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53章 清丈废除苛政

第53章 清丈废除苛政


  ??看了看众人,杨昭笑着说道:在考中秀才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说句让人见笑的话,为了应对这些苛捐杂税,家里仅有的那几亩土地就卖给乡里何大爷了,何大爷在这里,可以为我做一个证。

  那个何员外一听,顿时吓得浑身颤抖,刚才杨昭一口气杀了上百人,尸首都还在哪里挂着,听杨昭公开问起,连忙站起来道歉,声言如果杨昭想赎回来,马上照办。

  杨昭让他坐下,继续说道:各位,我到巡抚衙门追随巡抚干小吏的时候,感觉不是这样。我大明税收是很低的啊,我们蓬州每100亩水田就是12担正赋,再加上三饷,100亩也最多24担粮食吧。

  再说了,相如县土地耕种面积14万亩,整个蓬州耕种面积45万亩税田,自洪武年间以来,我们整个蓬州年年有开荒,但开荒的土地则没有超过100亩。

  大家想想,可能吗?远的不说,就说我们那个村子,听老人开荒土地就不止100亩之数啊。

  如此看来,还有大量荒地还没有征收税赋,如此看来,我们正赋100亩水田还不到12担呢?这样,难道还会民不聊生吗?

  大家想想,只要不是大灾之年,这100亩水田至少也有200担粮食吧,好的甚至超过300担,即使缴上24担粮食,就是那些自耕农、佃户,大家虽然生活紧一点,但采一些野菜、野果子还能撮合吧。

  如此看来我们大明税赋不高啊,怎么像李自成、张献忠所说那样,苛捐杂税害得老百姓无法活了呢?

  众人一片哗然,一个秀才大声嚷道:大人,怎么可能,我大明税田没有增加?这怎么可能呢?我记得就是村里刚刚开垦的荒地,也在缴税啊。

  下面众人根本不信,大家闹哄哄的,有的更是叫苦连天,声言即使去年天旱,100亩水田赋税也不止30担啊,再加上各种苛捐杂税、徭役什么的,根本不让人活了。

  杨昭当即令人将户房书办谭达签带上来,让人打开户房的鱼鳞册,点了几个地方念了念,问道:这个地方乡亲都在这里,你们看看,你们税田止这点数字吗?

  你看看,衙门里面规定缴纳的是多少粮饷,你们实际是多少?

  连续点了五个里,完全大相径庭,相差竟然超过数倍。

  杨昭瞪了一眼谭达签,吼道:这个谭达签,自认为五代都为蓬州户房书办,是官五代,欺骗多少官僚,各位乡亲,你们说说怎么办?

  大家纷纷高举着右臂,高声喊道:活刮了他,活刮了他。

  杨昭内心一震,虽有活刮之心,但还是痛苦的坚持自己的底线,脸扭曲了的抽动了一下,良久说道:活刮太过残暴,来人,给我将谭达签父子三人全部拖下去,砍了。

  早有几个如虎似狼的兵丁跑过来,拉着正大喊大叫的谭达签,不顾其高声喊着什么,一刀下去,谭达签父子三人头颅被砍了下来。

  砍完头颅之后,三个兵丁骑上战马,将谭达签头颅分传给诸位乡绅看,很多人想到自己家里少交多少粮食,胆战心惊的,不忍目视。

  杨昭可不给他们反应的机会,当即说道:各位乡亲,自大明洪武爷以来,我大明建立保甲制度,在有的时候还建立乡长,粮长制度,每110户为一里,每年由1个里长带着10个甲长轮流当差,但时间过了这么多年后,里甲长根本管不了事。

  我与知县袁公、通判武明道等人多番商议,如今土暴子犯边,如今流寇环视,各乡的里甲还像这个样子,那么我们蓬州只有再次被土暴子、被流寇攻陷。

  为了避免灾祸再次降临到我们头上,我宣布,在过去1里基础上设一个专职的里长,年饷2两纹银6担粮食,这样,前前后后我们需要150个专职里长。

  在每个集市设一个乡长,如此我们总共需要15个乡长。

  其中里长由各个里推举产生,乡长由县府委派,如此他们可以起到耳目,协助大家抵御流寇,在平时,也可以抑制大户。

  各位乡亲,非强化洪武爷的里甲制,不能抵御流寇啊。

  一个人简直声泪俱下,大声嚷道:知州,好虽然好,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样我们饷银不是要增加吗?

  你也是农家子弟出身,这几年连年干旱,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啊。

  杨昭笑了笑说道:这位兄弟说得好,但大家不感到奇怪吗?一面是歌舞升平,一面是民不聊生,大家逃荒的逃荒,是什么原因?

  朝廷赋税?还是苛捐杂税呢?我在这里说了,重新丈量土地之后,100亩水田只需要缴纳12担粮食,100亩旱地税田缴纳8担粮食,其他什么的,什么都不需要。

  众人大惊,闹哄哄的,一个人睁着眼睛看着杨昭道:大人,你说的是真的?

  杨昭赫赫笑道:千真万确,但大家不要给我造假,若是发现弄虚作假,开垦的荒田种了好多年后还不提报,那么该荒地充公,充作官田。

  还有,本次发现耕种超过3年以上荒地超过10亩以上的,在今后两年缴双赋作为处罚,然后重新登记在册后,官府在以后每年还是每年只收正赋。

  就像很多小家小户开垦3年以上荒地不到10亩的,直接登记入册,官府以后每年征收收正赋就可以了。

  只要大家有劳力,舍得干开垦荒地,在头三年,衙门不收任何税赋,但到第三年,你要上报上来,否则的话,官府将会没收你刚刚开垦的荒田,一半归给告发者,一半留给官府。

  除此之外,打了一巴掌杨昭决定给几个香的,每年农忙完成后税赋由里长带着十个甲首运来,如此避免大家误了耕种。

  大家不需要将粮食换成银子,如此避免谷贱伤农,避免大家受到地主商人的双重压迫。

  应募参加忠勇军的每个月正饷至少有5钱纹银,一年12个月下来有6两纹银,如果儿子签字同意,通过兵房户房确认之后,2两饷银可以换做地赋,也就是军人家庭至少可减免4担粮食。

  参加忠勇军的家庭,在服役期间不需要负担徭役。

  ……

  在场的毕竟很多是小家小户,就是那些里长,也是家境稍稍好一点而已,有的更已经是破落人家,现在听到这个优惠,一个个喜笑颜开。

  而在场的兵丁一个个更是喜笑颜开,正如大家像的那样,自己每个月至少有5钱饷银,现在可以拿2两饷银抵消田赋,这样的话,即便自己参加忠勇军,父母兄弟家人可以少交4担粮食,这可是4担啊,有了这4担粮食,即使灾荒年都能够很好的生活啊。

  当即杨昭一一宣布每个场的乡长,经过5,6天考核,杨昭从军中选了5,6名受伤的小旗队长,选了10多个秀才,委以为乡长,以重新登记户口,丈量土地。

  考虑到阻力最大来自那般乡绅,在接下来,杨昭一面让各个乡长、衙役与赶来的里长见面,一面亲自招待那些赶来的乡绅。

  众人疑惑的看了看刚刚委任的都头,有的恍然大悟,被叫到的,那个不是良田超过百亩以上的大富人家。

  在众人散开前,各个乡长高开叫着各个乡绅的名字,被叫的催头丧气满脸沮丧的来到前台,跟在几个衙役后面,来到军中校场。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788.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