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新汉1627 > 第十一章 米脂

第十一章 米脂


  米脂县位于今陕西榆林市中东部,无定河中游,米脂小米与佳米驴闻名四方,地好水好米好,米脂婆姨久负盛名。昔日晋文公“尊王攘夷”,大破戎翟,米脂始归中原,汉人定居于此繁衍生息。至后汉三国大乱,米脂汉人逃亡,夷人复据此地。米脂县古称银州,西夏据此立国。后宋、夏、金拉锯交战于此,蒙古屠灭西夏,及至明太祖匡复汉土,迁移中原汉人至米脂县实边,此地复又兴盛。米脂夷汉交战千年,汉人迁移数次,因而此地人口繁杂,高、艾、杜三姓为地方大族,又多有汉人小姓聚集村落。

  话说王大有前日夜里与众人商定去米脂县给刘二娶亲,次日便忙活起来。高大山、张铁牛、赵四诸人搬迁入住事宜皆已就绪,闲来无事,由王大富带着去往县中山区打猎去者。嫂子高氏几人取了小米于偏房磨面,刘二看得只是新鲜。刘二幼时生在平原山村,他本人孤苦伶仃,吃百家饭长大,托李德胜先生的福,村中电碾磨房生意兴隆,他只见过旧的石磨盘,却没见过人工磨面。

  白水县、米脂县一去八百余里,往年间王大有父亲与村中伙伴挑了粟米豆麦往延安、榆林发卖,再赶了牛羊回来转卖,往来糊弄个油盐钱。八百里秦川养了一群懒汉,这关中人少有跑商的,西北地区地是老西儿商帮的自留地。王大有家往来奔走衣食不缺,为人又分外豪爽,是以在四乡中威望甚高。昔年王大有父亲在外染了风寒,病倒在路上,幸得四十里铺老学究高有功救治,方才缓了生机。自此两家结了亲,只是路途遥远,虽是至亲,两年里难得走动三趟。

  刘二与王大有预备去米脂娶亲,路途遥远,又灾荒遍地,路上难得寻见吃食,只得自备干粮。小米磨成面粉,掺了小麦粉定型,蒸成小米面馒头吃着不错。就是馒头凉了吃起来有些咯口,又容易掉渣,北方大汉常蹲着吃馒头,一手拿着馒头,一手在嘴下接着,就是为此。八月半陕北的天气分外干爽,这一下置备十多天的干粮,馒头大概也不会腐坏吧。

  碾房里高氏、邹氏与王大富家婆姨李氏推着碾盘扫着面粉,王大有蹲在地上抽旱烟,刘二站在门口,有财领着翠莲及王大富家女儿王晓红在门外玩耍。刘二看着眼馋,走上前去:“嫂子,你且起开,我来推磨。”

  高氏笑道:“刘二兄弟,爷们哪里能做此活计,你且歇着。”一边王大有也劝刘二歇息,将从王大富那里讨来的旱烟递了过来。昔时华北、西北并四川多地部分地区风俗如此,男人们多干大事,妇人们料理全部家务。

  刘二却是不依,强接来推柄,飞快的推起磨盘来。不一会儿,刘二大口喘气,慢了下来,仿佛夏日树阴下的土狗,惹得四人哂笑不已。刘二这本尊刘二狗,原是逃荒流浪的孩童,吃尽苦头却也百病不侵,给孑然一身的毛德生老先生收留。他这三五年来不曾享福,也少作体力活计,甫作重活有些不大习惯。刘二自顾调匀了呼吸,推着碾盘也不再觉得劳累。刘二做活做的兴起,索性要多磨了些面粉,蒸了馒头给全村人改善下伙食。大有点头同意,村中众人大都年余未曾吃得干粮。

  刘二、王大有二人在村中又耽搁了几日,挑了黄道吉日,天启七年八月二十日方才从下河村出发,王大富与高大山、张铁牛众人在村中看守。虽然路上不大太平,但家中粮食吃紧,王大有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带旁人,就二人出发上路。二人各背了三十斤干粮,挎了水壶,背了装有换洗衣物鞋袜的包袱,各提钢刀哨棒,在刘二昔日投降的路口辞别村中众人,沿着大道,望北走去。

  一路上行人稀少,二人随着小股行商行动,每逢县城村镇住店打尖只使散碎银两,行程还算安稳。刘二起初背着干粮尚且受累,不两三日已习以为常,离米脂的路程愈来愈近,二人行的也愈加轻快。

  九月初三日中午,二人行至四十里铺。王大有找了间客栈安置两人的行李,二人的干粮早已吃完,只将衣物包袱仍在房中。二人沐浴更衣,又在客栈大堂加了一餐,怀中揣了银两出门采买。这四十里铺是米脂县城以南最大的一个集镇,人口众多。王大有颇重情礼,此时二人风尘仆仆两手空空,不便上他丈人高有功家叨扰,计议置备礼物来日上门。

  明洪武初年设置延绥镇,辖延安卫、绥德卫和庆阳卫,为二千户所,永乐皇帝迁移大宁卫、东胜卫进内地,延安榆林更加重要。延绥镇初为五军都督府统领,明代宗景泰元年始由延绥巡抚管辖,成化年间增设榆林卫,镇守榆林,延绥巡抚驻地榆林。榆林卫防区为延安府,相当于今日的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

