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320章 多尔衮与福临

第320章 多尔衮与福临


  ??在杨昭整顿政务的同时,各项战事正字啊持续的进行,在这年8月上旬,都督府佥事贺珍率领第6镇、第8镇已经占领武胜关、控制了大别山地区十余县,陈兵淮西地区。

  右都督使蒋世铉率部沿长江而下,连续三次大败岳乐所部,如今已经占领鄂州、广济,九江、湖口。

  而此时,从湖北传来消息,看到多铎被杀,忠勇军占领湖广省之后,蛮清早已经做出反应,现在正调集满蒙大军向襄阳、向就九江方面杀来。

  多尔衮是在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七月中旬听到?亭惨败,当八月下旬得到多铎病死,襄阳、武昌失守的消息后,整个人几乎瘫在地上。

  年幼时老奴酋**哈赤病死,皇太极逼死自己亲身母亲阿巴亥之后,多尔衮与年龄相仿的弟弟多铎感情最好,相依为命。

  由于年轻受到风寒,多尔衮并不是大家想象那样英明神武,而是病恹恹的一个病号,在皇太极死后为了掌控权利,多尔衮重用自己亲兄长阿济格,亲弟弟多铎。

  但阿济格就是一个头脑简单,整天只知道喊打喊杀的家伙,胸中毫无半点谋略,纯粹是一个打手。多尔衮寄予厚望的是自己弟弟多铎。

  为了栽培多铎,多尔衮以皇帝的名义尊称多铎为叔父摄政王。

  由于年轻时落下病根子,多尔衮无后,过继多铎的儿子多尔博为自己儿子,可以说多尔衮一直想将自己前世尊荣毫无保留的交给自己的弟弟多铎。

  想不到这次竟然在军中染重病而死,听到多铎病死的消息,多尔衮当即昏厥在孝庄太后大玉儿的床上。

  看到多尔衮如此虚弱不堪,年轻气盛的顺治准备冲过去结果这个长期霸占其母亲恶徒的性命,但孝庄太后死死的抱着顺治的身体,声音颤抖道:“皇儿啊,如今忠勇军杀来,叔父摄政王所率领的数万八旗精锐消亡殆尽,叔父摄政王也鞠躬尽瘁死于军中,皇儿啊,我们现在要想如何度过难关啊。”

  十二三岁的顺治不以为然的瞪了瞪骨瘦如柴的多尔衮,嚷道:“这个病夫怎么又办法?若是以朕的意思,不如朕御驾亲征,如此定可大败忠勇军,生擒杨昭到太庙献俘。”

  大玉儿瞪了瞪这个脾气暴躁,不懂事的孩子一眼道:“皇儿啊,你口口声声亲征,军队从何来,粮食从何来,用何将统领,如何御敌?”

  年轻的顺治嚷道:“这有何难,我们往南杀就是了,听说我们祖上就是依靠狩猎为生,遇到敢抵抗的我们用弓箭杀了他们就是了。

  太后,昨天我跟师傅他们杀死一头狼呢。太后,你不知道那头狼关在笼子里面好凶狠,皇儿在外面射了两三箭就将他射死了呢?”

  大玉儿摇了摇头,怜爱的看着床上的多尔衮道:“皇儿,你还小,很多事情你不懂啊,那个杨昭可比那头野狼凶狠一千倍一万倍啊。

  皇儿,不要记恨你皇父摄政王,不论是在满洲还是在蒙古都是付兄死则妻其妻,多尔衮是你亲叔叔,他爱母后,母后也爱他啊。”

  顺治挣开孝庄皇太后的双手,嚷道:“我不听,我不听。你不知道汉家书籍上说我们是未开发的民族,不知道伦理道德,怎么能够乱伦呢?”

  孝庄双眼欲哭无泪,将脸颊贴在顺治脸上道:“孩子,汉人的东西也不全对,如果汉人这么厉害的话怎么被我们几十万满洲八旗所征服呢?

  孩子,记住你是满洲人。孩子,无论是满洲还是蒙古,都是付兄死则妻其妻啊.”

