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明之朔风疾 > 第184节 晋商

第184节 晋商


  马士英第二天上午就要回阳和,临走还嘱咐李榆一定要提防新来的大同巡抚,如果这家伙敢找麻烦,关内、关外就一起联手把他赶出大同,李榆也表示大同的官员中他只认马大人,谁敢动马大人,那就是和他过不去,老马这才心满意足走了。

  李富贵与孙庭耀、沈守廉也谈完了,这两个家伙提出一个宏伟的计划,丰州的煤铁、盐池都要由他们开采,而且他俩还要进大统领府预机要,以免丰州暗中黑他们,还钱的事可以再给五年时间,不过八万两不行了,得还十万两才行。鄂尔泰马上拍案大怒,两个家伙脸皮厚,笑嘻嘻地说做生意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你们再想想吧,我们先下去看看,李富贵同意继续磋商,并派云荣、马奇陪同两人到各处考察一番。

  李富贵讲完,李榆冷笑一声说道,他们以为我们是蛮夷,可以随便欺负,休想,想当官可以考虑,还十万两我也认,五年之内逐步还清,但煤铁、盐池是丰州人活命的家底,他们想在丰州以煮盐制铁来发财,我给他们机会,但想霸占办不到。

  “他们来的目的就是争盐铁之利,关内大乱一天不如一天,他们开始考虑狡兔三窟之策了,”李富贵笑了笑,又叹息地说道,“我们缺钱、缺工匠,作坊、铁厂的实力还是不济,范二喜从山西拉来的也不过是些豆腐坊、酱厂之类的小作坊,丰州要发展,必须有巨商进来才行,跟这些人打交道,吃亏的肯定是我们。”

  “谈不上吃亏,人家能来就不错了,不给些好处是不行的,”李榆说着把一封信推到李富贵面前,“王牧民来信了,说是有一批山西人要到丰州,主要是些平阳、泽潞的商人,有几个还认识我,领头的叫李建极,据说是曲沃的大富商,大概后天下午就到,你再和他们谈谈吧,我也和他们见个面,也许能有所收获。”

  李富贵笑着点点头,这个王牧民前两年很可怜,挂个抚夷总兵头衔却无事可做,只能领一份干饷过苦日子——李榆已经是明国的大官了,还需要他去抚吗?幸好大家都没把他当回事,否则大同抚夷总兵这个差事早撤了,对他这种没用的归附夷人,朝廷是干得出这种事的。王牧民生怕以后落个街头讨饭的下场,仗着与李榆是老相识,扭着丰州要讨个混饭吃的铁饭碗,大统领府觉得这个人还用得上,给他一个百户衔,让他帮着打点大同的生意,同时安排他做大同提塘所的主事。王牧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干起事来兢兢业业,大同镇一有个风吹草动就给丰州通风报信,他那个办公用的破院子也成了丰州的大同提塘所和私盐中转站。

  两天后的下午,山西商贸代表团到了蛮汉山,好家伙,加上随从一下来了一百多人,李榆去迎接的时候,突然发现马光远两口子和丁启明带着几十个人已经在恭候,连这段时间忙着造水碓的那木儿也混在其中,李榆还没来得及问他们,就被客人们围住。

  “总兵大人,在下李建极,字尔增,平阳府曲沃人士,家兄现为翰林院庶吉士,久闻大帅威名,今日特来拜访,我这儿还有山西巡抚宋统殷大人的名刺。”一个长得白白净净的瘦高个向李榆拱手施礼。

  “总兵大人,我和泽州的乡亲来看您来了,这有泽州剿贼联防局总办张大人的荐书,我送给您的那两尊火炮好使吗?”李榆的老熟人——阳城郭峪富商王重新挤过来打招呼。

  李榆笑了起来:“我们都不是外人,大家能来就是看得起我丰州,快请入营休息吧,有话我们坐下慢慢谈。”

  “汉民,我给你介绍两位客人。”那木儿叫住李榆,和马光远、丁启明等人一起簇拥着两个人走过来,其中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长着蓝眼高鼻,很像在京师南堂见过的泰西人氏。

  “这位是从泰西来的西教高一志神父,高神父一直在山西传教,这位是山西绛州举人韩霖,韩雨公先生……”

  那木儿的话没说完,李榆身边的李槐就向两个客人躬身施礼:“在下榆林举子李槐,李玉山,曾与陕西传教的金尼阁神父有一面之缘,听他说起过高神父和雨公兄的大名,高神父不远万里来我大明,著书立说沟通中西之学,雨公兄弃科举而专事西学,精通西学建造之术,在下仰慕久矣,真没想到会在这儿见到两位。”

  “我们听到主的声音在呼唤,这里一定有需要我们做的事,所以我们就来了。”高一志神父和蔼地说道。

  李富贵悄悄捅了一下李榆,两人一齐向高一志、韩霖施礼,欢迎他们光临丰州,寒暄几句后众人进了大营,那木儿在路上说,高神父年纪大了,一路劳累需要早些休息,就与马光远、丁启明一起陪着高一志、韩霖走了,李榆、李富贵则把李建极、王重新等富商请进了大统领府。

