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64章 兵器作坊

第64章 兵器作坊


  ??考虑到明朝末年各县财政危机困难重重,在处置张秀才等反抗势力之后,杨昭将精力重点放在清理土地,放在军队训练,放在兵器制造方面,而担心扩张过渡而将很多问题不了了之,最后遗祸后代。

  在元明清时期,施行严格的工匠制度,全国人口,根据职业不同,分为三大类,即农户、军户、匠户,在封建社会,若是民众想从一种职业转化为另一种职业是不允许的,全国在朱明王朝统治下,已经死气沉沉。

  在占领蓬州的相如县之后,杨昭根据武器制造要求,杨昭让母俊召集匠人,以试制各种兵器。

  这些民间匠人,就像前世的国有企业那样,虽然技艺非常出色,但是工作方法非常保守,祖祖辈辈下来,虽然将老辈的技艺传下来,但很少有进行改进的。

  根据杨昭授意,母俊将这些工匠召集到前面,说道:各位,自从元朝以来实行匠户制度后,大家被严格的限制匠户。

  各位,这种制度虽然能够保证技艺传承,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大家固步自封,没有创造,祖宗做什么,我跟到着什么,而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各位,现在形势大家都知道,内有李自成、张献忠两个流寇作乱,外有后金趁虚而入,占据我们首都,可以说局势危如累卵,但也正是大丈夫勇于任事的时候。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你们,及其你们创造的军械与粮草兵饷一样的重要。

  在与土暴子几仗,我们官军为何能已弱克强,除了三军将士用命,训练得法之外,就是我们的军械远远超过土暴子。

  现在我根据军械特点,军械制造分为火器局、火药局、兵器局这三个,若是谁精于这些物件制造,可以公开任凭,其他什么都不分,只论技艺,若是技艺超群,且能带领大家完成这些物件制作的,我将委任其为从九品的将作,由该员直接向本官负责,负责该类物件的制作。

  你们有谁愿意公开竞聘,我这里不讲任何资历,只论真材实料。

  一个三十多岁满脸黝黑的汉子问道:通判大人,你说的,不论出身,其他什么的都不论,只要技术出众,大人就可以任命为从九品将作。

  虽然内心腹议颇多,这些匠人怎么能够与我们这些读书人相提并论,但听到杨昭连连诉说军械重要性后,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母俊还是斩钉截铁的说道:当然,只要有这个本事,不但饷银,而且在服饰等方面都可以按照从九品的官吏。

  众人一阵骚动,正如前面所说,朱元璋将臣民分为士农工商,工匠只是比商人稍稍好一点,但不如农户,匠户世代从事某种职业制造,但不能像农民那样考取科举,不能穿戴很多服饰。

  现在,不但可以做将作,而且还是从九品的将作,这大大小小也是一个官员,比起往日那些每日呵斥自己的小衙役,那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虽然大家都颇为心动,但中国人讲究矜持,那些技艺较高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都不愿意强出头,也不愿意放弃到手的官职。

  看到场面有点冷场,母俊指了指两个铁匠,让其打造一样物件,被点中的内心大喜,连连搓了搓手,马上跑过去打造物件。

  明朝施行匠户制度,匠户袭,自己祖宗是匠户,自己也将不得不干匠户,而且匠人所打造的东西,必须卖给衙门,而不是匠户自己向外贩卖,如此大多数匠户生活只是比一般民众稍稍好一点。

  虽然自元朝初年中国人都能够制作手铳,但大明建立以后,禁止民间制作手铳,如此这项技艺在民间逐渐失传。

  但很多匠户或多或少听家中长辈提起手铳、鸟铳制作方法,特别是在万历三大征中为了剿灭西部叛乱势力,四川作为后勤基地,手铳、鸟铳制作技艺再次流行开来。

  看见其他匠人声言自己能够制作鸟铳,看见大家慌里慌张,制作的鸟铳粗制滥造,王老二嘴角上扬,显得颇为不屑。

  王老二读了三年私塾,但因为匠户出身,不能考取科名,只有跟随祖辈学习打造工作铁骑。

  王老二打的铁器远近闻名,方圆几十里民众使用的杀猪刀、柴刀、砍刀、斧头等多为王老二所打造,一些人也高价收购贩卖,如此王老二生活还算过的惬意。

  从小听祖父谈起过鸟铳制作,在前几年因机缘巧合跟一个鸟铳匠人学习打造鸟铳,经过半年学习,王师傅打造的鸟铳连师傅都自叹不如。

  现在看到其他几个匠人打造的鸟铳不但粗制滥造,感到自己有机会,当即报名比赛,用了5天时间打造了一支鸟铳,母俊左看右看,非常喜欢。

  看了看跪在前面的王老二,杨昭笑着将其扶起来,这在当代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在明朝那可是一桩难得的礼遇,想到自己往日受到衙役多番刁难,今天知州大人竟然亲自将自己扶起来,心中那份欢喜可想而知。

