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新汉1627 > 第十章 翠莲

第十章 翠莲


  刘二王大有诸人在高有银家歇了半日,待得吃了晚饭,东方月光大亮,便复又肩挑车推,一行人护着粮食往下河村方向走去。高有银下午间与张家河村各户说了话,选了十多个单身青年,由高大山领着亦跟随众人去了,余下村民三日的口粮早已留下。

  一路上走的不快,高大山婆姨并女儿也不曾喊累,原来是刘二喜欢小孩儿,驮着小女孩儿走。高大山家婆姨邹氏生的黑瘦,这女儿却养的漂亮。七岁的小女孩儿唤作翠莲,脸蛋胖乎乎的,黑黑的眼睛却是很大,脑袋后面扎着小辫子,旧衣服改成的衣服很合体,干干净净的。

  高翠莲坐在刘二肩膀上,刘二觉得肩膀上轻飘飘的,小孩子太瘦了。翠莲很是高兴,正与刘二说着话:“表叔,表叔。”脆脆的声音,一口关中味的豫北话,听的众人哈哈大笑。豫北、豫西、晋南、关中等地方言词汇差别不大,腔调稍有不同,讲的慢了人们大致都能听懂,刘二与翠莲也是聊的不亦乐乎。

  刘二转头问高大山:“大山哥,翠莲与我做女儿吧,啊?我真是喜爱她。”说完哈哈大笑,翠莲搂着刘二的头也是咯咯的笑。原来是平日里张家河村中众人与她调笑惯了,也不害怕。

  高大山也是笑着说:“刘二兄弟,这可不行。日后你娶妻生了儿子就不爱翠莲了,我可不能让她受苦。”边说边摇头,仿佛掉书袋的老夫子,众人边走边乐。

  那边王大富道:“大山兄弟,你快别摇头了,再摇咱们乐的走不动路了。哈哈!”

  这些关中汉子大都从小习武,平日里偶有好勇斗狠,却非大恶之人。只是旱灾三年,田中难有半分收成,众人没得吃食,依着生的本能,四处攻杀以求活命。今日除了恶人,落了这许多粮食,众人心中大都安定下来,只等来年春耕,企盼天气转好,多些雨水,田里有了收成,复过那男耕女织的生活。

  天启七年八月十三日夜间的月光很是亮堂,照的地上人影清晰可见。众人一路上歇了两趟,过了子时,方才走到下河村,王大虎几名守夜人提了棍棒迎了上来,一时间村里人声嘈杂,很是热闹。众人走了半夜的道,心中实在担心半路有人强抢,此时到了地界,俱都觉得疲乏万分。下河村的青壮都各自回屋歇息,大有、大富并刘二与西河村、张家河众人一起在村前碾场围了粮车扁担过夜。场子四周点了篝火,身下铺了柴草,众人都披着棉袄睡去。

  刘二抬头看着灰色的夜空,月光掩盖了点点繁星,刘二望着北斗星,眼皮发酸,将欲睡去。“刘二哥。”忽然听的有人呼喊,刘二睁眼一看,是王有财。原来是邹氏抱着翠莲去王大有屋里与高氏休息,惊醒了侧屋里的有财,他这才寻了过来。有财睡了半夜,一时不大困乏,又不便去打扰旁人,便挨着刘二躺了下来,问道:“刘二哥,你们这一躺买卖顺利吗?给我讲讲吧。”

  刘二却是困乏得紧,“嗯,很顺利。那林老大作恶多端,他自己兄弟都不帮他。”

  “是吗?我见有人受伤了,要命吗?”

  “不碍事的。早间在你舅父家寻了盐水清洗了伤口,这天气又凉,不碍事的。”

  刘二眼皮只打颤,不一会儿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有财见刘二睡了,也自觉无趣,数着天上的星星,也睡了过去。

  次日清晨,刘二醒来一看,众人早已聚拢在火旁烤火,等着吃饭。陕北八月半的天气已很是凉爽,清晨湿气很重。忙忙活活吃完早饭,张满仓领着西河村青壮带着三日的口粮回村去,留下张铁牛带着十来个光棍汉帮着下河村看守粮食。赵四则带着族中兄弟回村搬家。

  明代中叶,诸君子及地方勒索侵吞军户卫所,卫所军户逃亡甚多,陕西四镇不能自给,而仰赖陕西一省供养,陕西农民多有负担过重以至破产成村成族逃亡。王大有先祖就是嘉靖年间从河南逃荒的农民,定居在下河村。刘二掐指一算,得,大概一百多年,这下河村村民又逃亡个差不离了。

  下河村村民逃亡尽半,空房甚多。王大有安排众人挑拣尚且完好的屋子,给这些护粮就食的青壮居住。嫂子高氏与邹氏领着婆姨老汉收拾房屋,刘二见了前去帮忙,给撵了出去,“爷们做不得这些杂细事物。”

  刘二回到碾场,张铁牛几人不在,回村取铺盖家什去了,高大山几人的家什却是昨夜顺路带了过来。一旁翠莲正与有财玩闹,见刘二过来,央告着要驮高高。刘二蹲下去给翠莲骑了上来,站起来问大有:“大有哥,这粮食杂办,就这么堆在碾场里行吗?”

