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清末1909 > 第二百九十八章 敕治两江

第二百九十八章 敕治两江


  (第一更)

  叶开要到江宁的消息早早传到了城里,江宁的大小官员严阵以待,从早上开始就不断地向叶开行驾发电报,询问路况的有之,请安问好的有之,假名汇报工作的也有之,内容空泛,纯属借口,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想看看叶开走到了哪里,担心几个月前的事情再次发生,不过,叶开这次到没有再放他们鸽子,直接向他们回复:本督今日到任,诸僚勿需迎接,于三日后的傍晚六点,到署衙参加省府军政会议,无事不得延误,如有违抗,撤职查办。

  在停靠江宁码头前的几个小时,叶开在船上接到了京师发来的电报,奕-劻借口“立宪革新”行官制改革,撤了直隶总督岑春煊的北洋大臣衔,与此同时,宣布长江以北的洋务大权由中央统辖,督抚不得擅专。

  敲山震虎,不言而喻,此举意在试探叶开。

  北洋大臣没了以后,就剩下他这一个南洋大臣了,奕-劻没一口气撤销后者,无非是忌惮叶开手中的禁卫军。

  而这,也是叶开赖以生存的力量。

  他当然不会任由烈火蔓延到自己身上无动于衷,既然握住了奕-的命门劻,那就被这份恐惧多支配一会儿吧,叶开当即下令,驻守南苑的禁卫军举行军事演习,为期三天,演习期间,务必要在京城外弄出一些动静来,间接表明叶开的意思。

  同时,也为他在江宁城一系列的动作,积攒足够的声势。

  钟山风雨起苍黄,叶开振羽治两江

  两江总督署,乃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巍峨屹立在城中央,辕门高耸,高约丈许,殿脊外凸,如飞鸟展翅,上铸有奇兽,两侧各摆放一尊啸天石狮,面容庄严,口中含铁,远远看去,甚是威武。

  整座府衙,远超一般规制,外人看来恐稍有僭越之嫌,若知此处乃太平天国“天王府”改建,以上稀奇,便不足为奇了。

  当年,曾国藩攻入天京,特将“天王府”改为总督署,依次为根据地,经营两江十余年,故有曾大帅坐镇旧日天宫,涤荡妖气之说,整座府邸建的恢弘大气,富丽堂皇,亭台楼阁比之苏州园林丝毫不差,难怪日后孙中山定都南京,要将临时政府建于此地,甚至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的总统府也安置于此。

  “果真金陵王气,气象万千!”

  如此美景,叶开自然要慢慢欣赏一番,整整一个上午,总督署内的各监司,府丞,书记官,笔帖式,大大小小三百多人,跟着这位新任总督大人,在总督署内游览。

  督署大堂前,有一座影壁,高约丈许,一只仙鹤,振翅欲飞,影壁后就是正堂了,整座厅堂面积极大,相传是旧日天王府的议事厅,正中央,一块匾额高高挂起,上书四字:敕治两江。

  据说,当年这块匾额上写着的是“太平一统”四个金漆大字。

  不管当年如何煊赫,如今,这里有了新主人,叶开自然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尽快把总督署变为自家属地。

  第一点就是安保问题,陆双鸣被任命为总督署典武官,驻守在总督署外缘,那里专门有供士兵休息的营房。在叶开的授意下,禁卫军今挑细选出三百人组成保卫处,分成三批,在总督署各个要点驻守,不分昼夜,轮班值岗,而剩下的二千多人则驻扎在城外的紫金山,直线距离大概在十里,左右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

  其次是电报收发点的设立,除了原来就有的官报房,叶开还在府衙深处靠近内院的地方建立了传讯室,供自己和京城各地联络,这里不同上海,没有提前设立情报分局,周围有没有什么可靠的人才,为此,叶开特地让李广本陪同自己赴任,在传讯室临时建立一个情报据点,并由保卫处重点监护,李广本的公开身份是传讯室主任,上海那边由副局长韩厉接任,继续替叶开监视革命党的动向。

  最后就是“住”的问题了,两江总督署既是办公官署也有居住区,这一点确实让叶开省心了不少,但安保工作同样不容小觑,地方越大,要兼顾的点就越多,防卫起来就稍稍困难一些,好在叶开带的家眷不多,住的地方也相对固定。

  料定好这些,接下来,叶开就专心等那些官员们上门了。

  当天夜里十二点,叶开突然收到了一封绝密电报,通篇原码,没有转译,上面标注由良帅亲解。

  “警卫局?介石?”

  叶开只看了一个开头,便吃了一惊,这封电报竟然是警卫局局长蒋志清亲自发来的。

  冥冥之中,叶开感觉到,这封突然而至的电报,或许有什么大事发生。

  手拿密码本,叶开逐字逐句的转录,上面的内容渐渐清晰了起来。

  “情报厅南洋股汇报,袁世凯昨日行至新嘉坡,船舶靠岸补给约三五日逗留,“夜枭”已到英属大马,刺袁计划,是否执行,请校长训示。”

  叶开的手有点颤抖。

  (感谢“王耀的青年近卫兔”的打赏,哇,今天才看到,谢谢老板!感谢所有支持和打赏清末的朋友,最后一个月,让我们共同度过。)(未完待续。)


  (https://www.bxwxbar.com/book/79864/433865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