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99章 为寇前驱之李自成

第99章 为寇前驱之李自成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王应熊使者赶来,宣布任命杨昭为正三品副将、正三品都指挥佥事,从三品参政

  接过印绶与王应熊的一封亲笔信,除了赞扬杨昭一番之外,希望杨昭看到曾英亮相短缺这就算了并保证下次绝不会发生,更是希望杨昭看到同僚之谊,再次接济杨展粮饷,希望杨昭能够率军南下,打通南下通道,或者率军西进,夹击流寇。

  这是杨昭第一次接到四省总督的亲笔信,接过信函,杨昭显得颇为得意,遍示众人道:各位,这是四省总督王公应熊给我等的亲笔函,王公对我们忠勇军,对我们顺庆府还是支持的。

  众人大喜,边看边读,都颇为兴奋,而趁着这个机会,杨昭也细细思考未来人事安排?

  按理说自己就任参政就应该让出顺庆知府这个职务,但若是自己不管事情的话,可能被架空啊。还有,其他嫡系将领好说,但谯应瑞、冯有庆两个非嫡系将领也应该升为参将啊。

  看见众人欢欣鼓舞的样子,杨昭看着众人,连连摇头道:各位,我这里有一个章程,总督大人器重我等,我等可不能无功受禄?大家想想,在1月份我们打下顺庆城,2月份攻下广安各县后,大家可以说寸功未立,如果没有立功反而升官,那是不是说不过去呢?

  范文光赫赫一笑道:大人所说的虽然言之有理,但也是总督大人对你殷切期望啊,大人若是出兵,以忠勇军的强悍,若派兵南下,攻下合川州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若派兵西进,占领潼川州那是易如反掌。大人,你想想,如果你率部占领潼川州,那么川中诸将谁个不服呢?

  在占领顺庆城后,董克治等人都一直盼望忠勇军能够南下,以光复家乡合州,现在看到总督大人亲笔信函,那更是跃跃欲试,纷纷请命。

  杨昭赫赫一笑道:范大人言之有理,我等虽然是一些人口中的所谓义军,我虽然年龄尚青,但大家若是跟随本将占领潼川州,攻占合州,谁不会信服我等兄弟的呢?

  各位,正如范大人刚才说这是总督大人对我等期望,那么等我等占领潼川州之后,我方正式就任副将、都指挥佥事、参政职务,而各位如果在战场上建立殊荣,本将就表谯、冯两位游击将军升任参将,其他的千总升任游击将军,大家说,这样好不好?

  无论如何我不会给大家挡道,若你们立功不能升职的话,到时候可能恨我啊,大家说好不好?

  众人以为杨昭推辞,特别是刘豹,更是劝诫道:大人,印绶就下来了,你怎么不宣布就职呢?大人,你就不要推辞了,你可是岳武穆那样的人物,不要说一个副将,就是元帅也做得啊。

  杨昭一惊,瞪着刘豹道:刘豹,你闭嘴。你不是不知道一些小人怎么议论本官,说什么为了当知州,逼死了王亨吉王知州,为了当知府,与那个史谨宸结仇.

  我们也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大家说说,我是这样的人吗?我是贪权贪利的人吗?不是,完全不是吗?

  大家看杨昭如此说,也赶忙闭上嘴,不再言语。

  良久,范文光叹息道:大人,我们现在只控制一府之地,我赞成你先不正式就任参政职务。但总督大人说杨展杨总兵兵饷短缺,大人,你说说怎么办呢?

  杨昭站起来,来回渡着步子道:杨展杨总兵是我的老上司,没有他的提拔就没有我杨昭的今天,我们是非常困难,但还可以渡过难关。这样吧,令人备齐5千两白银送给我这位老上司吧。

  另外,通知知府衙门厨子,从即日起我就喝稀饭,能节省多少粮食是多一点,我们再困难,但不能让杨总兵饿到什么。

  到了七月中旬,这天大家正在议事,两个消息更是让坐卧不安,那就是李自成兵败被杀,南明弘光帝被清军所掠走。

  原来,攻占北京城后,清军以主力攻打李自成残部,而与南明方面则相安无事。

  在去年年末,清军与李自成部相持于潼关城下,在今年年初,清军调来红衣大炮,以红衣大炮猛攻潼关,经过九场大战,李自成兵败,潼关失守。

  在这个时候,李自成知道自己孤掌难鸣,决定采用回避的方式,以占领两湖地区,以此作为根据地,

  与蛮清、明军周旋。

  当时大顺军共有两大战略集团,一部驻扎在陕北(简称西路集团),由李过、高一功等人通下,抵挡蛮清英亲王阿济格从山西方面的进攻。

  而另一部大顺军主力,为李自成亲率(简称东路集团),包括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磁侯刘芳亮、绵侯袁宗第、义侯张鼐等大将,大顺政权的高级文官丞相(大顺的正式官衔是左平章国事)牛金星、军师宋献策等人,还有包括皇后高氏在内的眷属,兵员约为十三万。

  潼关失守,西安不可以守,看到蛮清步步紧逼,李自成不等与西路集团汇合,直接率部经过蓝田、商洛等陕南山区,退往湖北襄阳,与守军白旺生汇合后,准备向南逃窜,依托江南半壁江山以与蛮清周旋。

  但在退却过程中,李自成患了一个战略性失误,随后导致满盘皆输,最后身首异处。

  襄阳地处长江上游,通过襄阳更可以沿着汉江直下武昌、南京,可以说要保卫武昌、金陵,必须先保证襄阳、四川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的话,对方顺江而下,必然势如破竹。

