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85章 秀才参军

第85章 秀才参军


  ??西充马孙鸾看到《大众旬刊》上面有关玉环书院招生简介,也颇为兴奋,自己虽然是一个文秀才,但由于从小喜欢玩枪弄棒的,寻常一两个人还是近不了身的。

  在西充县麓岩书院,学正将一张《大众旬刊》摔在讲台上,大声对着一帮童生说道:各位同学,这《大众旬刊》上面写得好啊,蛮清借为大明皇帝思宗报仇的名义,长驱直入,大败流寇李自成后,现盘踞在华北,蛮清现在图穷匕现,凶光毕露,现在正积极派兵南下,妄图消灭我们大明政权。

  各位,如今大明局势危如累卵,比当时岳飞、韩世忠抗击大金的时候还要艰险,大家想想,当日朝廷有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而现在,朝廷除了史可法史阁部还算清廉之外,其他的无不是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同僚,可以说满朝昏庸啊。

  各位,知府杨公在《大众旬刊》上面说得明明白白,这不是寻常的改朝换代,而是异族入侵,就像元朝统治那百十年,那将会出现仁义不举,我们汉人将会给异族做牛做马啊。

  各位,别的不说,就说说我们自己的处境,大家不是不知道。马元利、刘进忠占领顺庆之后,抢劫乡里(实际上主要是豪强),强迫各地豪强、各地读书人迁移到成都,像囚徒一样就近看管。

  各位,张献忠反攻在即,若是顺庆再次被占领,张献忠要杀光顺庆所有的读书人,张献忠的手段,大家不是不知道。

  在重庆城下,2万7千人的手臂,活脱脱被砍断。在成都,蜀王宗室数万人被杀得一个不留。马元利刘进忠之徒占领顺庆残杀我蜀中士人这些事情,大家难道忘记了吗?

  各位,大人在顺庆城正在操办忠勇堂,这可是未来将校学堂,这是反击流寇,反击满清鞑子的的学堂,我们堂堂读书人,应该学习班定远、辛弃疾那样投笔从戎、万里觅封侯啊。

  看到学正看完《大众旬刊》后唾沫横飞,下面那帮书生一个个也颇为激动,有的已经卷起袖子,全无往日斯文相。

  不过也有人显得颇为冷静,笑道:学正,斯言虽然在理,但恐有失偏颇,大家想想,我们寒窗苦读,为的是求得一份功名,现在你要大家弃笔从戎,那过去一番心血不是白费了吗?

  学正笑道:王秀才,看来你真的非常迂腐。文人弃笔从戎怎么啦?班定远可是文人,不是一样弃笔从戎,诸葛亮、周瑜那个不是才华横溢之辈,不是照样弃笔从戎。

  这个我不与你说了,听闻在蓬州,光是相如县就有三十多个童生、秀才、举人弃笔从戎,加入忠勇军呢?

  我们西充近在咫尺,岂可落入之后呢?

  众人一听,那简直是炫翻了锅,嚷成一片,傍边一个秀才嚷道:学正,这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三十多人,那可是以前,忠勇军还没有攻陷顺庆之前的事情。

  前两天我从相如县回来,听说官府布告贴出来后,现在锦江书院除了一些身体实在羸弱不堪之辈外,其他年轻力壮的童生、秀才、举人纷纷而动,告别父老妻儿,准备参加忠勇军呢?

  而那些羸弱不堪的,很多也相应知府大人号召,参加清丈工作,有的还成为里长乡长呢?

  各位,相如县如此,我们西充县当然不能落了下风,免得被人说我们西充县人不忠君爱国似的。

  张秀才摇摇头,说道:王童生,这不一样。杨昭本来就是相如县人,前几年也在锦江书院读了两年书,那些年轻力壮的多为旧日同窗,现在他发达了,投奔那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可不一样,我们与杨昭素日没有来往,投奔他,是不是有点不伦不类呢?

  再说了,我们也没有落下下风吧,杨昭推行清丈工作,我们也有二十多个秀才举人参加啊。

  学正狠狠的瞪了张秀才一眼道:张秀才,你阴阳怪气的说什么?俗话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昭公岂是你口中所说之辈?

  各位,正如《大众旬刊》上所说那样,现在大人强力推行清丈,很多人无耻之徒都在污蔑大人。大家说说,大人清丈有什么不好?你家有多少地缴多少地赋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啊。

  再说了完成清丈后,大人减免了三饷,还给在座的每个秀才每年发放3担粮食,每个举人每年发放5担粮食,这有什么不好的?

  还有,那些积极参加清丈的秀才举人,那个没有被任命为乡长、里长?我们这些秀才、举人难道竞争不过那些泥腿子吗,难道竞争不过那些乡绅吗?你们看看,若是干上里长,每年可足足11担粮食2两银子,若是干上乡长,前前后后加起来有16担粮食5两纹银。

  大人出身贫寒,发达之后根本没有忘记我们这些穷秀才们啊。

  再说了,我们大家都是顺庆人,各地士人明里结交暗地交往的,大家说说还少了吗?

  昭公乃做大事的,怎么可能有这种门户之见?

  大家再想想,我们县先学江鼎镇江进士,为了保卫家乡只身前往成都,面见那个杀人恶魔张献忠啊。

  江进士可以如此,我们难道不能为了保境安民,做一点事情吗?

