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126章 建水库

第126章 建水库


  ??到了11月中旬,经过一个半月多整治,至少在外表上看顺庆城已经走出战火的阴影,很多残埂断壁都得到修复,大街上也干干净净,为了抵抗流寇进攻的木刺阵已经撤除,流寇攻城的惨景除了还停留在一些人脑海里面之外,大家都开始淡忘当日的惨烈景象。

  而在这个时候,另一种足以改变历史的事件在顺庆府各县正紧锣密鼓的进行,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为了避免各地出现的旱灾涝灾,统辖的顺庆与潼川州12县正开始修水库运动。

  按照报上来的材料,各县用2年时间先在最容易出现旱灾涝灾的丘陵地区先修3~4个水库,以起到示范作用,让大家看到水库巨大的价值,在那之后方大规模的修建水库,修建水渠,如此逐步改变那种靠天吃饭的局面。

  考虑到修筑水库的复杂性,杨昭要求在修建水库期间知县、县丞、主薄等官员必须长期驻扎到现场调整各种问题,要求当地县议员协助官员处理有关纠纷,以调整各种矛盾,指导水库修建。

  虽然发出这样那样的指令,但杨昭还是颇为担忧,害怕下面胡作非为,将修建水库这种好事变成坏事,这不,在顺庆保卫战后一个半月杨昭就带着一个骑兵大队到下面各个县巡视。

  根据手中的简易地图,杨昭按图索骥巡视各个水库修建情况,到第三天赶到渠县,看到知县刘万坤正与几个乡绅发生争执。

  看见杨昭骑马赶到姚坪水库,看到水库周围有4,5百乡民,大家10多个人围成一堆,有的正用独轮车推运泥土,有的几个喊着号子,抬着200多斤的石头打夯。

  看见杨昭感到,知县刘万坤气喘吁吁的跑来,见过礼之后杨昭笑道:老刘,走点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过去读书的时候,还没有出仕的时候不是经常走路吗?

  我在上个月不是说了嘛,这几年天灾人祸的,民众生活都非常辛苦,土地出产也非常少,大家生活补助包干,过去朝廷给你们每个知县雇佣4个柴火皂奴,1名马夫供驱使,现在给你们每个知县216两纹银的养廉金。

  就像岳池的王知县这样就很好啊,减少雇佣人员,家里面2个老妈子照看家人,外面1个师爷1个长随,走哪里就骑着马带着1个师爷1个长随与几个衙役,这样虽然排场小了,但每年开支不到150两纹银,连同俸禄每年可以节约以节省120两纹银,节省下来的相当于2年薪水呢,按照每亩土地6两纹银计算,他每年可以卖20亩上好的水田,或者开一个好一点的店铺呢。

  刘万坤连连摇头道:大人,我的为人你也知道,过去简直是想将1文铜板当两文花,卑职不是不想这样做,但你知道我仅仅是一个小秀才出身,虽然被大人破格提拔为知县,但下面的乡绅根本不理我,我迫于无奈才咬牙雇佣几个轿夫,带着全班人马来到姚坪修这个水库啊。

  杨昭摇头道:刘知县啊,这个人威望并不是排场决定的,威望是长期帮助民众做实事而来。你看我每次出行,身边就只有两个通判,若不是为了安全,我根本不愿意带这1个大队的骑兵啊。

  看到杨昭有点怒气,刘万坤连连点头称是后抱怨道:大人,修水库,明明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嘛,这姚坪水库虽然要占4,5亩税田面积,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果修建好了,他们不是可以利用水库养鱼,不是可以灌溉下游400多亩水田,下游200多亩旱地也可以改造成水田,但即便这样好的事情,那几个乡绅就不干。

  杨昭笑道:老刘,我知道当然会遇到困难,如果不遇到困难,我一纸命令就可以了,为何还要跑下来巡视?为何还要各县做几个范本,在这个世上太多人只想占便宜,他们如果看到好处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修建的。

  当即令人将那几个乡绅叫过来,见过礼之后,杨昭问道:各位乡绅,大家在村里都是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长老,这几十年大家都见过天旱的情景,大涝的情景,如果出现这种状况,每个村每个庄都会饿死人啊,现在修建水库,大家有什么疑虑呢?