  宾主入座之后,大家聊了起来,这次来的以泽州商人居多,另外还有平阳府和潞安府的商人,加起来有四五十个,他们告诉李榆,王嘉胤所部受抚之后,山西并不安定,大股流贼暂时没有了,但小股流贼还有不少,如陕西贼八大王、曹操、老回回、闯将,还有山西贼高家计等人,这些贼人躲进山里还在顽抗,而今年山西大旱又闹匪乱,官府却还在逼粮逼税,流民比以前更多了,这种情况若是持续到明年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山西大乱在所难免。百姓活不下去被逼造反,商人也无法维持家业和生意,商人们还说,丰州军曾在平阳、泽潞剿贼安民,当地百姓对大帅感恩戴德且信任有加,山西人与大同边外的蒙古人做了上百年的生意,对丰州并不陌生,如今又有大帅在这里坐镇屯田,他们都认为关外比关内更安全,此次前来,一是带些财物慰劳大帅,二是想在丰州寻些躲避战乱的生计。

  李榆紧忙起身向众人躬身行礼,我李某何德何能有劳诸位挂念,反而是丰州军入关剿贼,承蒙百姓鼎力相助,应该是李某感谢大家,诸位能来此看看,就是我丰州的荣幸,丰州虽穷但民风质朴,这里的大事皆由百姓公议,没有《大明律》、没有官府欺压、没有苛捐杂税,你们如果喜欢就来吧,丰州人的胸怀如草原一样宽阔,一定会敞开双臂欢迎你们。

  商人们兴奋起来,七嘴八舌问起各种问题,把李榆问得昏头昏脑,幸好旁边还有李槐、鄂尔泰、李富贵,对众人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李榆看到商人们满意了,这次擦着汗坐下。

  “大人,这两天有没有两个叫孙庭耀、沈守廉的商人来过?”很少说话的李建极突然问李榆,马上又狠狠地说到,“这两个人是奸商,从来不做好事,大人可否告知他们来做什么,我猜这两个混蛋一定是打了坏主意,大人可要小心他俩啊。”

  李榆先是一愣,随后笑了起来,把孙、沈两人来讨债的事简单说了几句,李建极立刻站起来大骂:“黑,真黑,收这么高的利钱还敢上门要,大人,这笔阎王债不还了!量他们也不敢闹事。”

  王重新等人也愤怒了,一时间群情激奋,大骂黑心奸商竟然欺负到我们敬爱的大帅头上,山西人绝不能答应,把他们赶走,以后丰州的生意我们替大帅做了,李建极把袖子也卷起来了,大包大揽声称要替大帅出面摆平这两个家伙。

  李建极,曲沃李家的署理家主——这是他自己安的头衔,李家世代经商发迹于开中法,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琪改开中法为“折引输银”,李家又转战江淮,靠贩卖官盐大发横财,家财千万富甲山西。如同其他巨富一样,李家为守住家业也削减脑袋往官场里钻,族中子弟自幼被划成两类,选拔聪颖者择名师授业,通过科举以求仕途,愚钝者留家经商守业,李家这一代人中佼佼者当属李建极的兄长李建泰,进士及第简拔翰林院庶吉士,李家的家主非他莫属。李建极情况特殊,他的聪颖还在其兄之上,但自幼顽劣成性不喜读书,捐了个国子监诸生就到头了,只能回家经商守业。李建极读书不用功,经商做买卖却极具天赋,这家伙胆子也大,天下只有不赚钱的生意,却没有他不敢做的买卖,李家在他的折腾下,从专事贩盐拓展到绸缎棉布、煤铁粮茶、钱庄当铺多点开花,李家的财富随之与日俱增,凭着骄人的经商业绩,他成了晋商中的显赫人物,在李家也是说一不二,叔伯兄弟们都唯他马首是瞻,他唯一不敢挑战的就是他哥李建泰——在京师任职庶吉士的李建泰前途无量,那可是李家的门面和保护伞,所以他只能称自己为李家署理家主。

  李建极此次到丰州是个意外,在他的脑子里根本没有丰州的概念,也怪他的名声太大,在太原遇上了王重新一伙人——大明北方乱成一片,他们该进的货进不来,手里的货销不出去,工匠伙计还三天两头跑,日子快熬不下去了,聪明的山西人马上想起他们传统的关外市场,人品厚道的李总兵正好在那儿屯田,也许这就是个重大商机。他们相约聚到了太原,正商量着如何出关,李建极突然冒出来,商人们马上把他奉为晋商老大,请他带大伙出关。李建极本来很不耐烦,他有的是大生意要做,哪在乎关外那点小事,不过他又舍不得当晋商老大的机会,正在犹豫之间,突然有从大同窜过来的人说,秦商孙庭耀和南直隶商人沈守廉到大同了,据说要出关做大买卖,李建极这下着慌了,立即下决心出关走一趟。

