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新汉1627 > 第四十四章 出事了

第四十四章 出事了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我们起事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汉人过去一切的反抗压迫的正义斗争鲜有成功者,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起事的汉人不能真正团结自己的朋友,以孤立攻击压迫汉人的真正敌人。真正的坚持平等思想的领导者是汉人起事斗争的真正向导,在起事斗争中未有领导者领错了路而不失败的。我们汉人团结起来进行反抗一切压迫者的斗争,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受欺压的汉人要团结真正的朋友,不可不将当前社会中各色人等对于我们起事的态度,进行一个大概的分析。

  人要取得人生事业的成功,不得不具有看破层层迷雾的犀利眼光以及通晓世事人情的逻辑分析能力,李先生的著作可以作为多数人的学习材料,刘二也不例外。他抽着旱烟,兴之所至,摸了纸笔出来,提笔作起了文章。

  “刘二,你还是要作反贼吗?”高兰英幽幽的声音从刘二身后传来。

  刘二一哆嗦,险些在竹纸上洒了一大团墨,他连忙丢了毛笔。兰英已然绕到刘二面前,挨了桌子坐下,她紧盯着刘二,脸上一派严肃。

  白纸黑字就在面前,刘二左右抵赖不住,他索性耍了光棍,反而给兰英上起了课,“兰英,你要知道,大明的江山,他朱家是坐不稳当了。为了咱家的富贵,我不得不作些预备。”

  “哼,不要你说,我都知道。不过历朝历代,从没有人依靠小民成了事的,他朱元璋也是依了金陵地主才得了江山。你整日里往村里乱窜,鼓动村民胡乱起事,是枉自送了自家性命。”兰英人情练达,口齿伶俐,张口就堵了刘二的嘴巴。

  刘二认为洪杨集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战略失误,只是他不能与兰英说。他皱了眉头,思考了半晌,迸出来个理由,“也不尽然罢。刘福通他们之所以失败,完全是战事失利的缘故。”

  兰英板着脸给刘二上课,“你说的是红巾军吧。红巾军起河南而略陕西,两地疲敝,军需不足,他们起事自然难成喽。”

  刘二见有门,吹牛起来,“哼,我要是刘福通,先回身剿灭朱元璋他们,得了钱粮再返身决战。”

  反正是空对空,高兰英也不输给刘二,“你回身与朱元璋大战,草原人怕是睡着了也要笑醒。等你等两军僵持,草原人大军杀来,一战而击二虎。”

  刘二兀自嘴硬,“那我集合亲兵,去汉中休养生息,如朱元璋一般,趁机摘桃子。”

  兰英摸了摸刘二的手,“汉中直为天狱,昔日汉高祖皇帝亦是于汉中养兵,遣精兵袭取关中。取了关中后,复以关中输送钱粮,汉高祖方得了天下。如今关中人口繁多,自守不暇,何况攻敌。天下仅湖广粮多,咱陕西人急切之际却得不了湖广,你如起事,败亡无疑。”

  刘二社会调查了许久,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他抖了底细出来,“我返身回关中,方取湖广。”

  兰英叹了一口气,怅然若失,“刀兵一起,谁也难落了好儿来。大明兴许还有百年气运,咱家却因为你送了性命。”

  刘二自然知道日后某忠臣要扇朱由检一巴掌,他不能露了天机出来,“兰英,你也知道咱四乡里啥情况。陕北再旱下去,铁定出事。咱要不起事,得挨了人家的抢。咱起事了,护了自家的富贵。日后情形不对时,咱招安不也成吗?九边的军兵一群怂囊鬼,朱由检肯定得招安咱们。”

  兰英白了刘二一眼,“你也是个奸怂。”她拉了刘二的文书来看,“你写了这,给谁看呢?”

  刘二索性跟兰英实话实说,“咱相好的村民都联络好了,来年天气不好,咱就得逃荒。我写这些东西,是预备去别的村里说话。”

  兰英览了一遍,“你写的不行。别人跟咱不熟,你去说造反的事儿,人家得揍你。”

  刘二撇了撇嘴,“净吓唬我,除了咱伯父家这样的大户,哪里的村民都拦过路,指不定谁揍谁呢。”

  兰英抓了刘二的手,“人家就是不揍你,也不能听你胡说啊。再说了,你一个人拉不住多少人,还得去寻大户。人家大户比咱们威风,凭啥听你的?”

