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31章 扩编军队

第31章 扩编军队


  ??听说杨昭率军大败流寇,整个董家湾也早已经人声鼎沸,鞭炮阵阵,大家喜气洋洋,董家老太刘老太听女儿说钓鱼城粮饷短缺,很多人每天还吃着难咽的粗粮时,吩咐媳妇何氏,女儿董嫣妮从庄子里面赶来猪羊的时候,已经看到城外人山人海,周围乡绅也纷纷前来犒劳义军。

  王畅也不客气,吩咐手下那帮伙夫杀猪宰羊,好慰劳慰劳一下大家。

  在一片欢腾之中,董克治显得非常沉默,两杯酒下肚,想到很多跟随自己的家丁、护院惨死在流寇刀下,声泪俱下,不能制止。

  想到3千义军,死难的超过一半以上,杨昭边站起来,神色显得特别严肃道:各位乡绅,大家举起这杯酒,共同敬死难的兄弟,不论是义军,还是正规军。

  我们相信,死难兄弟的血不会白流,我们这些活着的生还者一定要为他们报仇雪恨,大家说好不好。

  众人看到杨昭胜不骄败不馁,在大胜之后,还想到那些不听自己号令离自己而去的友军,也甚为感激,学着杨昭的样子,将这碗酒倒在地上。

  看了看悲戚中的董克治,杨昭继续说道:各位乡绅,我们这碗酒我敬大家一杯,想重庆兵败在下逃生到此,若无大家接济,我杨昭怎么可能在不到一个月时间练出这样一支精兵,又怎么可能带领弟兄们杀敌立功。

  各位乡绅,大家请满饮此杯。

  当即一仰头,咕噜咕噜,将杯中酒水喝干。

  看大家喝完之后,杨昭继续说道:各位,流寇势力非常大,不说张献忠正率领几十万人马攻打成都,单说我们周围,刘廷举统兵两万驻守成都,刘进忠统兵1万攻打潼川州,就是那个马元利,在兵败之后也还有七八千人,兵力远远大于我们。

  董兄,各位义军首领,我们大家满饮此杯,希望在今后我们能够精诚团结,精诚团结啊。

  董克治一愣,继而放下酒杯,向众人说道:各位,我董克治也有两句话讲,希望把总允诺。各位兄弟,大家舞棍弄棒的可能还有一手,但若真正说起带兵打仗,我们大家都是门外汉。

  3千弟兄,最后活着回来的还不到一半,想起痛心啊。流寇那声势,想来大家也看到的,在战场上,你再高的武艺也是白搭。

  昨夜一战,更是惊心动魄,方圆数里,全部都是熊熊的火光,数千流寇都哭爹喊娘的。

  各位兄弟,我就想说一句话,战场上就要避免各自为战,各自为政。从今天开始,合州义军全部遣散,大家愿意杀流寇为死难兄弟报仇雪恨的,就跟随我一起加入明军,听从杨把总调度。

  大家另有打算的,我给遣散费,大家说好不好?

  众人一听,连声叫好,杨昭也颇为感动,紧紧的握住董克治的手,良久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一早,董克治找杨昭商议半天,在其恳请之下,杨昭再次给四川巡抚龙文光写了一封正式公文,除了报告寨子顶大捷之外,就是报告贼首马元利已经占领合州城,自己已经收编了合州义军,现将其整编为六个局,加上自己原来的六个局,目前统兵十二个局。

  在公文中杨昭报告董克治原本合州武生,在流寇杀来的时候倾家赀募勇壮,精神可嘉,建议任其为从六品镇抚。(卫指挥使司镇抚为从五品,所为从六品)。

  百总王畅、赵得胜、刘豹杀敌有功,董大海协助董克治困守孤山有功,建议任其为把总。

  看着这样一个公文,董克治摇头道:轩轾,镇抚、把总都是朝廷命官,你这样伸手向巡抚要,这样大概不好吧。

  吹了吹桌上的公文,杨昭笑道:董兄,如今皇帝蒙难,正是大丈夫用命的时候,若事事等到朝廷任命,那么什么事情就不用做了。

  巡抚大人命令未到达之前,大家权充吧,若巡抚大人命令到达以后,我们再称呼正常官职吧。

  指着公文,董克治显得颇为不解道:轩轾,我被任命为从六品的镇抚,那么你呢?你想向巡抚请求什么官职?游记、参将,还是什么其他的?

  杨昭呵呵一笑道:哦,即使算上整编的俘虏,我们满打满算也不到十二局,千余人马,那我就权任千总吧,告诉送信的,自己就权任千总,若是龙巡抚高兴,可以给参将、游击什么的,如果给这个,我不反对。

  董克治嘿嘿一笑,随后连连点头。

  击鼓升帐之后,杨昭来到点将台上,对众人战功一一核实之后说道:各位,刚才我已经去书巡抚衙门,去书都司府,将大家功劳一一报告给龙巡抚。

  我向龙巡抚建议委任董克治董兄为镇抚,王畅、刘豹、赵得胜、董大海思维兄弟为把总,罗源等兄弟担任百总。

  而下面的兄弟战功如何,由各把总,各百总报告到我这里,大家再酌情考虑,大家说好不好?

