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207章 拜祭逝者

第207章 拜祭逝者


  ??蹑手蹑脚的回到后院,看到董嫣妮正在陪长子玩耍,看见杨昭回来后,人显得异常殷勤,亲手帮杨昭脱掉外衣换上短卦,笑着说道:“相公,你看看你,打仗一天到晚累得像头牛,驻防以后更是隔三岔五的跑到乡里,听说各地荒地很多,是真的吗?”

  杨昭叹息道:“嫣妮,真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流寇都没有将人当着人啊,鞑子更是连畜生都不如啊,短短一个月时间足足杀害了2成多当地民众,真是家家有死人,户户有哀嚎啊。”

  不知怎么感到非常动情,董嫣妮突然抱着杨昭后背道:“相公,我知道你心里苦啊,你心里累啊。现在好了,你率部驻防后各地安定多了,前两天我也与嫂子化妆出城,看到兵丁参与屯耕的场景,即使刚刚春收,很多民众喝的那稀粥连我们家猪狗都不如。

  还有,我看到很多民众都搭一个篷子住下,听老人唠叨,说房子先后被流寇鞑子烧毁,现在他们只有住在棚子里面啊。哎,鞑子真的作孽啊。”

  杨昭转过身,拍了拍董嫣妮肩膀道:“嫣妮,民众困苦,百业凋敝,真的是惨不忍睹啊。你也知道,鞑子生活在苦寒之地,他们害怕在酷暑中作战,我原计划在开完英雄大会后率军北上与鞑子争夺汉中。

  但现在民众凋敝,如果打仗根本没有这样多粮食吃啊。

  嫣妮,你说说我到底是率军北上好还是继续休整好呢?”

  董嫣妮沉思片刻,摇头道:“相公,这真的非常为难啊。大军需要粮草,而各地粮价居高不下,这真的让人为难啊。

  相公,我记得你当日大败鞑子的消息传回来后顺庆城内满城欢腾。

  你率部前往绵州的时候南充县令邹简臣、西充县令姚胡君本来准备让民众掩埋死难的忠勇军将士,很多民众自发帮死难的将士做棺材。

  我与嫂子去看了下,虽然这些棺材都做的非常简陋,基本上是几根大树剖开后用钉子钉上,周围十多个县市都在做。

  听说最后官府按照每口棺材1两纹银补助乡民,但你不知道,有很多乡亲说忠勇军将士杀敌立功,免得让大家遭到鞑子屠戮,若是要这种钱,真的愧对烈士。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将这个钱用来缴纳丁赋,一些家境稍稍好一点的则是将这种钱用来抚恤死难将士遗孀啊。

  轩轾,民众再苦再累的,只要你们忠勇军帮他们出气,帮他们报仇,大家都没有什么怨言的啊。”

  一幕幕从眼前飘过,杨昭情不自禁,眼中噙满泪水。

  到5月份这天,川陕甘总督杨昭在成都大会四川将领,众人怀着各种心情,有忐忑不安的,有心怀不满的,大家三三两两来到成都城内。

  杨昭先是在巡抚衙门正式接见众人,看到摇黄十三家的袁韬、武大定,杨昭笑道:“两位将军,过去我们是有过节,但我一直说这是民族内部矛盾,现在鞑子入侵,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共同抵抗鞑子。

  听杨昭如此说,袁韬、武大定显得颇为诚惶诚恐,跪在下面连连点头称是。

  对曾英义子李占春、于大春,杨昭满怀哀伤的说道:“两位将军,社会上各种谣言四起,实话实说我也希望能有这种呼风唤雨的本事,若是那样大家应该感到高兴啊,如此大败鞑子恢复二京不是有望吗?

