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寄生凤雏 > 63 锄奸备战

63 锄奸备战


  新野东城门上

  王昔还在为刚才所做出的决定,而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场灭顶之灾正悄然而至。

  眼见陈到骑马提枪身后带着几十人往城门而来,王昔这才急忙指挥兵士们假装忙碌起来;来到城下,陈到纵身下马,手中的丈二铁枪随手丢给一名亲卫,然后慢步走向通往城上的阶梯。

  “哒,哒,哒,哒。”随着陈到一步步地向上走去,王昔突然间感觉情况有些不对劲;陈到眼中似乎较先前多了些什么,那不是震惊也不是胆怯,好像是种莫名地兴奋;兴奋,王昔猛然想起,陈到极少会流露出此种表情,上一次,好像是战场杀敌时。

  王昔的脑门禁不住开始向外冒着冷汗,旁边站立的几名兵士不明就里,依旧呆滞站在原地;而那名支持王昔投降的亲兵却看出有些不对劲,陈到随行的亲卫早已默不作声从城门楼梯两侧走了上来,更将众人团团围住。

  “将军。”王昔的声音明显有些发颤,看来他也察觉到了周围的异常情况;可惜为时已晚,陈到早已接过亲卫递来的丈二铁枪,虽未直接对准王昔头颅,但却已经向外迸发出一股极强的杀气。

  陈到持枪柄稍微用力朝地上一杵,发出一声闷响,王昔身边几人皆惊;“曹军还没到,你慌什么,莫非心中有鬼。”

  王昔挤出一丝笑容,极力停止腰杆,虽然他心里已经是七上八下,但还是用平生相对比较镇定地声音道:“毕竟是十万敌军,小的难免会有些害怕。”

  “害怕。”陈到连连冷笑道:“害怕到想要出卖我,出卖五千兄弟以及数万乡亲父老的性命是吧。”

  王昔额头和鼻头上不断向外冒着冷汗,但他却连擦一下的想法都没,此刻他的心思完全放在那把丈二铁枪枪头之上,生怕陈到随时将自己刺个通透;“怎么会,将军我向来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就算山岳移、天地陷,我也不会出卖您。”

  陈到沉声喝道:“伍云,你出来吧。”

  伍云便是那名将王昔预备投降之事进行奏报的亲兵,当陈到提到他的名字时,王昔整个身子为之一震;待看到伍云出现在城门之上,王昔和另外一名亲兵早已吓得双腿发软,浑然不知所措;陈到举起丈二铁枪,夹在王昔肩膀之上,稍一用劲便将那七尺高的汉子给压倒跪在地上。

  陈到冷哼道:“伍云,你将方才的话再说一遍,也好让这人死得明白。”

  伍云朗声将先前王昔所说尽数讲了一遍,不少被蒙在鼓里的兵士听得怒火上涌,若不是陈到正在进行审判,怕是都想立即上前将王昔撕得粉碎。

  陈到微举铁枪用力一拍,顿将王昔彻底压倒在地上,“王昔,你可还有话要说。”

  王昔将头垂下默不作声,陈到左手一挥,“把王昔押下去进行审问,看还有谁与他是一通的。”

  伍云轻声提醒道:“将军,还有宁津。”

  陈到稍一错愕,但还是立即反应过来,宁津便是王昔的另一名亲兵;这宁津与伍云本是相交多年的好友,可在大义之前,兄弟情分自是要靠边站;经伍云提醒后,陈到连忙叫人把宁津也押下去,同时命伍云带领都尉之职把守东城门。

  小小一场叛乱风波算是圆满解决,可接下来听到的探子,却让陈到觉得心惊胆战;曹军来势汹汹,已在新野城外三十里处扎营,为首大将将旗写着夏侯二字;看来不是夏侯惇便是夏侯渊,那夏侯惇乃是曹操最为信赖的大将,而夏侯渊更有“飞将”之称;这二人,无论是谁,都相当不好对付,陈到一时间居然忘记发号令,而呆立当场。

  “将军,将军,由我带一千兵士死守,您还是赶往襄阳城与黄将军会合吧”

  陈永的话让陈到猛然醒悟,现在可不是发呆的时候,新野城数千将士和百姓安危还系于他一人身上;陈永的建议虽然非常可取,但陈到却并未赞同,他是主帅,怎可临阵退逃;反正关于大军来袭之事,已派人往襄阳城去报送,这十万大军想要继续开进,就从他陈到的尸首上踏过去吧。

  “陈永,别说这等蠢话,主公任我为新野太守,值此利要关头,怎能不战而逃;让军中三十五岁者和家中独子者,立刻前往襄阳,待我出城迎战之后,无论战果如何,你立刻骑快马将最新军情告之黄将军,也好让他有个提防。”

  陈到再次拿起丈二铁枪,只不过从这一刻起直到率军迎战时,他再也没有放下;陈永心中虽然极不情愿,但还是遵从了陈到的意思,勒令三十五岁以上和家中独子的兵士立刻赶赴襄阳;而他自己,却把另一名亲兵叫了过来,在其耳边低语。

  ----------分割线-------------

  新野探子刚抵达襄阳城,便直接赶赴太守府,将最新军情向黄忠禀报;黄忠虽然已年过花甲、头须皆白,但仍有廉颇之勇,双手能开四石强弓,手中一把长柄厚背钢刀鲜有敌手;听闻曹军将至,他并不惊奇,襄阳有护城河与重弩,便是那十万大军即可杀到,也能坚守一阵;他担心的却是新野与义阳两地,陈到只有五千兵,魏延也不过八千之众;尤其是新野城更是四野开阔、无险可守,真不知陈到将如何应付。

  反复思量之下,黄忠决定另派一人快马赶至新野,叫陈到能退则退;既然曹军已经快到新野城,那么他也要做好随时迎战准备,一面下令征召所有预备役人员入营,一面命人分别赶往江陵、义阳等地,将军情进行转达;虽说加上预备役之师,襄阳城内可达四万之众,但那三万预备役毕竟才操练一月,而且从未上过战场;但军情紧急,哪顾得了这许多,也只好拿死马当活马用了。

  ;


  (https://www.bxwxbar.com/book/40481/2272219.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