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 041 不动声色

041 不动声色


  

  凤姐劝止了黛玉、湘云、探春,免得她三人怒气之下找宝钗问罪,只图一时痛快,却让玉钏受王夫人的责备。

  而水溶因宝玉之事,到栊翠庵请妙玉画道灵符。妙玉前晚占星之时,感到曾预测到的事越来越临近,恰水溶来访庵,便与水溶问禅,各自托了心中之事。水溶放下心来,离开回王府。

  却说贾府里,夕阳西下,日近黄昏,人寂园静,贾府映在残阳光晕下,满园秋色说不尽,无限美好。

  黛玉、湘云等姐妹们连同凤姐一路逶迤,沿着游廊,同到贾母房里晨昏定省,只见红彤彤的大红灯笼,曲曲折折高挂了满院,喜气扑面。

  邢、王二夫人都在屋内,李纨也在一旁侍奉着。姐妹们裙带飘飘一一进来,似有意似无意,目光掠过王夫人,见她面色阴郁沉沉,显然心情欠佳。王夫人听到她姐妹有说有笑进来,微睁目撩开眼看向黛玉、湘云,目光里隐着一丝怨毒,却转瞬即逝,又一副木无表情的样子。

  宝钗端坐在贾母下方,怡然大方,安安稳稳,与老太太说着话。

  一番礼节过后,姐妹们依次挨着贾母坐下,黛玉与湘云贾母之意,分坐在贾母两旁。

  凤姐先与老太太见过礼,与王夫人打过招呼,忙来与邢夫人施礼,见巧姐倚在邢夫人身上,心上一笑。

  原来凤姐已有了回邢夫人身边之意,又深知自己一直慢待了婆婆,与婆婆感情疏远,只怕邢夫人一时难以回心转意,要冷待于她。前日她立下心意,牵了女儿巧姐亲自回贾赦院,与邢夫人承色陪笑,却如所料,邢夫人并不理睬她,凤姐少不得跪在邢夫人面前求婆婆接纳于她,纵是邢夫人冷言讥讽,她也忍下了。邢夫人恨恨的,疾言厉色撵她走,在一旁的巧姐儿本来见娘亲伏在地上,心里害怕,又听邢夫人出言声高,早吓得哇哇哭了起来。凤姐跪在地上,抱着巧姐儿落泪。邢夫人看巧姐儿身子软软细嫩,清如水的眼泪一串串,到底心不忍,自己走下座位来,从凤姐手里抱过巧姐儿道:“你回去吧,别吓坏了孩子。等她不哭了,我叫人送过去。明儿你再送她过来,以后由我来看着她,你可听清楚,不是我想看见你,我是怕你把孩子带坏了。”

  于是凤姐每日叫巧姐儿过去陪邢夫人,那祖孙二人相处甚欢,巧姐儿也总找奶奶了。

  凤姐与婆婆施过礼后,摇着步子到老太太身边,一串笑声道:“老太太,方才我去林妹妹房里,才知道她姐儿几个离了那湖边后,都到了林妹妹那里,商议着要再开诗社呢。”

  老太太感兴趣道:“那赶情好,她们也有日子没起兴做诗了,二丫头嫁出去,宝丫头也搬出去,她们就显得冷清了多。这么多日子了,可别让她们闷出病来。你就张罗着,筹划筹划,让她们写写诗,散散心也好。也省得你整日呆在房里躺着不动,赶明儿脑子都生锈了。”

  王夫人闻言眼皮一跳,心下暗思:怎么她们姐妹离开湖边后聚在潇湘馆了吗?

  黛玉娇俏的面容望向正襟危坐又美丽大方的宝钗道:“宝姐姐,我们议了一下午,还没定下题目、韵脚,等你有空过来,再提几个。”

  湘云转身对黛玉接道:“林姐姐,你非这阵子去打扰宝姐姐。宝姐姐现在哪里有空?我们也就是在老太太这里才能见到她,等过了宴会再说吧,”

  宝钗听见,不禁想起下午与王夫人说的话,便有些尴尬,余光一扫王夫人,好似王夫人并未在意。再一想既然连探春、惜春都在,自己不好再圆与湘云、黛玉相遇之事,轻了嗓子,堆起笑容来道:“云妹妹说的对,我这两日正忙,不过那点子时间还是有的,你们叫人传个话,或是我们路上遇到,顺便说了也就定下来了。”

  正看到王夫人手里加快了捻动念珠,若有所思地撩一眼宝钗。

  说话之间,宝玉大步走进来,给老太太请了安,又与王夫人见过礼,转到宝钗身前笑道:“宝姐姐,你们要定什么事?”

