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来生勿入帝王家 > 第19章 七夕

第19章 七夕


  奕桢一时不察,失了言,待要补救,已是来不及。看得左右行人熙熙攘攘,拉了嘉楠温言劝道:“并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我当日撒了一句谎,传出去了。此处说话着实不便,你若想知道,一会儿咱找个僻静的地方好好说成么?”

  嘉楠点点头应了,于是俩人牵了手,往秦渠行去。秦渠名为渠,实则是天京诸多内河中的一条,两岸遍植紫薇与国槐树,此时正是紫薇与国槐的花期,碧绿的河水里不仅倒映着七月的霞云,也映入了火红的蔷薇花树冠,还有那翠绿中点缀雪白的国槐枝条,五彩斑驳,恰似水里荡漾着无数的华锦。

  因着此处别致的河景,每逢七夕来放河灯的人格外多,沿河一溜儿的小贩在兜揽生意,推销自家的灯盏,有千重幻莲的,百年好合的,扎了牛郎织女人偶的,又有一座鹊桥连了两盏灯的。

  嘉楠穿的是玉琼的宫装,鹅黄的衫儿,水色的裙并同色的披帛,头发挽了双环髻,用两根丝绦缚住,耳朵上挂一对红珊瑚的坠子,通身既无绣花纹饰,也再无多余首饰。奕桢也是依旧是一身兵卒打扮。二人衣饰朴素,连周遭略打扮过的小情侣都比不过。

  但俩人长相实在出众,嘉楠自是粉雕玉琢,杏目琼鼻,天生自有华贵之气,奕桢也是剑眉星目的风华少年,不知不觉有些引人瞩目。好在虎豹骑的衣饰尚有震慑之用,普通宵小见了,倒知道不要招惹,因此还算太平。

  到了渠边,嘉楠心中有事,随意选了两盏莲灯就要走。奕桢实在不想提旧事,不知道如何开口,只好拖延到:“好容易一起过一次节,就选这样两盏灯敷衍我么?”嘉楠实话实说:“心中有事,实在等不得。”

  奕桢一向唯嘉楠之命是从,情知今日是瞒不住旧事,只好抬眼看去,渠边可放灯处皆挤挤挨挨的满是人影,心中欢喜,再此拖延到:“楠楠,你看到处都是人,实在没有可说话的地方。我们今日只专心放灯可好?”

  他越是不肯说,嘉楠越是觉得有古怪,愈发不肯罢休,站起来四下张望一番,见得前方有一老槐树,灵机一动:“咱们到那株树上去罢!”

  这国槐已在秦渠边生长多年,有两小儿合抱之粗,自五尺多高处开始分杈,枝繁叶密,雪白的槐花咕嘟嘟一串串垂下,确实是个隐秘的所在。

  既知躲不过去,奕桢也无法,只得陪了嘉楠到了树下,先扶着她上了树,然后自己也利落地爬上去。俩人择一处枝叶繁密,枝干粗壮之处坐定,果然脚下虽有人流川流不息,然并没有人驻足,也并没有人注意到头顶,俩人压低了嗓音说话,确实也不虞被什么人听得了一句半句去。

  嘉楠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当日不说,必是有什么为着我好的缘故,但现在还有什么可顾虑地,不可再瞒我。”奕桢无法,只得缓缓道来。

  其时是前世的通正六年,嘉楠与阿日斯兰唯一的儿子阿迪亚虽已经登基六年有余,但仍不足八岁,还是个孩子,朝事是嘉楠以太后身份打理。阿日斯兰死的太早,苏合扎的残部尚未除清,由其次子伊德日统领,加之嘉楠继承阿日斯兰的遗愿,继续在北漠进一步推行集权,加强与天南的边贸,使得有些部落王公认为是她这个南来的女子在推行”南学“、”南政“,十分抵触,蠢蠢欲动。

  伊德日便领着苏合扎的残部在北漠的北方各部间串联,这些部落离燕城颇远,一向少有享受到通商的好处,心中早有邪火,被伊德日一点就着。串通好了之后,便趁着传统的那雅尔节日会盟的时候,在燕城外的库斯古尔湖畔向嘉楠母子发难逼宫。

  嘉楠携着幼子,被亲卫拼死护卫从会盟之地杀出一条血路回了燕城,但燕城随后被叛军团团包围,实在是情况危急。幸而燕城有与玉关通消息的信鸽,一封求救信才到得了镇守玉关的镇远军统帅奕桢的案头。

