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新汉1627 > 第四十二章 小孩儿,吃糖吗?

第四十二章 小孩儿,吃糖吗?


  文化村与下河村两村交情不错,文化村里长王老实也不是个老实人,他帮了刘二糊弄村民,刘二在文化村的文化下乡活动大获成功。

  传教活动要做到什么程度,刘二心中也没个谱。阿美利加国的总统夫人信仰羽毛人教,托了她的福,刘二见过几次羽毛人教的传教活动。

  嗯,傍晚了,羽毛人教传教人员开了一辆中卡进村,跑到村活动广场布置舞台。管事儿的寻村里为人民服务的人员开了广播室,管事儿的亲自广播两遍,“咱来给大伙儿送福音啦。”

  吃罢晚饭,舞台上有人跳起舞来,部分村民来看热闹。管事儿的化身不正当活动的主持人,如同刘二干的事儿一样,他先宣扬一下羽毛人教的大致理论,什么上帝就是上帝啦,初中生他都哄不住。

  管事儿的见没人信,也不着急。他显然是习惯了,腆了脸将他的教义重复重复再重复几遍,然后放大招儿了。管事儿的抱一盒糖果出来,他满面堆笑跑到小孩子面前,如同上世纪四十年代东面来的亲善大使一样,“小孩儿,吃糖吗?”

  没念书的小孩子最爱热闹,围了羽毛人教的宣传舞台一圈。小孩儿喜欢热闹,哪怕他不喜欢吃糖,他也是人来疯。管事儿的问了,小孩儿自然回答:“吃!”

  管事儿的对此早有预备,见小孩子应了他的话,连忙给小孩子挨个发一个黑兔子奶糖。小孩儿吃糖都是用嚼的,奶糖几口就给小孩儿吞下了肚子。管事儿的继续问:“还想不想吃糖?”小孩子自然还是点头。管事儿的露了狐狸尾巴出来,问起了问题:“要想吃糖,得先回答问题。上帝为什么是上帝啊?”小孩子自然是回答不上来,管事儿的复将他的教义宣扬一番,小孩子口齿不清地学一遍,嗯,小孩儿再混了糖吃。

  小孩子心智尚不完全,对幼时的某些事物往往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人生轨迹。羽毛人教进村的活动,原本的目标就是瞄准了未来,刘二是借鉴不到。

  至于更高深的羽毛人教大本营,刘二也曾逛过两次,他碰到过一次人家正在举行的宣扬活动。大厅前头一个黑衣服的人站了念书,后边坐了几排的人昏昏欲睡,刘二是看不出个所以然。

  谎言说一百遍仍然还是谎言,谎言只能欺骗冲动果敢的青年,刘二宣扬的可不是谎言,刘二宣扬的是汉人的最伟大的改造人文环境的斗争活动。

  半晌吃早饭的时候,王老实给刘二下了保证,“刘二,我明白你俩来的意思。我说话算数,明年天气再旱了,咱大伙儿都豁出去了,咱们一起起事,闹他的母亲的,推翻朝廷,咱自个儿给自个儿分地。”

  刘二想了想,他也不是进行非法的邪恶的宗教宣传活动,他宣扬黄帝十诫,可不就是为了拉人起事么。

  王大富见刘二没开口,他搭了腔:“老实哥,你真是痛快人。咱们的日子是过不下去了。狗生下来的朝廷,狗生下来的地主,他们使劲地苛责咱们,咱得打倒他们。”

  那俩人话都说白了,刘二也没什么可遮掩的,“老实哥,说实在的。我四处说书,也就是作个预备。来年要是天气好了,咱绝对不拉大伙儿去送死。您话都搁着了,兄弟信您的。上午咱就得走了,换地方讲评书去。”

  王老实几筷子拔完了碗里的粥,放了碗,说道:“兄弟,咱们两家向来亲厚,咱别说见外的话。你该忙你的事就去忙,咱日后有的是时间唠嗑。”

