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新汉1627 > 九十一章 思想动员工作的方式方法

九十一章 思想动员工作的方式方法


  高兰英见刘二语气不善,她停了吵闹,满脸堆欢,起身去床头柜上的藤筐里摸,“刘二,咱给你个好东西瞧瞧。”

  刘二还当是啥东西呢,兰英拿了过来,原来是一双鞋底,麻绳在袼褙上纳了密密麻麻的针脚,做工来不赖,眼瞅是费了不少功夫。刘二啧啧称奇,不禁赞叹:“行啊兰英,你还会做鞋子啦,手工不赖嘛。”

  兰英噘嘴炫耀,“那是,可费了我不少功夫呢。兰香姐姐夸我手巧,一学就会。我照了你的靴子比照着裁的鞋底,你放脚上比比大小。”

  兰英说着就要搬刘二的脚,刘二拗不过她,推开了她的手,自个儿拿鞋底屈腿放在脚底比划了一下。鞋底圆圈各空了半指宽的余量,刘二点头称赞:“挺合适的,照这么做来,靴子指定大小合适,正能穿。鞋面你裁好了啊,拿来看看?”

  兰英却有了些扭捏神情,她收了鞋底过来抱在怀里,晃了晃脑袋,“鞋面还没裁呢,兰香姐姐她们忙着摊袼褙做鞋底,现在没功夫教我。”

  兰英是乡里财主大户出身,虽然父母亡得早,但伯父母高有功两口子待她也不赖,她平日里绣花缝补的活计还偶尔做,纳鞋底是个费功夫的活,她指定没做过。如今村里妇人按照王大有、刘二等人的安排赶制储备鞋袜衣物等生活物资,兰英跟着学了不少,才起了给刘二做鞋子的心思。

  明末平民的鞋袜衣物大都是棉麻制成的,蚕丝都少使用。如此手工制品原料完全从淌遍乡民汗水的农田出产,生产制作极其耗费时间精力,平民受的压迫又重,十年不添衣,三年不换鞋才是常景。刘二他们决议起兵,陕北残破的农业生产将全都破败,刘二他们以后不知几时能换了新衣新鞋,也不知此生是否还有机会更衣换鞋。

  一瞬间刘二思绪万千,感叹连连,心中万分感慨不禁脱口而出,“安稳却是福分,还须珍惜眼前人啊!”

  刘二借着灯光仔细打量着眼前人,一身火红的兰英分外亮丽,外表美,心里也美。兰英不仅没给刘二丢人,她如今跟着村里的妇人踏实劳动,竟学会了做鞋子,还给刘二长了不少脸。

  刘二拉着一脸惊异的兰英并排坐在床头,拍了拍自己的心口,“刘某今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兰英听了刘二的夸赞,扑哧一声乐了出来,抱着刘二的胳膊轻声呢喃:“刘二,你也是世间的奇男子,与你做妻也不枉咱来世间走一遭。”

  两口子依偎在一起沉默了一会儿,刘二的心思又来了,“兰英,鞋子费功夫就在鞋底上,你鞋底都纳了,还愁鞋面干啥,只管裁了去,大大小小都能穿。”

  兰英却晃了晃脑袋,“不行的,咱胡乱裁了要费布的。你不急着穿新鞋吧,不急咱就等了兰香姐姐帮忙画样。”

  彼时妇人制作鞋袜时,常用硬质草纸做样,以后裁剪制作时便依样刻画,少了比照原物的麻烦。兰英却是新妇,刘二家就没纸样,她也无法自个儿制作,她手艺不精,村里布料紧缺,也舍不得浪费布料。

  刘二点头答应,他也不急着穿新鞋子。此时只是胡乱闲聊,刘二忽然发问:“兰英,咱托老祖宗黄帝说的‘人生而平等’,你赞同吗?”

  兰英点头同意,她深受刘二影响,反而有些奇怪,“人谁都是爹父母养的,汉人都是一个老祖宗出来的,凭啥有人高人一等,有人就要受人欺凌?人必当生而平等,便是你不说,老祖宗时汉人亦当平等,不然那时四野全是野兽夷人,汉人不齐心如何过活。”

  兰英整了一大套理论出来,刘二却哭笑不得,兰英整日与他厮守在一起,潜移默化之际,自然不再受程朱伪学的束缚,发自内心的赞同平等说辞。毕竟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程朱伪学宣扬不平等压迫有理之说,与人的本能认知都不相符,人接受了黄帝十诫,自然就不会认同程朱伪学。

  刘二想了想,还是将他的思路说了出来,“咱就说‘人生而平等’,人只会认同,却是不会跟咱走的。如今便是咱有粮,跟着咱走咱能找来粮,乡民才跟咱走的。日后便是跟了咱的分房水浇地,不跟咱走的吃西北风。再往后跟咱走的咱给他们的儿子也划地,不跟咱走的让他一大家子守了三十亩地过活。兰英,说白了就是这个道理,你看行吗?”

