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271章 实干家

第271章 实干家


  ??在大败阿哈尼堪之后,大军各处,当地州县无不望风披靡,不到十天时间李定国就平定了黎平。

  这其中,最忙的除了李定国之外,就是黎平知府郭承芬,对前来拜见的知县一一进行考核,对贪污顽劣或名声不太好的则予以淘汰。

  看着这些前来拜见的知县,郭承芬指着前面这一摞报纸道:“各位,大家可都曾经听说了王爷新政,王爷新政是什么?这里有《新政概要》,讲得就是如何推行新政。

  还有,这里有200多份报纸,很多就是刊登新政成绩的。你们可以研究一下,还有,每天都会发《大众期刊》,大家要多多看看。

  十天之后王府会派来一个新政督察小组进行培训,到时候各县知县、县丞、户房、吏房、刑房曹正前来学习三天时间,然后各县建立推行小组,以推行新政。

  各位,新政推行成功,经过验收之后好处大家也知道,知府、知县等各地主官每年能在现有俸禄基础上多获得2倍的生活补助,2倍的公务开支,对现有的县丞、主薄、曹正等官员能够获得比俸禄多1倍的生活补助,能获得1倍的公务开支啊。”

  听到这样多好处,一众官吏眉飞色舞,有的表示忧郁道:“知府大人,不收三饷,这样收上来的税赋才多少?怎么够如此多的饷银呢?”

  郭承芬摇摇头,表示反对道:“刘知县,虽然这几年连年征战,但大家应该知道我们地方上报上去的土地、人口数量严重名不副实啊,很多土地、人口还是洪武年间数字,这怎么行呢?

  按照《新政概要》要求,对偏远山区卫所进行裁并,裁并后一个卫所不过,这些也要全部军转民,如此也能够增加很多土地、人口啊。

  最重要的是商赋、矿赋,就像在云南,听说银矿赋过去每年也就10万两,,现在半年时间不到就超过10万两啊。

  各位,大家可能听说过议会吧,在新政执行验收后,征收上来的税赋3成归县里,1成5归府上,其他4成5归省里。

  大家好好做,就像一些人说那样,这新政比张泰岳的考成法更严厉,考成法只是要求每年上报成绩,而若是新政推行不好,到时候大家头上的乌纱帽会被上面,会被地方摘掉的啊。”

  一听到乌纱帽,一些官吏叹息不已,而另一些人则连连称是。

  而与此同时,李定国等人则对当地卫所重新整顿。小小的黎平府有一个铜鼓卫、一个五开卫,主要防备苗族叛乱,按照王府训令,两个卫所改为3个守备营,过去人马是不存一。

  这虽然引起那些卫所军官不满,但由于忠勇军大军压境,再加上卫所实在糜烂不堪,听到大家成为自由农户,卫所里面田地按照家中人口均分,大家只需要每年缴纳2成田赋,每个壮丁缴纳5钱丁赋,手下那帮军户一个个喜笑颜开。

  当然,有一些身强力壮,孔武有力的还想留下来,这没有问题,不是有3个守备司吗,忠勇军不是招人吗?参加守备司,忠勇军待遇只有用丰厚来形容。

  虽然守备司俸禄比起忠勇军要差一点,但学兵也有4钱银子,列兵也有6钱银子,比起过去免费当兵那可以说强多了(比起忠勇军低一个等级)。

  要造反不但手下那帮将领不干,而且还将遭到土官、忠勇军两方夹击,再加上过去大家捞够了,现在忠勇军风头正健,根本没有必要自惹麻烦。

  对这些事情李定国可没有心思处理,基本上全部交给军中佥事,而自己则紧盯住靖州鞑子,遭到重创之后,清军尚书阿哈尼堪正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反扑呢。

  收到进军命令之后,李定国找来温自让等人商议,如今第12镇编制早已经超过乙种镇编制,目前除了两个步兵营、1个骑兵司,1个两个辎重司。

  除此之外,黎平、都匀还有4个守备司,这四个守备司由当地卫所兵马整编而来,一个个虽然都身强力壮的,虽然从忠勇军里面挑选了三十余名将领,但刚刚整编完成,缺乏训练。

  决定留下游击将军高文贵率领这4个守备司兵马驻防黎平、都匀三地,而李定国、温自让则率领12镇杀向靖州。

  窦民望、高文贵、王国玺三位将领与李定国一起投奔忠勇军,杨昭将窦民望留在身边担任参谋,以参与军事,高文贵也成为一方守备,看着身边近万人马,李定国感概万千,对旁边的参将温自让说道:“温副将啊,你感觉没有感觉现在忠勇军与大西军有什么不同?”