  李建极与孙、沈两人早就是死对头,开中法破败之后,秦晋商帮转战江淮,以扬州为根据地,抱成团一举击败了当地的江淮商帮,基本垄断了淮盐买卖。失去了共同的敌人,秦商与晋商之间随之发生内讧,双方断断续续斗了上百年,晋商李建极到了扬州继续发扬这一传统,他把目标锁定江淮秦商的老大孙庭耀,仗着家大业大拼命打压孙庭耀,不把对方踩在脚下绝不罢手。孙庭耀吃不消了,与沈守廉联起手来对抗李建极,沈家属于江淮商帮,以海运发迹,据说还通倭寇,长江及沿海到处有他们家的船。孙、沈联手水陆并进,对李家展开疯狂的反扑,曾有一段时间李家的货都出不了码头,李建极恨透了这两个家伙,他俩一个背叛秦晋之盟吃里扒外,一个暗通海外倭寇毫无廉耻,这种人必须狠狠打,双方你来我往在江淮一带斗得乌烟瘴气。

  李建极得知这两人要出关的消息,拉起他那帮晋商小弟就往大同跑,他太熟悉孙、沈两人了,他们都属于嗅觉灵敏,无利不起早的人,不能让他们得逞,关外的生意我就是不做,也得把他们搅黄了。

  到了大同,李建极就撞上了正在吃喝玩乐的两个对头——他们走哪都是找最好的旅店住、最好的酒馆吃,想不碰头都难。双方见面就吵了一架,然后孙、沈两人就跑了,李建极一帮人想跟着出关却出不去,守关的官军坚决不放,给钱也不顶用,李建极一打听才知道,出入边墙得有丰州那边的文书,官府的通牒也没用——这些混账官军真不知道是替谁在守门。李建极窝着一肚子火,辗转打听找到丰州常驻大同代表王牧民,王牧民把他们的身份核查了几遍,确认无误后才给他们开了出关的条子,而且还提醒他们,出关后不能乱跑,一定要跟着接他们的人走,否则被狼吃了活该,李建极一伙这才成行。

  李建极一想到这次出关遇到的麻烦,越发对孙、沈二人气恼,站在屋子中间破口大骂,无良奸商、卑鄙小人的话脱口而出,把李榆等人听得目瞪口呆,鄂尔泰听不下去了,勉强笑着为两个奸商辩解,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也怪不了人家,丰州人讲信义,说好的本利就该一分不少还给人家。

  吃晚饭的时候,一大堆大统领府的官员跑来陪吃陪喝,李建极、王重新等人都觉得脸上有面子,在关内可没见过几个高官肯屈尊陪商人吃饭的,以后他们才知道,丰州的日子苦,平时都是吃粗粮、啃山药蛋,难得见到酒肉,这些官员是沾他们的光蹭吃蹭喝来的。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孙庭耀、沈守廉突然大喊大叫闯进来,两人刚从下面的卫所回来,云荣和马奇还跟在他们身后。

  “李念丰,你不够朋友,这么大的生意竟然瞒着我们,你必须说清楚。”孙庭耀脸带怒气,径直走到李富贵桌前,随手把几张丰州军票拍到李富贵面前。

  “孙伯希、沈永年,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在此放肆,我正等着收拾你们呢,”李建极立即起身卷起袖子,眼睛却瞟到军票上,“咦,这是什么东西?”

  “李尔增,你也来了,还坐在这里!总兵大人,他是奸商,可别上他的当。”孙庭耀被吓了一跳,对着李榆大声喊。

  “尔增兄,别来无恙,路上没遇到狼吗?”沈守廉皮笑肉不笑道。

  “这里的狼不找好人,你们俩人运气太好了,”李建极一边狞笑一边把军票拿在手里端详,然后又厉声喝道,“说,你们两个又打什么坏主意,不说清楚别想走。”

  三人拉拉扯扯起来,互相骂对方是不干好事的奸商,把过去的旧账也翻出来吵,李建极有点气急败坏,喊了声“大帅,我出去替你教训他们”,拉扯着孙、沈二人出去了,王重新等人一直在不知所措地看热闹——他们都懂规矩,这种巨富的身份远在他们之上,大佬们的事轮不到他们多嘴,这时见自己的老大走了,也打了声招呼,一窝蜂地跟了出去。

  “这三个家伙都不是好人。”鄂尔泰马上作出评判。

  “派人看着他们,要吵架随便吵,就是不许动手,”李榆皱了皱眉,随后说道,“不管他们了,我们去看看高神父和韩先生。”

  高一志住的屋子里已经挤满了人,马光远俩口子、那木儿、丁启明都在,连乌兰和巫浪哈也来了。高神父一路旅途劳累,休息过后又吃了晚饭,精神恢复了许多,正在给大家讲授教义,韩霖坐在旁边偶尔帮着解释几句。

  “诸位兄弟姐妹,天主怜悯世间所有的人,他把亲生之子耶稣派到受苦受难的人世,传播他的福音,拯救世人的灵魂,耶稣受尽折磨后重回天堂,但他把天主的爱留在世间,天主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论贫富贵贱在天主面前都是平等的,只要真心信奉天主,就能得到他的关爱。”

  ;


  (https://www.bxwxbar.com/book/45739/2681741.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