  一个乡绅叹息道:大人,这次修建可足足占了我家1亩多水田,官府是按照1亩水田6两纹银,1亩旱地进行补助,但听说大人也是苦寒出身,在农村真正要购买别人家的土地,那可不仅仅是账面上的银子啊。

  杨昭微微一笑道:这位乡绅,你不能太小气了吧,你要知道修建水库本来就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你如果今天要更多的银子我们答允你了,明天其他乡绅也会提出更多银子,如此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官府若不增加税赋的话手中的银子会越来越少,到最后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你这种请求恕难以从命。

  众人微微一怔,良久这个乡绅答道:大人,听说这个水库修建完成后将会雇佣乡民经营,到时候还望大人允诺将这个水库承包给在下。

  杨昭摇摇头道:这位老兄,我虽然贵为参政,但我既然明文规定水库修建好了有乡长、里长出面承包给附近乡民,乡民只要满足本村人,允诺在旱灾涝灾的时候通过水库调节水量,允诺周围村民使用水库这几天条件就可以。

  这位老兄,如果你真的想承包水库,那你就更应该支持知县,乡长等人的工作,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想到时候乡长、里长他们会尽力考虑的。

  一个乡绅摇摇头,显得非常犹豫道:大人,过去衙门从来没有为我们老百姓修建水库,你给大家修水库让打击感激不尽?

  杨昭微微一笑,说道:各位,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大家都向民众征收税赋,但大家没有考虑税赋的目的,如此让民众怀疑这些税赋是不是被贪官贪污了,是不是供给那些吃了,如此种种,造成官民矛盾重重,不时发声抗税扛粮事件

  各位,我们大明自开国建立以来,就施行轻徭薄赋政策,但还是没有清楚告诉大家收来的税赋是干什么的,如此才会出现流寇作乱,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今天明确告诉大家,这税赋主要作用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过去我们民众每年交了税赋,而且还要自己筹钱做这样做那样。

  我现在告诉大家,除了必要的办公费用,除了必要的军队开支外,剩下的我让各县全部拿出来,用在民生上面,大家出劳役,衙门用收集的金钱来修水库,修路修桥,改善民生。

  这样的话,大家就不要再那样的靠天吃饭了,在正常年景大家可以过得好好的,在灾荒年各地尽量少饿死一些人啊。

  听杨昭如此说,众人显得颇为感动,一个七十多岁拄着拐棍的老者指着这水库,犹豫道:大人,四十多年前杜家沟杜大官人家他们家也修了水库,他们可都是用石头堆砌而成,但那个水库还不到我们这个水库的一半大,大人用夯土,行吗?

  这位老哥提这个问题非常好,就像我们在河沟边围堰塘那样,要怎么避免被水冲垮呢?就是要泥土夯实,就是要围宽一点,围高一点。

  这个就要大家群策群力,不要弄虚作假,大家也看到如果这水坝垮了的话,可能有几户人家会受灾的,大家要多多努力啊。走,我们看看下层夯土如何,

  当即笑盈盈的带着的大家来到坝上,大家看到杨昭赶到,一个个胆战心惊的,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跪下请安。

  杨昭让大家起来说话,然后看着一个个汉子,拍了拍一个汉子肩膀问道:老哥,每人每天2斤粮食补助,县衙是否按时发放吗?

  这个身体略微有点单薄的汉子一听,连声回答道:大人,发放了。大人,你真是好人,过去服劳役的时候,那可是让我们自己带粮食的,这次修水库大人竟然给我们发放粮食吃,真的太好了。

  杨昭笑了笑,看着众人道:各位,我知道去年大家收成不好,即使收成好,很多佃农在冬天都会一边是野菜一边是饭。

  大家好好干,在未来衙门除了继续修建水库之外,还要道路,修建水渠,修建这些的时候,到时候都会给大家发放一定粮食补助。

  大家都应该粮食粮食天上不落地上不生,只有从税赋中来。但如果像过去那样,很多人利用手中的权势偷税漏税的话,那样衙门的钱粮就收了,大家服劳役就没有这些补助了,这税赋就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家说是不是?

  众人看到杨昭如此一问,纷纷大声称是。

  在那之后,杨昭就是交待大家施工注意事项,让大家好好的干,争取在明年水季到来之前水库可以稍稍储一点水,以改变下游靠天吃饭的现状。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861.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