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36章 皇帝为钱财逼死

第36章 皇帝为钱财逼死


  ??这天,看着远近闻名的大秀才张?r就约杨昭到新永镇的悦来茶馆二楼坐下,一面看涪江码头往来船只穿梭不停,看街上人景,另一面聊天。

  张?r先是将杨昭赞扬了一番,在会试的时候,是如何感叹民众疾苦。会试名落孙山之后毅然投笔从戎,参见明军,短短三年时间,就从一个落第秀才变成一个手握千余雄狮的千总。

  这几年天灾不断,兵连祸结远较前几年,民众不但要负担正赋之外,而且还要负担三饷,兵役徭役,早已经困苦不堪,苦不堪言。

  杨昭一边听着,听这几个秀才口若悬河,看周围人群将这悦来茶馆团团围住,有的竟然身体颤抖,几乎向杨昭下跪。

  或者是对自己说辞非常满意,张?r声音颤抖道:轩轾兄,我们知道你还是当年热血书生,为了解万民疾苦,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啊。

  轩轾兄,流寇正在围攻成都,救兵如救火,你马上率兵西进,以协助巡抚击败张献忠,解成都之围啊。

  轩轾兄,朝廷加派三饷之后,民众已经苦不堪言,你就不要与这个知府大人对着干了啊。

  好像演戏一样,听张?r如此说,那些乡民一个个满脸愁容,纷纷举起颤抖的双手,要杨昭不要逼迫自己了。

  看刘世铉、张?r等人脸上有一股得意的表情,杨昭暗自压下内心的愤怒,缓缓站起来,说道:各位,我杨昭也是贫苦出身,民众如何,当然心知肚明,大家真的是被苛捐杂税搞得痛苦不堪,苦不堪言啊。

  在崇祯十三年流寇入川,一家躲避流寇而颗粒无收,而官府的粮饷丝毫不少,正饷、三饷多如牛毛,没有办法,只得变卖家里那仅有的三亩薄田,渡过难关。

  但各位乡亲都知道,我们农民是任何东西都可以买,唯独祖宗留下来的祖宗买不得啊,父母因为这个原因郁郁寡欢,然后我成为孤儿。

  各位,这几年我虽然身在军伍,但大家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乡亲们的日子我当然是心知肚明,可以说苦不堪言啊。

  几个六十多岁站在一边,一个双手颤抖,摇摇晃晃的说道:千总,想不到你也是穷苦人家。你也不要逼迫知府索要那些军饷啊。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重老者的传统,看到这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杨昭急忙将其扶到自己座上坐下,然后站起来,说道:各位,但大家知道不,一分钱逼死好汉,因为没有钱而逼死我们的皇帝啊。

  众人颇为惊讶,特别是这个老者,看着杨昭,连连摇头道:大人,一分钱逼死好汉我等知道,但是没钱逼死皇帝,这是旷世奇闻啊,想皇帝富有天下,怎么可能被钱逼死呢?

  大人,你见多识广,就不要诓骗我等了啊。

  杨昭接过小二的茶壶,一边帮这几个老者倒下茶叶,一边说道:各位长者,是因为我们现在不知道,被逼死的就是我朝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因为没钱,而被活活逼死,最后上吊景山上面啊。

  众人一片哗然,很多人不相信,皇帝富有天下,怎么可能被逼死。有的说在崇祯皇帝时期,朝廷加收三饷,饷银如此之多,怎么可能被逼死呢?

  杨昭重新回到座中,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各位,千真万确,崇祯皇帝是因为没有钱被逼死的。大家想想,我大明兵马最强的就是左良玉部,辽东兵马,还有秦兵。

  在李自成围攻北京之前,崇祯帝任命吴三桂的老子为京营提调,调吴三桂进京勤王,但吴三桂索要一百万军饷啊。

  一个年轻人急切的回答道:崇祯是皇帝啊,不要说一百万,就是一千万就给,有什么大不了的(国人对数字没有概念,所以才会这样说。)

  杨昭摇摇头,对众人说道:老兄,虽然朝廷加派三饷,虽然我们老百姓负担越来越严重,但是经过中间贪官污吏的手后,到崇祯哪里的不多了。

  崇祯又要剿灭流寇,又要防备后金,在那个时候,不要说一百万,就是三十万就拿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崇祯怎么办呢?