  “封官许愿呗,还能咋地。再说了,有大想法的人不多,伯父要是跟咱一起,咱拉个几千人不成问题。”刘二对人手估算下了很大的工夫,也不是随口乱说。

  “我听兰香姐姐说,你们整了个黄帝教出来?”感情兰英啥都知道。

  “不能说教,咱们只是托了老祖宗的口说事,大家都不信鬼神的。”刘二将他编造的黄帝十诫给兰英讲说了一遍,“你看,我压根儿就没说神不神的,只说黄帝老祖宗给咱汉人立了规矩。”

  “那你还写那些没用的东西。如今四乡里大户都不安稳,我听说安塞县的高迎祥就不是个老实人,你把十诫给了他。他拉了人马起来,不也是咱们的盟军吗?”兰英握着刘二的手,给刘二作指点。

  刘二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澄城县的郝益生估计也不是个安稳人。其他的人么,得等大有哥回来,大伙儿一起说道说道。其实也没甚,遇见如同咱伯父一样的人家,咱不上门就是了。”

  兰英脸红了,“你要去咱伯父家与咱大姐家胡说,他们不会送你去见官。你要是去咱那些远亲叔伯家乱说,他们真得绑了你。”

  前文说了,米脂县三姓大户,有些人家十分刻薄平民,自然容不得刘二这样的乱匪。陕北大多数地方土地贫瘠,偶有些平坦土地恰巧河流经过,成了水浇地,多为大户霸占,其家势比林皋村林老大家大了许多,平分土地的人在他们眼前落不得好儿。

  刘二点头答应:“依你说的,我将黄帝十诫详细分说明白也就是了。咱县里的村子我在跑几个,外县的咱们就交结朋友。”

  两口子说了半晌话,外边日头已然偏西,堂屋里光线暗了起来。忽然花万庆冲进了院子,大喊:“刘二,快点去大山家,出事了。”

  刘二不及多想,叮嘱兰英安坐家中,随花万庆出门。高大山在下河村的住所挨了王大有家,两人几步走到。屋里烟雾缭绕,或站或坐有那么几个人。刘二一眼瞅见高有银,忙要行礼,高有银一挥手,“甭客套啦,赶紧坐了说话。”

  屋里坐了高有银、高大山、王大虎、刘二、平天尊、花万庆、张铁牛这么几个人,旁边站了五条大汉,一个年轻娃娃。领头的汉子的二十五六岁,一身灰色短衣装,光头没带帽子。娃娃十二三岁的样子,脸上黑瘦,中等身量,身上衣服破破烂烂补丁摞着补丁,脏兮兮的五颜六色,看不出衣服原来的颜色。

  高有银冲站着的几人挥手,“都寻了地儿坐着。咱们说事,我长话短说。中午间方项城跑到我家,说林老四派了人回家探亲,有俩人去林皋村打探情况,我都给捉了去。我派了一个人去县城客栈盯了,咱得说说咋办。”他说着,一指地上坐着的小孩,“项城,你来说说经过。”

  高大山插了一句,“刘二,铁牛,林皋村里的情况,以前就是项城给我讲的。”

  方项城站起身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土,开始说话。高大山见状,起身给他寻了个小板凳坐了。

  方项城是个苦命孩子,他老爹是开封府项城县一个逃荒的童生,给林皋村林老汉招了女婿。林老汉家几代单传,老两口只生了一个女儿。他家有十多亩水浇地,家景不错,就招了方书生作上门女婿。方书生成婚不久,老两口先后染病归西,只余小两口耕读度日。

  方书生在林皋村落了户,日常勤读诗书,很快便中了秀才。九年前方秀才去西安府赶考乡试,半路给强人害了性命。方秀才的尸首给同官县差人送了过来,当时林夫人就哭晕了过去。林夫人本想一死了之,无奈身边有林项城这么一个三岁的男娃。

  林夫人与林项城孤儿寡母勉强度日,家里的土地很快给林老大家侵占个一干二净,娘儿俩还欠了一屁股债。林夫人日常给人洗衣帮工,养活林项城这么一个可怜娃。林项城七岁的时候,他娘重病不治,撒手归西,只给林项城留下一间泥草房。

  林项城双亲不在,日常乞讨度日,林老大家经常以欺负林项城取乐,小孩儿便自个儿改了姓,管自己叫方项城。方项城四处乞讨,高有银家见他可怜,时常给他些饭食衣物。方项城得了他家的照顾,他又十分愤恨林老大,便将村中虚实说与高大山。

  刘二与王大有他们抢了林老大家,高有银三日来下河村取一次口粮。这方项城便在林皋村居住,饭食时去张家河吃喝,这段时间他倒没再乞讨过。

  ;


  (https://www.bxwxbar.com/book/39960/2222687.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