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390章 臣只愿苟全生命于乱世而已?

第390章 臣只愿苟全生命于乱世而已?


  ??只见徐天佑穿着官府带着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子一路迤逦而来,看着少年单薄的身体,陈旧的衣裳,有的将领发出一阵阵嘲弄的声音。

  杨昭眉头一皱,看见来者自称朱慈焕对自己三跪九拜之后笑道:“这位小兄弟,你自称自己是崇祯帝的永王朱慈焕,有什么证书呢?”

  朱慈焕一听,泪如雨下,从怀里掏出几件磨损甚大的物件,然后哭啼着讲述昔日故事。

  原来在走散之后朱慈焕感到留在北方甚为危险,天下之大对朱家感情甚深的只有祖籍所在地安徽凤阳。

  朱慈焕与一两个随从一路南下,兵荒马乱的,经过两个月爬行,到达安徽凤阳,偶遇一位姓王的明朝给事中,说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王给事收养了他。

  为了掩人耳目,按照凤阳王姓的家谱取名王士元,让他随同自己的几个子弟读书。

  在好景不长,特别是在这乱世之中,在今年王家迭遭大变,王给事中病死,朱慈焕再次失去依靠,不得不再次向南方流浪。

  在经过忠勇军防区的时候由于其略带北京话的江淮口音为小吏觉察异常,当做奸细抓起来,为了脱身朱慈焕不得不向小吏说出实情,希望能够脱身。

  小吏大惊失色,连忙层层上报,为安徽布政使徐天佑所知晓,徐天佑不敢自专,连忙带着小吏与王士元一道来到前线请杨昭裁决。

  杨昭再次盘问小吏良久,感觉事实清楚,这个朱慈焕应该是真的。杨昭站起来看着朱慈焕道:“这位公子,民间一直有朱三太子的各种传说,我等也未曾亲眼见到朱三太子,朕虽为皇帝一时半刻也难以裁决。

  等朕平定江南,收复二京之后,到时候在对你所说的一一进行核对,若是无误,朕就曾任你朱家王子的身份啊。”

  朱慈焕一听,连连叩头道:“圣上,亡国之人只想苟活于乱世之中,岂敢奢求名望。

  当日先帝令太监护送我兄弟三人出宫的时候,要求臣等忘记皇子身份,混迹民间,见年长者称曰翁,见年少者称曰伯叔,幸而不死,为父母报仇.

  圣上起义师为天下百姓,为先帝报仇雪恨,圣上以太祖之志为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救济斯民,共创盛世。

  臣只想看到在圣上治理之下天下重归太平,臣若能苟活在这乱世之中也算万幸啊。”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殷承柞笑道:“这位公子,太子投奔外祖父周奎家而被蛮清发觉,最后被多尔衮罗织罪证污以为假太子而被凌迟处死。

  圣上在群臣拥戴下早已经称帝,你为何敢向小吏吐露实情,面见圣上你难道不怕吗?”

  朱慈焕微微一笑道:“这位大人,说句实话草民最先颇为担心受怕的,前几日吃不香睡不着的,但听到圣上种种盛举之后草民就释怀了。

  圣上乃先祖时内阁首辅杨廷和公之后,杨廷和公乃有大公于我大明。圣上乃忠良之后,其行为更非一般圣明之士所可比拟。

  圣上出生寒微,为大明秀才,感于时事之艰,投笔从戎,从军中小吏做起,一心为了保护我大明江山。

  在我大明相继为流寇,为鞑子所灭之后,圣上不以兵力之悬殊,高举义旗以拯救天下臣民。若非堂叔朱由榔逼迫甚急,天下臣民不忿圣上多遭遇的种种待遇,若非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业,在座诸公怎么会拥立圣上呢?

  如此看来圣上称帝,实在是天意,圣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实在是为草民父母兄弟报仇,圣上对草民恩遇,几同再造。

  圣上自起兵以来,清丈土地,清理户口,鼓励农桑,发展商贸,打击豪强,保护庶民,办理报纸,广开言路,施行新政,建立议会,如此种种,非圣天子不可为亦。

  这位大人,当日宋太祖尚且厚待柴氏子孙,圣上作为岂在宋太祖赵匡胤之下,草民在圣上这里,圣上岂会亏待我这亡国之人?”