  崇祯只有向各个功勋子弟,向朝廷大臣借钱,大家想想,以皇帝之尊向大臣借钱,又能借到多少钱呢?

  众人七嘴八舌的,有人吼道,如果皇帝向我借钱,我即使将家里所有东西都卖了,也会借给皇帝。

  杨昭连连摇头,满脸悲戚道:各位老哥,大家想错了,我们普通老百姓是多么善良啊。

  崇祯帝以皇帝之尊,才借来几十万两纹银,离吴三桂索要的还相差数十万来。

  没有钱等不来援军,在李自成兵围北京城的时候,我们皇帝到最后只有上吊身亡啊。

  说道这里,杨昭泪流满面,痛苦不已。而在场的竟然听到皇帝竟然因此而驾崩,很多人不由得嚎啕大哭不已。

  杨昭害怕张?r等人反问自己,没有等众人反问过来,继续说道:各位,前任四川巡抚陈士奇为何兵败被杀,也是因为钱啊。

  我当时担任巡抚衙门正八品检校,清晰记得四川总兵秦良玉要求分兵守卫个隘口,层层阻击。前任巡抚也颇为动心,但没有钱,没有粮食,最后只得守卫凉山、忠县,如此让流寇长驱直入,击败赵荣贵、曾夫两位参将,兵临铜锣峡,到最后兵败重庆城啊。

  张?r终于反应过来,瞪着杨昭道:杨昭,你好狠毒啊。没有粮草你是不是像那个吴三桂,不进兵救驾?是不是,如果是这样,我们与你决裂。

  杨昭摇摇头,说道:张兄,不要慌张,容我慢慢道来。各位,重庆城被攻陷是我亲眼所见啊,各位教训深刻啊。

  但大家想过没有,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粮饷、劳役这几年在年年增加,而官府一年到头闹着没钱呢?

  大家想过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吗?

  众人茫然的摇摇头,有的说道:千总,我等小民怎么知道这种事情呢?虽然这几年连年干旱,但我家钱粮没有少过。

  听我父亲讲,在他还非常小的时候,在我太爷爷在的时候,粮饷非常低啊。

  杨昭点点头,说道:各位乡绅,大家想想,我四川各地土地正饷每百亩水田12担,旱地8担,大家想想,即使加上三饷,每百亩水田朝廷最多征收24担粮食。

  这几个兄弟,你是种田人家出身,你说说,100亩水田至少能打300担谷子,旱地也不止收100担小麦啊,而官府又收了多少粮食呢?

  有个丁壮站起来说道:千总,我家是自耕农,有10亩水田,在去年那样干旱,足足收了25担粮食。如果这样算的话,正饷不过1担2斗,加上三饷不过2担4斗。

  但在去年,加上火耗什么的,那帮衙役足足征收了3担啊。怎么征收这么多粮食呢?难道是被那些狗官贪污了吗?这太狠心了,连年天旱,民不聊生,这帮畜生怎么贪渎如此多的粮食啊。

  杨昭呵呵一笑道:各位,还有,我们四川行省上报到朝廷的税粮面积为13,482,767亩,你们遂宁县为15万亩。

  各位,可能大家没有概念,反正从洪武年间到现在接近三百年,你们遂宁县土地没有增加什么?大家想想,我大明开国以来,那个村那户人家没有开垦一点荒地。

  衙役每十多年丈量一次,再小的一块就要求我们报上去,就要按照土地面积肥瘦征收赋税,但到行省,各个年景没有什么变化啊。

  众人恍然大悟,想到如此沉重的负担,大家破口大骂,自己缴纳这样多赋税,有的因为实在交不出来而逃荒,原来是那帮官吏所为啊。

  有的更直言,即便加上三饷,每100亩水田缴纳24担粮食,即便在饥荒年,大家最多多吃一点野菜,但无论如何也能够渡过难关啊。

  这帮衙役可好,不但将自己开垦荒地的税赋吞了,而且还多收这样多粮食,简直是剥削民脂民膏啊。

  更有甚者,那几个老者连连握住杨昭的手说道:千总,弹劾那帮贪官污吏,应该应该。如果他们不给钱梁,流寇来了,大家大不了一起死。

  而刘世铉、张?r面色惨白,连连摇头,叹息不已。

  ;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771.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