  王大有早与王大富、高大山商量好了,“咱们现在人手齐备,挖个地窖出来,这天气干燥,土里没有半点湿气,保准粮食来年也不坏。”这下河村大致处于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田地破碎,土里无甚水气,虽打不成窑洞,挖个地窖却不成问题。众人忙活一日,直至十五下午方将粮食安排停当。

  十五夜里,众人聚拢在碾场吃了晚饭,说着闲话。刘二看了,直觉得这场面仿佛失传已久的共产主义社会,一时心中又是感慨又是无奈。众人又一齐央告刘二讲书,刘二无奈,只得继续瞎编,给众人讲了一段“杜伏威纵横江淮”。及至亥时三刻,村民大都困乏,纷纷回屋困觉去也。

  中秋佳节,王大有也不敢有丝毫懈怠,自与刘二、大富几人在地窖周围打了地铺守夜。几人挨着躺下说话,王大有却还想着刚才的评话,问刘二:“刘二兄弟,世间当真有过杜伏威此人吗?”

  “当然,”刘二来了兴致,侧着身子坐了起来,“《唐书》上确实记载了此人的故事,《唐书》就是写唐朝历史的史书。”

  “那杜伏威为何而善终而不得呢?”

  “这个嘛,”刘二两眼泛着精光,“我大致讲一下吧,是毛老先生教给我的。”王大富几人也来了兴致,纷纷倾耳过来。

  杜伏威起义是典型的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义军最终投降唐王朝,杜伏威被软禁在长安,为李渊所害。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刘二大吹法螺,将他以前泡论坛所得感悟一一讲来,什么大义有缺啊,什么江淮人口过少,什么南人偏安啦,有的没有的,大扯一通,唬得几人一楞一楞的。

  王大有忽然问:“刘二,你说来年天气能好吗,咱们还能种地过活吗?”

  “不可能的。我听毛先生讲的,这天气一年比一年冷,咱这陕西得再旱个十几年。”

  王大有一声叹息,他心里十分矛盾。当日里捉了刘二,乃是他为人和善,出去打劫一向只取财物不伤人命。那日刘二大叫投降,他怕刘二孤身一人给别家捉了去吃掉,是以留着刘二,打算等来年年景好了多给银钱打发了这个读书人。王大有也不怕刘二日后报官,三月里王二杀了县官逃到黄龙山造反,这都八月份了,官府没有丝毫动静,催租税的管差也不见了踪影,四下里人命官司不断,哪里轮得到他。

  王大有不是没见过世面,前些年他跟王大富贩了几次牛羊,很是跑了好些地方。刘二讲的诸君子地主压迫小民的道理,他也知晓。但是天下哪里的君子地主不欺负农民,哪里的农民都得交皇粮当皇差。他想咬咬牙就这么捱了这一年,来年还做那交粮当差的安善良民;又怕来年春耕下了种子,庄稼再枯死在田里,那时节众人就是逃荒也没了力气。大有与刘二相识不过二三日,却分外亲厚,刘二待他也十分真诚。他心中实信刘二所言,又不忍众人枉送了性命,蝼蚁尚且偷生,何况这众多天灾中挣扎求活的农民。

  一旁高大山却没那么多心思,奇怪刘二的断言:“刘二兄弟,来年真的还要大旱啊?毛先生能掐会算啊?”

  刘二一见是大山,乐了:“大山哥,来年肯定天旱,咱们兄弟打个赌吧。我输了与你作一辈子长工,你输了将翠莲与我做女儿。”

  高大山听了连连摆手,说什么也不与刘二作赌。

  王大有此时索性不再多想,“兄弟,当日里咱们就说下了,给你寻一房媳妇。你嫂子就是米脂县的,家里堂妹好几个。等明日里咱们把家里安排妥当,就给你说亲去。你也一起去,看上哪个咱就娶哪个。”

  刘二万分乐意,满口答应:“大有哥,那咱就说好了啊。咱多带点银子过去,多买几封彩礼。”又想了想,“妹妹们没有小脚的吧,我喜欢脚大的。”

  众人一阵哄笑,“放心好了,咱庄户人,哪家有裹脚的。”

  ;


  (https://www.bxwxbar.com/book/39960/2222653.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