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156章 忠良之后---新都杨氏

第156章 忠良之后---新都杨氏


  ??骑兵营参将马潮发挥昔日响马作风,看到对方兵马较少的则率领骑兵一番冲击,看到对方人数较多的则放对方经过,如此下来,在第一天也解救了千余人。

  马潮最先颇为奇怪,那些头上抬着栗树的汉子说什么也不允许自己将栗树放下,更不允许打开栗树的铁箍。

  好不容易打开一看,竟然是白花花的纹银,马潮安排军中镇抚率领警卫局亲自登记看押这些栗树之后,而此时杨昭派出传令兵也已经感到,说这些栗树里面可能藏有大量黄金白银,要马潮率部务必多多截住这些栗树。

  除此之外,杨昭还告诫马潮等人,由于成都平原水田众多,只能往田坎处逃跑,否则的话可能身陷水田之中。

  骑兵各司需绕道到旱地较多的地方截击流寇,如此方可做到出击突然,撤退快速。

  听到这里马潮也恍然大悟,摊开地图以确定汇合地点,以截击流寇辎重。

  现在看见一支万人队伍从旁边经过,看见这一支万人部队,隐在山后面的马潮吐了下口水,准备放弃。

  娄义指着一队人马道:“参将,你看,那里大概有1千多人双手反剪在背上,好像是背银子的。”

  一听这个马潮来了精神,拿起望远镜再次仔细的看了一遍道:“妈的,我们干了,这样多雪花花的白银,老子死也干啊。”

  娄义显得有点惊讶,看着马潮道:“参将,这是不是有点冒险?你看,对方可有几千押运的人哦。‘

  马潮摇头道:‘没有关系,我们可先派两个司的骑兵去,一个司负责救人,而另一个司则阻挡对方。即便流寇派来援军,我们还有两个骑兵司作为预备。‘

  马潮当即叫来四个把总,低于数声,这四个把总领命而去。

  片刻,只见3个骑兵大队从山梁子冲过来,杀向看押的大队人马,突然遭到数百名骑兵袭击,对方慌成一团,在一个个小头目指挥下,操起家伙,准备反击。

  就在这时,在另一个方向,娄义率领3个骑兵大队,大家扑向被绑架的人群,举起马刀,砍向那些正挥舞着马鞭,催赶着人群的兵丁。

  而看眼的兵丁为了截住那些栗树,竟然挥刀砍向那些双手反剪着抬着栗树的民丁。

  如此造成队伍更加混乱,娄义见状,一面高声制止这些兵丁暴行,一面冲杀过去,驱赶这些兵丁。

  经过两柱香功夫厮杀,终于杀退这些暴行的兵丁,解救出100多根栗树,以及两千多民丁。

  娄义高声宣布:‘布政使大人有令,凡是抬走一根栗树的,两个人我忠勇军一人赏赐纹银10两。‘

  在正常年景10两纹银可以卖20担粮食,现在兵荒马乱的粮食涨价1倍,10两纹银也可以买10来担粮食。

  听到如此巨额奖赏,那些正四处逃逸的民丁有的停下脚步,然后如风跑过来,三三两联的抬着这些栗树在忠勇军组织下向两边逃逸。

  其间一些人疯传栗树里面装有白花花的银子,少数人贪财抬着栗树沿着小路逃跑的则被护着的兵丁射杀。

  如此终于解救出300多根栗树与3千多民丁,马潮方率部逃走,但一路之上流寇追兵甚多,前前后后共击败三路追兵,中间也走失了五六十根栗树。

  一路追到城北80余里的广汉县,杨昭方才放下脚步停止追击。

  各路大军收兵回营,经过三天攻击,明军共解救出2万多被裹挟的民众,解救出1千余根栗树,忠勇军分得黄金10余万两白银100余万两,缴获粮食2千余担,一举解决了忠勇军军需问题。(在清朝末年有恭王府的房子,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用斗分的说法,经过十余代之后肃王府为何有这样多数不胜数的银子,笔者认为可能与豪格射杀张献忠,劫了张献忠大营有关)