  兰英将刘二的话思虑了半晌,半晌出言回答:“刘二,你这个道理也不高明,你还有些抠抠唆唆的,只分房分地,人家历代打江山,哪家不是分金银分女人的,分地那都不用说。不过分啥都没用,那都是给人画大饼呢。真要让人信服,还得胜仗一个接一个的,那样才不会失了人心,你说啥人家就信啥。”

  “哦,”刘二进入误区的思绪给扭转了过来,“也是,村外搭棚子的乡民越来越多,咱的粮食也顶不了几日了,咱是得找粮食去了,粮食要找不见的话,咱的人手立马得散了大半。”

  刘二的话没说完,他心里翻江倒海一般,此时当领导飘飘然的感觉荡然无存,他毕竟是个外来户,对明末陕西的情况很不了解,眼前一抹黑。他们将来要出去打粮,四处浪荡,各处地理人情如何,哪处有粮食,哪村家里不和防卫不当,刘二不甚清楚,他半年多来的社会调查、社会认知是远远无法应付这么严峻复杂不容许半丝错误的生死局面的,如今他真得依靠王大有他们这些当地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有错就改,永不放弃是刘二的秉性,他很快调整了心态,满脸笑容地说:“那咱还得去搞思想教育的啊,咱要义兵认识到,如今汉人与非汉人之间是不可能共存的,要么汉人杀翻非汉人自己分地耕种,要么非汉人将汉人杀死大半,非汉人依然做他高人一等的文官官僚地主老爷。只有大伙儿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咱们齐心协力,才能找到粮食,才能分得土地。”

  “如今乡里人,不受欺负的估计是没有,你咋办,你一个人能跟他们挨个儿唠嗑说话呀?”兰英给刘二的话带了过来,替他想不足之处。

  “咱让他们自个儿说啊,都把自个儿受的欺负给大伙儿说说,”刘二又拿来了诉苦大会这个他曾在澄城县杨家洼使用过的法宝,“我一个人说,得跟他们说到啥时候,我就是说评书也不济事。他们自个儿受的欺负可不会说谎,等他们都说一遍,那大伙儿肯定都明白了,咱汉人跟非汉人之间是没个好说的,非得杀翻一方才算罢休。咱统一思想的活计也算到位了,人心齐了啥事都好办。”

  兰英给刘二的一番话说得眼前一亮,“对,这个法子好,到时候大伙儿也就更认同‘人生而平等’了。毕竟咱汉人是一帮,非汉人是一帮,两方没个道理可言,咱汉人自个儿自然要讲平等的呀。刘二,你真聪明。”

  刘二也十分高兴,他终于找到了当前义兵思想工作的关键,更关键的是,诉苦运动是他刘二推行的,他刘二的核心领导地位就更加稳固了,刘二的篡权之路又朝前迈了一大步。

  两口子又扣了扣细节上的问题,便倒身睡觉。

  次日一大早,刘二托嫂子高兰英给杨喜儿安排了个纳鞋底的营生,毕竟干吃饭不做活杨喜儿自己心里也七上八下的。刘二又做主给了杨六郎一挑粮食,送他担了粮食回家。杨六郎是刘二的救命恩人,村里人认同刘二,刘二也破家为公,村里人对他送粮之举无甚怨言。刘二又往村外棚户区转悠了一圈,给广大人民群众以春天般温暖的问候。等到日近中午的时候,刘二方将下河村的一干事务安排停当,揣了两副黄帝十诫文书往南山村义兵操场跑去。

  吃罢午饭,刘二将王大富、高大山等一帮校尉、司马、队长全都聚到一起开思想动员大会。会场安排在赵四他家的老房子里,三大间砖基泥坯瓦房,正午时候屋里正是透光通风清凉。

  刘二与王大富靠墙做着,面前一张桌子将面向他俩的义兵中下层领导与俩人隔开。八个司马,八十个队长,几个传令兵,一窝人有凳子的坐凳子,没凳子的搬了土坷垃坐着,有些人甚至一腚坐在地上,年轻人活力旺不怕地气。

  王大富挥了挥手,一窝蜂的众人瞬时安静了下来。刘二饮了半碗水消食,开始进行他的思想动员工作。

  “咱们如今整日操练晒太阳,大伙儿肯定都不大乐意,太苦了,不如家里舒服。我也不想来,我家里新媳妇过门还没半年呢,我可舍不得她。”

  “咱为啥要操练,咱要寻官府大户找粮食吃,咱家没吃的了。咱家为啥没吃的,今年来风霾了,往年的粮食也没存下来。往年的粮食为啥没存下来,嗯,往年旱的很,收成不好,咱的收成还都给官府地主收了去。是不是这个理,是不是,咱自个儿的粮食将就够吃的,官府地主都给咱收了去了。是不是?”

  “官府为啥收咱的粮,种地纳粮,天经地义。地主为啥收咱的粮,租天缴租,理所应当。但是官府凭啥只收咱的皇粮,不收文人地主的粮税,官府凭啥收咱的粮税这么高,他们这么干不对的。文人地主家凭啥那么有钱,占那么多地,咱们要扒了他们的皮仔细瞅瞅,他们没有一家的钱是好来的,没有一家的地是公买来的。坑蒙拐骗,说的就是文人地主。”

  “咱们没粮食吃,咱们要抢粮食去,这都是官府与文人地主给逼的,他们这么做是不对的!咱们要倒过来!三段评书大伙儿都听过,评书那是有真有假,但是大伙儿自己想想,你们在家受没受过官府地主的欺负,咱说的道理对不对?”

  众人群情响应,刘二得意洋洋,“嘿嘿,黄帝十诫可不是说说的,咱大伙儿都认同十诫,咱才是正儿八经的汉人,那些文人地主欺压汉人,他们是非汉人。汉人为啥受苦,就是非汉人跟夷人欺负咱导致的,咱得将他们都消灭。”

  刘二挥舞着拳头,“天下间良田汉人都有份,就不该让非汉人占了。咱依照老祖宗立下的规矩,咱自个儿分粮分房分水浇地。要这么干就得干仗,干仗那得人心齐。咱要让大伙儿心齐,那可不容易。咱想了个法子,大伙儿回去,各曲百人聚在一起,司马安排大伙儿挨个儿把自家受的欺负都说一说,给大伙儿听听,让大伙儿评理。大伙儿都说一遍,大伙儿自然就能明白咱小民为啥要挨饿,为啥要受苦,咱的十诫不说他们也明白了。传令兵方项城,你来做个示范。”

  ;


  (https://www.bxwxbar.com/book/39960/2222734.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