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248章 宋氏双玉--宋士慧

第248章 宋氏双玉--宋士慧


  ??这天,杨昭又跑到兵工厂,以与工人们一起制作各种兵器。

  这几年下来,相对成功的武器制造技术,就只有是三眼统、虎蹲炮、碗口炮、佛朗机跑的仿制,就只有是燧发枪,三轮车的仿制与制造了。

  边走边看着,杨昭陷入一阵迷茫,自穿越以来,大明火器之犀利,象火枪、虎蹲炮、三眼统等火器广泛应用,让人为我们祖宗居然掌握如此强的科技文明而自豪,但另一方面,虽然也曾经找到各种各样的精于火器制造的名匠,但还未找到那些理论工作者,以可以真正的成为自己在火器研发、制造方面的左膀右臂。

  徘徊在火药作坊,突然听到前面一阵喧哗声,负责警卫的护卫营参将杨勇跑过去处理一会儿后,跑来说道:“大人,是一个安徽中年人,与负责火器监的郎中(从六品)发生争执。

  母俊笑道:“轩轾,这种小事交给下官处理一下就是了,大概是一些人自怀绝技,听闻你巡视兵器厂的时候,与官长闹翻,以引起你重视,作为进见之礼啊。”

  杨昭正色道:“轩轾,此言大缪亦。一个国家,就应该给有本事的人正常晋升机会,否则的话,这个国家只能让普通民众感到越来越失望啊。

  各位,大家想想,满清侵入中华,汉人为何最先听之任之,后来在其推行剃发令后才开始大规模的反抗行径?我考虑再三,感觉我们的统治者根本没有关心老百姓疾苦,让乡亲们与国家、与朝廷没有牢牢联系起来。”

  片刻,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与火器坊郎中(从六品)赶来,两人双双跪下,讲明争吵原因。

  听郎中所言,在忠勇军占领成都,招募各地能工巧匠制作兵器的时候,这个宋姓中年人自称曾经跟随父亲制造兵器多年,有一定制作经验,如此作为师傅被招入兵工厂。

  但令郎中颇为不爽的是这个师傅一来之后,就说这个房屋太矮了,不通光,就说这个火不大,需要采掘煤矿烧制。

  对这些,郎中都忍了,但今天,这个宋士慧竟然声称火药配比比例不对,这可让郎中坐卧不住了,声言这个火药配比,可是王爷在运山古城时确定的,你一个小小师傅怎么能改就改?

  听郎中如此说,杨昭长长的哦了一声,当日为了保证火枪威力,经过十天的实验,杨昭让大家按照一个比例配比火药,以保证射击威力,保证火器的稳定性

  现在听到竟然有人认为自己有问题,内心虽然暗自一喜,不过表面还是颇为威严道:“哦,这位宋士慧,不错,这火药配比是本督当年在运山古城时确定的,你有改良方法?”

  宋士慧抬起头,说道:“大人,正如橘子一样,生于淮南曰橘,生于淮北曰枳。王爷在运山古城按照这种方法配比,威力非常大。

  但是,王爷,成都平原与云山古城不一样,若是用稍稍多加一点硝石,如此威力定大甚多。”

  杨昭笑道:”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你既然如此自信,我们两个可否赌一把。按照不同硝石配比,各制作5个震天雷,若是宋士慧所制造的震天雷比本督的要大,本督就任命你为兵工厂协办,帮本王制造兵器。

  若是你输了,本督就罚你,罚你在这兵器作坊里面继续给本督研制火药,你研究火器威力若是能达到本王预期,本督再放你不迟。”

  众人不敢置信,怎么有这种赌注,按照这种赌注,无论如何,这个姓宋的都是捡便宜。

  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宋士慧根本不领情,看着杨昭道:“大人,我知道你爱惜人才。