  看到流寇不断加强防守后,明军追击4天,在离广汉县以北30里的地方停下,杨昭一面令人收敛沿途将士、兵丁尸体以进行安葬,一面则令人派来100余辆马车,然后杨昭杨展两路兵马浩浩荡荡的回到成都。

  在路过新都的时候,杨昭堂兄,第5营参将杨成笑着对杨昭道:轩轾,回师成都大家也不急于一时,现在路过祖籍之地要不在新都停留两日,以为祖宗扫扫墓,拜祭一下祠堂。

  杨昭内心一惊,瞪着满脸堆笑的杨成道:‘堂兄,我们祖籍之地……?‘

  杨成不满道:‘轩轾,自从被雷击之后你有的事情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我们祖籍新都,当时高祖、曾伯祖、曾祖因为大礼仪被嘉靖皇帝贬官,高祖、曾祖担心锦衣卫携私报复,让仆人携带祖父秘密隐居蓬州,你怎么忘记了呢?

  轩轾啊,我小的时候曾多次随祖父拜访族伯祖、族叔祖、伯祖那几房呢?在你三岁的时候叔叔也带你到新都来扫墓,来拜祭祖宗祠堂啊,怎么到现在忘记了呢?‘

  杨昭微微一怔道:‘堂兄,那个时候我还非常小,再加上被雷击后出现失忆,我们,我们…..。‘

  杨成微微一笑,拿出一个非常陈旧的族谱,指着族谱道:‘轩轾啊,你这个要记住哦。我们高祖杨廷和杨文忠公十二岁中进士十九岁中进士,武宗朝为首辅,在武宗病逝之后以首辅之尊拥立世宗为帝,但终因大利仪得罪世宗皇帝,最后竟然被贬为庶民啊。

  轩轾啊,我们高祖主持国政的时候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五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如此天下翕然称治,很多人将其比作汉初之周勃、唐朝之姚崇,北宋之韩琦。但因为大仪礼之争被世宗斥责为“以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而差点被杀害啊

  我们曾伯祖父乃杨慎杨升庵,二十四岁高中状元,被很多人评为我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但因为大仪礼之争连续两次被世宗爷廷杖之后流放云南永昌卫,为高祖奔丧在老家待了两个月就被锦衣卫押回永昌卫。

  我们曾祖父杨???砍錾恚?蛭?罄褚侵??皇雷诎征砉僦埃?咦妗⒃?婵悸堑绞雷诓录沙尚员闳闷腿舜?盼颐亲娓傅搅伺钪莅采砹⒚?!?p>杨昭仔细看着族谱,摩挲着有一些发黄的宣纸,感叹不已,想不到前世竟然有这样一个显赫出身。

  高祖杨廷和,历经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可以说四朝元老。特别是在武宗、世宗时期担任内阁首辅,天下荣辱系于一身,有大功于大明王朝。

  在武宗正德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喜欢戏耍的皇帝,内阁首辅杨廷和等群臣在劝诫无用的情况下,参与机要,“镇静持重”,“补苴匡救”,“灾赈蠲贷犹如故事,百司多守法”,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武宗意外落水而亡后,面对孝宗、武宗两代皇帝都无后的情况下,杨廷和援引兄宗弟及的祖训,主张迎立宪宗的另外一个孙子嘉靖帝朱厚?校?以诩尉傅塾珊?闶。ń窈?笔。┌猜礁?贤?本┑恼馊??咛欤?艹??呷??呷眨?锍?渍???艏樨???廊怂?扑獭?p>但由于大礼仪之争而得罪皇帝(也就是在给嘉靖帝父亲、母亲上尊号方面没有满足嘉靖帝),到嘉靖七年后,嘉靖帝诏定议礼诸臣罪”,已退居林泉之下的杨廷和也没能幸免,被削职为民。第二年,在寂寞中死去。

  而曾伯祖父(杨廷和长子)杨慎杨升庵更是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也是有名的学霸。在二十一岁参加会试,主考官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

  在三年后重新考试时,杨慎再接再厉,殿试第一名,被正德皇帝点为状元,成为千古佳话。需知道当时其父亲杨廷和为内阁首辅,自己高中状元,若是落在其他人身上必然认为天大舞弊,但杨慎高中状元之后,众人多认为名至实归。

