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锦衣杀明 > 第441章 延绥镇的烽烟 下

第441章 延绥镇的烽烟 下


  -  “爹,他们是给脸不要脸!”许定国愤愤的说道。全/本/小/说/网

  在榆林城的总兵官衙门里,气氛一龘片的压抑。议事厅的光线,不是很好,看起来有点阴森森的。如果有外人进来,肯定会觉得这里有点阴森恐怖,毛骨悚然,不自觉就敬畏三分。其实,衙门里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许万达,一个就是许定国。卫兵距离他们也很远。显然,父子俩是要进行一些秘密的谈话。搜索最新更新尽在z

  此时此刻,许万达站在大厅的入口处,闭目养神,一言不发。尽管是六月份,他身上的军装甲胄什么的,却穿戴得十分的整齐。唯一没有戴上去的,只有沉重的头盔。他的腰板也挺得笔挺。他的儿子许定国,却是一身的白色劲装,身上没有任何的甲胄。他有点不耐烦摇着纸扇,和自己的父亲不竭的埋怨。

  许定国提到的他们,不是白衣军,而是城内的权贵。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定国父子发现,他们面临的最大仇敌,已经不是城外的白衣军,又或者是依附白衣军的军户,而是正在城内出亡的大小权贵,特别是那些讨厌的文官,尤其是兵备道的官员。如果是来自他人的压力,许定国父子或许还能承担,还能推卸一二。可是,来自兵备道官员的压力,却让他们父子都感觉十分的为难。

  须知道,明朝的兵备道官员,对武官来说,绝对是要命的存在。兵备道官员都是文官,品级不高,权力却很是的要命。他们掌握着军队的粮草,掌握着对武官的考核,对军队武职的升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武官,获咎了所属兵备道的官员,那绝对是没有好日子过的。想要升迁,更是不成能。

  相反的,如果能获得兵备道官员的青睐,那平步青云,一步登天,指日可待。许万达一直都很小心翼翼的和兵备道的官员维持良好的关系。这是他能够在延绥镇持久担负官职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现在,这种良好的关系,眼看就要破裂了。父子俩关起门来,要商量的,就是如何措置那些兵备道的官员。

  没办法,随着城外的军户是越聚越多,榆林城内的权贵,又不得淡定了。有人就主张突围,向西安府的标的目的突围。兵备道的官员,就是主张突围的主力。他们根本不懂军事常识,却又喜欢指手画脚。他们很天真的认为,只有向西安府靠拢,才有活命的可能。继续留在榆林城,一定会被白衣军杀死的。

  什么?期待援军?谁知道援军什么时候能来?整个西北四镇的战兵,都已经调往宁夏镇了。此时此刻,就算是西安府周围,都没有什么军队。要救援榆林城,就必须从宁夏镇前线调兵。可是,以明军的调动效率,等他们转过身来,救援榆林城的时候,只怕他们的骨头,都已经被愤怒的军户们剁碎了,渣都没有了。

  固守待援的风险,简直是太大了。况且,榆林城内部也不是很平静。时不时的,总有些暗潮涌动。受到城外白衣军的挑拨,城内的底层军户,一直都在寻找机会,接应外面的白衣军入城。万一龘出动漏洞,被白衣军钻了空子,杀入城内,后果不堪设想啊!想想宁夏镇官员的下场,延绥镇的各级官员,都是毛骨悚然。

  可是,许万达极力否决突围。他最清楚不过了,白衣军唯一缺乏的,就是攻坚能力。依靠榆林城的大炮,他们还能阻挡白衣军一段时间。可是,一旦离开榆林城这样的坚固屏障,一旦离开大炮的掩护,白衣军马上就会冲上来,将他们全部剁碎。和白衣军打野战,这不是找死吗?连鞑靼人和蒙古人,打野战都不是白衣军的敌手,延绥镇的官军,难道比鞑靼人和蒙古人还强?

  “算了,让他们走吧!”许万达最后无奈的说道。

  与其强行将兵备道的各级官员留在城内,造成文武之间的冲突,还不如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归正,自己已经劝说过他们了,仁至义尽了,以后他们要是有什么事,也赖不到自己的头上。再说,以后的事龘情,谁能说得准呢?没准,一两个月以后,他自己父子都酿成一堆黄土了。白衣军,欠好对啊!

