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汉末之逐鹿天下 > 第二章 义兄高顺

第二章 义兄高顺


  秦熠得知了高顺母亲故里的地理位置之后,猜测出自己的义兄很可能就是吕布麾下的大将高顺,心中很是震惊。

  他忽然想到,在历史的记载中,吕布麾下的高顺并没有表字,作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名将,这很不正常!后世有人认为高顺出身贫寒,所以没有表字。

  而自己的这位义兄,出身也很贫寒,那么,他是否就是吕布军中的第一猛将‘高顺’呢?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他决定一探究竟。

  秦熠道:“义兄,你我认识已两月有余,但我还不知道你的表字,小弟深感惭愧,不知义兄今天能否告知?”

  高顺苦笑道:“贤弟,我出身贫寒,家父也只是皇甫将军麾下的一名普通军士,没有读过什么书,又怎么会为我取表字”。

  秦熠听了以后登时呆立当场,综合种种因素,他确信自己的这位义兄很可能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吕布麾下大将、高顺!

  他冷静下来以后心中暗想:“或许真实的历史就是:高顺此次陪同母亲返回故里,恰巧遇到了吕布。一番交谈之后,吕布对高顺极为欣赏,而且,与他又是同乡,便设法让高顺投到了自己的帐下。

  同时,利用他的影响力也把高顺的母亲和高雯安置妥当,解除了高顺的后顾之忧。而高顺是一个孝子,又是军人的后代,也想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于是,就接收了吕布的邀请。

  但根据历史记载,高顺到了吕布的帐下以后,并没有得到他的重用,反而因为高顺性情刚直、屡次进言,引起了吕布的反感。后来,吕布因为郝萌的谋反,对高顺变得更加疏远,并将高顺所领导的陷阵营士兵交给了魏续,剥夺了高顺的兵权。

  直到战争将要爆发的时候,吕布担心魏续的能力,才令魏续将陷阵营部队与兵符交还与高顺。对此,高顺却从来没有恨意,并在下邳城破以后拒绝了曹操的招降慷慨赴死。

  这样一位智勇双全、忠心耿耿的良将,因为跟错了主公而落得个英年早逝的下场,常常令后人扼腕唏嘘。

  秦熠想到此处也是十分感慨,但他既然穿越到了这个时代,高顺又是自己的义兄,就绝不允许让悲剧再次重演。

  高雯看到秦熠坐在那里发呆,问道:“子昱,你怎么了”?

  秦熠听到高雯的发问,这才回过神来,笑道:“我在想义兄身为习武之人,又是军人的后代,日后必然会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岂能没有表字。所以,我在想为义兄取一个什么样的表字,才能符合义兄的身份”。

  高顺的母亲听了以后十分高兴,对秦熠道:“子昱,还是你为顺儿考虑得长远,没有表字,对顺儿来说确实是一种缺憾,你就给你顺儿取一个吧,我在这里先谢谢你了”。

  秦熠道:“伯母不必客气,我与义兄情同手足,义兄没有表字,我自然应该为他取一个”。

  胡斌笑道:“子昱,那你就为顺儿取一个吧,不过,可不要太俗气”。秦熠听后点了点头。

  秦熠思索了片刻,道:“大哥的名字为‘顺’,顺的寓意乃是‘顺而达’也。而大哥上无兄长,只有小妹雯儿,大哥作为长兄,乃为‘伯’也,就取‘伯达’二字可否?”

  胡斌听了以后,口中不停的重复着‘伯达’二字,片刻之后,笑道:“好,子昱给顺儿取得这个‘表字’非常好!真没想到,子昱不仅有一身好武艺,而且还有这般文采,真是令我有些意外”。

  高雯道:“子昱文武双全不好吗,我早就对你们说过子昱不是普通人,这次你们相信了吗?”

  秦熠忙道:“义父、雯儿姐,你们过誉了,我以前似乎也读过一些书,但现在基本上都已忘记,至于给大哥取的这个‘表字’,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仅供你们参考”。

  高顺笑道:“我对这个‘表字’非常满意,辛苦贤弟了,我平时从不饮酒,今天破例陪贤弟好好饮几杯,雯儿,给子昱把酒倒上”。

  高顺的母亲也非常高兴,她与高顺的父亲都是贫寒出身,没有进过学堂。而胡斌虽然读过一些书,但都是一些兵法之类的书籍,自然也不能给高顺取一个满意的表字,此事就成了她的一个心病。

  如今,高顺终于有了自己认可的表字,她当然非常高兴,同时,对秦熠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她望着秦熠英俊的面孔,心中不由自主的生出了一股浓浓的爱意。

  秦熠见高顺的母亲非常高兴,决定借这个机会设法拖延他们的行程,防止高顺因为这次陪同母亲返回故里,而被吕布拉拢。

  秦熠放下酒杯之后,对胡斌和高顺的母亲说道:“义父、伯母,我非常赞同伯母回故里去看看,但我现在马上作战的技巧还很不娴熟。

  我听过路的行人讲,现在鲜卑人时常骚扰并州的百姓,如果我们在路途中遇到了鲜卑的骑兵,我就会成为大哥的累赘,伯母和雯儿妹妹的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

  我认为,我们应该延迟一些时日,待我掌握了马上作战的技巧,再陪同伯母返回故里,不知义父和伯母意下如何?”

