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90章 税收分成

第90章 税收分成


  ??杨昭笑道:史大人,不需要激动吗?到时候我们驱逐张献忠后,我保证顺庆府上缴那样多财物嘛,过去我们顺庆府每年上缴到户部2万两纹银,我保证分文不差的缴上去就可以啊。

  史大人,这于国于民都有利的良方你怎么反对,难道你与张献忠狼狈勾结,准备破坏…

  范文光连连咳嗽两声道:大人,史大人忠于国事,怎么会这样?大人,如果按照这种方法分配,县里面是不是多了一点?

  杨昭摇摇头,说道:范大人,一点也不多,以仪陇县为例吧,大家看看:

  加上一个守备局,仪陇县每年开支至少在4000两纹银(查资料,有的人蛮清同治年间陕西紫阳县知县与105人领俸禄800余两,东方以为谬,在蛮清知县一年养廉银就有400~1200两纹银,而在明朝,正七品知县俸禄为108担,正八品县丞俸禄为80担,正九品主薄为60担,再加上增加的专职乡里长,如此开支足足达到4千两纹银之数)

  我们现在再看看他一年收入,田赋方面秋天有1万担水稻,春天有1.4万担麦子,若再加上官田收入,一年可收粮2.8万担,如果像往年那样只征收到8成,他们可以余下1成,也就是2800担粮食。

  而大家都知道,今年春天稍稍加强征收力度,就足足征收了8成5,如此就可以余下4200担粮食。

  仪陇有9万多人,每个丁赋征收5钱银子,再加上商赋,如此每年至少能征收1万两纹银,县里留成3成,这足足有3000两纹银。

  如此只要不出现什么大的灾荒,仪陇县衙可以有5100两纹银的收入,扣除各种行政开支,能够余下1100两纹银啊。各位,这还是没有对豪门大户征收商业税,没有征收所得税,这还是粮赋只征收到8成5,丁赋征收到6成的时候,如果经济好转,如果商赋、所得税到位的话,仪陇县足足可以结余3千两纹银啊。

  范文光深吸一口气道:轩轾,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你现在可是顺庆知府,参将,统领一府的知府,统领万余人马的将军,你一年就拨给仪陇县这样多财物,很多人听了绝对会痛骂你的啊。

  杨昭哈哈一笑,摇头道:范先生,没事。正如我刚才所说税赋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只要我们能够将这些税赋用在民众生上,民众又有谁骂我呢?

  大家想想,仪陇虽然地处嘉陵江上游,但很多地方就是靠天吃饭,我简单看了看,就拿钟家沟来说吧,若是在10亩的水库,足足可以灌溉下游2千多亩田地,足足可以将下游300多亩旱地改造成水田,你们想想,如此不但保证民众旱涝保收,而且还增加衙门收入,何乐不为?

  范文光惊异的看着杨昭道:大人,若征发当地劳力,修一个水库最多耗费300百两纹银,但即便这样,县衙还有很多纹银盈余啊。

  杨昭哈哈一笑,看着范文光道:范同知,各位,这个税赋主要作用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若你们贪了你们奢侈生活花掉了,即使征得再少民众也会说多。

  但如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征收上来的税赋绝大多数用于改善民生,即使征收再多民众也不会说多。

  去年我看了下,若要论修水库,基本上每个里都可以修一个、两个,你想想这需要多少银子?

  还有,很多道路失修,有的河道每年都淹死了人,若是稍稍改建一下,修一座桥,民众就不会淹死了。

  还有,抚恤孤寡,现在每年都在死人,民间留下好多孤寡,这些都需要抚恤啊。

  还有,发生小的灾荒,大家不必报到府上,若是县里面有一点钱物,也可以赈灾啊。

  你们说说,这些需要钱不,现在给每个县盈余1100两纹银,我还担心不够呢。

  众人一听,一片哗然,俗话说雁过拨毛,这样多钱从手上经过,当然可以上下其手啊,如此知县这些官僚纷纷叫嚷如果要修这些水库,河道完全不够。

  有的更是支支吾吾说自己考察了一番,本县至少可以修多少水库,需要多少银子。

  特别是渠县知县刘万坤更绝,先说本县要做多少工程之后,接着声言自己俸禄太低,难以为继。

  刘万坤晒出自己的账单,显示丝许无奈道:大人,你看看,我们知县年薪每年108担粮食,折成54两纹银而已。

  至少需要请一个师爷吧,如此要花40两纹银,听说有的知县一年下来请3个师爷,这点年薪还不够请师爷呢?

  杨昭瞪了瞪武明道一眼道:刘兄,请一个师爷可以理解,工作之余总要找人出谋划策啊,如果请两个,请三个那只能表明这个人能力不够。

  你们在座的如果那个超过1个师爷的,立马给我辞掉。如果师爷2个,3个,我不知道到底是你们当知县,还是这些师爷当知县?

