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武山大弟子 > 第四十七章 觐见前奏

第四十七章 觐见前奏


  

  皇宫内,二皇子与三公主早已在养心殿候驾,得知朱岸苏醒,他们显然很是激动,尤其是三公主,她把这一切的功劳都归功于那株紫兰花,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而紫兰花又是吕诰天说给她听的,当下心里对吕诰天又多了一份感激,她本想将那花带回自己的宫殿好好护养,而当她再来养心殿的时候那株紫兰花却不知所踪。心里也感觉奇怪,不过却也没过多在意,毕竟父皇已经醒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皇上,二皇子和三公主一早就在养心殿候着了”一近侍见朱岸回宫忙迎上去道。

  “哦,朕倒也想见见孝儿和旋儿了”朱岸笑了声,嘴里念着,一扫之前的忧郁,只大步进了养心殿。

  “父皇”朱孝与朱旋见到朱岸,显然是激动万分,他们本以为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父亲清醒的站在自己面前,而此刻,那个手掌天下,让自己又敬又爱的父皇又好好的立在面前。

  “父皇”朱旋红着眼哽咽着扑到朱岸的怀里,这几个月来她无时不刻担心着自己的父皇会离开自己,此刻见朱岸好好的站在自己面前,几个月的担心也就此而逝,更多的是高兴。

  “哈哈”朱岸心中一暖,只爽声笑道:“傻丫头,父皇这不是醒了吗?”朱岸溺爱的搂了搂朱旋,对于这个三女儿,朱岸一直是疼爱有加。

  朱孝立身在后,显得有些拘束,看向朱岸,既是激动又是敬畏。

  朱岸安慰好了朱旋,随即来到朱孝面前,好生看了一番,拍了拍朱孝的肩膀,点头道:“孝儿,看得出来,你比以前是稳重了许多,父皇很是欣慰。”

  听到朱岸是在夸赞自己,朱孝心中一阵欢喜,在他的记忆中朱岸从来都是严格要求众皇子,很少像今天这般,忙躬身道:“儿臣自当以父皇为榜样,为父皇分忧。”

  “嗯”朱岸露出满意的笑容。

  “父皇”朱旋忽的道“你可知这次你能醒来,有一人是居功至伟。”

  “哦,怎么说”朱岸想到自己的疾患来的突然,又拖了数月才得康复,想必也是疑难杂症,宫里的御医都说是自己洪福齐天,有上天保佑,朱岸只是摇头一笑,没多在意,当下听女儿这么说,来了兴趣,似乎想知道下文。

  “父皇,其实之前的时间,你的病情一直都没能好转,可当女儿在养心殿里放了株紫兰花,父皇就醒来,难道父皇认为这是巧合”三公主有些自豪道。

  “哦?这么说来,这个大功臣就是旋儿你啦”朱岸笑道,“你且说要什么赏赐,父皇一定满足你。”

  “非也,父皇,我说的不是自己,而是另有他人,女儿也是经他人指点才这么做的。”

  “哦?”朱岸很是好奇,究竟是何人?只看了眼朱孝。

  朱孝也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此人名叫吕浩天,正是他告诉女儿这紫兰花的妙用,而且上次在京城中,儿臣的车马受惊,也是他出手相救的,否则后果难测”朱旋说起吕诰天只一个劲得夸赞,小女儿家的心思展露无遗。

  “吕诰天”朱岸口中念着,在自己的印象中似乎没有此人,转身问朱孝:“孝儿,你可知道此人?”

  朱孝恭敬道:“父皇,儿臣当年游历天平郡时,曾在一场江湖盛会中识得此人,这吕诰天是武林中四大派之一的武山派大弟子,乃是武林年轻一辈的翘楚,儿臣几次想拉拢,好为朝廷所用。”

  “哦,能得你看的重,想必此人也有过人之处,倒可以为朝廷所用”朱岸深思道,当下也有招揽之意。

  帝王之道在于驭人,驭有用之人为己所用,朱岸一向是求贤若渴,武功高强的武将更是千金难求,而且吕诰天所在门派似乎在武林中很有名望,若能得该派大弟子为朝廷效命,那武林人士还不纷纷效仿,一旦如此,也是间接了却了朝廷一直以来对武林势力的忧患。

  “吕诰天,这个名字朕记下了”很显然,朱岸也是对吕诰天产生了兴趣。

  允贵妃宫

  “国师,现在皇上已醒,本宫所作的努力已是白费,你叫本宫该怎么办,如果皇上查清此事,本宫可就难逃一死,早知这样,本宫就不该听你的”说话的是允贵妃,现如今,她是心乱如焚,越想越慌乱。

