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明之朔风疾 > 第74节 突变

第74节 突变


  察哈尔击败了土默特东哨各部后,触角已伸到明国边墙之下——察哈尔在东哨大获全胜,东哨的台吉、诺颜们死的死、逃的逃,大批部众被察哈尔各部收编,一时间察哈尔在明国边墙外集结了数万之众,贵英恰按捺不住了,他觉得自己腰杆硬了,带着科诺特骑兵和所属部众在长城下耀武扬威、明军自知不敌,老老实实躲在边墙上任其纵横往来。

  贵英恰昏了头了,看到明军窝窝囊囊缩在城上,就更加肆无忌惮,得知察哈尔汗的特使又被明国官府赶出来,他觉得自己曾代表察哈尔与明国盟誓,这时候必须站出来和明国评评理,于是带兵冲到新平堡下,把旧账翻开对着边墙上的明军大肆辱骂,扬言要去亲自见明国的宣大总督,一定要与这个明国大官评评理,如果不让他入关,那他就要带兵攻城了,贵英恰说到做到,指挥部众开始准备云梯、土囊,这可把新平堡参将方咨昆吓坏了,出城打仗他不敢,察哈尔人攻城他也害怕,方咨昆只好在城上出面安抚贵英恰,贵英恰也是个浑人,见明国的军官出面安抚,就认为明军认怂了,不但逼着方咨昆向宣大总督通报他贵英恰要来讨说法,而且要求进堡城歇脚吃饭,方咨昆当然不敢向总督大人通报,但他鬼主意还是有的,扭扭捏捏一阵子后同意贵英恰带少数随从入堡休息,等待总督大人召见,贵英恰实在是缺心眼,居然就敢带着几十个随从进了新平堡的瓮城。

  方咨昆真是热心肠,在翁城里为贵英恰准备了茶水、饭食,还给马匹预备了草料,贵英恰这个不知死的土鳖还以为明军军官被他吓住了,舒舒服服地坐在凉棚下吃吃喝喝,贵英恰在堡里享福,堡外的科诺特骑兵又渴又饿,一下子又有四五百人涌进瓮城,对着城上的明军要吃要喝,方咨昆笑眯眯地一一答应,而且马上就去准备。

  方咨昆一转脸就哈哈大笑,对手下的军官们一挥手,早已准备好的明军手持弓箭、火铳立即涌向瓮城城墙,关门上的千斤闸也缓缓落下,察哈尔兵傻傻地正等着明军给他们送水送饭,等发觉不妙时已经为时太晚了,只有十几个眼疾腿快的在闸门落下前冲出新平堡,贵英恰和他的科诺特骑兵几乎都被困在瓮城内。

  接下来就是一场屠杀,在明军雨点般密集的箭矢下,察哈尔人纷纷倒下,贵英恰愤怒了,无耻的明国人竟然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暗算他。

  “无耻的明狗,察哈尔人绝不会放过你们,孩子们,射死这些明狗。”贵英恰大声怒吼着,面临绝境的察哈尔人纷纷摘下弓箭,冒着箭雨勇敢地向明军还击,“杀死明狗!”、“杀死明狗!”的呼喊声不绝于耳,不断有人倒下,也不断有人冲上去继续战斗。

  贵英恰挥舞着战刀指挥部下用弓箭还击,但是这种反击毫无意义,人多势众又占据有利地势的明军嬉笑着毫不留情地对无处藏身的猎物泼下阵阵箭雨,明军的小炮、火铳也不断打向对手,察哈尔人一个接一个地被射杀在地,贵英恰身上插满了箭矢,他依然挥刀怒骂着。

  “明狗,你们会遭到报应的。”贵英恰满身是血,手柱战刀半跪于地,他还在怒吼着,直到一颗炮子将他打得血肉横飞。

  方咨昆和他的军官们看着瓮城里满地的尸体,一个个喜笑颜开,孙守备激动地说:“大人,别射了,这可是几百颗首级啊,千万别叫儿郎们射坏了。”

  “儿郎们干得好,今天大获全胜,把这帮土蛮穷鬼都送回了老家,”方咨昆突然想起什么,又对手下吩咐道,“把堡里的关帝庙烧了,你们回去告诉儿郎们,今天是土蛮闯关毁庙劫掠,被我守堡官兵格杀,谁都不许胡说八道。”

  方咨昆的“捷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到阳和、大同,宣大总督张晓看了战报,满意地点点头:“这个方咨昆还算有点本事,斩首四百余级,应该不是虚报战功,咦,献征,你怎么了?”

  “老大人,我们准备打仗吧,宣大一线马上就会燃起战火,”宋统殷气得浑身颤抖,他带着哭腔吼道,“该死的方咨昆,你贪功衅事、擅起战端,多少人会为你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老大人,我们给方咨昆这个混蛋毁了。”

  张晓猛然醒悟,他最害怕的事马上就要降临了,这个宣大总督他很可能做到头了,张晓摇摇晃晃站起身来,用发抖的手指着宋统殷叫道:“传令宣大三镇立即备战,还有,把那个方咨昆立即给我抓起来。”

  大同,张翼明一看战报脑子嗡的一下就炸开了,他把战报狠狠扔到渠家祯的脸上,怒不可遏地吼叫道:“渠家祯,这就是你的人,本官被你们害死了,还不快去备战,插汉就要打过来了。”

  “钱哪!粮哪!大人,当兵的没有粮饷不会跟末将出战啊。”一脸苍白的渠家祯急得眼圈都红了。

  “那你就准备跟本官一起下大狱吧!”张翼明冷笑着回答,他手向门外一指大吼道,“滚出去!”

