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穿书后我成了一条咸鱼 > 第32章 第32章

第32章 第32章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那个老不死的,净跟我做对!”

        徐氏回到文风苑,一挥手,直接将桌上一只插了红梅的饶窑白瓷敞瓶挥到了地上。“砰”的一声发出一阵脆响。炸裂的碎瓷片四溅,有一片蹦到翠姑的腿上,锋利的切口刺破裤袜,很快,一抹鲜艳的血红渗了出来。

        “哎呦呦,夫人呐,您可不能这样啊!”

        忍着疼痛,翠姑上前,将癫狂的徐氏抱在怀里安抚。

        “那位可是您的婆母,您的长辈,您可不能对她这么无礼。”

        徐氏抱住乳母的腰,在她怀里哭的委屈:“她算哪门子长辈,净在众人面前下我面子,我又不知道她大儿子受了伤,以往年份的宴席菜色不都是这样嘛,她也从来没说什么呀。”

        徐氏虽然生育了两个子女,但是骨架依旧纤细,翠姑抱着她单薄的肩膀,心里发涩。是啊,今儿这成国公夫人的做法的确有些过分,可谁人的心不是天生就有偏颇的呢。就像她会无条件站在徐氏这边一样,成国公夫人自然更会偏爱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是无可厚非的道理!

        翠姑只能想着办法开解徐氏:“老夫人今儿也是太着急了,大爷毕竟是他的亲生子,受了伤自然会心情不好,也不一定是故意针对你的。”

        “哼,她那还不是故意针对我的呢,在一大群小辈面前公然换了我的菜,让我以后还怎么在那些小辈面前做人啊!更何况,现场还有那么多的下人看着!”

        徐氏这人,能力不错,但争强好胜要面子更是不假。

        翠姑在心里叹口气:“爱子之心天经地义,夫人且换位想想,若今日受伤的是四少爷,有人要给他吃容易引起炎症的发物,您会同意吗?”

        “他敢?”徐氏立即从翠姑怀里直起身子,一副护犊子的霸气模样。

        翠姑笑了,用手指擦擦她脸上的泪:“这不就得了,老夫人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儿子着想,您不必过于在意。”

        “可我还是生气呀,这老家伙这样刁难我,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徐氏扭过身子,停止哭泣的脸上满是郁色。

        唉,自打这徐氏进了盛府,就没一天在婆母面前讨着好。

        “可是您的两个孩子优秀啊,夫人您好好想想,七小姐就不用说了,全西京第一才女。四少爷最近几年武艺也是见长,您没发觉,前几天二爷还让四少爷去城郊驻军给大少爷送东西去了嘛。依老奴看啊,估计用不了多久,四少爷就要进军营当小将军喽!”

        徐氏终于被逗笑,抬头嗔一眼翠姑;“哪儿有您说的那么快啊。”

        翠姑也笑笑:“至于那大房的大少爷和三少爷嘛,虽然也很优秀,但到底不是从那位肚子里面爬出来的。她能指望的只有她自己生的那对孪生子,可是那对孪生子跟咱们四少爷差了好几岁,还是乳臭未干鸡嫌狗厌的臭小子呢。”

        “要老奴说呀,这府里的人再怎么喜欢那位也没用,在全西京乃至大启人眼中,您才是这成国公府最耀眼的当家主母呢!”

        这话可真真说到了徐氏的心坎里,她笑的眼里都开出了花:“是啊,我有一对儿优秀的儿女,我才是这成国公府里最耀眼的当家主母。”

        脑中回想起刚刚在宴席上,自己相公故意撇开眼不去看那个女人,徐氏心眼里冒出酸酸的水,但很快,她又强行的将那酸水尽数压了下去。

        哼,没有男人宠爱又怎样,她照样能把自己的人生活的精精彩彩!

        想开了的徐氏,在第二日除夕宴席上,表现的从容大方,并没有被羞辱的愤懑与嫉恨。这让全程关注她反应的成国公夫人都心下讶异,不自觉的多看了她好几眼。

        宴席过半,坐在左侧下首的崔氏忽然起身,向上首的成国公夫妇鞠了一躬。

        “父亲母亲,儿媳今日有一事相求!”

        成国公夫妇对视一眼,俱是在对方眼中看出了疑惑。

        “锦绣呀,你有事坐下说好了,干嘛还非得站起来,都是一家人。”

        成国公夫人很和蔼的对崔氏笑笑。

        “谢母亲体谅,”崔氏圆嘟嘟的脸笑的很和善,“是这样的,母亲本来将明日去大昭寺祈福的事情交由儿媳来办,这是事关国公府一年行运的大事,儿媳自然不敢怠慢。只是如今相公受了伤在家调养离不开人,儿媳又要忙着安排主理明日祈福之事,实在是有些□□乏力。故而斗胆请求母亲,可否将这事再转让弟妹代劳。如此一来,儿媳既不用担心操持不当弄砸了明日的祈福,又可以安心在家照顾夫君。”

        听了这话,成国公夫人和徐氏俱是一惊。作为主母的她们,自然知道,大年初一这主持祈福的人,都是各家最出色的当家主母。这个抛头露脸的机会,对于所有后宅妇人,都十分重要。

        可是现在,居然还有人真的傻到,要把这个机会拱手相让?