  你们下面各个知州、知县我给你们增加一个秘书名额,这个秘书待遇与典吏一样吧,帮你们出谋划策。

  你们有什么重大问题,可以召集县丞、主薄、典吏、与这个秘书一起商议,将来形成决议后再报告给议会,报上来。

  从今以后,除了这个秘书之外,我可不允许那个再聘请什么师爷,如果你聘请这么多师爷,那代表你能力不行,大家说是不是?

  刘万坤摇头道:大人,即便请一个师爷那点俸禄也不够花啊,一年下来54两纹银俸禄,再加上官服费20两,一年下来俸禄就只有74两纹银,如果扣除聘请师爷花掉的40两纹银,余下的不过34两纹银而已。

  杨昭站起来,用黑炭在板上边写边说道:刘知县,话虽如此,但除了日常生活,平常大赏之外,不需要花什么其他钱啊。

  大家想想,朝廷帮每个正七品知县聘请了4个皂奴1个马夫,这些可都是朝廷帮忙支付,每个柴薪皂奴12两纹银,1个马夫薪酬40两纹银,相当于朝廷给大家补贴了88两纹银,若再加上俸禄,官府费用,朝廷一年用在每个知县身上的金银足足超过162两纹银,足足相当4个中等之家一年之用啊。

  刘万坤连连摇头道:大人,即便只雇佣1个师爷,如此可以支配的不过44两纹银啊,你想想,一家大小吃喝需要20两纹银,最后只剩下22两纹银而已,打赏下人需要纹银,迎回送往需要纹银,十年为官之后,回家拜祭先人总要一点钱,过去很多官员通过贪污,通过收入火耗,如此才活得好好的。

  现在大家没有火耗了,根本不能贪污了啊。过去那些知县虽然也叫嚷着俸禄低,但有火耗啊,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啊。

  杨昭笑着看了看众人道:哦,如果要锦衣玉食,过得像大户人家,不要说一个知县薪水,就是正二品总督的薪水366两纹银也不够花啊。大家都是寒门苦读,现在为官一方所吃所用都是民脂民膏,大家应该尽量节省啊。

  但大家还是抱怨官员俸禄实在太低了,现在没有火耗根本不能生活啊。

  杨昭仔细听着,良久说道:各位,这样吧,如果大家同意这个制度,我可以增加生活补助,这种制度不但可以防止贪污,而且还可以帮你们改善民生,不知道大家干还是不干?

  在座的官员当然都会纳贿,但看到杨昭如此说,谁愿意说自己贪污呢?现在看到杨昭问起,一个个暗自发笑,要必满贪污,可能吗?

  内心虽然如此,但在面子上大家显得迫切,一个个追问什么制度。

  杨昭站起来,看了看众人,表情非常严肃的说道:各位,大家都知道,自太祖建立大明以来,我大明是施行官员、乡绅共同治的,这一点大家说是不是?

  众人一惊,大家嘀咕,大明名义上是乡绅、官员共治,但那只是名义上,在实际上乡绅被胥吏、官员压制,现在听杨昭如此说,众人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现在听杨昭提起官绅共治,一个个喜笑颜开,纷纷点头称是。

  杨昭显得胸有成竹,继续说道:就像这次知府衙门议事,除了找下面知县之外,还找来十多个乡绅一样。

  各位,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是否成熟,大家商量下看可以不?每个县挑选13个乡绅组成议会,他们主要帮大家做这些事情:

  每个知县就任后,需向知州衙门、知府衙门上报县丞、主薄、典吏人选获得同意后与六房典吏、狱吏人选分别提交到议会,若超过8人反对则该项任命不成立。

  对知县与主要官吏进行监督,监督范围包括人事、司狱、赋税、财政、工程等方面进行监督。

  对超过半数意见的决议,知县大人应该进行答复执行,对不能执行的,应向议会说明,应向上级衙门备案说明。

  对超过7成意见且无上级衙门明确指示的,知县必须执行。

  比如在金银方面,当年总收入多少,其中田赋多少,丁赋多少,商赋多少,所得税多少,并且简单说明。

  当年县里面收入预估,开支计划。如官员俸禄发放额度,修路筑桥等民生工程计划花费多少,抚恤孤寡计划花费多少。

  当年修建水利,修路筑桥等等,这些工程在年初的时候要向议会报告,包括桥名、路名是什么,工程概况,总共花费多少,当年花费多少,这些由户房向议会报告计划,并向议员报告执行结果。

  除此之外,议员可以向县衙提各种建议,包括兴修水利,修路筑桥,救济灾民,抚恤孤寡等等,大家想想,这些钱都是民脂民膏,都是从县里面收集而来的,你想想,对你自己的钱使用你是不是特别上心?

  众人陷入沉思之中,良久史谨宸叹息道:大人,这不是张太岳的考成法吗?当时太岳先生推出考成法,虽然整肃了吏治,但另一方面对官员太苛刻,如此后来逐渐荒废啊。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825.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