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唐复兴 > 第六十一回 朱温揽才

第六十一回 朱温揽才


  汴州城东门。北边招兵处,主管大声吆喝:身强力壮的,当兵入伍,保境安民,待遇从优,报名从速!手无缚鸡之力者那边招贤处高就。

  另一边招贤榜高挂:凡有一技之长者,愿为为国效力者,皆可来汴州高就,必当重用!主管也大声吆喝:文雅饱学之士这边,这边来!献计献策,治国安邦,一鸣惊人,一举脱贫。目不识丁之流北边招兵处卖命!

  老百姓从城门之下进进出出,大多是老弱病残,对招贤、招兵的鲜有问询。

  汴州衙署。朱温正在阅览招兵处主管王发的报告。王发恭恭敬敬地立在一旁。自从上源驿放走了李克用,朱温知道惹下了大祸,赶紧招兵买马,励精图治,准备对付来自河东的讨伐。朱温看着看着,摇摇头,气恼地自言自语道:“一个月,才招了两千兵马,无济于事,无济于事!”继续往下看,不由得拍案叫绝:“好!好!正是此因。”

  朱温大声诵读:“汴州,四战之地,兵连祸结,民多逃散,如此招兵,难达目的。临淄、青州人口众多,汴州迁去之人亦多,前去招募,定可成军!”

  朱温看罢,笑着问王发:“王将军,你是武将,豆大的字认不得几个,怎写得这样的好文章?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否?”

  王发十分窘迫,此文正是找人代笔,看朱温紧盯着他等他回答,不由得有些发毛,赶紧拱手行礼道:“不瞒大帅,此文乃是别人代笔,请大帅恕罪!”

  朱温道:“我就知道你也写不出此文,快快告诉我何人所写?”

  王发道:“是属下的同乡敬翔所写。”

  朱温道:“哦,是不是那个常替将士们代写家书的那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哈哈!”

  “正是!敬翔投奔于我,因他不会武艺,上不得战场,无以为生,故常替将士写写家书,收些润笔费,尚能糊口。”

  “好!赶快给我把敬翔请来!”

  王发急忙退出大帐去请敬翔。朱温兴奋得在帐中转来转去。约莫半个时辰,敬翔被带到朱温大帐。朱温亲热地抓住他的手不放,一副故友相见的样子,端详良久,方才延请入座。朱温问他:“知道先生很精通《春秋》的大义,我现在有些根基了,很想学习《春秋》里边的方法来作战,以图更大的事业,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敬翔朗声答道:“自古至今的用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出奇谋而制胜。古代的礼俗到现在都没有沿袭下来,变化极大,况且是用兵之道。一味学习《春秋》就是因循守旧,结果只能是徒有虚名而无实效,百战难以百胜,那么大帅的大业也就很难有希望了。”

  “好!好!我这就按先生报告中建议,派朱珍将军到临淄、青州招兵买马,扩我军力。现天下纷扰,我汴州屡遭兵祸,自保之力尚且不足,欲求壮大,的确很难。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朱温急急探询。

  敬翔侃侃而谈:“一要安民,二要强兵。安民,需让百姓安心农事,大力推行屯耕,禁止驻军干扰地方政事、惊扰百姓,方可税库充足;强兵,需扩充军备,加强军纪,令行禁止,方可战无不胜。”

  “听君一席话,胜读三年书。能得先生相助,何愁大事不成。请先生做我的行军总管,参赞军机,如何?’

  敬翔道:“敬翔乃一文人,不擅长领兵打仗,指挥作战更是门外汉。如安排敬翔处理公文政务,当不负大帅所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就依先生,先屈就馆驿巡官一职,负责文书奏章的起草工作。”朱温爽快地答应了。

  汴州校武场。朱温高台端坐,敬翔、李振等文士,朱珍、葛从周二位武将,各在一旁站立,陪同朱温校武场阅兵。朱珍把红色的令旗一挥,步兵在李唐宾的指挥下,迈着雄壮的步伐开进场地中央。朱珍把蓝色的令旗挥起,骑兵分左右两路分别在庞师古、张存敬的率领下,冲进武场,在高台下面交错而过,人欢马叫,腾起道道烟尘,停驻步兵方阵之后。朱温大喜道:“我军威武!”

