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新汉1627 > 第七十五章 耙地

第七十五章 耙地


  橘红的日头尚趴在地平线的时候,田间东南风吹在人身上凉飕飕的,王大有与刘二正在地头往耙上拴绳子,从学堂请假来帮忙的王有财站在一旁专心学习。王大有计划今天将前两日犁完的这一块二十亩的地耙平整,耩了种子下去。

  耙上的绳子拴好了,大有与刘二空拉了几步,感觉绳子很牢靠。两人将耙拉回地头,顺了田埂放好耙,唤有财来压耙。

  有财农活也做得多了,他迈步走上了耙,前后脚蹬着耙的两边,手中虚甩着鞭子,“哥,行了,恁拉吧。”有财过年十四岁了,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声音有些发粗。

  “蹲下去,扶好!”大有瞪了有财一眼,“别不稳当落了下来,栽你个头破血流。”

  瞅见有财蹲下扶了耙中间的横杠,大有又冲王文常他们喊了一声,“要项城也蹲下去扶好了,别栽了。”

  “知道了!可劲儿干吧!”那边胡德兴是老军户,他以前农忙耕田,农闲做工,种田手艺也不赖,耙上的绳子也安置好了。

  大有与刘二回身背稳当了绳子,喊了声口号,两人拖着沉重的耙迈步往前冲了起来。

  单劳力带个婆姨,人力拉犁的话,一天不过犁地三亩。王大有、刘二这一帮四个壮劳力带一个体格硬朗的老汉,两天犁地二十亩,也是很不错的成绩了。对于今天完成这块地的耙地耩地任务,五人都是信心满满。

  大有一边用力抻着背后的绳子,一边提点刘二:“兄弟,瞅着脚下,甭尽往前头望。越望地就越长,不得累死个人呐。”

  昨日犁开的地面很不平整,大块的泥土四处支棱着,人一不留神就能摔个大马趴。刘二调匀了呼吸,依照王大有的指点快步前行。

  耙上的钉齿将大块的泥巴粉碎成小块,高低不平的地面也逐渐平整起来。一行三人随耙走过,引了不少觅食的鸟落在平整的地面上觅食。

  “大有哥,这旱了几年了,鸟还不少啊,咱刚划拉了地,它就来找虫吃。”刘二与王大有耙了一个来回,站在地头缓口气。

  “鸟能飞,咱这片没食,它就往别处去。等咱春耕了,它就过来寻吃的来了。瞅,那就是老鸹。”王大有眼尖,他回头冲另一边地头的花万庆喊:“万庆,瞅瞅,老鸹正吃虫子呢。”

  “唉,咱瞧见啦。”花万庆与王文常、胡德兴三个人拉耙,方项城压耙,他们不比刘二他们慢。

  “这么多鸟,咱冬天没套了鸟来吃,真是可惜了。”王有财舔了舔嘴唇,似乎想起了烧麻雀的美味。

  “套啥鸟啊套,净浪费粮食,冬天麻雀什么的都进山了,咱村里能有几只?”王大有挥了挥巴掌,引得有财一缩脖子。

  “不过这两年兔子确实少了,年前大富他们就没打着几只兔子,看来天旱了草也不长,兔子也饿死不少。”王大有摇了摇头,他对生活观察很仔细。

  如果生活条件安逸的现代人仔细看看自然类节目,估计就不会对野味感兴趣了。不过明末人类的生活环境与野外环境联系密切,生存下的人都是对抗自然的胜利者,吃几口野味染不得什么病症。

  “咱午后耩了种子下地,是不是得立个草人在地头?不然鸟七刨八刨的,别都给种子吃了去,咱地里可就没苗啦。”刘二盯着地上四处乱刨的鸟,关心起了驱鸟大业。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尽力,刘二不会因为必然来临的天旱而对耕种劳作敷衍了事的。

  整个神州地区的农民都在田间立草制人偶以驱逐鸟雀保护农田作物,草人具体起源于何时不可考,有说是起源于孔明草船借箭的,显然是伪说。

  刘二自小在农村长大,他对民间生活很是熟悉,王大有当初便因刘二的谈吐而信任他的。

  大有想了想,道:“咱家谷草还有点吧,不知道那四匹马吃完了没。等咱回村问一问,让女人们想办法扎几个草人。不过咱不能太信这个,至少那麻雀就精得很,他不怕假人,照样落地刨谷子吃。谷子不过十来天就出了苗,咱多来地头转转就是了,咱种子下多点,不妨事的。”

  说到麻雀,有财也来了兴致,“麻雀的气性大的很,我前年捉了只,扣在竹筐下,麻雀半晌就死了,喂它的谷子也不吃。还有燕子也是……”

  大有突然扬了巴掌,照有财就扇了过去,“谁让你捉燕子的,燕子是喜鸟,你这害人的东西!”

  刘二眼疾手快,连忙拉了大有的胳膊,“大有哥,消消气,值得这么大的火气吗?”