  “你这是后悔了吗?如此的话,本国师这就向皇上禀明一切,你看如何?”国师不屑的冷道,言语中没多少恭敬。

  “你……你这是在威胁本宫吗?”允贵妃气急。

  “娘娘,稍安勿躁,皇上虽醒,可他也不会知道其他不该知道的事,我要提醒你,不要再此刻慌了手脚,一切都在掌握”国师阴森道,眼神中透着寒意。

  “哼,一切还在掌握?”允贵妃嘲弄道,“你也曾说过皇上不可能醒来,可眼下,被人使了一招还没看出来,你叫本宫如何再相信你的话”允贵妃只是感觉自己以前是太相信国师的能力,以至于今日差点栽了跟头,“如果那成应风不死,那本宫看来是真的指望不上你国师大人了”允贵妃又讽道。

  国师两眼凝缩,刹那间,透出一闪而过的杀气,眼神突地放缓,没有言语,此刻,他心中也隐隐有不好的感觉,这次他是碰到敌手了,那个蒙面的江湖郎中看样子有几分本事,不过,唯一能说服让自己安心的,是自己对黑煞掌之毒无人能解的坚定。想到这,国师才恢复往日的淡定。

  翌日,朝殿上,朱岸端坐在龙椅,列大臣跪地高呼万岁,朱岸以为自己昏迷了有数月有余,想必朝堂上积压了不少事未做处理,当下就问起了众大臣。

  “皇上无须担心,这段时间国师和贵妃尽心国事,为皇上分忧,眼下四海安定,八方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确无可忧之事”答话的是兵部尚书王大人。

  听到有大臣如此说,朱岸是安心不少,他本以为必定有些许麻烦事,既然没有,他也乐见如此,点头道:“国师的确是我朝的砥柱贤臣,不仅通晓奇术,亦是治国良材,赏。”

  国师面色平静,只欠了欠身,以表谢恩。

  众大臣又是一阵歌功颂德,朱岸听的也是信以为真,满脸笑意。

  “皇上,老臣有要事启奏”忽的,一浑厚的声音从殿外传来,众大臣都不禁回头,迎着众人惊异的目光走进来的正是成应风,不多时才听说成应风遇刺病危,怎么这就生龙活虎的在这,众人脸上表情不尽相同,有高兴,有阴沉,而要说脸色最难看的莫过于国师,面庞近乎扭曲,不过这仅是片刻,国师便深深压住内心的愤怒和惊疑,恢复往日的平静。朱岸见成应风醒来更是欢喜,当即下殿来,迎上成应风,以示对其看重,“哈哈,成将军,你果然醒了来”朱岸大笑着,此刻对成应风完全没有君王的架势。

  成应风见到朱岸也跪地行礼,激动之色不亚于朱岸,为了朱岸能够醒来,他可是殚精竭虑。

  “成将军有伤在身不必行礼,来人赐坐”

  “谢皇上”

  “成将军,你有何要事启奏”朱岸敛了敛笑容问道,他相信成应风所说的一定是大事。

  “皇上,半个多月前,老夫在洛水郡境内截杀了一伙匪类……”

  “杀了几个匪类也值得在圣上面前说道”王尚书冷哼道。

  成应风正说着,忽的被人打断,只眉头微皱,“王尚书所言极是,如果仅仅是几个匪类当然无足道哉,但是你可知这伙匪类并不简单,且不说他们有近千之众,而且有组织有纪律,他们专门打劫偏远山村,所得钱粮作为粮饷,老夫当日就在他们扎营之处缴得钱粮计数十万两,这不是老夫真正担心的,因为老夫认为这伙人从种种迹象都表明,他们是经过军营训练的,就如同朝廷的军队,而且诸如此类的军队性质的势力恐怕不止这一股”成应风陈词激昂,直述事情厉害。

  “竟有这等事”朱岸听言,不免吃惊,做为皇帝的,最担心的就是生出叛乱,眼下,照成应风这么说,恐怕内乱将生。

  “哼”朱岸一拍龙椅,立身起来,眼睛扫视众大臣,最后目光落在王尚书身上,斥责道:“好一个四海安定,八方太平,如此重大之事,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向朕禀报,今日若不是成将军,朕当真还蒙在鼓里。”

  “皇上恕罪,臣等该死”众大臣都是被呵斥的不敢喘气,纷纷叩首请罪,尤其是王尚书,哭丧着脸,一脸的无辜道:“皇上,地方上确实没有上报,臣等不知啊”说着,眼睛瞟了一眼国师。

  “皇上,也许是成将军言重了,这只是一伙贼寇,既然已被成将军剿灭,此事也不必追究”国师轻吐了一句。

  “如果国师认为我是夸大其词的话,老夫有证人可以证明我所言非虚”

  “既然如此,宣他们上殿”朱岸道了一声,这件事他必须重视起来。


  (https://www.bxwxbar.com/book/86337/6593278.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