  那些听到名字的,一个个喜笑颜开,没有听到名字的,感到水涨船高,百总升为把总了,自己表现如此不错,定然可能升迁啊。

  杨昭示意大家安静后,说道:各位兄弟,如今皇帝蒙难,鞑虏占领我们京城,流寇还侵入我们家乡,天下局势,还从来没有这样混乱过。

  各位兄弟,我想朝廷(朝廷应该不存在)、巡抚大人必然不吝啬官位,本人也一定会根据各位战场上表现进行奖励,大家说好不好?

  如此,整个训练场欢声雷动,杨昭见大家表现非常热烈,一挥手,几个士兵将一筐筐铠甲、兵器推过来,杨昭笑道:各位,我们与其他明军不一样,缴获要归公,由上面统一发放,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寨子顶一战,我们缴获甚多,缴获的粮食啊,计入战功,我们到时候统一吃。

  缴获的金银珠宝太少了,我本来准备拿一部分奖励给兄弟们,一部分购买粮食,一部分作为我们未来军饷,但现在看来,只够购买粮食。

  各位,我们义军与其他部队不一样,我们目前没有地盘,除了乡绅们捐助的,除了张献忠捐助的,没有其他来源,等我们打开局面,有了地盘之后,到时候我再按照大明军队军饷给兄弟发放军饷,好不好?

  那些乡勇,俘虏,那些升职的还没有什么,就是那些至今还是大头兵的,看着其他兄弟升职之后,嚷道:将军,我们一家老少还等着用钱啊,弟兄们一时没有军饷,这怎么行?

  杨昭哈哈大笑道:各位,大家的军饷我会让人先记着,等张献忠给我们送来的时候,等我们归建以后,我再给大家发放。

  各位,我在这里申明,从今日起,我杨昭也不领军饷,这样总可以吧?

  听杨昭如此说,那些乡勇,那些俘虏一个个欢声雷动,虽然现在没有拿到手,但杨昭毕竟承诺给大家军饷,有总比没有好,虽然杨昭承诺有点虚幻。

  杨昭当然知道了来了虚的马上要来实的,一挥手,几十个兵丁将缴获的铠甲,将缴获的武器推上来,很多流寇是由大明官军反叛而来的,流寇主力的武器并不比官军差。

  看着推上来的铠甲,杨昭当即按照军功,将武器分为三等,最好的发给把总、百总,与战功卓著的总旗、小旗。

  其次发给旗总、小旗,与战功卓著的伍长、兵丁

  最差的由各个把总、百总分配给没有装备的兵丁。

  为了营造一种武器短缺的样子,对获得新装备的杨昭让换下旧铠甲,换下旧兵器,然后再将旧兵器送给其他人。

  董克治对杨昭这个举动颇为不解,杨昭笑而不语,前世某支军队不是也这样做的吗?这就像什么饥饿营销方法,如此方让大家更懂得珍惜这些武器。

  一队队兵丁走过来,在换上新装之后,喜笑颜开,而杨昭当然知道与下面兵丁面对面的重要性,虽然七月的太阳毒辣辣的,但还是直挺挺的站在点将台前面,一一将铠甲、兵器递到别人手里。

  考虑到流寇兵力甚强,在大赏三军之后,杨昭一面令人整修城墙,一面督促众将训练兵马,以便在短时间形成战斗力。

  寨子顶一战,杀得流寇丢盔弃甲,光是鸟铳就缴获了150多支,杨昭让人整修之后,将王畅的中司(明朝军事单位,相当于现代意义的营,一般辖四个局,杨昭目前编制为3个局)改造成火器司,也就是各小旗有6个鸟铳手。

  另外,各司所辖中局,编1个火器总旗(约18支鸟铳)。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融合各部,杨昭则进行小旗、总旗互调,将义军各小旗、总旗调入官军之中,或者将官军个小旗总旗调入义军之中,杨昭希望如此避免各部出现隔阂,尽快提高各司局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寨子顶一战也让杨昭明白传统武器的作用,面对流寇营寨,想不到桐油竟然这样有用处,为此杨昭一面四处收购梧桐果子,将其压成桐油,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杨昭更看重的鸟铳的改装,这种鸟铳发射非常慢,在前世使用惯了燧发枪的杨昭感到颇多不便,思索再三,杨昭正在摸索如何将其改装成燧发枪

  除了改装燧发枪之外,由于鸟铳使用颇多不便,杨昭正计划在鸟铳前面按上一把刺刀,在敌人近身时按上刺刀,进行刺杀,或者没人配备一把大刀,像大刀队那样,舞着大刀片子厮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毫无近身作战能力。

  杨昭关注这些,而董克治完全不一样。


  (https://www.bxwxbar.com/book/9862/4474766.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