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寄生凤雏 > 62 新野反骨仔

62 新野反骨仔


  (求票、收藏、这是今天的第三更)

  为求机密行事,曹操决定先行命夏侯渊调齐各处青州兵共计十万,前往樊城与曹仁汇合,待半月之后再向朝廷上表祥尽此事;虽然献帝不过是个傀儡,但好歹也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曹操就算再便宜行事,也要给足他面子;如此一来,不仅能让那些光会耍嘴皮子的老硬派闭嘴,同时也使得刘玄德根本没有充沛时间调度兵马;而在此次会议之前,已有快马将书信分别送往凉州和东吴。

  -----分割线------

  十数天后

  襄阳城

  襄阳城建于西汉,周长十四里,城墙厚度达三尺;黄忠自出任襄阳太守后,在原有基础上架建射程可达三百五十步的强弩,更使得襄阳城固若金汤;推行预备役计划后,武器装备充沛,襄阳已经增加两万几千带甲兵士,战力着实不弱。

  连日来,襄阳北城外不断有陌生民众往来穿过,这一怪异事项引起了黄忠的注意;按理来说,再过两月就是秋收时分,本不应该有如此之多民众经过才对;而且其中有少部分民众在逗留一两日后,便立即出城,往东北方向而去;或许是福由心至,黄忠连忙派遣探子乔装跟踪前行,希望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探子跟踪那几个形迹可疑的民众一直来到新野城内,直到目送其住进客栈,本欲立刻返回;却发现前几天预备前往许昌的车马商队,竟停在城内并不出行;探子多番问讯之下,方才从一车夫那得知,他们要改道前往长安,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东家派人通知前方不太平;商家口中的不太平别无其他,并非指路上有劫匪,实际上是暗指即将有战事出现;探子当知不妙,谁料还未待其折回,便见到城池之上传起狼烟。

  -------------分割线--------------

  夏侯渊所统领的十万大军此时正在新野城外五十里处,往樊城方向去的车马一概需要求让步,而南下的车马一概禁止通行;偶有不听号令的顽固分子,立即格杀当场;可惜自夏侯渊发兵日起,潜伏在樊城内的间谍人员便获悉既然有大军开进的消息,在大军未到之前,终于将情报送至新野城;然后再由新野城的同僚,前往襄阳城进行报送。

  由于间谍人员的身份及其特殊,为了辨别自己人进行识别,都会随身携带一本印刷编号在前五千册的孙子兵法以示证明;而这一机密,在荆州也只有刘备的心腹大将,以及几个太守级别的将领才有资格知晓,恰好看守新野城的陈到也是其中之一;十万大军齐来进犯,这可着实让陈到吃了一惊,于是他也连忙派出细作进行核实。

  新野城不比襄阳,不仅不是雄城,连城墙也只高达三丈四尺、宽仅两尺;带甲之兵不过五千之众,其中更有三千是最近征召的新兵,论战力而言只怕要两个才能顶上一个老兵;以新野城的现状来看,莫说抵挡十万曹军,就算只来两万,也是极为够呛;虽说陈到还算目前为止荆州军内屈指可数的将才之一,但手中只有区区几千兵士,根本就无法与曹军正面对抗。

  究竟是战、是退,对于陈到来说都有可能,新野城虽说守备薄弱,但终究还算有座城池;以五千之众抵抗十万大军,陈到自认不是吕布,手下兵士也不是当年虎牢关外的无敌铁骑,挡固然是挡不住;如果贸然撤退,只怕还未退到襄阳,就会被曹操的骑军杀个片甲不留;看来他需要快些做出抉择,为自己,也为五千兵士留条后路。

  陈到最终还是决定死守,毕竟逃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至少不是他的选择;“陈永听令,关闭北路、西路、东路城门,将所有弓弩调至北门。”陈永是陈到的族人,也是自汝南开始便一直跟随他左右的家将,如今暂行副将一职;虽然他武艺不高,大字不识几个,但却是忠心可嘉;得令之后,陈永立刻责令三名都尉分头行动。

  虽说陈永已从陈到口中得知敌军的具体数目,但在他看来十万与一人没什么区别,都是敌人而已,大不了就是战死;须知,他心中最看重的武将便是昔日伏波将军马援,马革裹尸那可是一名军人最高荣誉所在;可惜其他三名都尉却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十万人,而且是异常勇猛的曹操军,看来这次是凶多吉少了。

  -----------分割线------------------

  前往东路城门的都尉王昔,至今从军已有三年,原本乃是蔡瑁部下,生性狡猾,擅做表面工夫;虽说近一年来,曹刘两家并未开战,但王昔却为当日没有选择投靠曹军而多次感到后悔;如今,曹操大军将至,王昔心想,看来是换个主公的时候到了。

  来到东路城门后,王昔虽然按照吩咐将大门紧闭,却并未责令军士们加紧戒备,甚至连应当送往北城的弓弩也未叫人准备;王昔将两名亲兵叫了过来,将自己的想法毫不隐讳地说了一遍;别以为王昔真的这般肆无忌惮,在说话的同时,他一直将手按在腰刀之上,只要两名亲兵回答稍有迟疑或是反对,那他将毫不犹豫地送他们归西。

  想不到两名亲兵竟出奇地异口同声回答道:“愿随都尉归降。”

  王昔备感欣慰,连忙叫两人各自去策动其他人等,一旦曹军往东路而来,立刻举旗投降;两名亲兵点头应下,然后各自开始行动,其中一人当真前去城下与相好的兵士沟通;而另一人,却暗自往陈到所在的军营赶去。

  陈到得知此事后,二话不说,带领几十名亲卫立刻前往东城;外敌未至,内患先生,陈到平生最恨投降之人,虽说王昔平日与他关系还算融洽,但既然其有反叛之心,自然是定斩不赦。

  ;


  (https://www.bxwxbar.com/book/40481/2272218.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