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200章 安定民心与屯耕

第200章 安定民心与屯耕


  ??进入画签房,众人坐下后,杨昭看着署理布政使范文光说道:“范兄,这次我署理巡抚,你就署理布政使吧,哎,道路艰险流寇众多,再加上很多小人作梗,皇帝可能不知道四川情景哦。”

  范文光笑着向杨昭拱了拱手,坐下后说道:大人,过去我们一直搞不清楚这富庶的成都平原缘何如此衰败,有的地方竟然还不如我们顺庆府呢?

  现在终于搞清楚了,是那个郫县县令带人挖掉大坝,而张献忠进入成都平原后一直忙于战事而没有派人整修大坝,如此这三年成都平原日渐衰败,到最后大概破落到李冰李太守修缮都江堰工程之前啊。

  大人亲自带人修筑大坝,只要治水成功,就像当日那样,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成都城,这成都平原将会再次恢复昔日繁华啊。”

  杨昭点点头道:是啊,想不到造成四川浩劫的竟然是几个官吏挖掘这都江堰,虽然一些人一直说是张献忠要杀光我们四川人,但现在细细追究起来还是那个郫县县令挖掘了都江堰啊。

  范兄,如今除了打仗之外有两件大事,一件当然是都江堰大坝修护工作,冯有庆立了军令状在6月汛期到来之前可以完成修缮,恢复当地生产。

  另外一件就是银币,不知道这银币在成都府、潼川府、顺庆府、达州巴州等地流通如何?”

  范文光显得颇为得意道:“大人,正如当日我曾经说那样,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我们一元银币足足有一两白银,乡亲们都颇为接受,这两天顺庆府内的铸币房十二个时辰加班加点的铸造,但这银币退出来后太受欢迎了,各地钱庄则纷纷催要这种银币,大人,要不新增加几个铸币房?”

  杨昭呵呵一笑,看着众人道:“范布政使所言有理,老百姓聪明得很,那样对自己有利当然心知肚明。范兄,布政使可以在成都开办一个铸币房,在成都铸币房正式铸造后顺庆府那个铸币房可以逐渐撤销。

  范兄,这铸币房你要亲自抓,你不是我们的银币之父吗?这关系到我们的颜面,我知道一些人想法,想减少银子含量,这关系我们颜面,必须实打实的。

  还有,不要害怕麻烦,但凡字迹不清楚的,上面有什么麻子点点的要拿回去重新铸造。

  范兄,我们不要像刘备刘巴那样无耻,竟然想用小钱换大钱,竟然想通过铸钱发大钱。

  我们要有公心,这一点非常重要,记住了吧。

  银币正常流通,这很好啊。请问这宝钞呢?流通效果如何?”

  范文光摇头叹息道:“哎,大人,民众铜钱使用惯了,各地钱庄虽然一个劲声言这宝钞可以等值兑换银币,但很多人还是拿到宝钞之后,就跑过去兑换,看这个样子,民众对宝钞接收程度远没有银币那样高啊。”

  杨昭哈哈大笑,看着众人道:“哦,范兄,这更说明民众对这宝钞又害又怕。大家知道商鞅变法吧,商鞅声言谁若将一根树枝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就给予大赏,最初民众不愿意相信,半天也才一个搬运啊。

  范兄,一些民众现在有点担心这宝钞,主要是大家过去被官府衙门害惨了,即使对他们有好处,大家都知道有好处,但就是不敢相信。

  范兄,告诉各地钱庄,只要民众愿意拿这宝钞来兑换,都无条件的兑换。告诉钱庄里面的,告诉各地官衙,只要是真的宝钞,不论是否折损破烂,民众要兑换,都需要无条件收回来。

  我就不相信我们声誉竟然比不上那些钱庄,很多钱庄开出的几十两,几百两的银票大家各地都承认啊。”

  范文光连连点头称是,然后说道:“大人,除了银币宝钞问题之外,就是粮食啊。

  正如在文扎上所说成都粮食达到每担2两纹银的地步,希望大人能够从各地抽调粮食,以缓解民众生计之苦啊。”

  杨昭沉思片刻,对众人说道:“哎,这流寇这鞑子造孽啊,一路之上看到河道交差,各地破碎不堪,大家纷纷骂流寇是强盗,鞑子是野狼,是猛兽啊。

  除了这个,各地虎患还非常严重,真是乱世出异象,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范兄,在进入成都的时候你在顺庆、潼川州等地,这粮食还能抽调一些吗?”