  村里人逃荒走了许多,留下好多无主的旱地,大有盘算着将所有的地块都耕种上,这两天一直操心这事,不免有些上火,气性也大了起来。

  有财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涨红了脸解释道:“哥,不是我捉的燕子。咱村里哪家人会捅燕子窝啊?去年燕子在刘二哥家的房檐下盘了好大一只窝,那天前晌窝下落了只燕子,我寻思是它是给挤出来的,我给它放了回去。不想后晌那燕子又掉地上了,小燕子身上全是绒毛,还是黄嘴巴。我见它呆不了窝,偷偷拿回家找虫子喂了起来,不想它过夜就死了。”

  刘二见有财如此说,他帮有财辩解,“大有哥,肯定是燕子一窝孵的小燕子多了,大燕寻来的食儿不够吃,窝里的大崽欺负小的,动物不都这样嘛,这不怪有财。”

  大有也听明白了,他张了张口,最后给他弟弟道歉:“兄弟,哥错怪你了,咱给你赔罪,你别往心里去。燕子是喜鸟,咱可不能害它。”

  有财咧嘴笑了,“哥,哪能呢,谁掏燕子,咱就揍谁!”

  刘二也乐了,“如今三月了,天气暖和起来了,估计月底或者下月初,燕子可就来了。盼望它还来咱家落窝,那可吉利的很呐。”

  大有拍了拍刘二的肩膀,“兄弟,你家里从不吵架,小日子和和美美地,燕子肯定还上你家。”

  三人谈笑了一番,膀子上的气力又恢复了,刘二与王大有又背好了绳子,复耙起地来。

  耙地可比犁地轻松多了,耙第一遍时地里尽是些大土块费了不少力气,第二遍大土块碎裂成小土块俩人就轻松许多了,以后越来越快,刘二与王大有简直拖着耙上的王有财在田里飞奔,俩人身上确实有那么一股子莽劲。

  正午刘二等人下晌的时候,这块地已经给这两架耙耙了五遍。临走时刘二将他的巴掌往土里轻轻一戳,整个巴掌就全没进了松软的泥土里,刘二起身朝大有晃了晃他的大巴掌,“这地耙的好,一巴掌虚土,来日肯定出了好苗,不用咱来补苗的。”

  大有的脸上露了欣慰的笑容出来,“咱实打实的下力气,能不作了好活计出来吗?”

  刘二与大有抬着耙,王文常与花万庆抬了另一架。刘二心情舒畅,不禁哼起了歌,“嘿,咱们农民有力量,嘿,每天每日耕田忙。嘿,每天每日耕田忙,改造得天地变了模样!”

  刘二的午饭是在碾场与村里汉子一起吃的。众人相互谈论起各家农活的进度,还属王大有家最快,他们下午就要耩地下种了。

  王大富端了碗蹲在刘二旁边,不停地说好听话,“哎,没想到啊刘二,别看你这么瘦,力气却不小,你农活挺在行的啊!”

  “那是,前天咱累得不行,那是咱好久不做活了,不大习惯。这两天犁地耙地确实快的很。”刘二吹嘘着自己,还不忘记给第一天他累成狗似的模样找借口。

  “刘二,咱家地也有八十亩呢,哥哥我家就三口人,地里的活做的慢,你看?”王大富露了狐狸尾巴出来。

  刘二晃了晃筷子,却问起了旁的问题,“咱家的谷子是啥种,长几个月?”

  王大富眨巴眨巴眼睛,“咱种的谷子还啥种,咱种的都是糙谷,长五个来月,打的谷子多。长仨俩月的早谷不行,打的谷子太少,咱又不急着吃新谷,不种那个。”

  生长期短的早谷颗粒不饱满,单位产量也不如生长期的糙谷高,村里人常年种田,分辨的很清楚。冬天的时候,婆姨们在家就拣了一冬天的种子,尽是些粒大饱满的好谷。

  刘二点了点头,“三,四,五,六,七,八,这还六个月呢,大富哥,你急啥?等咱先帮大有哥把他家的一百亩地耕完,咱一起去帮你家。咱各家各户的地耕完,咱还要耕了那些没人要的地,你甭急。”

  “刘二,那可说好了啊,你们人多,肯定快的很。”王大富拍了刘二半天,他也饿急了,使劲扒着碗里的小米干饭。

  不管刘二如何说的信誓旦旦,如何保证今年肯定大旱,去冬下了大雪,开春地里墒情还不赖,王大富如今对耕田也是充满了希望。不过大富是纯粹的指望春种秋收,刘二却是要通过实在的不打半点折扣的体力劳动拉近他与众人的距离。

  “放心吧,咱说到做到。对了,大有哥跟你说了吧,咱下午就要耩地了,用用你家的耧。”刘二帮大有开口问大富借工具。

  一旁默不作声吃饭的大有也开了口:“大富,吃罢饭让刘二去你家搬耧车了啊。”

  大富使劲吞了口馒头下肚,“只管去,咱家耩地还远呢。我打算地块都先犁了再说耙地耩地的。”

  大有摇了摇头,“想啥呢你,一块地犁好了就先耙先耩,不然地里的墒都跑完了,雨还不知道啥时候下呢。”

  ;


  (https://www.bxwxbar.com/book/39960/2222718.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