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棉田垄上的少年 > 第九十二章 丧幡动处人纷乱

第九十二章 丧幡动处人纷乱


  高翔站在人群中,耳中听着众说纷纭,眼睛盯着往灵堂走去的崔凤鸣,心中如沸油翻滚。

  只见崔凤鸣凤眼俏脸,一副娇生惯养的小姐模样,穿戴干净讲究,浑不似自己灰头土脸、旧衣破衫,顿觉自惭形秽,不由往人群后站了站,只留两只眼睛在人缝中留意她的一举一动。

  崔正阳倒不是像其他村民一样忙得只有中午时间来祭拜,而是只有在村民都在场的时候才能充分彰显出他亲自祭拜的意义,没有人注意到的祭拜给谁看?

  崔正阳端正于灵堂前,不像其他村民一样下跪磕头,而是像工人们一般鞠躬行礼,形式看起来相同其实内涵是不同的。

  工人们行个鞠躬礼纯属自发行为,因为他们和王家非亲非故,并没有祭拜的义务;而崔正阳则因为是村干部,属于见过大世面的人,所以行的是文明礼,也并不着脏破的孝服,仅戴了一顶孝帽意思一下。村民对此也不以为然,现在是个多元的社会,对人的要求和评判也出现了不同的标准。

  崔正阳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灵棚里的布帘被执事人掀开,王永富披麻戴孝的出现在布帘后面,执事人唱一声:“还礼!”他便将哭丧棒往跪着的双膝前地上一横,头重重下垂及地还了一礼,执事人唱:“起!”一道布帘又重新垂下盖住了灵棚里的景像。

  崔正阳的媳妇王秋娟却是行的传统的哭礼,人未到声先闻:“我的好婶子呀,我亲亲的婶子!你走的太突然了,也没容侄女看你最后一眼……”正好在丈夫行完礼之后,和丈夫配合的相得益彰,一点没有抢了丈夫的风头。因为王秋娟是本村人,所以自称侄女,而不像其他媳妇子一样称侄媳妇。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崔正阳的上门女婿身份。但这也只是村民们私下的说法,崔正阳的子女还跟他姓崔,严格来说并不算倒插门。

  身后的崔凤鸣本来应该和母亲一般行礼,但实在拉不下那个脸来,只好一脸不情愿地跟着父亲依样画葫芦拜了三拜,她正要拉着母亲离开,就见王婶急急赶过来拉着母亲的手跪了下去,把她骇了一跳,见父母一脸坦然才稍安心,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妇女治丧的礼节,亡人家的儿媳见了女客就要下跪行礼。

  王婶礼毕有些艰难地借着王秋娟搀扶的力道站起身,这一上午她不知道磕了多少头,跪了多少次,偏是个夏天穿得又少,膝盖都红肿了,浑身腰酸背痛,比在棉田里干一天活都累。

  王婶起身后拉着崔正阳夫妇到一旁嘀咕了几句,崔正阳夫妇闻言对视了一眼便应称了,就见王婶走回房中取了一匹黑布返回来,递给崔凤鸣轻声说:“闺女,戴上吧!”

  崔凤鸣一见,脸色大变,已经订亲的姑娘的婆家才会送自己这个东西,她为什么要给自己这个?

  自己什么时候答应订亲了?

  不!决不能接受!

  崔凤鸣转头看向父亲,露出询问求助的神色,却见父亲一脸催促,而母亲显然和父亲是一伙的,她连连摇头。

  崔正阳刚才也是为了主家的面子才答应下来,要是主家有个订亲的未婚妻披上送出的黑孝布,那在十里八乡是十分有面子的事,他想着早晚两个孩子是要订亲的,生日礼都收了就是双方有了默契,虽然松松奶奶走得稍早了点,不妨碍未来的孙媳妇给她尽孝。

  自从上次过生日前夜发生那一连串的事件,夫妻俩人苦口婆心的劝说女儿对陈明允死心,女儿好像也想通了,所以他今天答应了王婶提的这个权宜之计,没想到却让女儿这样为难。

  崔正阳毕竟心疼女儿,不想逼她过甚,他有些为女儿开脱地对王婶说:“他婶儿,凤鸣还是个孩子,脸皮薄挂不住,要不然就不戴这个了吧?”

  王婶有些愤怒,心想:要不是你刚才答应我也不会说什么,可你答应了却让你闺女做出这副腔调,明摆了是让别人看俺们家的笑话吗?口中却笑着说:“崔书记家的闺女就是和别人家的不一样,不知道到时候俺家松松能不能伺候得了她呢?”

  一旁的王劲松本来见崔凤鸣一直在拒绝,还觉得看到了一丝解脱这桩桎梏婚姻的希望,又听母亲这样说不由气得直翻白眼。

  崔凤鸣见半院子的人围着自己看热闹,王家的小子又是己一副对自不待见的神情,眼见着村里的人都看在眼中,听在耳中,马上这个消息就传偏全村,自己就要成为整个沙坝子茶前饭后的新谈资,她简直要抓狂了!

  她不顾父亲半是警告半是劝慰的眼神,愤怒地冲王婶喊:“不,我可没说要做你们家的媳妇!他,”她手指着一旁的王劲松说:“我根本不喜欢他,就是一辈子不嫁人也不会跟他!”

  王劲松也挺身而出:“太好了,我的想法和你一样。”周围的人哄声一片,这场景还能再乱点吗?

  正乱轰轰地闹着,只听大门口又一声唱:“客到!”就见一个胖胖的肚子先顶了进来,然后是徐大夫的身体,后面跟着陈明允,徐大夫也许是因为年老体衰,迈过门槛时居然绊了一脚差点失足,陈明允赶紧去扶他:“徐爷爷!你慢点走!”

  说着扶着他往灵堂而来,在一院子乌压压的人群中一下子便认出了沈欢的面庞,俊朗的眉梢带上一抹柔情。


  (https://www.bxwxbar.com/book/36384/3437543.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