  奕桢接到消息自然是想飞身救人的,然他此时已是镇远军的统帅,而非惠和公主卫的大统领,无有敌情,非奉旨不可调兵出玉关。情急之下,他挂了帅印,向京中去了急报,点了原公主卫中留守玉关的三千人马私自出兵,一路急行军杀到燕城,路上因强翻雪山,便折损了八百余人。

  到了燕城,奕桢所率人马,勉强有两千之数,叛军足有三万。好在奕桢早年在北漠颇有杀名,在北漠尚有震慑之威,所率的又是公主卫之精锐,他虚虚实实地调兵遣将,足足拖延了叛军三日之久,又暗暗使间离间叛军各部,三日间把叛军拖的疑神疑鬼,损了八千多人,其间更找了机会把苏合扎残部几乎全歼。

  在第三日上,终于等到了得了皇帝发兵召令前来增援的镇远军援军,解了燕城之围。连日浴血奋战,奕桢多处负伤,叛军散去后便昏睡了一日一夜。

  但奕桢万万没有没想到的是,醒来在营帐中接到天京发来的密旨“北朝,虎狼之地,吾儿既寡,吾孙且孤,何所依也!未若仿先北君旧事,惠和卫即刻护公主幼皇暂南迁天京,镇远军代守燕城!”

  嘉楠前面尚可听奕桢细数过往,但她从不知道有这样一道旨意,大吃一惊,忍不住打断奕桢的叙述:“可是有人矫诏!”

  奕桢苦笑一声:“君王与边将的密诏都有暗记,用的又是暗语,旁人怎能做的这样真。”

  嘉楠心脏似被一只大手挤压,几乎要滴下血来,抬眼哀哀地看着奕桢:“父皇不会如此待我!”

  奕桢知她心痛难当,不忍她经此伤心,故而一直不舍得让她知道此事。然而即使瞒过了此时,天家之事实在难测,嘉楠若心中仍抱有普通人家的亲情幻想,他日难免不会吃了大亏。因此一知瞒不住了,索性干脆与她分说个明白。

  此刻他知道说什么都不中用,只得轻轻揽住她的肩:“皇上必定还是想护住你和阿迪亚性命的,只是他是皇帝......”余下的话已经说不出口,身为皇帝,能护住女儿外孙的性命,还能给予锦衣玉食,自然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与仁慈了了。至于北漠的皇城、国土,开疆拓土乃是最一个皇帝最大梦想,现在唾手可得,怎么不让他心动。

  七月的天气,日头方下去,地面的余温未曾退尽,正是尚有些闷热的时候。嘉楠却觉得身上有一阵阵寒意袭来,冷得她直往奕桢怀里缩去:“是了,他是皇帝,所以明明心底早就弃了华家,当日却要时时做出一副嵩儿要被废掉的样子来,冷眼看谢家和华家小丑样的斗的似乌眼鸡似的。最终非要我自请嫁给阿日斯兰以确保每三年仍有百匹良马,才保住嵩儿的太子之位。我早该明白,这帝王之家,剥开华裳,内里真真是一寸锦绣一寸血。”

  想起一事,嘉楠又十分不解:“天京与玉关相距何止千里,怎么可能三日便有援军到达,我当日尚以为你出关时已安排大部队押后的缘故。”

  奕桢垂下眼帘,反问嘉楠:“当日你可是自己想向玉关求救的?”

  嘉楠记得一清二楚:“自然不是,我身份特殊,怎可冒然引来外族之兵。刚开始叛军并未围死燕城,我自然还是下召各部勤王,但不知道传令兵为何无法突围,后来合围之势已成,就真的是出不去一个人了。是琪琪格的父亲阿如汗提醒可用公主卫中通信的鸽子向玉关求救,因敌情危机,加之想到玉关乃是你在坐镇,方敢如此鲁莽。”

  奕桢长叹一声:“我后来反复思量,消息自然是早传入天京的,只怕是早在伊德日串联之时,已经有了线报到你父亲的龙案之上。只是这条线报十分隐秘,皇上不欲声张,故而恰逢我又去信请兵,就掩盖住了。”

  嘉楠问到:“为什么这么想?”

