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汉末之逐鹿天下 > 第三章 谋划未来

第三章 谋划未来


  当秦熠提出自己画出一些图纸,让胡斌找些懂得木工的人依照图纸,打造一些简单的家具,用来筹备一些盘缠。不料,他的这一举动却令胡斌等人很是疑惑,他们无法理解秦熠小小年纪除了文武兼备之外,为何还懂得木工?

  秦熠看到他们的表情以后,知道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必然会令他们对自己的来历有所怀疑。

  秦熠笑道:“义父、伯母,实不相瞒,我现在似乎恢复了一些记忆,我记得跟随师父习武之时,他的邻居就是一个木工。

  我休息的时候常去他那里玩耍,他做得那些东西的样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我所说的图纸也不过是依照葫芦画瓢,叔伯们能否作出来,我也没有把握”。

  胡斌听了以后,道:“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你也懂得木工,不过,这也没有关系,试着做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子昱,你就试着画出一些图纸,我让你凌风叔叔他们看一下,或许做出来之后,真的换些钱物”。

  高顺道:“义父所言极是,不试一下又怎么能够知道结果呢”。

  高顺的母亲笑道:“好了,咱们先吃饭,这些事情吃过饭以后再做商议”。

  夜已深,秦熠躺在床榻之上却思潮翻涌、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眠。他来到这个时代以后,不止一次思索自己的未来,在即将到来的乱世,应该何去何从。

  根据历史记载,东汉中期以来,由于豪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加以自然灾害相继不断,使天下的百姓陷入死亡的境地。因此,农民起义几乎连续不断。三年之后,一场更大的风暴就会降临,这就是张角三兄弟领导的‘黄巾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但汉室威信却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为了镇压平乱,汉灵帝接受了太守刘焉的建议,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

  汉灵帝的这一举措,却导致了地方拥兵自重、藐视朝纲。各豪强之间为了一己私利常常兵戎相见、互相攻击,揭开了军阀混战的序幕。

  经过无数次大战之后,刘备、曹操、江东孙氏各霸一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这三方阵营中的哪一个,是自己可以依靠的呢?

  刘备虽然尊重人才、知人善用,但其半生飘零、东奔西走,直到请出了诸葛亮以后,境地才有所改善,最终成为一方枭雄。但此人奸诈、虚伪,而且,氏族观念很强。

  当年,刘备与公孙瓒同师于卢植门下,公孙瓒曾经不止一次帮助刘备,而且,还保荐刘备当上了平原县令。然而,在公孙瓒与袁绍交战之时,他却以曹操讨伐徐州的名义,带着关羽、张飞前往徐州救援陶谦。

  后来,曹操的大本营濮阳被袭而被迫退兵,这个时候,刘备于情于理都应该速速赶回公孙瓒身旁,帮助他对抗袁绍,可是他并没有去,而是温坐于徐州要塞---小沛。

  再后来陶谦三让徐州后病逝,刘备当上了徐州太守。而这个时候,公孙瓒在易京已经极度危险,随时都有可能被袁绍灭掉,刘备却没有只字提到前去救援。

  赵云为了刘备的大业,不畏千难万险,期间,立下无数大功。但因为赵云是布衣出身,一生任劳任怨,却只能死后封侯。如果前去投靠刘备,虽然自己有赵云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境遇却不见得比赵云强多少。

  曹操出身于世人所不耻的宦官家族,为了发现、利用人才,他打破了世俗的门第观念,唯才是举,而且三次颁布《求贤令》,充分说明了对人才求贤若渴的态度。

  但此人很是复杂,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而且生性多疑、暴戾凶残。如果投奔于他,以秦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对曹操的了解,如何表现则成了一个难题。

  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表现得太浅则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不易被曹操发现并重用。表现得太过,则容易引火烧身、给自己带来祸事。他可不想像杨修一样,被曹操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把自己杀掉。

  更令秦熠担心的是,曹操在战事胶着的时候,为了稳定军心,有时会将自己的手下杀掉来掩盖所面临的危机,每每想到此处,秦熠都会不寒而栗。

  江东孙坚、孙策都是早早身亡,孙权继位以后,初始还能重视人才,但后期,他为了巩固皇权,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竟然将功高盖主的陆逊杀掉。以秦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保不齐会作出与陆逊一样的功绩,那时,孙权会不会也会杀掉自己呢?