  “告辞了!”

  “后会有期了!”

  获得许万达的允许,延绥镇兵备道的官员,就悄悄的弃城而去。他们借助夜色的掩护,悄悄的从榆林城的南门出来。四周静悄悄的,好像没有任何的守军。他们马上大喜,急忙向南边飞奔。结果,才跑出了七八里路,就落入了白衣军的埋伏里面。豹骑军和协同作战的军户,从四面八方冒出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砰砰砰!”

  一阵枪响以后,兵备道的各位官员,都倒在了血泊傍边。

  兵备道是掌管钱粮的,底层的军户们,最痛恨的就是他们。现在遇到了,自然不会放过。绝大部分的军户,都将粮饷被拖欠的冤仇,宣泄到了兵备道官员的身上。他们就算被打死了,后面还不竭的有人上来鞭尸。以致到后来,连尸体都找不到了,也不知道被破坏成了什么样。无法宣泄的军户们,只好重新将榆林城包抄起来。

  白衣军来这么一手,许万达就没有办法了。榆林城内的其他权贵,也完全的隔离了突围的念头。现在这个时候,他们突围出去,根本上就是死路一条。呆在城内或许还能多活几天。许万达也隔离了突围的念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的守住榆林城,不给白衣军任何机会。至于榆林城的外面,他是管不了了。

  ……

  “我们安塞也反了!”

  六月底,从安塞又传来一个惊雷,却是高迎祥率领自己的贩马贼步队,在安塞正式起事了。他宣布成立安塞自治委员会,接受白衣军的领导和指挥,奉徐兴夏为“委员长”。在安塞起事的白衣军步队,自称“庆骑军”,由高迎祥率领。这个军队编号,是高迎祥伤愈以后,返回安塞之前,徐兴夏确定的。

  延绥镇的骚乱,不成避免的波及到南部的延安府。延安府北部的米脂、绥德、清涧、吴堡、保安、平和平静、延川等地,原本就是很穷苦的。这些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水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大面积歉收,收入无以为继。加上这些年,朝廷的赋税,又不竭的加重,致使本地的农户,对朝廷也是越来越不满。

  固然,农户没有军户表示得如此的激烈。即使他们有不满,也暂时都忍耐了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户要比军户更加害怕兵戈。究竟结果,军户天生就是兵戈的,就算你再不肯意,上战场都是你的宿命,必须接受的。除非你有改变自己宿命的能力。可是,高迎祥组织的贩马贼步队,还是果断的起事了。

  高迎祥策动起事以后,立刻率领庆骑军北上,和豹骑军汇合,准备攻打榆林城。庆骑军没有装备日月铳,战斗力方面,和正规的白衣军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如果遇到主力的明军,他们是打不过的。因此,必须尽快的和豹骑军靠拢。庆骑军的到来,让榆林城的周围,局势更加的紧张,许定国父子内心更加没底了。

  偏偏这个节骨眼的时候,又有消息传来,说徐兴夏亲自率军从宁夏镇赶来,要亲自攻打榆林城。一时间,有关白衣军和徐兴夏传言,传播得处处都是,说什么的都有,谁也不知道真假。却是徐兴夏和白衣军这两个名词,逐渐的被更多的人熟悉。在陕西省规模内,没有听说过这两个名词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然而,高迎祥的到来,并没有让豹骑军轻松的拿下榆林城。榆林城的守军,还击还是很厉害的。许定国父子,兵戈还是有一定的本领的。而城内的权贵,为了自己的活命,也亲自上阵,激励各自的家丁拼死抵当。在一定的水平上,也刺激了守军的士气。

  榆林城城头上的火炮,每天都打得嗵嗵嗵的响,丝毫都不吝啬炮弹。其中,又以霰弹发射的数量最多。在猛烈地炮火威胁下,就算再悍不畏死的军户,想要冲上去,都十分的困难。王自用、王嘉胤、贺一龙等人都是勇猛之人,寻常十几个人大汉是无法近身的。可是,在猛烈的炮火面前,他们也只有干努目的份。