  在古代,秀才书生虽然授予功名,但不会授予官职的。现在天下大乱,张献忠又占领成都,如此看来在近几科不会举办科举考试的,如此基本上断了这些读书人的仕途。

  现在除了参军之外,还可以积极参加清丈工作,若是成效明显,那也可能成为什么乡长、里长,如此在乡里能够过相对体面的工作,但难以保证能够顺利进入仕途,被授予一官半职。

  而参加忠勇堂则完全不同,《大众旬刊》上写得明明白白,若通过3个月学堂考核的,出来后就直接可以授予小旗、总旗,而不需要从大头兵干起。

  士林中疯传,若真的不能通过的,只要有报国热忱,也会安排其他培训,到时候可以从乡里长、小吏干起,如果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典吏、司狱、校检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有七八个童生站起来,声言自己将报考忠勇堂。

  马孙鸾想起恩师江鼎镇昔日对自己的教诲,在辞别众人后,匆匆回到家中,拜别父母妻儿。

  听闻马孙鸾准备参加忠勇军,坐在堂上的母亲刘氏可是痛哭流涕,泪流满面的说道:鸾儿,当兵吃粮,那可是那帮泥腿子的事情啊。

  我儿少年才俊,远近闻名,以二十岁虚年中得秀才,虽然这几科会试不中,不过不要急,再过几年天下太平了,我儿再去考试,中一个举人进士什么的不在话下,那可是广大门楣的事情啊。

  马孙鸾摇头道:母亲大人,俗话说父母在,不远行。但现在恩师单枪匹马赴成都回见那杀人恶魔张献忠,这《大众旬刊》也说得清清楚楚,如今国家颓废如此,我们读书人应该学习那班定远弃笔从戎。

  刘氏大惊,抓住马孙鸾的手,连连恳求道:孩儿啊,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我儿是远近闻名的秀才公,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我儿怎么学那些泥腿子出身的,出去当兵什么的。

  马孙鸾抹掉脸上的泪水到:母亲大人,此言差异。那个杨昭也是秀才出生,年龄比孩儿还小数岁,在上次会试的时候也不中。

  当时他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追随前任巡抚陈士奇,短短数年时间,就成为我们顺庆知府,大明参将啊,看来这《大众旬刊》上面说得好,这军队真是锻炼人的好地方。

  还有恩师江鼎镇大人,虽然是一介书生,但还单枪匹马赴成都回见长相中。

  母亲大人,恩师是读书人,那个杨昭也是读数人,他们都弃笔从戎啊,孩儿不孝,甘愿效仿恩师与知府大人。

  听马孙鸾如此说,刘氏连连推了推傍边的马老太爷道:老爷,你劝劝鸾儿啊,我们虽有两个孩儿,唯有鸾儿最得你我欢心,老爷你难道就忍心看着鸾儿当兵过那个苦日子吗?

  老爷,我只想一家平平安安的,功名可以再等啊。再等几年,天下局势平定下来,鸾儿再去考取什么功名啊。

  王老太爷叹息道:哎,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洪武爷建国以来,也有二百七十六年,这天下大乱的日子,看来不是想安定就能安定的。

  鸾儿有此志向,投笔从戎,想必可以混一个好出生。再说了,各个县里面从军的童生、秀才好多呢?鸾儿有此志向,我们应该欣慰啊。

  刘氏恶狠狠的瞪着王老太爷,突然放声大哭道:什么天下,什么天下,老娘我不管,老娘只要一家平平安安的。在这个年月,想平平安安的,怎么就这么难呢?

  前段时间一直在疯传,张献忠要将我们川人屠戮殆尽。隔村那个瞎老太婆就声言看到过观世音菩萨,菩萨要大家做好防备,躲避灾难啊。哎,这日子没法过了,不如让我去死了算了。

  马老太爷劝诫道:孩子他娘,你怎么啦?女人真是的头发长见识短,这杨昭可深得戚武毅真传,有的说他是岳武穆在世,否则的话,怎么能够以数百溃兵,先后大败土匪、摇黄十三家、流寇,占领顺庆城。

  你不是不知道,摇黄十三家那帮人可是吃人的畜生。这流寇那多厉害,你不是不知道。

  孩儿他娘,如今天下大乱,还是要鸾儿出去闯闯,说不定能够闯一个名堂,广大门楣啊。

  这个马老太爷不愧为老私塾,为了安慰一天到晚吃斋念佛的刘氏,连戚武毅、岳飞都用上了。

  这几天大家都在疯传,杨昭深得戚武毅真传,乃岳飞转世,听到这里,刘氏也不再哭泣了,一手拉住马孙鸾的手,一手拉着儿媳妇张氏的手,说道:我儿啊,老娘也不会阻挡你的前程。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儿去年刚刚与张氏结婚,这两天你们其他的都不干,我儿需为老马家留一个后啊。

  当即不顾反对,吩咐家丁杀鸡,以补充马孙鸾的体力,好在这两天晚上修成正果。

  看到刘氏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说,儿媳妇张氏羞得耳根子都红了,而周围的一家大小则连连点头,这可是老马家最头等的大事。

  在家里连连睡了两天,到第三天一大早,马孙鸾高一脚矮一脚的走出被母亲反锁的房门,看到马孙鸾这个模样,刘氏暗自高兴,不时摸摸张氏那干扁的肚子。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82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