  三人吃完了早饭,复叙谈一番,王老实送刘二与王大富出村。三人拱手作别,王大富领路,二人继续往东走,去堡子村进行文化下乡活动……

  十多天来,王大富拉刘二跑了十来个村庄,俱是与下河村交情不错的村子。刘二换着花样吹牛。牛州的野牛与鳄鱼,鱼州的淡水鱼与羊驼,羊州的袋鼠与鸸鹋,黑州的河马与羚羊,天竺的大象与豚鹿,南洋的椰子与犀牛,这些东西不管好吃不好吃,刘二统统将他们吹成人间美味。他特意将袋鼠肉吹嘘成堪比虎鞭的珍贵物事,也是从东边倭人哪里得来的灵感。

  村民都很热情,刘二的文化下乡活动大获成功。只党家村的里长党新民是个老滑头,刘二无论怎么说,他就是不松口,一度让刘二怀疑王老实与他做亲家是不是给媒人骗了。幸而王大丫的女婿党卫华很是热情,对刘二的黄帝十诫很感兴趣,邀请刘二晚间讲评书。党卫华年纪小三十了,他在党家村二十多号爷们里的威望不错。由他作内奸,刘二将党家村村民也鼓动了起来,党新民也无可奈何。

  王大有的父亲当年威望再高,也不可能笼络一县人,下河村熟识的村庄就这十来个。县西边的大户是林皋村林老大家,那边只王大有的舅父高有银拢了两三个村子,其他村庄惟林皋村马首是瞻。县北面的村里与下河村交情不厚。二人出门十多天,相熟的村子两人已经全部拜访,王大富决定先回村修整总结一番,刘二也同意。二人自党家村出发,往下河村走去。

  刘二归心似箭,有些想念他老婆高兰英来,不由得脚步轻快,心中却回顾起来十多天来的文化下乡活动的历程来。

  其实刘二压根儿不需要宣扬诸多州的特产肉食,所谓聊天么,“今天天气真不错啊?”也是个说辞。只是刘二觉得他也是一个宗教人士,他的举动总不能跟哄小孩子的羽毛人教管事儿的一样吧,他得表现出他的高深莫测来,同时也不能露了马脚出来,给村民看了笑话。“子曰”什么的,刘二半点也不会,只能吹嘘大而空的地理知识,他大约也不是说谎,不虞留了什么把柄,将来给人拆穿。

  但凡宗教宣扬活动,总是要考虑到受众的生活状况。温饱线以上的人不再受衣食困扰,往往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倘若有人宣扬导人向善的理论,此类说辞更容易被此类人接受。但是导人向善的理论很难为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接受,整日在生死中徘徊的人更容易接受暴力的鼓动,就好像阿美利加某些文艺人士总是提醒资本家小心“孩子仇恨的眼神”。

  陕西巡抚胡廷宴的不作为,导致白水县诸地村民弱血强食,白水县地主富户或阵亡,或逃走,县里是一副没有为人民服务人员管理的社会状况。村民整日徘徊在生死线,恰需要精神目标作为信仰,刘二宣扬黄帝十诫,理论中明显透露了平世间不平之事的意思,轩辕黄帝的开拓精神大为村民接受。

  彼时汉人对自己种族的认同度极高,心理优势极强,对刘二的“轩辕黄帝的开拓进取精神”理论接受起来没有半点困难。

  汉人具有最先进的生产力与文化,汉人自身血统的又十分纯净,至少在明亡以前,汉人是世界上最自信、最骄傲的种族。

  即便是草原人势大时,草原人张扬过市,汉人正面反抗不得,哪怕是一个汉人乞丐,背后也要吐一口吐沫,“呸,蛮夷!”