  而且,无论投奔任何一方,都会经历许多凶险,连曹操都被马超逼得割须弃袍,刘备为了活命也曾抛妻弃子,更何况自己只是他们的一个手下呢。

  如果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保护大汉的百姓,秦熠虽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但他既然来到了这里,也绝不会畏刀避箭。这并不是说他有多么高尚,而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并且,他还是一个习武之人。

  但若是为了一个和自己不想干的人的一己私利,而丢掉自己的性命,这是出生在红旗下,成长在春风里的秦熠无论如何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经过长久的思考之后,秦熠决定利用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和一身所学,在即将来临的乱世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刘备一个卖草鞋的都能成为一方霸主,自己一个掌握了历史走向和先进知识的后世之人,难道还不如刘备吗!

  然而,虽然他志向远大,但现实却困住了他的脚步。他孤身来到这个时代,犹如单身夜行,陌生的环境令他不知应该从何做起。

  而且,他现在还只是一名十六岁的少年,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也没有令人敬仰的功绩,那些择主而侍的谋士和武将,又怎么可能将前途寄托在他的身上。

  并且,虽然他有一身极好的武艺,但却不熟悉马上作战的技巧,这个缺陷如果不加弥补,将来,临阵对敌之时就会有很大的困难。

  这个时代没有马镫,为了贴近史实,在拍摄连续剧时,他所骑的马匹也没有配备马镫。要想在马上作战,必须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所需的技巧,否则,骑乘的战马再神骏,也只能是用来逃命的工具。

  虽然,他懂得马镫的使用,也知道制作马镫依照当下的工艺技术,根本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但他现在还是孤身一人,没有自己的军队,当然不想过早的将马镫的应用技术公布于世,因为一旦流传出去,自己就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他只好先静下心来跟随胡斌学习马上作战的技巧,他打算待自己的技巧娴熟以后,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寻找机会建立一些功名。然后,再去拉拢一批谋士、武将来辅佐自己,如是,则大业可成。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多月以来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义兄,竟然可能就是日后威震天下的‘陷阵营’主将、高顺。而且,他现在还没有投奔吕布,这个发现顿时让他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虽然,高顺现在只有二十岁,或许,他还没有掌握练兵之法,但高顺的忠义却是极为难得,日后,若是能够得到他的辅佐,自己就会多了一条臂膀。想到这里,秦熠决心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和高顺做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说服他辅佐自己。

  第二天,秦熠根据记忆,画出了一些工艺比较简单的桌椅、板凳的图纸,交给了胡斌,胡斌看过之后,对秦熠夸奖了一番便走出门去。

  胡斌走了以后,秦熠找到了高顺,让高顺陪同自己去二虎、和铁蛋的家里走了一趟,去看望二虎、铁蛋二人。他们二人为了模仿自己而摔坏了腿,对此,秦熠一直深感愧疚。

  还好,他们的家人并没有因为此事而怪罪秦熠。他们曾经都是军人、性格豪爽,对血腥的场面早已习以为常,对于孩子的这点小伤,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而且,他们也希望二虎和铁蛋多经历一番磨难,日后,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从二虎和铁蛋的家里出来以后,高顺陪同秦熠来到了村外的一片空旷之地。这里,曾经是军士训练的场地,现在,没有了军士早已闲置下来,成了兵营村中的孩子们的习武之地。

  这时,高雯牵着和秦熠穿越而来的那匹马早已等候多时。这匹马是剧组从赛马场购买的一匹老马,但品相甚佳,穿越到这里以后它也重新焕发了青春,而且,比以前更加神骏。

  秦熠从高雯手中接过马的缰绳,翻身上马,在高顺的指点下开始学习马上的作战技巧。高顺一边传授,一边观察秦熠的不足之处,对于出现的错误一一指正。

  高雯站在远处,望着马背上秦熠矫健的身影,美丽的双眸渐渐现出一丝柔情。


  (https://www.bxwxbar.com/book/49584/3361494.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