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来生勿入帝王家 > 第58章 蜚语

第58章 蜚语


  “孺子切勿担心,奴今日听说一事,严大人所涉之事,或有转机。”

  宝儿这句话响在严秀卿耳边,不啻于金玉良言,严秀卿双眼圆睁,猛地转身看向宝儿。宝儿正攥着她头发,她猛地这么一下,头发都被拽下一小绺。严秀卿也顾不得疼,死死盯着宝儿问到:“什么事,快说!”

  “孺子可知,听说杀了章家老夫人的几个泼皮已经被人打死多日了,抛尸在灵秀峰下。前些日子消息上报到京兆府,说来也怪,京兆府尹不知道在尸身旁发现了什么,当天就进宫上禀。陛下随后就传了惠和公主问话,问完话听说公主就在乾清宫中受了重伤,下不得塌,这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日了,都没有从乾清宫中送回。”

  宝儿这话里透的意思太多,严秀卿连日里发愣,脑子有些转不过来:“这里头有惠和公主在掺和?”

  “孺子啊~您想想啊,几个泼皮对上一老一小,怎得那小的就跑脱了?怎么就跑到了公主面前拦驾?这也太巧了!严大人当年旧事如何,除了咱们府上,本来只有那老的清楚,那小的能知道什么,现在可好。那小子也不是谁挑唆的,张口就是严大人当年害死了发妻,如今又打死了老岳母,一个屁大的孩子,还不是别人怎么哄怎么说。”

  严秀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眼睛又红起来,这次倒是怒多于忧。宝儿往私下里看了一眼,偷偷又说到:“奴还听说,当日那姓章的小子原是在公主卫中认出了一个凶手的,后来不知道怎得又改口说不是,京兆府只得又把人放了。没几日,就听说灵秀山有泼皮的尸首了。”

  严秀卿坐不住了,“嚯”地一声站起来,双手一把攥住宝儿道:“此话当真?!”

  宝儿吃痛,忍不住低呼了一声,随后言之凿凿的说:“这也不是秘密,京中一问,好多人都知道。前些日子都以为果然是错认也就罢了,现在想来只怕是无风不起浪呢。”

  严秀卿恨恨道:“这惠和公主金枝玉叶,高高在上,平日里见了我们眼皮子也未见得要掀一下的,为什么非要跟咱们严家做对。”

  “只怕是大人上书立储,惹恼了坤宁宫呢。毕竟除了立长,不是还有立嫡一说么。”宝儿一边偷偷觑着严秀卿变幻不定的神色,一边小声说到“严大人分明是替咱们殿下挡灾。”说着说着,宝儿又叹了一口气道:“不是奴的僭越,就严大人替殿下受的这份委屈,殿下也很该好好地来陪陪孺子。”

  这话听得严秀卿鼻头一酸,眼泪就断了线的珠串儿般落下:“王爷有了新王妃,新婚燕尔何等的柔情蜜意,哪里记得我呢。”

  宝儿眉头抬了抬,凑到严秀卿耳边道“虽然惠和公主引出了旧事,但也要先有旧事才给了人可趁之机。严大人平日里是何等的温雅慈爱,怎么就做出了抛弃发妻之事?只怕是甄氏逼迫才对,甄家要是真做出了这种夺人夫婿之事,还好意思觍颜坐了王妃的位子么......孺子眼下可是唯一育有皇孙的!”

  严秀卿被宝儿说的心中砰砰砰乱跳,一刻钟前还觉得四面都是围墙堵路,忽而眼前出现一条金光大道,喜得她越发攥紧了宝儿的手:“宝儿,你真是我的福星!”

  听了这一席话,严秀卿片刻也等不得,招呼宝儿道:“既如此,速速替我妆扮起来,我即刻去求见王爷。”

  萧峻听了下人汇报严孺子求见,心中十分不耐烦,随口吩咐道:“不见。”

  严秀卿虽然对吃闭门羹早有准备,听了此话仍觉得心中酸楚,但她自小忍耐惯了的,面上一丝儿不快也无,柔声与那传话的丫头道:“烦劳姑娘再与我通传,实在有要事求见王爷,或许正可解了王爷烦忧。”

  严秀卿与萧峻谈了许久方才噙着浅笑离了书房。看着严秀卿袅袅婷婷离去的背影,萧峻脑中又想起她最后那番话:“父亲当年犯了错,原本与殿下不相干,坤宁宫为什么非要从中陷害,把陈年小事闹成命案。既然圣上出手重责,想来也是对她们不满得狠了,殿下正宜乘胜追击。”