  排除立场情感因素,人便很容易理解哈赤在辽东消灭数百万汉人的缘故。哈赤不是得了失心疯,倘若有数百万恭顺的奴隶供他驱使,他必然舍不得将奴隶尽数消灭。彼时建州人尚未得了程朱伪学信徒的帮助,没有学会如何炮制奴隶。

  倘如今汉人中持民族虚无论的败类进了彼时的汉人村落,大喊一句“汉人是文化族群,血统早就不纯正了”,村里汉子铁定围了上去,给败类吃一顿拳头。即便是出了人命,县里也没人管束——程朱伪学的信徒在发现做叛徒也可以保全自家富贵以前,也是很注重“华夷之辨”的。

  在程朱伪学以前,儒学对汉人的功绩是远大于过错的,儒学的功绩是“有教无类”和“华夷之辨”。孔丘先生曾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忘也。”韩愈先生主张“毁佛”,所以他对春秋作了评价,以表达他的思想,“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周王室册封了一系列诸侯国,周与诸侯国都是炎黄部落的后代,是谓诸夏。孔丘先生表达的意思是,大家都是黄帝的后代,你哪个诸侯国不用周礼了,你就是夷;被称为“夷”的诸侯国如果用了周礼,那么你就还是夏。

  通俗的来讲,黄帝老祖宗生了好多儿子,儿子又生了好多孙子,子孙们建立了许多诸侯国。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家长是周王朝。周王朝姬姓,是正经的黄帝直系后代。华夏这些诸侯国本来就是以炎黄血统传承来建立的,不干蛮夷什么事儿。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秦、楚等诸侯国不务正业,放着黄帝那里传承下来的规矩不遵守,非去搞什么行为艺术,成了所谓的“夷”。

  孟轲先生宣扬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是诸侯国里比较守规矩的正经的孩子,秦楚等诸侯国是搞行为艺术的坏孩子,齐桓晋文就联合其他老实孩子教育坏孩子。

  楚国本来就是黄帝的子孙,有家谱可查的。楚国被揍的次数最多,楚国恼羞成怒,僭越称王,说自个儿本就是蛮夷,问鼎什么的打这儿来的。

  秦国本来就是炎黄子孙,给周王封到西面牧马。秦国却没有自暴自弃,秦国始终承认自己是根红苗正的炎黄血裔。

  孔丘先生与孟轲先生所论及的华夷,都是在血脉传承的炎黄子孙的范畴内谈论的。其他的野人,抱歉,您该干嘛干嘛去,这里没你的事儿。

  孔丘先生话语中根本没提及真正的蛮夷。春秋时代的诸夏如何对待真正的夷呢,这样的事情如果讲出来,是一件很令人悲伤的事情。十八世纪阿美利加夷人如何对待牛州土人的呢,这样的事情讲出来真的很令人悲伤。

  韩愈先生如果放在当代阿美利加国,他一定会被当作破坏和谐社会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饱尝资本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的铁拳。

  韩愈先生倡导“毁佛”,他的意思是:咱大伙儿都是正经的汉人,咱得遵守黄帝订立的规矩,咱们才是“华”;咱汉人要是不守汉人的规矩,去搞什么行为艺术(理佛),咱大伙儿可就成了“夷”。

  韩愈先生为了增加自己的理论的含金量,寻了据传孔丘先生所作的《春秋》作支持,说了上面那么一段话。

  朱元璋驱除鞑虏以前,汉人亡了国,亡国的汉人当中出了一个汉奸,汉奸叫作许衡,许衡将韩愈的话做了几个字的改变,韩愈毁佛背景下的言论变成了“夷入夏则夏,夏入夷则夷”。

  汉奸许衡用他的创造发明跪舔草原人,草原人利用许衡的言论标榜自己的正统性。汉人亡国的时候,许衡还在孔庙受了几年香火。

  这句话后来被某殖民政权引用,标榜其统治的正义性。如今持民族虚无论的败类的祖宗就是许衡,所谓“人扇不醒装睡的黄皮”,现代科学的证明被某些人无视。

  刘二思绪万千,神游天外。王二的名声并不响亮,王大有与王大富诸人的名头更没人听说过,想来是众人阵亡过早的缘故。如今刘二撺掇众人联合起来闹事,总不会有更坏的结果,也不算他刘二把人带到沟里去了。

  “大伙儿原本在沟底,老子拉你们出来享福的。”刘二想到此节,脸上露了笑容出来。

  王大富见刘二诡异的笑容,打趣道:“刘二,想媳妇啦?你十多天没回家,小心兰英寻了棍子揍你。”

  ;


  (https://www.bxwxbar.com/book/39960/2222685.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