  胡斌听了以后,沉默了片刻,道:“子昱说得很有道理,从这里到九原有上千里之遥,而且,路上也很不太平,不如等子昱掌握了马上作战的技巧以后,你们再前往九原,不知嫂嫂是否同意”。

  高顺的母亲笑道:“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回去了,现在也不急于一时,晚些日子倒也无妨。不过,子昱,你可要努力向你义父学习,尽快掌握马上作战的方法,平时也要勤加练习武艺,日后你们兄弟二人也好建立一些功名”。

  秦熠道:“请伯母放心,在这个多事之秋,一身好的武艺就是立身保命的本钱,我又怎敢懈怠。只是,我不明白伯母的故里为何如此遥远”?

  高顺的母亲叹道:“初始我家里也有一些田地,但后来被有权势的人强行霸占,我们是普通百姓自然也无法将土地要回,于是,就成了流民。

  为了生存我们只好四处流浪,遇到了顺儿的父亲以后,就在这里安了家,以为从此以后就可以安定下来,没想到顺儿的父亲却遭遇了不测”。

  高顺的母亲回忆起往事,不免有些伤感,撩起衣襟擦了擦双眼。高雯看到此处,笑道:“好了,快些吃饭吧,再不吃,这些饭菜可就要凉了”。

  秦熠道:“世道如此,伯母也不必伤怀,既然伯母想回故里去看看,我们陪您回去便是,不过,我还有一事需与义父商议”。

  高雯笑道:“子昱平时没有这么多的话啊,今天是怎么了,是不是把以后要说的话今天一起说出来,然后,再像往日一样成了一个闷葫芦”。

  高顺的母亲听了以后,轻轻拍了一下高雯的头,笑骂道:“子昱有事要与你义父商量,怎么容得你胡乱插嘴”。

  高雯道:“母亲,我不是埋怨子昱今天话多,而是说他平时的话太少了”。

  胡斌道:“雯儿,不要打断子昱讲话”。

  秦熠笑道:“雯儿姐说得是,我因为失去了记忆很是苦恼,所以,平时说话就少了一些,还请雯儿姐理解”。

  他自从穿越到这里以后,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与这个时代的人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平时都是沉默寡言,决不多说一句。只是到了夜深人静之时,他才根据白天观察的结果,努力模仿别人的言行,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终于与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了太大的区别。

  高雯听了以后,忙道:“子昱,我能理解你的苦处,以后,我不再埋怨你就是,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秦熠道:“义父,村中的叔伯们是否有懂得木工之人”?

  胡斌诧异道:“虽然你的这些叔伯们都曾经是军士,但在入伍之前做什么的都有,懂得木工的人当然也有一些,比如你凌风叔叔的木工就非常好,不过,你问这些做什么”?

  秦熠道:“刚才义父也曾讲过,此去九原有千里之遥,这么远的路程一定需要很多的盘缠,否则,路上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

  我想画出一些图纸,让懂得木工的叔伯们依样打造出来,然后到县城去卖,换些路上用的盘缠,您看是否可行”?

  胡斌听了以后,喜道:“这样就太好了,我正为你们路上的盘缠发愁,如果依照你的图纸做出来的东西能够卖钱,那可就去了我的一块心病。”

  高雯听了秦熠的话语之后站起身来走到秦熠的身边,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又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一双美丽的眼睛直直的望着秦熠,皱起眉头似乎在思索什么。

  高顺道:“雯儿,怎么了,子昱身上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高雯道:“哥哥,我确实觉得子昱有些奇怪,他的年龄比我还小,武艺却那么好,而且,似乎也有一些文采,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懂得木工,我想知道,他的这些本领究竟是怎么学成的”?

  胡斌、高顺以及高顺的母亲听了高雯的这番话以后,经过细细思索,发现高雯的话很有道理。如果说秦熠文武双全他们还可以理解,毕竟文武可以兼修。

  但木工就不同了,虽然那时的桌案比较简单,但以当时的人的思维,没有经过专门学习,也是无法做出来的,更不要说绘画图纸。而且,木工和习武、学文根本就是两码事,这些本领秦熠又是如何掌握的呢?


  (https://www.bxwxbar.com/book/49584/3361493.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