  过去那些当官的将我们这些工匠看着最下等人,但大人你真心对我们好。

  大人,草民犯大人虎威,大人不但不责备,竟然于草民打如此的赌注,草民实在不敢承接。

  大人,就让草民为大人表演表演,若是大人认为草民所制造的震天雷威力太小,大人将草民拉出去砍了,草民也毫无怨言。

  杨昭大笑,然后说道:“宋士慧,你表演吧,打打杀杀的,那就免了吧。

  神农氏的伟大,是他遍尝百草,如此方告诉我们民众,那些可吃那些可不吃。各位,大家想想,神农氏在尝试百草的时候,大概也吃到一些有毒的东西吧。

  李时珍先生伟大,是因为他走遍中国名山大川,实地勘探各种药草,如此方为我们留下本草纲目。

  这火器也是一样,如何才能制作精良的火器,我想即使干将莫邪再生,也是经过千辛万苦,在铸造无数废剑之后,才制成真正宝剑吧。

  宋士慧,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去试,不要因为这火药配比是本督规定的,只要威力比本督的强,本督甘拜下风了”

  众人一听,大惊,纷纷高喊着,大人胸襟,比大海还要深啊。

  片刻,火药拿来,按照宋士慧的要求,大家在杨昭所发明的天平上称完重量,不到两柱香功夫,工人门就制作成5个新式地雷。

  为了验证爆炸威力,分别将震天雷放于一担谷子里面,盖好之后,点燃引线,震天雷发生爆炸。

  让人惊讶的是,宋士慧所制造的那五颗震天雷,无论是爆炸声音,还是威力,都比杨昭的要强,看到地上被炸飞的谷物,众人颇为欢喜。

  众人纷纷跪下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大人喜得这种制造火器的人才,只要使用得法,如此必然是前线将士之福啊。”

  杨昭也颇为高兴,让这位宋士慧近前答话,但让杨昭惊讶的是,这个宋士慧颇为慌张,跪下道:“王爷,请人恕草民欺瞒之罪,大人,这种火药配比,并非草民首创,实乃家父所为啊。

  微臣欺瞒大人,本想获得一个晋身之礼,但想不到大人如此宽宏大量,小的惭愧啊。”

  杨昭大喜道:“宋先生,快莫如此,子承父业,人之常情啊。宋先生,今日观先生,可知令尊实为我汉人火器制作之大家啊。

  若是宋先生不嫌弃,可否让本抚前往拜见令尊,以帮助本抚,为天下黎民百姓共同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啊。”

  宋士慧叩头道:“大人,老父宋应星,年近八旬,行动实在不便。

  只是听闻大人打败鞑子,老父认为大人乃岳武穆在世,为我大汉民族行大义,令小的与兄弟宋士意前来拜见大人,以助大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大业。”

  杨昭大喜,拉起宋士慧,感叹道:“各位,宋应星乃我大汉民族火器制造大家,其所撰写的《天工开物》包罗万象,亦帮助本王甚多。

  今日能够与其传人相见,真是三生有幸。各位,这成都兵工厂,本王就托付于宋先生了。”

  当即任命宋士慧为成都兵工厂的总办,以帮助制造兵器。

  看到杨昭对其如此重视,宋士慧也感恩流涕,向杨昭推荐其弟宋士意,杨昭都一一接见,并委以官职。

  由于红衣大炮太过繁琐,制造工艺也较为复杂,除了在书籍上看见外,有的曾经见过外,对这种重型火炮,大家知道得非常有限。

  还是去年从洋教士那里看到这种红衣大炮的图纸,但经过一年仿制,效果不甚好。

  杨昭指着案几上的红衣大炮图纸道:“宋先生,这红衣大炮你看到了吗?”

  宋士慧显得颇为激动,谈起头问杨昭道:“大人,你是想要微臣制造这种东西吗?”

  杨昭叹口气道:“哎,这火炮制造实在颇难,就像这种大号佛朗机炮,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太仿制成功。这红衣大炮我在顺庆的时候就开始仿造,但一直效果不佳啊。”

  宋士慧沉思片刻,显得非常郑重道:“大人,家父曾经多次提起如何铸造大炮,卑职愿意制造这红衣大炮。”

  杨昭摇摇头,然后说道:“宋先生,这个红衣大炮当然要制作。但是在制作红衣大炮之前,需要冶炼钢铁,如果钢铁质量太差,铸造出来的红衣大炮质量可想而知。”

  宋士慧一听,翻开《天工开物》,介绍起当时钢铁冶炼技术,当时多采用苏钢冶炼法冶炼钢铁。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984.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