  宝玉面色自然,装作并不知宝钗曾到他房中之事,心里却对她更加疏离。

  而王夫人自宝玉进来,就心弦紧绷,注视着黛玉、湘云的动静,原是宝钗几番言语,让她更防了二女。见黛玉、湘云与老太太说话,只一点头算是与宝玉打招呼,而宝玉走来与宝钗说话,心才一松。

  探春笑道:“二哥,我们下午在湖边商议宴会之事,偏你领人进园子,我们就散了,到林姐姐那儿又议开诗社的事。”

  宝玉笑道:“还不是北静王少王爷喜欢老爷送去的绣图,特来府里谢过,又想到栊翠庵求一道灵符,以保平安。他和妙玉又说了一通莫名其妙的话,我也不大明白。”

  王夫人听罢眼睛闪了闪,看一眼黛玉。

  宝钗笑道:“必是他们说什么禅理的话,你听着没趣。”

  眼前站着想见又怕见之人,不能不让她想起她与他相近得没有了距离,不由心慌意乱起来。此时宝钗不得不面对宝玉,见宝玉面如满月,面上含笑,一双眼睛晶亮有神,暗告自己切莫乱想,露了心事。她也暗愧那日之事,面上稍带出不自然,再想当时宝玉正睡,并不知情,自己何必不自在,倒让人看出端倪,随即面色平和,一如平日。

  宝玉暗佩服宝钗镇静,真如那日伏在他身上的不是她而是别人一般,一晃头摆手道:“管他呢,还是说开诗社的事,林妹妹最爱写诗了,题目拟好了没有,算上我一份。”

  凤姐轻轻拍了宝玉的肩笑道:“又来一个凑热闹的。宝兄弟,你的诗也拿不出手,就凑一份子吧,论精巧、新颖,你林妹妹的诗谁也比不上的,干脆就叫林妹妹诗仙算了。”

  宝玉笑道:“我看可以。”

  贾母一手揽了黛玉,一手揽了湘云笑道:“凤哥儿偏心乱说,宝丫头的诗不比她们几个的强,少在这里老在王卖瓜。”

  凤姐笑道:“老祖宗才是偏心,只顾夸宝丫头。”

  贾母便一笑,王夫人扯动嘴角,勉强笑出来。

  一时之间,晚饭时间已到,丫环、婆子们送进饭菜来。邢、王二夫人、凤姐、李纨布菜摆碗,侍候用饭,姐妹们一一让过,才坐下来静静用餐。

  老太太上了年纪,用不多少饭,才吃了几口,执银筷看着一个个如花一般娇的孙辈,心里说不出的欢喜。她七、八十岁的人,期盼的就是儿孙满堂,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睦睦之象。儿子贾政又有了升迁之喜,真是锦上添花,喜之不尽。

  用过晚饭,贾母便叫众人都散了,自己歇下,养足精神,明天晚宴还要与贵客命妇们会面。

  道过别后,黛玉、湘云、探春、惜春各自回院,凤姐送邢夫人过府,才领巧姐回去,宝钗带了香菱与莺儿回薛府。

  宝钗三个女子行在通亮却少人迹的院子里,秋风飒飒之中似又听到若有若无的哭泣声,香菱与莺儿对望无语,转眼看宝钗镇定从容,面色不变,可她脚下却加快了步子,二人也加快脚步跟上,进了薛府心才落地。

  次日,正是宴请宾客的正日子,一早黛玉、湘云到贾母处请安回来,一路见府里人更加忙碌,薛姨妈带着莺儿与香菱来来往往于大观园与府里之间,把宴会的用品,鸡、鸭、鱼、肉、鲜、果、蔬菜,一应俱全送过来。连王夫人也出了房门,与王熙凤坐在厅里,指挥着下人做事,听着下人回报。

  独不见宝钗的人影。

  不该宝钗多说多做的,宝钗自然不会冒冒失失地说与做,而这等本是宝钗忙了多日,只为今晚的场面,怎么会少了她?黛玉与湘云两双妙目相望,心中狐疑,想是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拌住了。

  到了晚上,来贺升迁的人陆陆续续到来,贾府门前车、马、轿不绝,来客拱手笑脸寒喧,递上礼单。

  贾母便在大观园里宴请女眷,那些官员自有贾政在前厅招待。

  自上次抄检之后,大观园渐渐冷清,如今因二老爷加官进爵,复又热闹起,竟如当年元妃省亲般隆盛。园子里屏开鸾凤,褥设芙蓉,人声语喧,下人、仆妇们来来往往,戏台上管弦作响。而王夫人竟请来了乐坊艺人,十二个身姿曼妙,纱衣舞动的女子,各执丝弦管乐,轻轻缓缓弹奏起来,悠悠扬扬的飘荡在贾府,穿衢越巷,倒引街人驻足议论,脸生羡慕。

  真是筵开玳瑁,宴席上一道道菜上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山珍海味,一应俱全,吃罢听戏,上来茶水、水果,好不热闹。

  当然,并不全是薛家所供,薛家也不过占了十分之一罢了。自从宝钗的亲事有了信儿后,薛姨妈便不露痕迹地减少了供给,大半是贾家管家采办来的。

  黛玉本是疏懒之人,喜欢清静,这等送往迎来、人前表现的交际场面,最不愿靠前面,人多时越发显得寂寞,孤清,因而黛玉没有出房,湘云姐妹也因着贾母没有发话,便都是留在房内,探春、惜春聚在潇湘馆里与黛玉、湘云说笑闲话。

  不久,香菱进来,见四位姑娘都在,道:“可巧几位姑娘都在,我才写了首诗,要姑娘们帮我看看,我自己读着不顺,却看不知哪里不妥。”


  (https://www.bxwxbar.com/book/92918/528598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