  拿起台面上的鸟铳,杨昭再次把玩一阵后,说道:王老哥,你打造的鸟铳非常不错,非常好瞄准,也打得准,我非常喜欢。

  王老二内心一喜道:大人,要不我按照这种样式给你打造鸟铳,只要有人有好的钢铁,你要多少我给你打造多少。

  杨昭摇摇头,指了指桌上的一个泥坯道:王老哥,我要的不仅仅是这种鸟铳,你知道不但我大明大量装备这种鸟铳,而且流寇也有这样的鸟铳。

  你帮我打这种鸟铳,就像我们点火一样,用燧石点火方式,实现枪弹发射。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还有,在枪口装上一个矛头,套在枪眼上,到时候也可以与对方刺杀。(本来准备打造刺刀,但考虑到兵丁身上都穿上厚厚的铠甲,寻常刺刀很难刺穿。再说了,燧发枪太长,完全不需要通过刺刀来增加长度。制作燧发枪需要大量精钢,如此钢铁不足)

  王老哥,你看这样子,如何?你能不能打造两支,改装一支鸟铳,你看看。

  由于泥坯形象栩栩如生,王老二也是远近闻名的铁匠,不消半刻功夫,王老二基本上掌握了。

  除此之外,杨昭还指着泥坯提出各种技术要求,要求如何测量各个部件尺寸,如此用了半天功夫,王老二带着泥坯兴奋的离开了。

  现在杨昭再次回到蓬州,王老二带着两把改装的鸟铳来见杨昭,杨昭拿到手中看了一下,放了几下空枪,然后装上火药、铁丸,连放五枪,枪枪命中。

  杨昭再看那矛头,中间凹出一块,刚好套在枪头上,再用一个铁栓穿过,起到固定作用。杨昭装上矛头,连连挑刺多块铁块,虽然不如长矛那样灵便,但使用起来也算顺手,基本上解决了兵丁近战问题。

  感觉还不错,当即让王老二按照这种模式改装所有的鸟铳,新枪完全按照这种模式做成燧发枪。

  看着杨昭,王老二面露难色,叹息道:大人,这鸟铳(下面正式改名为燧发枪)制作非常麻烦,100多个铁匠,每天才能一支,但往往质量不过关,有一半需要报废啊。

  还有,这发射装置制作也非常慢,20多个匠人一天才能制作2个啊。大人,你要求在三个月内全部改装完成500多支鸟铳,实在不行啊。

  杨昭内心一沉思,虽然自己要求母俊按照现代工厂模型改建兵器局,自离开相如县前也曾经去看过,但到底执行得如何,还没有实地考察。

  当即拍了拍王老二的肩膀,笑道:王老哥,这样吧,我去你们兵器局看看,看能不能帮到你们的。

  王老二显得颇为不信,在明朝匠人政治地位远远低于农民,像知州这样的高官前往探视兵器作坊,过去闻所未闻,但看到杨昭坚请,只有前面带路,带着杨昭赶到兵器局。

  还没有走进去,一股股热气扑面而来,杨昭看见三个匠人又要烧火,又要打铁人显得非常忙碌,有的时候还慌里慌张的。

  指着前面那一排排的铁炉,王老二叹息道:大人,虽然有1百多个铁匠,但只有四五个人技术较好,能够制作鸟铳,大家感念大人对我们这些匠人这么好,即便我们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制作,但数量还是非常有限啊。

  你看,又要枪筒制作,又要扳手,又要这燧石等等,做得最快的刘老三他们三个人,也最多10天做一支枪啊,其他更差的,20多天能够做出一支就已经不错了啊。

  大人,这只是出枪速度,其中还有一半有问题,不能放啊。

  杨昭边看边用毛笔在纸上比划,这对经历过工业化大生产的,一看就知道问题所在,枪支非常难以制造,工序太多,但刘老二将所有人分为3个小组,由三个由枪支制造的工匠从前到后指导大家制作,如此

  速度非常缓慢

  看了半个时辰,杨昭已经知道问题症结所在,当即让王老二将那三个会制造枪支的匠人一起找来,杨昭开口就问:为什么枪支制造速度这样慢,为什么废品这样多?

  王老二感到颇为惊异,即使是皇帝的武器局制作速度也快不了一半,废品也是非常之多,怎么杨昭开口就问这个问题。

  听杨昭一问,王老二他们连忙大倒苦水,人员不足,精铁较少,一柄枪本来制作时间需要太长,再加上大家刚刚做,技艺不精等等,反正问题太多,且大多数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杨昭也不发言,一一令旁边书办记录下来,细细的听大家诉说,然后将其归纳为几大类,问道:各位师傅,你们说的是不是这几点,精铁不足,大家技艺生疏,一柄枪制作时间较长,是不是这几个问题?

  大家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大人,是啊。所有作坊都面临这些问题啊。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799.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