  一时常山王府的书房里热闹起来,下人提着灯笼行色匆匆请来萧峻吩咐的各幕僚,书房透出的烛光至夜半方熄。

  第二日禺中时,严家的老太太着了全套诰命仪服,由几个婆子搀着击了京兆府门口的登闻鼓,引了一众百姓纷纷围而观之。秦倍臣自入宫禀报后,也没有接到圣令,只听说惠和公主受了伤,证物也留在宫中,虽然起出了几具尸身,到底是不是那些个凶手也无从辨认,案情再次陷入胶着。恰此时有人来报严家老夫人求见,他想也不想就与那来人道:“就说本官正在提审人犯,不见。”不想那人出去不过片刻,外面的登闻鼓就响了起来。

  秦倍臣心中虽然气恼,但也无法,只得升了堂,两班衙役雁翅排开,支了水火棍儿一边敲地,一边喝到“威武~”。这招儿素来对百姓好使,严老太太到底是见过市面的,凛然不惧,端立于堂前道:“秦大人,老身有礼了!”秦倍臣唤了人与严老太太设座,耐着性子问到:“老太君何事击鼓”

  "大人圈了我儿礼部侍郎严永泉快一个月了,如今又不见问罪,又不见提审。所涉之案犯据说数日前就有了下落,至今京兆府中的捕快们在我严府滞留不去,后事如何,也没有个章程。这是到底是依从的哪一部大律,还请秦大人赐教!"

  秦倍臣如何不知道自己不占理,人是皇帝让从礼部提走的,因尚未免官,故而只在家中圈禁也是应有之分。照他原来设想,自然是破了案后,该抓抓,该放放,哪想到这竟然成了无头公案。那几个作案的泼皮当时围观者并不少,也没蒙面,竟然都没有人说得出来历。过后挖出几具尸体,也是似是而非,衣服人数对的上,面目已经辨认不出。严家承认曾有位发妻,但入京就病死了,严家的老仆他也命人遍访过了,没有一个说得出旧事。章春生不过是个孩子,好多事情说不清楚,也不能全然取信,好不容易得了个腰牌,皇帝还收走了不让他查。秦倍臣日日捧了卷宗发愁,捕头也被他撵的鸡飞狗跳到处查访。

  严老夫人在堂前这么一问,秦倍臣嗫嚅着就答不上话来。堂外的百姓见那老夫人白发苍苍,身边只几个老仆陪伴,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心中不由得就有了偏好,对着堂上指指点点起来。

  秦倍臣只得劝那严老夫人内室奉茶,意欲私下劝慰,不想严老太太铁了心,断然拒道:“秦大人一直多有照顾,老身岂能不知,只是我儿到底所犯何罪,此乃公事,还请大人于公堂上言明。老身也听说杀了我那老亲家的泼皮已经死了,究竟是怎么死的,身边可发现了什么,怎么这么久了竟没有个下文呢?若是判我儿□□又或者早年杀妻,那大人拿出证据来,老身这就回去拿白绫勒死这个逆子,绝无二话!”

  又有那多嘴不怕事儿的人在围观的人群里抖机灵,煽风点火说到皆是惠和公主从中捣鬼,说的有鼻子有眼,听得人又惊又怕。恰好严老太太哭诉到:“咱原本也是贫寒人家,好容易供养出这么一个读书种子,到底得罪了哪路贵人,老婆子去与他磕头,但请贵人放严家一条生路吧!”众人看向严老太太的眼光愈发同情起来。堂外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渐渐就有些人起哄,骂公主自然是不敢,但也敢低声附和几句“昏官!昏官!”又有人嚷嚷“放人!放人!”。

  黄豆大的汗水一颗一颗自秦倍臣脑门子上冒出,自来京城的地方官最难当。天子脚下,遍地都是贵人,动不动就是他得罪不起的,皇帝又最最讨厌出乱子。你出了事儿顶好自己办的漂漂亮亮地,过后上禀原委让皇帝论功行赏就好。你要给皇帝捅出点什么漏子来,别的不说,才干就不入圣心,前程也就难指望了。故而那章家老太太带了章春生来告女婿,他并没有受理案子,而是私去找了严永泉处置。不想这里头水这样深,一个不好,只怕就要把他秦倍臣也拖下水淹了。

  恰此时堂外响起一个声音:“民妇知晓内情,还请大人容陈!”只见一个年轻少妇,带了顶帷帽,黑色的轻纱自头顶覆到膝盖以下,安安静静地立于堂下。

  秦倍臣大喜过望,不啻于濒临淹死之人随手挣扎间捞到一根救命稻草,急忙招呼那女子道:“堂下所立者何人?知晓什么内情?”

  那女子于帷帽内轻笑一声,走到严老太太面前,拨开面纱与她打了一个照面。严老太太大惊失色:“你怎么在这儿!你不要在公堂之上胡说八道!”


  (https://www.bxwxbar.com/book/87294/8058405.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