  嘉靖帝刻薄寡恩,在杨廷和辞官之后,发动大礼仪之争,杨慎与群臣一道上疏,两次被嘉靖帝廷杖,两次差点被锦衣卫打死,最后被嘉靖帝流放到云南永昌卫,这个最为偏僻的地方,其间因为奔父丧回到新都十余日后被锦衣卫再次押回永昌卫,杨慎流放云南三十余载最后客死他乡。

  虽然仕途不如意,杨慎关心民间疾苦,创作了大量诗词歌舞,而成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其最有名的著作就是我们前世颇为熟知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正在杨昭摩挲着宣纸的时候,一个亲兵来报,声言有五个乡绅说是杨昭族兄,现在听闻大败张献忠而归,特来拜见。

  在古代常常说五服兄弟,也就是同一个高祖之内的都算得上尚在五服之内的兄弟。这可与五服之外的关系不一样,就拿连诛九族来说吧,同一个高祖下来的若犯下株连九族大罪,五服之内的就会受到株连,五服之外的则没有任何事情。听到五服以内的兄弟来访,杨昭内心一喜,迎了出去,大家互道姓名,见过面之后,杨慎曾孙杨有仁年月四十多岁,举人出身,看着杨昭直言太像曾叔祖父了,且一个劲回忆当日扫墓祭祖的情景。

  杨成在旁边笑道:‘族兄啊,这次轩轾率兵路过新都也想扫先人之墓,我们年龄尚青不识体统,你是远近闻名的举人,你说说怎么办呢?‘

  杨有仁叹息道:‘高祖为官一生不但以清廉著称,而且还主持国政十七年,只因在大礼仪之争中没有阿附世宗,不但被罢黜相位而且还差点身首异处。

  后来虽然隆庆帝追封其为文忠公,但在那以后我们新都杨家已经衰落,根本没有很好的祭祀。

  现在轩轾老弟少年英雄不让先祖,我们可以为高祖立神道碑,以刻录其事迹,鼓励后人啊。‘

  杨昭摇摇头说道:‘光海兄言之有理,高祖有大功于国家最后孤苦而死,曾伯祖父堂堂一个状元竟然被皇帝猜忌如斯流放永昌卫也达三十余年,我曾祖父也被无辜罢官,嘉靖皇帝如此对待我们先祖,令世人寒心,天下不平。(道光年间杨慎后代杨光海为杨廷和立下神道碑)

  光海兄,扫墓之后为他们三位都立神道碑,告诉天下,我们新都杨氏要恪守“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杨慎遗言)的祖训。‘

  众人一看杨昭引出杨慎的遗训,倍感亲近,纷纷大声叫好不已。

  看到众人反应如此热烈,杨昭也想明白了,前世马英九将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马家庄作为自己祖宗祠堂,而杨成拿出过硬的族谱,而杨廷和、杨慎本为大明忠良,再加上嘉靖帝睚眦必报的性格,说不一定会将幼子送出呢?

  再说了在大明很多人对武人有一种天生蔑视,这几年下来虽然多立军功,但自己只是一个小秀才,举人进士对自己颇为轻视。。

  既然如此,杨昭决定将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当即请来杨展,告明事情原委。杨展大惊道:‘轩轾,你文武全才,英雄了得,原来你是新都杨氏杨廷和的后人,家学渊博啊,你初入军中我就认为你不同凡响,原来是这样,难怪啊。

  轩轾,你为何不早说呢?新都杨氏一门三杰那可是天下闻名的人物啊。杨文忠公被罢黜,杨慎公被无缘无故流放永昌卫,天下民众无不为之抱屈啊。‘

  杨昭摇摇头,面露尴尬道:‘大人,当日我走投无路投身做小吏,走投无路当兵吃粮,我虽不孝,但还是不想辱没先祖的名声啊。‘

  杨展一听,连连点头称是。

  在那以后杨昭率领众将扫墓祭祖,拜祭祠堂,如此停歇两日,方率领大军徐徐退回成都。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891.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