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寄生凤雏 > 41 原来他才是叛徒

41 原来他才是叛徒


  十多名游击终于带着诸葛亮等待已久的消息而来,“看来是该重新进发的时间了。”诸葛亮淡淡说道。

  关羽则从一名护卫手中接过那把名扬天下的冷艳锯,振臂一呼:“全军听令,前进五里,遇到敌人,一律射杀。”

  指令发出,两千长沙兵顿时活动开来,三百骑兵从前列转到两侧,三百刀盾兵也撤到三百长弓兵身后;这一变阵,仅在五次呼吸之间便完成,长沙兵之间的配合程度可见一斑;五里的距离并不亢长,未到两刻钟,长沙兵已经返回到他们先前撤离的阵地。

  从九嶷山下哨兵的视角来看,并没有发现突然折回的长沙兵,可从寨外传来的一条新命令迫使他们重新紧张起来;原本已是站了三十多人的一道防线硬是增加了成倍人手,可却有五百人预备走出山寨那道厚三尺,高三丈,长八丈的土坡大门。

  这几百人是乌龙山的队伍,自那封火漆密函被送到宁致远手中后,原本就未完全消散的疑团再度被打得四散;两千敌人变成四千,这并不出奇,可对方居然知道黄合从乌龙山下来之后,各路流匪的一举一动,甚至连九嶷山上的细微防布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宁致远再也坐不住了,看来一定有内奸,黄合等人自是首当其冲。

  虽然仅凭一封密函不能说明什么,可宁致远的连番质问,让黄合、贺不存都哑口无言;解释,怎么解释,密函上将乌龙山众人的举动写得清清楚楚,简直就像,天空中有双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将他们近来做过的事情完全记录;至于九嶷山的防布究竟是不是黄合等人泄露,宁致远对此有所保留,可乌龙山的五百人,无论如何已经不太适合继续留在九嶷山。

  黄合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主动提请离开,临下山时,黄合留下一句话,“若换了我,我不会怀疑我的朋友,从不。”

  宁致远揉搓着双掌,心绪不安;黄合和他的五百人虽然走了,但并不意味着九嶷山便从此固若金汤;三千八百人,来自五个山头,五个首领五颗心;黄合的出走或许解决了眼前一大危机,可他们即将面临一个更大的危机,四千携带火器和攻城工具的长沙兵即将前来攻寨;无可否认,九嶷山易守难攻,长沙兵想要强攻将要付出一定代价;如果他们有携带火器,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十余架强弩虽然可以拒敌于数百步之外,但如果他们有数架牛皮铁甲车,数千长沙兵完全可以冲到山寨之下;然后用火器,将强弩尽数摧毁,搭上云梯,直接杀到议事厅;不行,他绝不能容忍此种情况发生,宁致远当即下令让探子在周围二十里范围内搜寻长沙军的行踪。

  ------------------------分割线------------------

  黄合军刚踏出山寨大门,在路上走了不过一盏茶时间,便连忙撤退;因为他们看到了数百步外的两千长沙军,那两面大旗,说明关羽和诸葛亮又杀回来了;由于关羽下的军令,是见到敌人便引弓射杀,所以三百名长弓手毫不犹疑地发动了一轮攻势。

  三百支箭,留下至少超过八十具尸体,关羽对此战绩并不满意,但却没有下令快速追击;那四百余残兵,正是他能否攻破九嶷山寨大门的关键;借乌龙山残兵之口,来配合诸葛亮留下的那封密函,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现在并没有大量火器,也没有任何一架工程器具,所以只能用疑兵之计,逼迫匪兵下山决战或者举手投降。

  黄合带着几百残兵沿着原路急速狂奔,众人心想,同样是荆州军,那长沙兵比起耒阳军来讲,武器可差多了;要是被那手弩一阵疾射,这五百人估计要倒下一半;重新回到九嶷山寨门口,贺不存快马先行大声叫道:“快开门,关羽领着长沙兵又杀回来了。”

  哨兵丙抬眼望去,认得那是刚刚出玄关的乌龙山贺寨主,当即叫人开门,可却被守关头目喝止;“既然已经出了关,想要再进可没这么容易,乌龙山诸位,你们先等等吧。”

  贺不存破口大骂:“等个屁,再等长沙兵都杀过来了。”

  头目放眼朝远处望了良久,也不见有何异状,心中甚是不解;但见乌龙山一干人,各个风尘仆仆,而且人数也较出关前少了一成多,莫非真的有状况;哨兵丙在旁劝道:“都是一路的,还是让他们进来吧,万一那红脸关公真的杀回来,多点人也好多些帮手。”

  “放他们进来吧。”头目沿声回头望去,原来是伏牛山的二寨主王骞;那王骞是王当的堂弟,生得却与那黑头黑面的王当截然两样,肤色白净,爱穿长衫,加上他又喜欢念上几句古诗,所以平日里大家都喜欢叫他王“老师”。

  头目连忙叫人前去开门,转而笑道:“王老师,我这可是给你面子,才把他们给放进来。”

  王骞微微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块重约二两的银团塞到他手上,“待长沙兵退了,买酒喝。”

  头目拿着银团,稍稍颠了两下,这才将其放入口袋,摇头暗自神伤道:“也不知这次还有没有命,再到小仙楼喝花酒,翠凤。”

  翠凤不过是名歌姬,但却是这小头目平生唯一尝过的女人,被长沙兵围住这几日,众人早已心生死念,所以小头目才有此感慨;王骞将此人举止神态尽数看在眼中,见乌龙山众人已然进城,这才淡淡说道:“如果早日降了荆州军,就能去小仙楼了。”

  小头目愕然道:“王老师,你这话可别随便乱说,好在这都是自己人。”

  王骞微笑道:“兵匪从来是一家,算了,不说这些;到了换班时间,你们先上去吧,这有伏牛山的兄弟守着。”

  小头目不解问道:“这不才换班吗。”王骞探头在其耳边轻声说道:“顺便暗中观察,乌龙山一伙人,你傻啊。”小头目恍然大悟,这才把众兄弟叫了下来,跟随在乌龙山众人身后往山上行去,却把这十多道重弩把守的山门尽数留给了伏牛山的兄弟。

  只不过伏牛山众人,在彻底接管玄关后做了一件匪夷所思之事,将重弩上的几个机件凿了下来;原本能够射杀三百步内的重弩,如今已变成一堆废料;王骞微微点头,示意叫人打开大门,更派出两人往长沙军驻扎营地跑去。

  ------------------------分割线------------------

  一盏茶后,两千长沙军已是来到距离山寨大门三百步处,但并未停止,而且继续前行;因为九嶷山寨玄关此时大开,更有人正在将那一架架重弩推到土墙外;诸葛亮笑道:“王骞已控制玄关,只怕这群匪人做梦也想不到,真正早已归顺的并非黄合,而是伏牛山的人。”

  关羽虽然心中略有不快,但却漠然率军挺进,直到退军五里后,他才知道原来诸葛亮早已接受了伏牛山一伙的降表;作为一军主帅,居然连如此重要的情报都不被告之,虽然匪人的可信度是个问题,但孔明这种做法实在有些过分;不只是诸葛亮,关羽见过的众人中,如曹操、郭嘉以及那死鬼周瑜皆是如此;天天一副世间事只有我知的模样,着实让人心生厌烦。

  (票票,收藏,谢谢;您的每一次收点推对我都是莫大支持)

  ;


  (https://www.bxwxbar.com/book/40481/2272197.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