  在南宋初年,爱国将领岳飞攻占襄阳六郡,如此南宋方转危为安,如此方有与金国谈判合议的基础。

  再说了襄阳不比潼关,潼关是山城,而襄阳不但地势险要,更是一座水城,对水战不精的蛮清来说,要攻破襄阳,难度应该远远高于潼关。

  再看实力,李自成完全可以一面守住襄阳,一面进攻湖广省。自从襄阳建制以来,李自成经营襄阳已有年余,为了阻挡左良玉明军北上,在襄阳地区有袁宗第、白旺统帅的7万精锐生力军,还有占据陕北的高一功、李过集团现正通过甘肃宁夏汉中向襄阳地区而来。

  但无论如何李自成患了一个战略错误,他不顾白旺在襄阳留下一支精锐部队,以保卫根据地,阻止清军南下的建议,率领大军倾巢南下,进攻武昌。

  占据武昌的大军阀左良玉依托湖广地区(即今日的湖南湖北),虎踞武昌,有大军数十万人,可以说兵强马壮,其实力在南明各大军阀之中首屈一指。

  虽然左良玉在南明诸军阀之中实力首屈一指,但在与流寇作战中,则胜负参半,看见李自成大军沿着襄阳顺江而下,左部在荆河口大败后,左良玉自感独木难支。

  而恰在这个时候,南京城内爆发假太子案,也就是有人冒充崇祯皇帝的太子来到南京,挑战弘光帝朱由菘的统治地位,而东林党人趁此机会制造舆论要求弘光帝出让皇帝宝座。

  皇帝怎么说让就能让,弘光帝再傻也知道其中利害关系,派出有关人员彻查,并斩杀了来人(综合各方面资料来看,这个人还真的不是崇祯的太子,崇祯的太子先是被李自成掳掠,在山海关兵败后,走散,最后孤苦无依,与其兄弟先后投奔其在北京的外公,被其外公出卖,交给了蛮清,最后被凌迟处死)

  在这种情况下,左良玉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打出清君侧的口号,准备打到南京,辅佐伪太子登基,但没有料到自己则在半路上病死了。

  而对南明弘光帝来说,左良玉反叛可以说只是一个开端,与此同时,在将李自成驱逐道湖北后,多尔衮立马将攻击重心放在东面。

  到此时,一直想联清灭闯的南明王朝已经大势已去,就像宋朝两次灭亡一样,在北宋末年,妄想联合金国灭掉辽国,在南宋末年,妄想联合后起之秀蒙古灭掉金国。

  这次南明王朝一样,面对后起之秀的蛮清,竟然妄想与之联合,灭掉李自成的大顺。

  这帮饱读史书之辈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但还是将历史悲剧一幕幕重新上演,后起之秀的蛮清在灭掉大顺军后,调转枪头立刻攻打南明。

  蛮清兵分两路,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以追击李自成为名,深入湖广地区,歼灭南明湖广羽翼。

  而另一路则有豫亲王多铎率领,兵临淮扬。

  在这个时候,大明前线将领一片混乱,接连爆发内讧。

  先是兴平伯高杰被暗降清军的河南总兵许定国诱杀于河南睢州故兵部尚书袁可立府第,巡抚越其杰、参政袁枢和巡按陈潜夫只身逃回金陵。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寄予厚望的江淮防线根本没有任何人关心,南明就像一个回光返照的举人一样,被人轻轻一推,轰然倒塌。

  被人吹嘘为一代忠良的史可法,在扬州也稍稍做了一点抵抗,但无奈其长期坚持联蛮灭顺的政策,再加上对清军进攻没有丝毫防备,整个扬州城不到数天就落入清军之手。

  在扬州,由于扬州军民奋起反抗,多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记》记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

  “……行过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至一宅,乃廷尉永言姚公居也,从其后门直入,屋宇深邃,处处皆有积尸……”

  近十日时间,扬州80万百姓被满洲大军屠戮殆尽,这比前世南京大屠杀,可以说惨烈百倍千倍,自此以后,扬州这个江南最繁华的地方,到36年后,还没有恢复到昔日的繁华。

  蛮清大屠杀吓坏了弘光帝君臣,在清军渡过长江,攻克镇江后,金陵城乱成一团。

  看到局势颓废到如此地步,弘光帝希望像宋高宗那样无心抗敌,而是选择逃跑到杭州主持大局。

  五月十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南明大臣,在钱谦益、臣赵之龙、王锋等人率领下,竟然献南京投降清兵;

  五月廿二,弘光帝逃到黄得功军营,这个黄闯子本来准备继续抗敌,但其部下田雄、马得功则决意降清,在黄得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痛下杀手,射杀黄得功之后,活捉弘光帝朱由菘。

  如此清朝俘虏弘光帝,送往北京处死,弘光帝在位仅一年,南明政权暂时覆灭。

  而在湖广地区,阿济格跟随在李自成后面一路追击,蛮清不但占据陕西商洛地区,河南邓州、唐州地区,湖广襄阳府,而且迅速攻占了大顺军刚刚占领的武昌府,将刘宗敏弓弦勒死。

  而李自成则如丧家之犬,一路南逃,在湖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打败,尸骨无存,如此在弘光帝2年(公元1645年)6月上旬,大顺政权与南明政权相继被消灭。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834.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