  朱珍道:“请大帅观看众将箭法!”

  朱珍两手各举令旗一面,向两边摆动,马步军兵有条不紊地分列南北。朱珍再把令箭举起,十名小校把箭靶放置距高台百步之外。十名战将来到台下,但听台上铜锣敲响,三箭连发。朱温见长子朱友裕、侄子朱友伦也在其中,不由得站起观瞧。锣声复响,比赛结束。小校验报,少主朱友裕两中靶心,一箭稍偏;将军霍存三箭皆中靶心,略胜一筹。朱温高兴,道:“谁说只有沙陀人箭术高超,我儿友裕曾胜沙陀;今有霍存将军更是出类拔萃。来人,拿我的弓箭来赐予霍存将军!”

  第二场是骑将马战。第一名得一套金盔金甲,第二名得一套银盔银甲,第三名铜盔铜甲。庞师古首先出场,连败数将。葛从周请命下场一试。朱温兴致高涨,欣然同意。庞、葛二人大战四十回合,不分胜负。一个排名第八,一个排名第十,一时难分高低。两边军士看得兴奋,呼声大作,助威的金鼓响起,震耳欲聋。朱温早已看出庞师古略胜一筹,但二人都是自己的爱将,恐两虎相争,落下仇隙。朱温站起高喊:“二位住手,本帅已知你们武艺超群,各赐金甲一副,下去歇息,且让后来者一展身手!”

  第二阵,张归霸出场,朱温的同乡张存敬与之对敌。二人大战三十合,张归霸不敌。张归厚来战,杀败张存敬,却被霍存战败。霍存连胜数将。

  朱温看得兴起,不禁技痒,吩咐道:“牵马抬棍!我与霍存将军比试比试!”

  敬翔、朱珍赶紧劝阻,朱温执意为之,大步来到台下,翻身上马,接过大棍,与霍存战在一处。二人大战三十合,朱温暗暗佩服霍存武艺高强,虽不比庞、葛二人,与自己却是伯仲。朱温高兴,以棍架住霍存的金背砍山刀,言道:“霍将军住手,今天的第一是你的了!”

  “大帅,小将不服,也想与大帅切磋!”

  忽听一人大喊,朱温回头看时,见一员小将年龄不过二十,身长七尺,挺拔俊朗,手持长槊,催马过来。朱温心中喜欢,嘴上却喝道:“哪来的毛头小子,你有何本领,敢在本帅面前大言不惭?”

  宣武军老将杨彦洪打马过来,拱手道:“大帅恕罪!这是末将手下校尉李思安,上了战场喜欢争先,有把子力气,就是不知深浅,请大帅恕我管教不严之罪。李思安,还不退下!你一个小小校尉,将军们比试,哪有你的份!”

  李思安道:“大帅让校尉观战,没说不让校尉下场!不让我试一试,我不服!”

  朱温捋须笑道:“罢了,杨将军退下。李思安,你如果能接得住本帅三棍,本帅就封你为将!”

  “多谢大帅!大帅,请动手吧!”李思安毫不畏惧道。

  “小娃娃,接着!”朱温双手举棍,直奔李思安袭来。

  李思安举槊招架,嘡啷一声,棍槊相击。李思安接是接住了,战马不由得往后倒退三步。李思安并不惧怕,提马向前道:“大帅,请出第二棍!”

  朱温越发喜欢,再次挥起大棍,横扫千军,直奔李思安袭来。李思安身往后仰,几乎平卧马鞍桥,双手挺槊,保护自身,避过朱温的第二棍。

  朱温晃动大棍,如长枪直捅李思安的面门。李思安铆足了力气,往上一磕,将朱温大棍挡回;同时马打盘旋,化解调反力。

  三辊已过,朱温捋须大笑道:“好小子,有两下子!怎么样,你也回本帅三招。”

  “遵命!”李思安毫不谦让,挺槊猛击。

  书中暗表,朱温排名第十四,李思安排名第十九,差着五个等次。朱温挺棍轻松架住。李思安挥槊横扫,也被朱温的大棍拨开。李思安复挺槊刺来,朱温正要举棍迎击;不料李思安的长槊竟脱手呈弧形飞来,原来是飞槊,手中有索。朱温急忙俯卧鞍桥,同时带马往一边闪避,极显慌乱。众人惊呼。

  李思安三招使过,听得众人惊呼,知道自己对大帅太过鲁莽,急忙下马认输。朱温哈哈大笑,摆摆手道:“好小子,后生可畏!本帅封你为踏白将,以后随我左右!”

