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唐复兴 > 第一百六十二回 文武联手诛叛

第一百六十二回 文武联手诛叛


  1、长安崔胤相府。崔胤设宴招待左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崔胤举杯道:“感谢孙将军仗义相救,当时情景至今令我后怕不已。这杯酒,我敬孙将军!崔某先干为敬。”

  孙德昭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宰相大人客气了!末将实在看不惯刘季述等人无法无天的样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刘季述这帮贼子,竟敢囚禁君上,擅自废立,罪恶滔天!”

  “喝酒,喝酒!”崔胤连忙劝道:“将军莫高声,咱惹不起躲得起。那些人可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啊!”

  孙德昭连干三大杯,越发激动道:“别人怕他们,我却不怕。杀我一个,我定拉他们三个垫背!”

  崔胤站起给孙德昭斟酒,示意他小声些,笑着道:“将军,不可鲁莽。如将军有心杀贼,崔某愿鼎立相助。众贼已引起天怒人怨,抓住机会就可以一举擒获。”

  孙德昭闻言站起,抱拳道:“愿听从宰相大人调遣!”

  崔胤示意他坐下,靠近后,小声说:“汴州东平郡王朱全忠已与我联络,支持我们迎回上皇复位。要迎接上皇复位,必先除掉两中尉、两枢密使这四个首恶。将军,可愿领命?”

  孙德昭闻听,立刻离座跪倒在崔胤面前,施礼道:“德昭,任凭宰相大人差遣。只要能迎回上皇,万死不辞!”

  崔胤急忙站起,拉起孙德昭,道:“将军肯尽力,大事有望矣!”

  言罢,崔胤抄起宝剑,掀开外衣,从白色的内衣上割下一块绢布,铺展在桌子上,转身拿来笔墨纸砚,刷刷写下一道手令:斩恶贼,迎上皇。大唐宰相崔胤令。

  写毕,崔胤把绢布双手捧于孙德昭,言道:“将军,收好此令!号召忠君之兵,诛杀反贼!”

  孙德昭恭恭敬敬地接过绢布,看了一遍,折叠起来,小心翼翼地藏于贴身之处。崔胤小声说:“将军,为确保行动成功,除了你掌握的左军勇士外,还需联络右军将领。现在就有一个大好时机:右军中尉王仲先老贼奏请朝廷,清查军中所隐没钱谷之事,已得到批准。不过清查行动引起了右军将士的极大不安,右军都将董彦弼、周承海等十分不满。将军,可以联络他们,共同举事,将贼首一网打尽。”

  孙德昭连连点首,端起酒杯,一口喝干,立马站起道:“事不宜迟,末将这就依计而行。告辞!”

  崔胤急忙起身,躬身抱拳,相送道:“大唐社稷的安危就拜托将军了!”

  2、长安大明宫安福门前。新年早朝,孙德昭、董彦弼、周承海各率数百勇士埋伏在门后、两侧。右军中尉王仲先骑着高头大马,带领两名卫士首先来到,孙德昭一挥手,门旁的十几名勇士一跃而起,把王仲先三人砍倒在地,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见了阎王,连坐骑也被砍杀。孙德昭指挥大家迅速清理场地,重新埋伏。时间不长,刘季述、王彦范同时来到。董彦弼、周承海所部不等孙德昭信号,抢先冲出,举起大棍砸向刘季述。刘季述大惊,拨马欲逃,被扫落马下,即刻被乱棍打死。王彦范也当场被砸成肉饼。大家索性涌出,等着剩下的薛齐偓到来。左等右等不到,来上朝的一名官员告诉孙德昭:“刚才遇见薛齐偓慌慌张张地赶回府去了!”

  孙德昭咬牙切齿道:“此贼绝不可放走,诸位,随我来,擒杀见薛齐偓!”

  大家群情激奋,跟随孙德昭呼啸而去。

  (等他们赶到薛齐偓家中,薛齐偓早已上吊自尽。孙德昭将薛齐偓的家人杀了个鸡犬不留,然后放把火,烧了了事。)

  3、长安武德殿。孙德昭、董彦弼、周承海等率领神策军将士在殿门守卫,崔胤率领百官簇拥着唐昭宗来到殿前。孙德昭、董彦弼、周承海等众将躬身施礼,齐呼道:“参见陛下!”

  唐昭宗连声道:“免礼,免礼!”

  唐昭宗跨上殿台,抚摸这龙书玉案,泪流满面,感慨道:“朕想不到还能活着回来,天复大位,大唐永固!”

  百官伏地山呼:“天复大位,大唐永固!”

