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寄生凤雏 > 92 战略转移

92 战略转移


  (万恶的求票言,真希望收藏能多些)

  当晚桂阳城内先后举行了,盛大的悼念会和庆功会,而庆功会一直持续到子时;整个桂阳城一片灯火通明、热闹非常,与襄阳城内的多处大火、混乱非常,真是截然两样。

  直到子时三刻,襄阳东西两城的火势终于被完全扑灭,诸葛亮的脸色终于恢复正常。

  不过城外很快传来曹军再度进攻的消息,这真是无独有偶、祸不单行;看来那放火在城内制造混乱的,和烧毁军械仓的是同一批人,否则曹军不会在停战一天后再度选择夜间攻城。

  此次夜间攻城,徐晃选择直攻北城,依旧是采取霹雷车先行、一万兵士在旁守备的战术;霹雷车的攻势依旧强劲,襄阳北城守军纷纷退到城下暂避其锋。

  霍光、刘封以及众多都尉纷纷请求立刻出战,却被黄忠拦下,“你们依旧各自去守住东西两城,以防敌军从那两面偷袭;恶战既然在所难免,还是由我这糟老头子率先顶上吧。”

  在黄忠看来,敌人的攻城主力应当不是北城而是东西两面,刘封却认为他始终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虽然刘封并未出言反驳,却气鼓鼓地转身而去,临行时还朝黄忠瞪了一眼。

  黄忠自是从刘封眼中读懂一切,年轻人血气方刚,想要上阵杀敌立功的心情他可以理解,不过以刘封的能力来看,还是难当冲锋陷阵之能,同理,霍光也不够格。

  做为主将,必须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而黄忠认为自己才是出城迎战的最佳人选。

  诸葛亮显然也认同这点,所以他尝试去开导刘封、霍光等将,好让黄忠得以安心率军出城退敌;事实证明老将的决定并没有错,东城很快出现一支超过万人的攻城部队,而且领头将领正是刚刚离去的豹突骑副都尉曹翰。

  曹翰等人只当自己烧了军械仓,对襄阳守军造成了莫大损失,当然事实上并非如此;只不过与他们所想的有少许出入,所有的纸盾、手弩并无一把存放于军械仓,虽说有大量箭枝和军械被烧毁,但襄阳军并未因此而变得毫无还手之力。

  黄忠的出击恰恰证明了这点,四千纸盾手弩兵配合五千精兵再一次发挥神威,将徐晃的一万中军杀得连连败退,甚至有两辆霹雷车也因为来不及退走而被搁置当场。

  而刘封及东城守军与曹翰那一万军,却是杀得昏天黑地,待到曹军退走时,双方各自损失至少也在三千以上。

  刘封这才想起,临行时父亲口中所说之言,襄阳有黄汉升在则就算有十万敌军来攻也能暂保不失;如今看来,当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难怪当日攻长沙之时,以关二叔的武艺也与他三战三和,襄阳有此猛将坐镇,当真是荆州军之福。

  ------分割线------

  这一夜,襄阳城总算是有惊无险,可义阳城却没这般幸运;吕蒙率领的两万东吴军虽然只是屯守于南城之外并不攻城,但此举动却无疑给魏延带来莫大压力,想不到连孙权也来插上一手,难道曹孙两家联手前来攻城,这也未免太看得起他魏文长了。

  当夏侯渊率领四万大军出现时,围困在义阳城外的兵士已接近九万之众,几乎是城内守兵的四倍;抬眼向外看去尽是人,魏延叹道:“义阳守不住了。”

  裨将贾全道:“不如退到山上,比起受多面堵击,这或许是唯一应对之法,同时又能继续牵制敌军,一举多得。”

  魏延并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贾全口中的山,指的便是城西面那些无名深山群;这无名深山山脉交错纵横,而且又有险可据守,实在是个好退路。

  只是经过连续激战,如今义阳城内只剩下五千多正规军和两万预备役,若下令进山,正规军自然会尽数跟随,不过那些预备役可就不敢保证了。

  夏侯渊军和吕蒙军的出现对于义阳守军是个沉重打击,将先前的退敌希望彻底击碎;老实说,击退曹仁军本来只是迟早的事,但平增六万敌军,双方差距实在太大。

  如今,退或死守都在魏延一念之间,有时候撤退并不代表懦弱,何况夏侯渊军的出现,其实带来另外一个信号,襄阳依旧稳若泰山。

  权衡利弊之后,魏延终于做出决定,“传令下去,今晚自西城门撤退,每人只带兵器、干粮等物品,至于马匹一概杀掉;如有不愿意跟从者,可自行离去。”

  原本以为除去五千多正规军外,其余预备役基本都回四散,谁料竟有万余人选择跟随,这多少让魏延感到意外。

  只是那五百骑军说什么也不愿意杀掉战马,纷纷表态宁可出城杀敌,以助众军撤退;魏延一时陷入两难,五百骑军是自己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精锐,他是哪个都舍不得抛弃。

  “你们这是做什么,马以后还可以在买,保住性命才更重要。”贾全的一番劝说显然没能让这五百骑军回心转意,魏延一脸沉重,叹道:“骑兵曲的提议我赞同,那由贾将军带其他人等自西城撤离,最好能够绕开敌军包围杀回襄阳;我与五百骑军共同杀出城外,也好让敌军知道义阳并没有放弃抵抗。”

  “将军不可。”骑军曲长与几个百人长一齐说道:“将军还要带领兄弟们突围,切不可像我们这般鲁莽行事。”

  ;


  (https://www.bxwxbar.com/book/40481/2272248.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