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寄生凤雏 > 43 变数 下

43 变数 下


  (第三更,明天将举行小规模的加精;请大家踊跃推荐、收藏)

  五十名手持方盾飞斧的兵士并排站立缓步前行,两百名长弓兵紧随其后;宁致远并没有选择亲自督战,这两百五十人只不过是他的另一块试金石,一旦长沙兵阵势有所混乱,那么后续的一百骑将快速杀进对方阵地;就算这次突围没有成功,他也有应变后招;毕竟天色渐晚,只要拖到晚上,长沙兵就算点了火把,也难以发现五十步之外的人影,那才是九嶷山真正反扑之时。

  ------------------------分割线------------------

  人生际遇总是有着许多意外,在诸葛亮的指导下,十多架重弩修好了大半;当五十名方盾飞斧兵刚出现到重弩射程外十步时,诸葛亮果断地下达发射命令,十支长两尺,足有两指粗的特制穿甲箭射了出去;重弩不亏是重弩,瞬息之间便钻入了方盾兵群,五名飞斧兵当场送命,第一排至第三排的兵士也是乱成一团。

  此时两军之间距离最少还有两百八十步,第二轮重弩即将就位,可方盾飞斧兵见识过了重弩之威哪肯继续前行,纷纷向后撤走;偏偏紧随其后的两百长弓兵还未让完全转向,两百多人硬是在狭长小道上演一场人挤人的战争;长弓兵身体负荷轻,原本应当跑得更快,可负重超过十几斤的方盾兵硬是后发先至,将一个个长弓兵撞开,夺路窜向山中。

  “都是饭桶,就算他们有重弩,难道你们就不能再坚持一会吗。”宁致远这回可是动了真火,虽然敌方有重弩压阵,但两百多人不战而退的结果让他无法接受;这些就是他九嶷山的精兵吗,简直和那些没上过阵砍过人的乡间孬种没啥两样;宁致远拔出腰刀,将两名逃兵的脑袋斩掉半边,鲜血溅得遍地都是。

  此时宁致远整个上身都呈血红色,嘴角和下巴更是粘满了热血,他伸出舌头将那腥浑的液体裹进嘴中,然后瞪向其他兵勇;在场众人不知怎地,心中一股暴寒之意不断上涌,寨主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敢情方才不是他自己亲身上阵;那重弩有多厉害,众人皆知,再说,不就是撤退而已,用得着杀自己兄弟?

  宁致远还在为自己杀鸡儆猴的事而沾沾自喜,浑然不觉一手持朴刀之人正在向自己身后靠近,“听着,要是再有人不战而逃,地上两人就是下场。”

  “呃。”宁致远只见腹部突然出现一截刀尖,然后又消失不见,他只来得及发出最后一声痛呼便倒在地上,从此告别尘世;杀人者必死于他人之手,贺不存伸手抹去朴刀上的斑斑血迹,朝宁致远的尸首上吐了一口唾沫。

  ------------------------分割线------------------

  连续两次击退匪兵,诸葛亮的脸上并无多大喜色,封死了下山之路并不表示这场战争就此胜利,据王骞所述,山上存粮至少能够支撑一月,而长沙兵此次却只携带十日之粮草,消耗战是打不得的;可自从敌人第二次溃退之后,整整过了半个时辰都未见有人出没,这更是让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他们想等到夜间进行奇袭,那对己方到是个不小的威胁,思之至此,诸葛亮当即令人砍伐山道两侧的树木,制成尖刺埋在下山道路之中。

  两千兵士开始分拨休息,埋锅烧水,一份份干粮被递到前方站哨的兵士手中;其实此刻并未到正式用餐之时,但为兵士随时补充能量,才能为后续之战保持最强战力,这也是关羽多年领军形成的一个习惯;王骞等降兵手中,同样接到了两块面饼,一人抱怨道:“俺们在山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如今归顺就吃这个?”

  发粮的兵士嘲讽道:“嚷什么,关将军和诸葛军师不也是吃这个么,现在是两军对峙,又不是在长沙城军营。”

  一名伏牛山头目撇嘴笑道:“这位大哥别生气,二愣子那张嘴巴贱得很,您别往心里去。”

  兵士微微点头,“你这说的还算人话,待会到后面去提桶热水,即可以用来对付豆饼,又能解渴。”

  王骞目送兵士推着小车走向别处,将豆饼塞到身边兄弟手中,径直走向玄关之上;关羽、诸葛亮两人正在玄关上用石子堆演当前战局,身侧放着一盘与寻常士兵所食用一般无二的黄色豆饼;看来两人讨论得异常投入,甚至连王骞走到距离身旁只八尺时都没有察觉,关羽并未回头,却淡淡说道:“王都尉,有事么。”

  诸葛亮却是回过头来,一脸喜色道:“王骞,你来了。”

  王骞快步走了过去,抱拳行礼道:“关将军,诸葛军师。”他本想就豆饼事件发表一些疑问,可见到两人身旁的那盘豆饼,顿时打消此念,改口道:“末将有一计策,能将他们逼迫下来,只是未免有伤天合,所以不知当讲不当讲。”

  关羽那双丹凤眼猛然睁开,沉声道:“有话便说,别支支吾吾地,如是需牺牲兵士的方法就可不必讲了。”

  荆州关羽张飞二将,关亲兵勇而远官仕,张敬仕而严兵,王骞早有所闻;难怪,长沙兵在关羽领导之下骁勇非常,只是不少幕僚却频频与其交恶;看来,这天下闻名的关羽果真如传言般不怎么好相处,王骞皱眉道:“引火烧山,虽然功效甚缓,但却可以不费一兵一卒。”

  诸葛亮关羽二人齐声道:“不可。”那九嶷山主峰连绵十几里都是茂密丛林,引火烧山或许能将一干匪人尽数烧死,可这大片树林也从此被废;大的影响不说,九嶷山附近几十里范围内的居民可都靠着在山内捕杀猎物度日,如此一来岂不搞得民不聊生;此等得不偿失之法,非不可取实不能取也。

  关羽转向诸葛亮道:“还是依你计行事,以守代攻方为上策,至于粮草方面,我已派人到附近县衙去筹调。”

  诸葛亮仅是点头不语,其实他心里打开始盘算的,却是到桂阳找庞统搬救兵;只有借助不惧远程攻击的纸盾和特制手弩,才能迅速攻占此种不是雄城的山头,而且能将伤亡降至最低点;可惜,长沙兵的头是关羽而不是他诸葛亮,军师中郎将不能调动兵马,在很多方面简直比一般的校尉权限还小。

  不就是写封信函的事么,他关羽的面子就那么重要,嘴上口口声声说爱护士兵,可实际上却是另一套作风;当然诸葛亮自是不会戳破这层窗户纸,除非他在荆州军的势力要远远超过关羽,可他还是忍不住提醒一句,“附近粮食储备最多的是桂阳郡。”

  听到桂阳郡三字,关羽那张微黄泛红的脸变得通红,双目凝视远方一言不发,诸葛亮见状也是连连摇头,看来只有与那群匪徒耗上了。

  ;


  (https://www.bxwxbar.com/book/40481/2272199.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