  豹骑军的数量太少了。除在四周活动的,虚壮声势的,真正围攻榆林城的,还不足一千人。显然,这样的军力是不敷的。更重要的是,豹骑军这次北上增援,走得很急,后来又被调来寻找王夏他们,一来二去的,就没有携带几个炸龘药包。显然,对榆林城这样的坚城,没有足够数量的炸龘药包,是根本不成能的。

  刚开始的时候,白衣军试图采纳攻克宁夏城的办法,挖掘地道,从地下将榆林城炸开。结果,他们将民夫组织起来以后,才意外的成长,榆林城周围的土地,实在是有点坚硬。持久的干旱,让整个延绥镇的土地,都有点反常的硬。这个地道,不是不得挖。可是,最乐观的估计,也得挖到八月份,耗时太长了。

  王夏苦涩说道:“十三,以咱们的军力,只怕欠好搞啊!”

  毛十三似乎又想到了新的点子,低声的说道:“大龘人要来亲自攻城,咱们不如先放一放,先想办法将仇敌都吸引到另外处所去,让大龘人安龘安心心的攻城?”

  王夏好奇的说道:“吸引到哪里?”

  毛十三看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你看西安府如何?”

  王夏马上眼前一亮,用力一拍手,狠狠的说道:“好!咱们去西安府!他娘的,老子很早就想看看十三朝古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了!这次不吓出他们尿来,老子不姓王!”

  ……

  白衣军围攻榆林镇的消息传来,整个陕西都是一龘片的哗然。很多原来混日子的朝廷官员,忽然感觉自己的眼前一龘片漆黑,就好像是天就要塌下来了一样。原本浑浑噩噩的状态,恍如一下子就被改变了。真是没想到,危险原来距离自己这么近啊!

  原来白衣军还局限在宁夏镇内部小打小闹,现在居然成长到延绥镇了,那还得了?如果延绥镇也糜烂的话,那就直接威胁到西安府了。如果不迅速加以遏制的话,只怕陕西全省……到那个时候,不知道得有几多的人头落地啊!

  三边总督黄克缵马上就着急了。六月份的西安府,原本就有点炎热。总督大龘人一着急,就上火了,上下嘴唇都冒了泡泡。可是,黄克缵也顾不得了,拼命的想办法,要将徐兴夏的判断给镇龘压下去。说实在的,白衣军居然会呈现在延绥镇的北部,他是怎么都想不到。就是因为这个失策,整个陕北的局面,都完全失控了。

  这不是围攻榆林城,这是裸的示威啊!黄克缵甚至能感觉到了徐兴夏的飞扬嚣张。恍如徐兴夏就站在他的面前,对着他狞笑,你们不是要镇龘压我吗?好啊,我就让你们看看,你们到底要怎么镇龘压我!宁夏镇糜烂了,延绥镇也糜烂了,固原镇还会远吗?

  虽然黄克缵没有听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八个字,可是,他绝对明白这里面的危险。延绥镇,就好像是一把巨大的利剑,悬在西安府的脑门上,随时城市斩下来。陕西按察使朱燮元也感觉到危险了,连夜登门来找黄克缵,商议对策。

  其他的陕西各级官员,哪怕是尸位素餐的,这时候也不得不全部动作起来了。这是关系到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事,他们怎么能失落以轻心?那些从宁夏城逃出来的官员,将白衣军描述得太可怕了。如果被白衣军攻克西安府,他们一个个,只怕都要死无葬身之地。想要活命,赶紧找好退路是必须的。

  西安府的普通民众也感觉到了。一时间,各种流言蜚语四起,说什么的都有。有人甚至信誓旦旦的暗示,白衣军正在向西安府杀来。甚至有些精明的人,已经悄悄的提前派人到洛阳等地去踩点,万一龘情况不对,立刻逃往河南。

  ……

  “白衣军来了!”

  “宁夏镇的叛军杀来了!”

  万历四十五年六月的最后一天,豹骑军抵达西安府附近。

  就在这一天,已经长达一千五百九十八天没有正式上朝的万历皇帝,终于露面召开了小规模的廷议。廷议内容不得而知。同一天,徐兴夏正在自己的家里,一本正经的教林小娘阿拉伯数字

  最新全本:、、、、、、、、、、


  (https://www.bxwxbar.com/book/67091/3811978.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