        徐氏沉寂的心,忽的又“砰砰砰”跳动起来。

        上首的成国公夫人沉吟了下,再问崔氏;“锦绣啊,明日的祈福虽说盛大重要,但很多事你只要安排了,自然会有下人去做,其实并不需要花费你太大的心力。如此,你也不愿接下此事吗?”

        听着这话,徐氏的心,攥紧了。

        崔锦绣还是之前言笑晏晏的模样:“多谢母亲好意,不过还是儿媳愚笨,此事还是请弟妹代劳吧。”

        徐氏的心跳再次加速。

        一直默不做声的成国公偷偷将桌底下的手放在老妻的手上,按了按。成国公夫人会意,抬头,果不其然看见丈夫给自己一个息事宁人的眼色。

        那是,劝她顺水推舟,不要再多添事端的意思。

        成国公夫人心里叹口气,既不愿与老伴儿争执,也不愿在这儿大过年的闹出矛盾。

        “老二媳妇啊,此事你又怎么看?”成国公夫人终于将视线转向了徐氏。

        她能怎么看,当然是求之不得啊!

        这就好比一个大鸡腿掉到你面前,被狗叼走了之后,又完整无恙的送了回来,她都快要美晕了。

        忍住内心的激动,徐氏扭捏的掖掖鬓间的发丝:“既然大嫂不方便,那我自然应当帮忙的。”

        “行,那这事就还交给老二媳妇来办。”

        成国公夫人一锤定音,徐氏手上飞走的鸭子,又飞回来了。

        皇宫启明殿,除夕晚宴。

        明宣帝齐元荀,皇后卫敏,以及齐元荀的七子两女,还有一众妃嫔,全部聚在此处,共度除夕。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一场父慈子孝的互敬互酌之后,小酌了几杯的卫皇后,忽然看着下方坐着的众皇子皇女,微笑开口:“明日便是新的一年伊始了,按照惯例,朝中大臣的家眷都会去大昭寺上香祈福,皇族中也需要指派一名皇子,代表皇室前去点燃头香,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卫皇后这话一出,底下坐着的几个皇子心思都开始活跃起来。

        一般来说,大启帝王继承制度十分封建,以嫡长为先,若无子嗣,则按序齿挑选最近的一位王爷皇弟继承皇位。

        上一任皇帝顺统帝病逝时没有子嗣,齐元荀作为皇太弟,顺位继承,成了如今的明宣帝。

        明宣帝登基十八载,育有七子二女,其中唯有皇二子齐璟,皇四子齐瑄是皇后卫敏所出。

        按道理,嫡长子齐璟理应封太子,可这齐璟偏偏是个早产的病罐子,自小被慧觉寺的了禅大师带出宫云游治病,鲜少在京出现。

        久而久之的,大家也都淡忘了这号人物,凡事以嫡次子齐瑄为尊,大有默认其为隐太子的意思。

        可今年,年满十七的的安王爷突然回京了。

        两个嫡子,却只有一个太子之位,这事可不就有意思了嘛。

        在场的众人都默不作声的起了看热闹的心思,端起酒杯,状似饮酒,实则在悄悄打量这亲兄弟二人。

        果不其然,上座的卫皇后继续开口:“按照祖训,都是嫡长子前去上香祈福。以往年份,嫡长子安王不在京,嫡次子瑞王便作为弟弟代劳了。可今年安王已然归京,便断没有继续让弟弟代劳的道理。”

        “所以,依本宫看,明日合该由安王齐璟前往大启寺祈福上香。”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看来这卫皇后,是站在长子背后了。

        齐璟听闻这话,依旧不动声色。齐荀则是神色明显着急起来:“母后”

        在场众人见状神色都变了,莫不是这瑞王当“隐太子”当习惯了,竟不肯轻易放手,现在就开始宣战了?

        这般一想,这场兄弟相争的戏码似乎更好看了。

        “闭嘴!”卫皇后一个眼神剜过去,齐荀不得不闭上了嘴,可那幽怨不平的神色,哪里又有半分的甘心?

        卫皇后直接忽视小儿子的眼神,转头看向明宣帝,“皇上,您以为呢?”

        明宣帝一直以仁政为人所知,不仅轻徭役薄赋税,而且不喜用酷刑,对官员一向温和友善,是大家公认的好好先生。

        这位好好先生,此时却没有立即答话,而是沉吟着端起手里的酒盏,一仰头喝了下去。

        这人性格再好,也是帝王,帝王之心不可测。齐元荀的沉默,无疑让现场的情绪再次紧张起来,众人都猜不透,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父皇母后,请恕儿臣斗胆一言。”

        没等明宣帝做出决断,齐璟突然起身,朝上首行了一个大礼。

        “儿臣自幼长在山野,月余前才回宫,对于这等祭祀祈福之事虽不甚了解,但也知规矩甚多。以儿臣目前所学,恐难担此大任。故,此次不如依旧让四弟代我前去祈福,待改日儿臣努力熟悉了宫里的礼仪规矩,再不劳烦四弟。”

        这是主动摇白旗投降了?众人大骇。

        可没等众人深思,上首一直沉默的明宣帝终于开了口:“既如此,便先这样吧。待下次行止准备好了,再代朕前去上香祈福。”

        明宣帝看着下首的齐璟,目光中隐含殷殷期待。


  (https://www.bxwxbar.com/book/47827336/3084349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