  “多谢大帅!”李思安躬身道。

  朱温返回高台,李振进言道:“李思安不敬,大帅应予以贬斥才是,不宜提拔为将。”

  朱温微微一笑,摆摆手作罢,亲自宣布提拔霍存为副将,赐金盔金甲。张归厚得银甲,张存敬得铜甲。敬翔、朱珍却还是抱怨朱温自去比武犯险,有失大帅体统。朱温感慨地说:“今天一试,方知岁月不饶人,以后真不能与小辈争强,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代人才出!”

  敬翔言道:“大帅,我虽文人,但亦知兵战胜败,在于士气用兵,非匹夫数将之勇也;今天的比试,场面虽然壮观,却无多大意义,看不出我军实力。”

  朱温疑惑,问道:“先生高见,如何测得我军实力?”

  敬翔道:“作战在于用兵,用兵在于将帅。汉军事张良、诸葛武侯皆拿不得刀枪,却决胜千里,纵横天下,霸王亦不及也。”

  朱温道:“先生所言极是,如何探测我军各将的用兵之能?”

  敬翔道:“今逢乱世,大家起于行伍,多不曾做学,也不必长篇大论,大帅可以四字为限,命各将写出自己的用兵方针,即可识得御兵几何的才具。”

  朱温道:“此议甚当。好,多取笔墨、丝绢之轴,半个时辰之内,各位将军,包括今天的金甲将军李思安,以四字为限,写出自己的用兵之道,当场递交于本帅。朱珍将军、庞、葛二位将军也可参加。”

  时间不长,各位将军陆续交卷。朱温做下记号,携回大帐细看。

  汴州朱温大帐。朱温请敬翔、李振同览各将武略。看到朱珍卷上写着“军令如山”四个大字,朱温微笑点首,道:“可代我出征为帅!”

  看到葛从周卷上写着“临阵决断”四字,朱温道:“葛总管真乃我方栋梁也!”

  看到李唐宾卷上写着“忠心为主”四字,朱温道:“李将军可任大军副帅之职!”

  看到庞师古卷上写着“忠勇”二字,朱温道:“师古真乃我方王牌也!”

  看到霍存卷上写着“兵以勇胜”四字,朱温道:“霍存可做大将,独挡一面。”

  看到张存敬卷上写着“勇猛果决”四字,朱温道:“存敬真乃我方利剑也!”

  看到丁会卷上写着“义无反顾”四字,朱温道:“丁将军真乃高士也!”

  看到牛存节卷上写着“勇义存节”四字,朱温道:“牛将军真乃名副其实也!”

  看到郭言卷上写着“以奇致胜”四字,朱温道:“郭将军真乃奇士也!”

  看到张归霸卷上写着“无畏无惧”四字,朱温道:“归霸真乃猛士也!”

  看到张归厚卷上写着“死战却敌”四字,朱温道:“张归厚定会战功卓著!”

  看到李思安卷上写着“静以辅勇”四字,朱温道:“后生可畏,必有大为!”

  看到小将氏叔宗卷上写着“勇往直前”四字,朱温道:“此才可造!”

  看到养子朱友恭卷上写着“忠心执令”四字,朱温道:“友恭真乃我之宝剑也!”

  看到养子朱友文卷上写着“粮足兵壮”四字,朱温道:“人才难得!”

  看到二哥长子朱友宁卷上写着“英雄唯胜”四字,朱温道:“二哥后继得人,可堪大任!”

  看到二哥次子朱友伦卷上写着“但战即胜”四字,朱温道:“吾家千里驹也!”

  最后拿出长子朱友裕的丝卷,只见上面写着“变为不变”四字,朱温道:“吾儿大才,吾之幸也!”

  敬翔、李振连连称赞:“大帅得众将才,何愁汴州不兴,霸业不成啊!”

  朱温哈哈大笑,吩咐摆酒设宴,款待众将,一醉方休。

  ;


  (https://www.bxwxbar.com/book/50269/313497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