  1388年蓝玉于北海南岸攻灭残元政权,俘虏七万余人。1399年蒙古非黄金家族部落首领鬼力赤杀死残元末代汗王额勒伯克,自称大汗,残元灭亡。此后草原各部各自攻杀争夺汗位,为争取明帝国的支持,纷纷乞降于永乐皇帝朱棣。永乐皇帝对草原诸部实行分封平衡政策,朱棣所谓五次远征漠北之战,即为行使明帝国对草原诸部的宗主权,采取打击草原部落中势大者而扶持弱小者的军事手段,保持草原各部落势力平衡。永乐年间明廷对草原各部又辅以茶马互市等经济政策实行分化削弱,保持了明帝国中原部分对草原部分的绝对压制状态。明代文人吹嘘明帝国文治武功“远迈汉唐”,只取永乐年间故事,是合理的。

  1470年,蒙古黄金家族达延汗复辟,1497年基本统一蒙古各部,与明帝国分庭抗礼。而明帝国内部权力斗争十分剧烈,景泰元年始,文臣巡抚正式统领各军镇。延绥镇等西北四镇,经由诸君子与地方宗族的不懈蛀蚀,已经徒有其名。各军镇屯田泰半为人侵占,除各世袭军将养有少量亲兵外,普通军户或不堪驱使纷纷逃亡,或默默忍受转作佃户。英宗复辟后,陕西四镇曾募兵四千余人,却不堪使用。及至明末,各镇军费经漂没挪用后,落到军镇不及半数,军将只得吃空饷养亲兵,点验兵马时只寻些盲流充数,军队自然不堪一战。

  延绥镇名为军镇,除却草原人偶尔骚扰,社会风情实与内地无二,米脂县亦是如此。刘二与王大有上得街来,见得四十里铺的街面上倒是安稳。米脂县内河流通过,人口相较稀少,灾情不似白水、蒲城、澄城等地严重。街上商铺也不多,只在镇中南北大街两旁罗列。二人片刻从南至少北跑了一趟,也没甚可以挑拣的。王大有取了银钱,寻那茶叶、布匹、干果、腊肉,拣了好的,各置备了双份。二人肩背手提自回了客栈,也没叫那客店伙计相送。

  王大有与刘二吃罢晚饭,一同回房休息——二人一路上为了安全省钱,俱是同床异枕而眠,刘二起初很是担忧自己的贞操。他却是多心了,明代江南及福建等地男风盛行,这关中西北等地少有此事,何况王大有乃是个磊落汉子,哪里会有此等心思?刘二虽然清瘦,身量颀长,骨架子却很大,他去做公子,也没人肯要。

  二人今日只赶了半天路程,此时也不甚困乏,刘二盘算着明日即将上门提亲,心中兴奋不已,躺在床上不时与王大有闲聊几句。

  “大有哥,咱岳父家有几位未出阁的妹妹?”他这亲还没结上,岳父先挂在了嘴上。

  “我岳父家里只你嫂子一个女儿,你嫂子还有一个弟弟,唤作高文举。”王大有将“我”字咬的很重。

  “你嫂子在家还有一个叔叔。咱叔叔家里有三个女儿,大前年老两口不幸先后过世,三妹妹应该尚未出嫁,我曾见过一面,模样很是周正。”

  “你嫂子出嫁以来,岳父很是疼爱这个侄女,教她念了一些书本。”

  刘二来了兴致,下河村中识字的人口不超过一巴掌,莫说妇人了,“咱妹妹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王大有掰了掰手指头,“过了年应该有十六岁了。名字嘛,你嫂子讲过,好像叫兰英。”

  “高兰英,高兰英。”刘二念叨着,“好名字。”他也不知女孩儿究竟长的如何,心里道:“模样周正,莫不是浓眉大眼,宽肩厚背的壮硕妇人罢!”他心里叨咕着,这些话也不便与王大有讲。

  王大有却不欲接着这茬儿再往下说,转头盯着刘二:“兄弟,咱这一路走来,确实荒了不少村子。这延安米脂却太平的紧,灾荒的只怕就咱们县里,我看黄龙山王二他们很难成事,来年天气转好,春耕时节他们就得散伙。”他不愿直接提及自个儿,只说王二。

  “王二这人我也认得,他平日里在乡里有些威望,却不是个胆大包天的人。那时要不是官差催粮催的紧了,着实没有法子,他也不会杀了县官,跑去山里作了强盗。”

  刘二眨巴眨巴眼睛,他想要鼓动王大有,却不想逼的太过,“大有哥,你也识字,看过书本,也听过故事。这历朝历代,到了最后,小民土地甚少而税赋过重,一到灾年就得卖儿卖女,家中没有半点吃食。农民呆在家中饿死是死,造反也是死,只要有人挑了头,天下立时大乱。”

  “隋唐时候的翟让、杜伏威,咱们听平话,讲的不就是这些故事吗?”

  “大有哥你也别为难,现时咱们家中不缺吃食,回头在家呆着,等来年春耕。天气好了我就落户与你一起耕田,倘若来年春天天气再是干旱,咱们就不能等了,逃荒也好,咱们得早做准备。”刘二没说起义的事,他也不想让王大有挑头,预备跟着王二闹,慢慢折腾。

  刘二将话讲明了,王大有点头同意:“那咱们回头就在家呆着。你娶亲这事咱们大办一场,乡亲们难得喜事,回去的时候赶群羊回去。”

  他又忍不住往坏处想,“要是来年春天天气大旱,咱们就去投了王二,却不能报了自己的名号,以后还是回家种田来的好。”他与刘二想到一块去了。

  “那咱们要不要再买几口刀,买几把弓?”刘二问道。明代禁止民间私藏铠甲与弩,刀剑与弓箭不曾禁止。

  “刀不用买,咱白水县城就能打,只不甚堪用。弓吗,买两把也好,再多咱们带不了,路上太过招摇,别给抢了去。”


  (https://www.bxwxbar.com/book/39960/2222654.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