  顺治固执的连连摇头道:“胡说,我是皇帝,我说不能够就不能够。我不能让自己成为汉人笑柄啊。”

  看着床上胸脯起伏不定的男人,孝庄想要感化顺治道:“皇儿,你皇父摄政王无后,你是他亲侄子,你皇父摄政王为了你呕心沥血,不但为你开拓万里江山,而且是我们娘两的守护神啊。

  皇儿,你不能不讲良心啊。虽然皇父摄政王不是你亲生父亲,但是他让你成为中国的皇帝,是万人景仰的皇帝啊。”

  顺治嘟噜着嘴巴道:“你骗人,既然如此那他为何收多尔博为继子,你骗人,你骗人?”

  多尔衮突然被惊醒,挣开惺忪的眼睛看着顺治道:“福临,谁骗你了,告诉皇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为你报仇,竟然敢骗我的福临,不想混了?”

  福临摇了摇头,突然鼓足勇气道:“你骗人,你为什么收多尔博为继子,这,这是什么意思啊?”

  多尔衮一听,艰难的从床上爬起,摸了摸福临的头道:“好孩子,不要生气了。皇父摄政王即使累死也不会让你受到一点伤害。

  我收多尔博为继子,不过是与多铎之间兄弟情义啊。好孩子,皇父摄政王不是将皇位留给你吗?你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怎么为这点事情生闷气啊。”

  孝庄感到一阵心痛,拉着多尔衮的手道:“多尔衮,你,你没有事吧?”

  多尔衮摇了摇头道:“大玉儿,我没有事的,我马上要道天坛与多铎对话,我马上要调集满蒙大军全力围剿忠勇军,为多铎,为勒克德浑、为尼堪,为罗洛浑,……,为我们所有被杨昭杀害的皇族报仇.”

  顺治一听,不满道:“还有肃亲王豪格,你偏心,肃亲王是我亲大哥,我们要为肃亲王报仇。”

  多尔衮不以为意,弯下腰轻轻的拍了拍顺治的肩膀道:“对,豪格也是我们皇族成员,我们也要为豪格报仇。”

  由于心中充满仇恨,多尔衮显得特别有精神,一面下诏各路重臣意见,确定应对之法,一面积极调兵遣将,以与忠勇军决一死战。。

  但镶黄旗、正蓝旗、镶红旗跟随豪格入川与汉中之战接连遭到重挫,到现在壮丁已经不到原来的四成。

  勒克德浑的正红旗为李定国所伏击,连勒克德浑都为李定国所杀,该旗损失更是惨重。

  再加上这次两白旗为忠勇军所败,到如今除了正黄旗之外,关内八旗早已经折损过半,各旗士气异常低迷。

  到如今还稍稍实力完整的是正黄旗,也因为连年征战,不到刚刚入关的八成。

  为了应对忠勇军威胁,多尔衮不得不调留守满洲的八旗兵马,调蒙古兵马入关勤王,但这些兵马分局各地,要想从数千里外的关外、大漠调入江南前线,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粮草,而且还需要更多时间。

  除此之外,更头痛的是粮草军饷,迭遭败绩之后蛮清朝廷已不能凑集大军所需的粮草,一些大臣建议恢复前明开征的三饷。

  多尔衮在与范文程、宁完我等人商议之后否决这个提议,用宁完我的话来说,我大清与大明怎么可能一样,要背黑锅也让前线将领背啊,怎么能让朝廷背呢?

  江南富庶,只需要给前线将领发出密旨,令其就地解决粮饷,那支兵马又会饿着肚子上战场?

  多尔衮通过会盟等方式获得漠南蒙古诸部落支持,这之中特别是漠南蒙古之察哈尔和硕亲王布尔尼、巴林多罗郡王鄂齐尔、科尔沁多罗冰图郡王额济音、敖汉多罗郡王扎穆苏、扎鲁特多罗贝勒扎穆等朝正等,那更是派出族中青壮,提供大量战马等重要作战物资进行支援。

  经过三个月收集,共征集两万多蒙古兵,以开赴前线。

  如此折腾了四个月,各路关外、漠北兵马逐渐集中起来,陆陆续续的开往前线。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5056.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