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穿越时空的神话 > 第五十六章 诸葛军师走访入农家

第五十六章 诸葛军师走访入农家


  诸葛军师上次从西八千亩村走了之后,又去了汉中、淮阳、密云、长沙、深圳、古川、美城等几十个城市,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地欢迎,并派专人带着他游花逛景,看看这儿,看看那儿,反正是他想到哪儿去,就带他去哪儿,绝无异议。有第三者就和他逗趣道:“诸葛孔明,你真风光盛世哟!”诸葛孔明说:“非也,我这不是风光哟,这是为了增加人生阅历,好更准确的判断各种事物也。”

  诸葛军师在每个城市里并不多呆,少则两三天,多则四五天。他除去游花逛景之外,还到农户家中去串门,去闲谈,这一闲谈就谈出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

  故事之一:城市,淮阳。时间,一天午后。他去了一位吕大娘的家,吕大娘家住在很高的一个高处。到底有多高?没人测量过。反正诸葛亮费了好大的劲才爬上去,他爬上去就跟吕大娘说:“大娘,我来看望您来啦!”

  这位吕大娘耳朵有点背,对方的话她也听不太清楚。

  吕大娘就反问他道:“你是谁呀?”

  他先拨了拨琴弦,让吕大娘看了看,然后回答说:“我是诸葛亮。”意思是说我就是搞空城计的那位诸葛亮。

  吕大娘可没有往那上去想,她只是长长的“啊”了一声,道:“三千六百句谎言就是你的杰作吧?”

  “不是,大娘。那是刘伯温的杰作。”诸葛亮说。

  刘伯温是元朝的进士也是一位优秀的谋士,他著有《郁离子》和《诚意伯文集》等书。他的书都是根据当时的形势判断出将来的形势,大有预言家的气魄。因此,一些老年人都把他的书称作谎言。这个“谎”字在这里并不是代表撒谎,而是代表提前量,有很大的预测性。

  -137-

  “那你到底是谁呀?”吕大娘又问道。

  “我到底是诸葛亮啊。”他又大声回答道。

  吕大娘这回听清楚了,说:“竟闲扯,你也不亮啊,满脸漆黑的。”大娘的眼睛还挺好使,把他的面容看得一清二楚。

  诸葛亮由于多日的奔波和劳碌,再加上风吹日晒,有时候也被雨淋,皮肤确实变黑了许多。

  诸葛亮摸了摸自己的脸颊,说道:“大娘,这是健康色。”

  吕大娘说:“健康好啊,健康能长寿哟。”

  诸葛亮就大声问道:“大娘,您今年高寿几何呀?”

  “我也没念过书呀,哪懂得几何呀?”吕大娘还用手掌在耳朵后边挡了挡,意识把声音都挡进耳朵里去,但还是没有听清楚。

  见此情形,陪同前来者忙解释,说:“他不是问您几何书,他是问你多大年纪了?”

  “啊——问我岁数呀!”吕大娘明白了,说,“我算不上高寿,掐头去尾今年

  才刚刚143岁。”掐头去尾指周岁。

  吕大娘的话刚刚说完,诸葛亮就被震颤得大声的叫嚷起来:“啊——啊——143岁了,好厉害哟!”

  “这你可惊讶啥呀?”吕大娘说得又真诚又恳切,“你从三国到现在呢多大年纪了,细算算我只够你各零头。”

  三个人就哈哈大笑不止。

  故事之二:城市,古川。时间,一天上午。他去了一位梅大爷的家。梅大爷的家住在一片平原地的最下首,也就是最后一家。上首有百十户人家,都是纵向排列,是个很有规模的村庄。诸葛亮走进梅大爷家,还没来得及说话呢,陪同人员便首先作了介绍,说:“这位是孔明先生。”

  梅大爷就说:“孔乙己的后代呀,稀客稀客。”孔乙己是鲁迅笔下吃茴香豆的没落的文人酒客。他有句时髦语叫做多乎哉不多也!

  诸葛亮就纠正,说:“我不是孔乙己的后代。我姓诸葛,名亮也。”

  梅大爷嘿嘿的笑笑,说:“你是又姓诸葛,又姓孔明,我就不懂了,两个字的是复姓,你四个字是什么姓呀?”