  范文光叹息道:“大人,各地官府衙门那点粮食已经到了极限了,就是各地地主家里面还有一些存粮,一些人看到价格如此高就拿出来贩卖了,一些人还在囤积。

  大人,要不要各地衙门向当地乡绅施压,要求他们将粮食拿出来贩卖?”

  杨昭沉思片刻,摇头道:“哎,施压就没有必要了,大家都喜欢看《大众旬刊》,哦,现在改为《大众日刊》,现在改为每两天发刊一次了,让《大众旬刊》发文刊登成都府当地粮食价格,每担超过2元银币,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刊登就是了。

  除此之外,就是刊登官府正在治理都江堰水患,在汛期到来之前能够修好大坝。

  官府正在成都平原周边屯田,官府在成都安置灾民,当地虽然粮食歉收,但乡民在夏天可以吃野菜充饥,到了秋天粮食就可以丰收了啊。

  还有,各府组建议会,由各个县议会推选两名德高望重的担任。告诉大家,等府议会运作完善之后,再推选省议员,大家既然成为省议员,全省民众福祉大家就要多多关心啊。

  让县议长,县议员到各地去,鼓励大家将粮食运输到成都周边,发挥民众力量,我想是可以解决的。”

  范文光大惊道:“大人,话虽如此,但其他各地也是粮食歉收,很多地方粮食价格奇高,如此民众可能将粮食运往其他各地啊。”

  杨昭沉思片刻,笑道:“哦,是这样啊。那么在与我们与其他各部接壤的地方建立关隘,凡是运出去的粮食每担征收3钱的税赋,再加上进入其他各部接壤之处遭到盘剥,如此即便哪些地方贵过1两银子,他们也不愿意运过去啊。”

  看杨昭显得自信心满满的,范文光等人只好点头应允。

  但面对满城残埂断壁,在那以后杨昭只得布置兵马清理城内垃圾。

  面对大片大片的荒地,杨昭除了招揽流民进行屯耕之外,在农忙那一个月只留下护卫营、骑兵营戍守城池之外,带领大家进行屯耕。

  这不,这天杨昭骑着马跑到离10里的地里,弯起裤脚袖子,在众人目光睽睽之下来到地里插秧子,这可是奇闻一件,虽然大家都说耕读人家,但在封建社会里面一个堂堂的署理巡抚,一城个统领数万大军的大将军竟然下田插秧,大家简直感到不可思议。

  而那些参与屯耕的俘虏,参与屯耕的兵丁一看,一个个更是佩服不已,杨昭伸了伸腰,笑着对旁边的蒋世铉说道:“蒋同知,告诉弟兄们,日常军营里面训练叫训练,现在大家在地里干活也叫训练。

  这样兄弟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军饷来之不易,乡亲们省吃俭用的缴了皇粮,我们有军饷,我们现在插秧,就是感谢乡亲们,大家说是不是?”

  周围一听,纷纷大声称是。

  杨昭笑了笑,看着众人道:“哦,董永与七仙女的天仙配不是千古佳话吗?各位,我将这天仙配改为军民配,大家说好不好?”

  众人一听,一个个喜笑颜开。

  杨昭当即唱:“

  人间男女成双对

  男耕女织好欢颜。

  近现有鞑子把家侵,

  杀我父母烧我房。

  要我为奴又为仆

  死后还要鼠尾巴见祖先

  为保家人与家园

  你当兵来我种田

  你为国家成忠勇

  杀敌立功把家还

  我为国家辛劳苦

  军功上有你一半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这是前两天杨昭找几个人编排而成,经过多番推敲之后方成案,大家看到杨昭放声高唱,也齐刷刷的唱起来,虽然歌词不是最佳,但比起那些山歌,比起十八摸要好多了。

  忙碌了一天,感到背酸酸的,在农家里面喝了一碗稀饭,然后打着马回到城内。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936.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