  (很快传下诏命,诛灭刘季述、王仲先两中尉和王彦范、薛齐偓两枢密三族,并诛其党二十余人,将两军副中尉尽皆赐死;废太子为德王。朱全忠进爵东平王,崔胤进位司徒;孙德昭、董彦弼、周承海皆拜相,遥领节度使,时人谓之“三使相”。为庆祝平叛复位,特改记元为“天复”。)

  4、长安武德殿。唐昭宗端坐大宝,侍奉官进殿奏道:“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在殿外侯见!”

  唐昭宗急问道:“可带兵马?”

  “只身一人。”

  “宣!”

  侍奉官站在殿脚高声宣道:“万岁有旨,宣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上殿面君!”

  李茂贞大步进殿,跪在龙书案前,高声道:“臣李茂贞恭贺陛下复归天位,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稍停,唐昭宗开言道:“李卿平身,你远来祝贺,朕心甚慰!不知爱卿这回来京,又带来几万人马?”

  李茂贞急忙躬身道:“臣不敢,臣有过,早已悔改。臣此次来贺,仅有两千亲军随扈,皆有犬子李继筠率领,驻扎在长安城西二十里处,没有圣上旨意,不敢越雷池一步。臣只带了两名随从,入京面君!”

  唐昭宗大喜道:“真是人臣之表率!封茂贞为尚书令,进爵岐王!”

  李茂贞叩谢道:“谢主隆恩!臣当尽忠王事,万死不辞!”

  “好好好!赐座!”

  吏部侍郎裴枢出班奏道:“陛下,平定刘季述之乱,神策军左右军中尉伏法,军中不可无帅;臣建议由宰臣执掌军权,由崔胤大人掌管左军,陆扆掌管右军。请陛下恩准!”

  唐昭宗犹豫道:“南司掌管军权,我朝向无先例,是否合适?”

  神策军大将孙德昭等三个平叛功臣齐奏道:“未闻书生为军主,若属南司,必多变更,不若归北司为便。”

  李茂贞按捺不住,起身奏道:“历朝历代,宰相典兵,国无宁日。远有曹操祸国殃民;近有张濬南征北讨,陷害藩镇。南司掌管军权,大不祥!”

  唐昭宗挥挥手道:“罢了,还是由北司掌管吧。只是两军中尉缺位,由何人担任为宜?”

  众臣默然,崔胤出班奏道:“岐王忠勇,凤翔军监军定如岐王一般。臣建议任命凤翔军前任监军韩全诲、现任监军张彦弘为左、右神策军中尉。”

  唐昭宗问道:“众臣以为如何?”

  李茂贞奏道:“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韩、张二位的忠诚!”

  众臣附议:“臣等赞成!”

  “准奏!即刻调张彦弘来京赴任!”

  韩全诲叩谢道:“谢主隆恩。”

  宰臣陆扆保奏:“退休枢密使严遵美忠贞赤诚,可堪大用;内臣袁易简,周敬容明达有节,深孚众望。”

  唐昭宗道:“朕也甚欣赏这三人。封严遵美为观军容处置使,封袁易简,周敬容为左右枢密使。”

  袁易简,周敬容出班叩谢道:“谢主隆恩。”

  崔胤奏道:“近年宰臣延英奏事,枢密使侍立傍侧,参预议政,致使争论纷然;出殿后又数改易,挠权乱政。臣建议,今重申宣宗大中旧制,枢密使须待宰臣奏事毕,方得升延英殿承受公事,以消除宦官干预朝政的弊端。”

  “准奏!”

  李茂贞再次起身道:“臣在凤翔多有军务,臣得以再睹龙颜,平生大幸也。臣请返回凤翔,当督请张监军立即来京面君。”

  唐昭宗道:“岐王何必来去匆匆。朕正要后宫赐宴,可明日再返回不迟。”

  “遵旨!”

  崔胤启奏道:“经刘季述之乱,神策军凋敝,臣建议留下岐王带来的两千亲军,宿卫京师。”

  左谏议大夫韩偃出班急奏道:“臣以为此议不可。留此兵则国家藩镇皆为不便,不留则藩镇朝廷相安无事。”

  崔胤道:“非常时期,不可以常态论之。区区两千亲军,于岐王并无大碍,却可屏障京师,协助大政执行,有大利于国家。”

  韩偃默然而退。唐昭宗对李茂贞道:“岐王可留下此兵,驻扎城西,听从朝廷调遣。”

  李茂贞躬身道:“臣遵旨。即刻传命犬子继筠,命他率军留下,宿卫京师。”

  唐昭宗站起道:“好,如此甚好。退朝!”

  百官急忙伏地山呼:恭送陛下!

  (朝廷飞龙使到前任枢密使严遵美家中宣旨,严遵美对大政已心灰意冷,坚辞不授;此事只好不了了之。)

  ;


  (https://www.bxwxbar.com/book/50269/3180355.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