  杨昭也颇为感动,站起来看着众人道:“各位,思宗虽然有很多问题,如其做事过于偏激,如其为臣工所骗,没有号准天下的症状,向民众加征三饷,而不是向富家大户征收商赋,所得税,凡此种种,都是思宗不当之处。

  但各位思宗可以说我大明仅次于洪武帝最勤政的皇帝,他一方面要应付国内义军一方面要应付关外鞑子,左支右绌,殚精竭虑。

  各位,我们可以批评思宗的政策,批评的性格,但毫无疑问思宗是以传统圣君要求自己的皇帝,思宗在人品上是值得尊重的皇帝。

  各位,泰西人不远十万里从遥远的泰西成群结队的来到我中土,可以说我们身处孔子、孟子诸位圣贤之后最大变局的时期,我们要以圣人之志为志,让我们中华帝国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

  朱慈焕听杨昭如此评论其父亲,跪在地上长泣不起。

  对泰西人众人虽然颇为好奇,但听到杨昭以泰西人来到中土乃孔子、孟子之后最大变局时期,一些武将虽然不解,但还是抱拳称是。

  王夫之、徐天佑等文臣则不以为然,特别是王夫之出列道:“圣上,你说这泰西人来到中土就是中国2200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词了?”

  杨昭站起来摇摇头道:“各位,朕一点都不夸张,大家好好想想吧。

  吴承恩的《西游记》很多人应该看过吧,唐玄奘到西天取经,西天是哪里,就是天竺,就是印度,离泰西还有数万里路啊。

  这样远的路程,在《西游记》中唐玄奘还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天上下凡的神仙保护,期间更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啊。”

  王夫之呵呵一笑道:“圣上,这,这是吴承恩所写的怪诞小说,小说如此怪诞,欺骗市井小民而已,我们读书人万不可当真。”

  杨昭呵呵一笑道:“哦,但我们转念一想,现在泰西人可以不远万里成群结队漂洋过海的来到我们中土,可以与我们做贸易,诸公自认为饱学之士,如此看来泰西人并不比我们差吧?

  各位,泰西人能够,我们中华帝国民众为什么不能?他们能跑到十余万里的中土,我们为什么不能跑到十余万里的泰西呢?

  我知道你们一些人轻视泰西人,各位,我们比野蛮的蒙古人征服统治近一百年,被野蛮的金人所欺凌,被金人占据大半个中国。

  各位,大家可以嘲笑夜郎自大,朕不想在几百年后我们后世子孙再嘲笑在座诸公夜郎自大啊。”

  想到泰西人先进的航海技术,想到泰西人成熟的火炮技术,想到中国先是被元朝征服达百年之久,现在又几乎被蛮清占领大半个中国,众人群情激奋,纷纷出列,纷纷知耻而后勇。

  看着众人,杨昭呵呵笑道:“各位,朕的短期目标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中期目标就是彻底解决满蒙对中国的祸乱。

  长期目标都是让我们中华文明领先于泰西,让每个中国人成为世人尊重的人。

  各位,前几天与几个洋人聊天,实话说对达成短期目标,中期目标朕是信心十足,但长期目标朕则充满忧郁。”

  护卫镇总兵刘豹摇头道:“圣上,有什么忧郁的,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后,圣上一声令下,微臣率领兵马与泰西人决一高低就是。”

  杨昭呵呵一笑,看着众人道:“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发兵,其次攻城。我们与泰西人除了军事力量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我们文明比他们先进,我们社会要比他们优良,我们技术要比他们先进,我们民众要比他们生活得好。

  各位,就拿这造船术,大家也看到了,我们仿照泰西人建造的盖伦船,总体性能要强于我们的船只啊。

  我们航海技术,比起泰西人差远了。

  我们冶炼技术,比起泰西人不占优势。

  我们铸炮技术,比起泰西人差远了。

  …………….”

  杨昭说的多是事实,众人听杨昭如此说,纷纷低头不语。

  杨昭知道很多事情要慢慢来,毕竟疾病难返,没事开导一下,随着时间推移,大家会慢慢接受的。

  而对朱慈焕,虽然没有明证,但杨昭基本上判断其为真的的朱慈焕,令其为随军郎中,待弄明白身份后再行封赏。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663524.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