并不太平,你若前去,途中一定要多加小心”。

  陆昶道:“师父,我陪同你去吧,这样,路上还有个照应”。

  高顺道:“如此甚好,子翔遇事谨慎、心细如发,你们两个同去,我就放心多了。不过,此事需对义父明言,莫要让他老人家为你担心”。

  第二日,秦熠、陆昶辞别了胡斌、高顺等人,离开了兵营村。离别之时,高顺的母亲和高雯又是一番叮咛,嘱咐他们二人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秦熠、陆昶连连应允。

  二人离开了兵营村以后,陆昶道:“师父,咱们先去哪里”?

  其实,秦熠也没有既定的目标,虽然他的这种想法由来已久,但根据他所掌握的历史知识,那些历史上的名将现在大多还都是少年。

  吕布、黄忠、田丰等虽然已是成年人,但他们又怎么可能看重秦熠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而且,他们此时都已在官府中任职,秦熠却是白身,如果前去拜访,只能是自找无趣。

  秦熠思索一番之后,道:“河北乃燕赵之地,自古以来名士众多,当然先赶往河北”。

  光合四年四月中旬,冀州、堂阳、闫仙庄的一座宅院里,颜良与文丑切磋了一番武艺之后,二人便围案而坐,一边饮着茶水,一边谈乱着天下的形势。

  文丑道:“文恒兄,如今天子暗弱、宦官专权,你我兄弟二人空有一身武艺,却不能建立一番功业,岂不辜负了我们一身所学,不知文恒对此有何打算”?

  颜良道:“世道如此,岂能因为你我二人能有所改变,现在宦官专权,世道黑暗。而你我都是习武之人,不懂得为官之道,若是急着博取功名,或许反为其害,不如坐等天下之变,也许有你我建功立业的机会”。

  文丑叹道:“文恒兄虽然所言甚是,但大好年华却白白的流失,每每想到此处,我都甚是不甘”!

  颜良笑道:“不俊为何如此心急,你我刚满双十年华,来日方长,又何必急于一时。只要我们加紧练习自己的武艺,有了一身好的本领,总会有你我兄弟的出头之日”。

  文丑听了以后,沉思了片刻,笑道:“文恒兄所言极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我们有一身好的本领,总会有我们用武之地”。

  就在二人谈笑之时,颜良忽然听到有人在轻叩院门。颜良望向文丑道:“不俊,你还约了别人吗”?

  文丑诧异道:“没有啊,我来文恒兄这里,没有约任何人,是不是你的故友来访”?

  颜良道:“我也没有约人,或许是邻居找我有些事情,你稍候,我去去就来”。

  颜良打开院门一看,只见门前站着两名年轻人,年纪都在十七、八岁左右,为首一人身高七尺五寸,浓眉大眼、鼻梁高挺,甚是英俊。在他们的身后,有两匹良马,一匹浑身雪白,一匹通身棕红,都是难得一见的良马。

  然而,颜良却不认识这两名年轻人,他诧异道:“请问两位公子,敲门是为何事”?

  前面的那名青年道:“对不起,打扰您了,请问这里可是颜良、颜文恒的府上吗”?

  颜良诧异道:“不错,我就是颜文恒,不知二位前来有何指教”?

  那人听说面前之人就是颜良,喜道:“久闻颜兄大名,灵州秦熠、秦子昱特来拜访”。

  颜良听了以后,虽然见来人并不认识,但他是习武之人,性情极为豪爽,看到秦熠彬彬有礼,而且一表人才,便有了交纳之意。特别是听秦熠说从灵州而来,专门前来拜访,心中对秦熠顿时有了一些好感。于是,他急忙将两人让进了院中。

  秦熠之所以选择先寻访颜良,乃是因为他对颜良了解的详细一些。他认为颜良在历史上死得太冤,能在二十合就击败徐晃的人,自身的武艺可想而知。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武艺超群的良将,只因听从了刘备的嘱咐,竟然被关羽偷袭成功,死得不明不白,令后人很是惋惜。

  他们离开兵营村以后,由于鲜卑人大举进犯并州,为了避免与鲜卑的骑兵遭遇,他们选择了日宿夜行,到了太行山附近以后,才改为白天赶路。经过近一个月的跋涉,终于抵达了堂阳,一番询问过后,找到了颜良的住处。

  秦熠走进院中以后,发现院落虽然不是太大,但却是十分整洁。在院中的另一边,摆放着一些习武的器材,也都是秩序井然,于是,对颜良有了初步的认识。

  秦熠、陆昶在颜良院中的两颗树下,分别拴好了马匹,提着几个礼盒便跟随颜良走向文丑他们喝茶的地方。文丑看到秦熠、陆昶二人,站起身来以示欢迎。

  秦熠道:“熠冒昧来访,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文恒兄收下”。言毕,将礼盒递交给颜良。

  颜良伸手接过,笑道:“子昱太客气了,请坐”。

  几人分宾主落座以后,颜良又拿来两个杯子,为秦熠、陆昶二人斟上茶水。秦熠、陆昶急忙谢过。

  秦熠道:“久闻文恒兄大名,今日唐突来访有叨扰之处,还请文恒兄谅解”。

  颜良笑道:“我观子昱也是习武之人,常言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你我都是习武之人,请子昱不必客套。来,我为你引见一下,这位是我的至交好友,文丑、文不俊。”

  秦熠听了颜良的介绍,忙起身道:“原来是不俊兄,我本来打算拜访文恒兄之后,就去不俊兄处拜访,没想到在文恒兄这里巧遇,实乃熠之幸也”。

  文丑道:“子昱不必客气,正如文恒兄所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你我今日能在此相聚,就说明我们有缘,请坐下一叙”。

  几人寒暄一番过后,颜良道:“此时已是午时,不俊先陪子昱稍坐,我吩咐家人备些薄酒,为子昱接风洗尘”。言毕,起身向后院走去。

  秦熠看着颜良离去的背影,对文丑道:“不俊兄,文恒兄为何将练习武艺的场所设在了前院而不是设在后院,难道不怕被人打扰吗”?

  文丑笑道:“子昱有所不知,来找文恒的大多都是习武好友,而伯母又喜欢清静,文恒担心打扰伯母,所以将习武的场地设在了前院”。

  秦熠道:“原来如此,既然伯母喜欢清静,那我是否需要前去问候伯母”。

  文丑道:“子昱对长辈如此尊敬,真乃谦谦君子,请子昱稍候,等文恒回来看他如何安排”。

  未几,颜良从后院返回,文丑对颜良说了秦熠的心意,颜良听了以后,并未推辞,马上带领秦熠去拜见母亲。

  午饭过后,几人又闲聊了一阵,就都站起身来,走向了练武的场地。他们都是习武之人,自然免不了要互相切磋一番。

  秦熠的心情这时有些激动,能够与历史上有名的河北上将颜良、文丑切磋,对秦熠来说简直如梦幻一般!


  (https://www.bxwxbar.com/book/49584/3361496.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