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公关 > 第三十八章井中藏潜龙 下

第三十八章井中藏潜龙 下


  与柳泉来往,小方与小郑、宋金秋的目的不同,除因工作关系外,小方接到了在国外的母校给她发来的回学校参加学术交流的邀请,小方是想通过柳泉在他的公司里找一个适合的职位好在外面找一个落脚的兼职工作,对于大公司给自己是个什么安排,她和大家都一样,还都是个未知数。

  而小郑和宋金秋则纯属于是因为被柳泉魅力的吸引而来的,这姐妹俩年相差十多岁,却同时对柳泉感上了兴趣,对于柳泉来讲实在是难得,只是他还没有意识到她们对他有好感。

  宋金秋自从在小郑的电话里第一次听到柳泉的名字时起,她的心里就有了异样的感觉,但自己并不相信自己,这道不是她对自己没有自信心,而是她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对什么人产生那种感觉,结过两次婚,两次又都因自己过于让对方感受到对漂亮妻子的爱的不堪重负而放手,加上宋金秋是那种对花言巧语麻木不仁型的人,能说会道的帅小伙子她见过的多了,这次她也希望自己能和以往一样,与这位白马王子也只是相遇而过,不会有什么……

  小郑终于找到了单独与柳泉会面的理由,与柳泉谈起了柳源。

  小郑说:“听李静静姐说你们哥几个还有不常叫的小名?”

  柳泉笑脸相迎说道:“这啊!我哥叫大龙,我叫二龙,柳源叫小龙。”

  小郑说:“这名字取得真好,这段时间对柳源了解的比较多,他还真是一条龙呀。”

  柳泉深情看着小郑说:“小妹,难为你了!”

  小郑说:“了解柳源是我应该做的我不能看着他的劳动成果被埋没了呀,他可是一条终日乾乾的巨龙呀。”

  柳泉说:“他是什么龙呀,他不过是一条小泥沟中拨弄泥浆的小泥鳅而已。”

  小郑对柳泉的语调大为吃惊,同时也有几分不满,但又感觉他说的也并不全无道理,再者说来他毕竟是柳源的亲哥哥呀。

  柳泉接着说:“你说一条陷入泥潭里还活得很自在,那不是泥鳅和蚯蚓之类的是什么,别的我就孤陋寡闻了。”

  小郑为自己准备的谈话内容失误而后悔,往日里的她随机应变的本能今天也发挥的不那么如意了,只好由着柳泉说吧,小郑看着这位见多识广的大哥,自己真觉得是小巫见大巫了。

  柳泉侃侃而谈:有人在注意打造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子,如果他营建的是一个积极向上腾飞之龙业,圈子上的人都会随之有所发展,经商的人常常能把生态链条上合作伙伴拉起来,并处于腾飞之势,有很多人因与上好朋友而发达。

  如果他交的朋友都站在他对立面上,他就会感到四周如铜墙铁壁一般,有时他自己也会被蒙在鼓里,只能看着朋友们发达了,而他自己就不能有大的发展了,他也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充其量也就是保护你不至于失落井中而已,如果他遇到一个超重的堕落者,无论如何他都没有能力改变下沉者的命运。

  小郑本想从柳泉这儿了解一些柳源的有关情况,并与柳泉谈一些亲近话,然而她不知道柳泉最不爱在别人面前谈起的就是柳源,兄弟之间情意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看来每个人都有他矛盾的一面,他越是怕别人产生误解,别人越是感到困惑。

  他见小郑的话少了,也就知道她的心思,柳泉毕竟是棋高一筹,他很快就安定下来自己的心态,于是他就简单地说了一下柳源:

  这柳源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他和大伙一样都说自己是爱国,是实上也都是爱者,他能理解人,我出国后,有同学骂我是假洋鬼子,卖国求荣,柳源就在我的同学集会时去对他们说我是爱国者,这事给的触动很大,让我也没想到我的小弟还真能理解我,这不是小弟为我个人说好说,我们在外面的人最想的就是家,其实家是那儿的,是那的人,别人一眼就能认出来,一点也不差。

  说来也真是的,这十几年,我在外面也适应了,同学和朋友们也没人再说三道四了,外面的风土人情,气候环境与我们这儿差异较大,可总是需要有人在这地区之间流动迁移,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柳泉见自己的话题一走板,小郑就没反应了,于是又把话拉回来说道:

  到什么时间,我们兄弟三个人都不同忘记我们小时候上学时要走过的小胡同,你猜那个小胡同的名子是什么?