  “阿如汗其实不是死在叛军手上,当日决战,他从城内杀出,我从外围攻入,两处夹击叛军,会合之后,本该共同追敌,他却在我身后偷袭于我,教我的亲兵看见,背后给了他一箭!我是他请来的援军,若他向我求援之外没有再多做点什么,为什么一见我就要灭口?他虽然要杀我,但血战多日,负伤累累,对你实在是忠心无疑的,加之你又封了他诚忠亲王,正该是收拢人心的时候,我就没有再生他事了。”

  “燕城之围,你和阿迪亚是有惊无险,北漠内心怀叵测的部落跳出来被镇远军几乎一扫而空,镇远军一路驰援,复又血战,也是受了重创,原公主卫精锐折损近八成。忠心的阿如汗等部或在他处未有参战,或在城中以逸待劳,除阿如汗失手被杀,其他人马竟然完好保全。这里头有人一面用真情报引了皇上垂涎扩土之功,动了贪念发兵,一面要算到我必然不肯领命,燕城不会有失。就连阿如汗和我的性命也都在算计之中,无论战场上谁生谁死都不重要。若是他杀了我,你必不肯罢休,这个手握重兵又有战功的王爷在北漠也活不长;若我杀了他,侥幸在战场上活下来,我背负着不遵圣旨的罪责,最终难逃皇上猜忌,总是要被除去的。这件件桩桩谁能得到最大的好处?”

  嘉楠听得明白,不由苦笑:“还能是谁,这人满肚子的阴谋诡计,北漠怎么生养出这样的男子。偏生他就算死了,还能有人给他料理得如此周全。”

  嘉楠又追问:“那后来呢?”奕桢不欲她多受刺激:“改日再给你分说,我看你有些冷,这就放了河灯回去吧,玉琼也不能老给你顶着缸。”

  嘉楠不依:“今日就让我知道,这天家多龌龊,也不是本朝才如此,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样样都是赢的,不肯去深想,今儿既说起了头,你一并把这脓包给挑破了吧。”

  奕桢无奈,只好侧身略给嘉楠挡了挡风来的方向,继续说了下去。

  因为是密旨密语,奕桢仗着传旨之人自己也看不懂,假意领了命,只说有命镇远军拱卫燕城之语,不提入城及扣押嘉楠母子为质等事。来人也未曾想到皇帝竟然冷酷算计至此,倒未曾起疑。

  过得两日,奕桢买通北朝宫人,传出禁内有“北后安须南兵拱之”之语。又在军中着人有意煽动,终于鼓动得大军开拔回营。消息一传回天京,他就被传入京中,虽因所抗之密旨不宜公开,没有被即刻问罪,但已经渐渐赋闲了。对外只说驰援燕城受了重伤,又被公主以“安须南兵拱之”呵斥,受了气恼,内病外伤,在京中好生调养。后来新帝登基,自然另有班底要用,偏生不知道哪里来一股声音,总在吵吵什么“公主旧卫不背主,镇远将军应镇远”,竟要翻起先帝阴私,新皇自然当这老将不安分的很。

  “奕氏族诛,可是受此牵连?”嘉楠声音都发着颤。

  “奕氏即冤也不冤。”奕桢怅然说到“奕氏灭族,乃是朝中有人见我势微,趁机污我叛国,当然这本是诬告。但奕氏多年来趁我征战在外,打着我名头在沧州为祸一方,受奕氏之害至灭门者,竟有十数之多,殊为可恨。我父母当年远离本家,客死异乡,实在是本家有许多说不得之事。所以后来我嘱奕华不必报仇,实在是我与奕氏血脉虽亲,但无甚情谊,虽偶有义愤,但到底说不上深仇恩怨。”

  “我竟累你至此!”

  “楠楠,桢心悦你。多年相知护持,实无谓连累。你安泰,便是桢之幸甚。”

  清凉凉的河风裹槐花的清香一阵阵拂过,带起嘉楠的发丝轻轻扑到奕桢脸上。奕桢环抱着嘉楠,下巴轻轻抵在嘉楠头顶:“楠楠,自当日送你离了玉关,入了燕城,多少年来,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常常想着,若有一日能这样与你安安静静俩人一处,便是明日立时便死了也可瞑目了。”

  嘉楠轻轻把脸贴到奕桢手上,合着眼轻声道:“不许胡说,给你五年建功立业,然后好好儿的回来上凤台,咱俩以后且要相守百年~”

  奕桢触手之处,嘉楠脸上濡湿一片,心中不舍,忍不住低头把眼泪给她轻轻吻去。一时再有任何一句话都是多余,两人都不做声,静静看那秦渠之上万千河灯随波而去,又有星子倒影其中,明晃晃连成一片。因泪糊了眼,也分不清哪里是灯,哪里是星,哪里是天河,哪里是人间。


  (https://www.bxwxbar.com/book/87294/8058366.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