  梅大爷把诸葛亮也问笑了。陪同人员又作了解释,说:“梅大爷,您弄混淆了,孔明是他的字儿。”

  “哪个不是字儿呀?诸葛不也是字吗?”梅大爷的疑问更大了。

  陪同人员再次解释,他说:“像点样的人都有三种称呼,一是名,二是字,三是号。他的名字就叫诸葛亮,他的字叫孔明,他的号叫卧龙先生。”

  像点样的人就是有身份的人。

  “哎呀,哎呀,你看看,原来是这么个事儿呀,你早这样说我不就早明白了吗!”梅大爷说完还拍拍大腿,有点后悔莫及的样子。

  陪同人员就致歉:“对不起了,这事怨我。”

  诸葛亮笑着说:“您不用抢着担担子,没这个必要,咱们都是凡人!”

  梅大爷又一拍脑袋,说:“哎呀,我想起来喽,他不就是诸葛军师嘛。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大官人。”

  诸葛亮就抱拳相谢:“惭愧,惭愧!”

  梅大爷又问诸葛亮,道:“诸葛军师前来所为何事啊?”

  -138-

  诸葛亮说:“我是前来向您学习的。”

  “您向我学习什么呀?。”梅大爷问道,“您是军师,我是凡人一个。”

  其实呀,梅大爷的长处多了去喽,数不胜数。不仅能勤俭持家,不仅能……还能救人于水火之中。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村西有一条小河,宽四米,深八尺,发源于三十里地之外的一个小山坡,河道虽然不宽,但流水湍急。说也奇怪,到他们这里河道突然就拐了一个肘形的大硬弯,就是这个硬弯年年给他们带来灾祸——每到了盛雨季节,河水流到这里就大喷出槽,不仅殃及百姓,还冲毁了许多良田。后来请水利人士勘查得出结论:是硬弯所致。

  众人问:“怎么办?”

  水利人士回答:“必须裁弯取直!”

  办法堪称上乘,但需占用一片耕地。在当时耕地可是宝啊,比命还值钱呢,占用谁的谁都不高兴,村长就召开了一个会议,要大家坐下来讨论。但会上人们都像豆干饭似的——闷着,闷了很长时间之后,梅大爷就出去了。他没去别处,他是去了自家的田里,他在田里左看看右看看,最后,主意拿定:“舍得一家事,

  成全万人心。”想到此,他就赶紧跑了回来,一进屋就喊村长:“村长,不要浪费大家时间了,就从我家地里穿过吧!”

  从此,硬弯变成了一条直线,河水再也没有泛滥。

  后来,倍受益处的村民们为了赞誉他,就不叫他梅大爷了,都叫他美大爷了。

  梅和美虽然一字之差,却使梅大爷成了一位顶级人物。

  一段回忆之后,诸葛亮开始回答梅大爷的问题了,他说:“美大爷。”诸葛亮也开始叫美大爷了,“《三字经》上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我为什么就不能向你学习呢?”

  当然,这段话写在这里有点文绉绉的。

  这里的仲尼就是孔子。项橐春秋时代鲁国人,七岁为孔子师。译写成白话文就是:从前圣人孔夫子曾以七岁的孩子项橐当作老师来请教。这些古代的圣贤之士,尚且如此勤学好问,何况我们普通人,就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才对呀。

  诸葛亮也把自己看成是普通人。

  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一直谈到正午,陪同人员就提醒诸葛亮:“军师,咱们该返回了!”

  诸葛亮点头,说:“对,该返回去了哟!”

  梅大爷要留他们吃饭,说:“不能走,吃完饭再走吧!”

  诸葛亮说:“美大爷,小生已经麻烦您这张嘴了,不想再麻烦您的饭桌了。”麻烦您这张嘴了指的是谈话。

  说着他们便走了出来。

  一走出大门,诸葛军师的欢快劲又上来了,他拨动起了琴弦,随着高亢地唱了起来:“人生好事传哟,才能永向前!”


  (https://www.bxwxbar.com/book/49742/2099031.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