  小郑表示猜不到。

  柳泉看着微笑的小郑说道:“自由胡同!”

  我们兄弟三人,从小就是走在这胡同里上下学,那时是最快乐的事,我们长大后曾经去过那儿,那个胡同早就不在了,新街道的名字也变了,这些年发展变化太快了,柳泉十分感慨,还是涛涛不绝的讲着。

  过了很久小郑终于接上一句话问道:“都是龙的传人,您是一条游龙吧?”

  “不是,我只是村边小河中的一条小鱼,我所在的这个村子叫地球村。”柳泉说道,看那样子,东半球到西半球就和从村南到村北一样方便,这也难怪路他走熟,自然会感觉近了。

  小郑听着却想起了一个不常用的词“市井之龙”只是没敢说出来。

  这时,宋金秋了来,小郑借机说有事先走了。

  宋金秋和柳泉谈论的比较实际,因为宋金秋是以柳源的同学与柳泉有触的,因此,他们一见面自己又是从柳源谈起的.

  宋金秋说柳源当年表现实在是太平常了,也许这就是他个人的世界观决定的,生活的真实就是平和,那平淡无味生活,柳源他居然耐得住.

  柳泉说:‘是呀,生活就是向高潮发起冲锋,不断地挑战自我,并完成一浪高过一浪的目标

  宋金秋说:‘就是治学就是苦行,不在学院里,就不应搞那东西!‘

  于是她讲起了当年柳源说的一个故事:

  孙悟空为什么能抗住八卦炉的火焰,自然人们会想到金丹,很少有人想到是他修练时的感受“得清凉!”这才是他修身之道,也是他能在八卦炉中修出火眼金睛的根源在.

  柳泉接过话来说:‘这一点我能理解,如果他欲火中烧,不用入八卦炉也在不知不觉中把眼睛烫伤,修出火眼真睛来就与更难了.‘

  宋金秋听了惊喜,问道:‘这么说你练的是童子功了?‘

  柳泉也笑着说:‘我可不是什么老道和尚,我更倾向于儒商的理念,自有个人的苦乐,何以为乐,乐以为乐,众口难调,再者说来,乐与不乐,决对是个人的事,个人的程度不同,到什么成度只有自己最清楚,人生最难为之事就是中正平和,这和写文章一样,文章唯有平淡难,宣染只对一部分人一时起作用,然而,‘中正平和‘这个词也被人给扬弃了,而国外的经济学和金融学却在大讲特讲与之相关的理论.

  宋金秋对柳泉的博学十分敬重,在谈话时宋金秋还总结了柳泉的一些特点,大加赞美,论业务他精通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这与他有深厚的法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基础有关,同时他也非常传统,无论是《鬼谷子》的纵横家,还是诸子百家都非常精通。

  他到国外去开始也是半工半读的留学,过得半自给的求学打工生活,毕业后自己在一家公司工作,与国内开展几次贸易后,便成了关艮在国外的全权代理人,成了一个独立的经纪人,并在国外注册了一家小公司,而这家小公司却做着大公司也很难找到的大生意,他充分利用时间差地区差和经营文化的层次差,往来于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挣着别人看不上眼而客户又十分需要的生意。

  柳泉同样是能言善辩涛涛不绝地给宋金秋讲着他自己的传奇人生,尽管宋金秋早就过了寇豆年华,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像小女孩子一样就被人牵住心思,但她还是从自己不太听话的脖子上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这脖子老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脑袋转向柳泉,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许是自己老了耳朵背了,但柳泉那迷人的男低音,让柳泉他自己都为之骄傲。

  同时,柳泉从宋金秋的表情上也看出了一个青涩的果子在渡过漫长的保鲜期之后,在阳光下开始成熟一样,粉红的脸越发灿烂。

  这时,他们俩完全没有注意到有人正在暗中观察他俩。;


  (https://www.bxwxbar.com/book/40483/2273752.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