  温自让也是大西军出身,由于看到张献忠将四川搞得天怒人怨,转投忠勇军,如此两人有一定渊源,现在听李定国说起,笑道:“总兵啊,这不同多了呢?我们第12镇现在2营7部,人数近万,全部都是精锐,实话实说,过去即使3,4万义军也没有这样大的声势。

  你看看,一个个身强力壮,训练精良,一个个铠甲鲜明,就这气势,过去老万岁的亲军也没有啊。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我们大家都有俸禄了,每个兵丁一年下来有十多两纹银,比在地主家干长工赚的还要多,如此大家士气都非常高啊。

  除此之外,当然也有烦心事,比如军中出现一些人喜欢**,比如一些将官需要练字看书,这些都没有啊。”

  李定国笑道:“是啊,**,我们王爷对大家太好了。我们过去干义军的时候谁有军饷俸禄?现在军饷俸禄比起明军这些招募而来的军队足足多了一倍,还有这样奖励那样奖励。

  我看啊,除了给大家每年在家乡用3元银币购置6担粮食的优惠之外,还应该要大家每年多寄回去几两银子啊。你看看,大家成为列兵之后每年有近10元银币的军饷,除了3元银币购买粮食之外,普通士兵绝对可以寄回去5,6元银币卖地。

  现在荒废的土地较多,5两纹银在哪里买不来一亩上好的水田,这样即使将来天下太平解甲归田了,再加上退伍时发放的10元银币,以及在此后三年所发的半饷,如此那个不能有10亩土地,那个不能有田有地的啊?”

  温自让笑道:“是啊,过去我们也一直要求兵丁这样做,也要求王爷如此下令。王爷说情况复杂,有的是孤儿,有的家乡在外地,有的父母沾上不良习气,就采用了自愿原则,军饷将士们可以选择,多少拿回去卖粮食给家人吃,多少邮寄给父母家人补贴家用。

  最先将士们还比较疑虑,害怕会被吃掉贪掉,后来大家才慢慢放心了,很多都要求在每月初直接将军饷发给家中父母妻儿,以补贴家用,以卖地。

  现在我们第15营很多都这样,你不知道,听到军饷如此丰厚,每月从乡里长处领取了军饷之后,很多民众十分欢欣鼓舞啊,有的更是询问忠勇军还招不招人?

  所以,对一些打仗不行的,纪律差的军队,王爷才裁并得如此之狠啊。”

  李定国叹息道:“是啊,王爷真的不容易,虽然在撤退的时候从义军哪里抢来了两百多万两纹银,虽然听说劫了豪格大营也有几百万两纹银,但你看看我们现在可有十万忠勇之众,再加上各地两万多守备,每年光军饷就足足超过160万两纹银啊,若再加上各地官府开支,那可超过240万两纹银啊,这可真的难为王爷了。”

  温自让叹息道:“总兵,这还不算,除此之外,各县都在兴修水利,各县都在修筑道路,这些可都要钱啊。还有,不知道提升官员俸禄还是怎么,地方上很少有贪官,一贪污马上就被检举出来。”

  李定国笑了笑,说道:“最先我感到非常憋屈,要求我们大家每天抽出一个时辰学习写字,要求大家能够看懂兵法,大家最先抵触颇多,就像我也年近三十而立之年,早就过了读书写字的年龄。

  你不知道,现在有的千总把总什么的还常常给我画一个图形,歪七歪八的写两个字呢?有的时候到军中训练,看大家一边练习写字,一边与军中知事、经历什么的谈论起历史呢?”

  温自让呵呵一笑道:“是啊,总兵。王爷说了,读书不多的是实干家,但若能够多读读书,很多人都能够成为吕蒙、关羽这样的人物。

  若不能识文断字,就像过去很多事情全部依靠军中师爷,这怎么行呢?

  总兵,很多人都说我们王爷是五百年不出的圣人啊,很多人说我们王爷是真命天子啊,这次被黄应运他们抢了头,下次我们不能落人后啊。”

  李定国沉重的点了点头,说道:“是啊,王爷这次拒绝了,但很多先生更是声言若真的能够光复南直隶,到时候大家都会拼死苦谏啊。”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5007.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