  两位将军,当日我收编流寇残部的时候发生疏漏,曾英将军不幸战死,我负有责任。

  李占春、于大海两人听杨昭如此说,淡淡的一笑道:“总督大人弹指一挥就大败豪格十万大军,可喜可贺啊。

  害得杨昭口中连连惭愧不已。

  对川北巡抚李干德,杨昭摇头道:“李巡抚啊,如今鞑子入侵,流寇作乱,正是用人之地,大人何必担心没有实权伸展心中抱负呢?大人只要脚踏实地的,我们明军攻占一个行省总需要个一个巡抚啊。只要大家能够携手共进,到时候大家都可以封侯拜相的。”

  李干德连连摇头道:“大人年龄轻轻,话说得很妙啊。其他各部投奔你忠勇军都要全军整编,你看看,赵荣贵的7千人马整编为2千人马,这不是排除异己是什么?

  大人,你若将我等当做心腹看待,我们那个会说你的不是呢?”

  杨昭哈哈一笑道:“李巡抚此言差亦,军队主要目的是打仗。赵荣贵都指挥使同知战场起义,投奔我忠勇军,我可是欢迎得紧。

  赵都指挥使同知在这里,第18营整编之后,淘汰老弱病残之后人数由7千降为2千,除了杨展杨都指挥使所部之外,其他各部需不需要出来比划一下,随便那部挑出7千人出来试试,看到底是那7千人马厉害还是这2千人马厉害?

  大家一天到晚闹着没有粮食吃,淘汰下来的这5千人马每人可足足发放了5两纹银,有的安排到各地衙门里面当差。

  其他的完全可以凭借这5两纹银回家盖一个茅草屋,种点庄稼,做一点生意,这样的话不但减少民众负担,在未来还能够为战友们提供田赋、丁赋什么的,如此两得啊。”

  李干德摇摇头道:“你杨昭劫了张献忠兵营,劫了豪格大营,谁不知道你发了财。你现在不是川陕甘总督吗,这些都是川中义军,你什么时候给大家补上军饷如何?”

  杨昭赫赫一笑道:“到时候大家可以议论啊,只要听我的没有任何问题。”

  李干德虽然不满,但还是只有站在旁边。

  云贵总督樊一蘅最后赶到,杨昭呵呵一笑,迎出门去,笑道:“樊督不辞艰辛来到成都,真是杨某罪过啊,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共同匡复大明啊。

  樊一蘅淡淡的说道:“杨昭,哦,杨总督,你这次将我等招来,不会就是这样两句啊,你说说,你到底想做什么呢?”

  杨昭向众人拱手道:“各位将军大家别急,大家别急,大家请随我等一起到青羊宫去一趟,我们拜祭先烈之后在议事不迟,再议事不迟。”

  当即率领众人出门,步行来到青羊宫外,在兵入成都之后,杨昭就令人在青羊宫外修建一座忠烈祠,供奉了被流寇被鞑子杀死的各地豪杰,供奉死难的忠勇军将士。

  忠烈祠与在顺庆建的没有太大差别,按照杨昭计划,在大殿正中间为忠烈殿,最上面是崇祯帝、弘光帝、隆武帝、绍武帝几个皇帝,大家都用大大牌位雕刻,字迹远处清晰可见。中间是崇祯三个儿子,瑞王、陈士奇、王应熊、曾英、马乾、甘良臣等亲王、总督、总兵以上官员。最下面则是阎应元、谯应瑞等各地义士的牌位,以及在流寇鞑子各种暴行中死难人数的共同牌位。

  在大殿两侧是无数个小殿,一边供奉着战死的忠勇军将士的牌位,而另一边,杨昭本来准备留给其他川籍将领,但除了杨展部提供千余将士名字之外,其他各部,应者寥寥。

  由于时间较短,祠堂只是修了一个大概模样,,在唱官高声唱名之下,杨昭在各个殿前向大家拈香跪拜。

  大家看到杨昭显得颇为虔诚,以头叩地,并且认真拈香之后将其奉上,一个个虽然内心不以为然,但死者为大,也跟着有样学样的拈香跪拜。

  但让在场忠勇军将士无不愤慨的是李占春、于大海、袁韬、武大定等人根本没有祭拜死难的忠勇军将士,杨昭虽然面有不悦,但还是强忍着内心怒火。

  樊一蘅等人更是感到暗自心叹不已,原来以为忠勇军战无不胜,但看到长长的死难名单,有的营更是达到千人之数,这不由得让大家感到震惊不已。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943.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