  “贵英恰被无耻的明国人诱杀了”,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在宣大边外的察哈尔各部,察哈尔人愤怒了,刚刚收编的土默特人、永邵卜人也愤怒了,一向以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自诩的明国居然干出这种卑鄙下流的事,他们根本不把我们当人看,在他们眼里我们都是可以任意杀戮的蛮夷,既然如此那就打吧。贵英恰的老婆巫浪哈没给她那个死鬼老公流半滴眼泪,而是怒不可遏地竖起大旗要向明国讨还血债,她的行动立即得到各部的积极响应,连巫浪哈自己也没想到,她那个一向招人讨厌的老公突然之间人缘好了,察哈尔各部纷纷出兵相助,贵英恰的死对头噶尔马济农也跑来了,巫浪哈在两天之内就聚集起四万多人,愤怒的察哈尔人不等大汗的号令,杀气腾腾就扑向边墙,从新平堡到得胜堡之间的边墙外,到处是头戴红缨帽、身穿羊皮袄的察哈尔人。

  明军这边形势不妙,士兵们看到势头不对,可能真要打仗了,他们想到的不是上边墙御敌,而是千方百计找机会跑路,就连一向老实听话的守口夷人也不要这个挣钱吃饭的饭碗了,各自溜之大吉——这年头大明算个屁,当官的自己惹了祸自己扛去,老子当兵连饭都吃不饱,凭什么给狗屁朝廷卖命,还是自个顾自个吧。当兵的跑路,当官的也不傻,新平堡参将方咨昆很快就感觉到自己闯祸了,先是在堡内躲了起来,等听说总督府和巡抚衙门派人找他算账来了,立即弃官而去,连人影子都见不到了,新平堡的主将跑路了,阳和道副总兵只好硬着头皮顶上去,副总兵就是比参将有见识,明军这副熊样根本没法子拉上去打仗,但关堡是绝对不能丢的,那样会吃官司掉脑袋的,既然如此我把关堡守住就行了,其他的我就当没看见,出了事最多就是罢官免职,这总比掉脑袋好吧。

  明军在边墙上装模作样射了几箭后,纷纷退回各自所属关堡,这下子安全了,大明国别的本事没有但就是喜欢修城筑堡,长城要隘的关堡有三丈五尺高,城墙外包青石,如此高大坚固的堡垒只要城墙上站够了人,以蒙古人那点攻城的本事和那几架破梯子根本别想上来。

  蒙古人不会攻城,但他们会拆城,察哈尔人没有攻打高大关堡的兴趣,他们沿长城搜寻,宏赐堡附近比较破旧的城墙成了他们攻击的目标,数万察哈尔迅速从各处赶来,零零星星在边墙上警戒的明军随便喊几声就跑了,察哈尔人占领了几段边墙,于是城上、城下一起动手,在边墙上叮叮当当干起来——拆城是他们祖辈教给他们对付长城的办法,察哈尔人在他们爷爷那一辈就是经常这样干的,只要能聚齐足够的人手,他们就用这办法踏过辽东长城,被明国吹嘘为名将的辽东总兵李成梁,见到这种阵仗马上也会躲起来避风头,等察哈尔人入关抢够了往回走时,再找机会偷袭一下,斩几颗首级向朝廷报功,大明朝廷里有的是王八蛋,平时打点好了,出了事也会有人帮你遮掩,至于老百姓的死活鬼才会管。

  宏赐堡一带的边墙被察哈尔人拆得七零八落,而明军很老实地躲在关堡里,睁眼看着察哈尔人点起火把大干特干,两边互不相扰,察哈尔人干这个有经验,精壮男丁在边墙上下连刨带挖,老弱妇孺排起长队把拆下来的砖石、泥土运下山去,一夜的功夫两处数丈宽缺口出现了,而且边墙两边陡峭的山坡居然被察哈尔人用拆下来的砖土填了一遍,已经可以把牲口牵上去了。

  大明崇祯元年五月末,近六十年无战事的大同镇边墙被察哈尔人轻松踏过,崇祯朝第一场劫难来临了。

  察哈尔人发飙时把正在饮马河东岸放羊的赵吉吓了一跳,浩浩荡荡的察哈尔涌过来,他还以为察哈尔人要找他算账来了,赵吉二话不说,赶着羊群和牲口就跑路,也幸亏他带出来的都是有马男丁,他和特日格一溜烟就退过饮马河,却发现察哈尔人没有追他们,而是沿着饮马河向得胜堡方向开去。

  “他们瞎喊些什么?”赵吉止住马,望着河对面对他们大呼小叫的察哈尔人问特日格。

  “好像在说明国卑鄙无耻杀了他们的人,他们要去找明国报仇,还约我们一块去。”特日格听了一会儿答道。

  “他们死人管我们屁事,不理他,我们撤回蛮汉山,这地方不能呆了,”赵吉没好气地说道,过了一会儿他幸灾乐祸地笑起来,“这下子有好戏看了,肯定有明国狗官要倒霉了。”

  “活该,谁叫他们自以为是。”特日格也笑了,明国对东哨见死不救的事他一直耿耿于怀。

  数万察哈尔人入关,立刻把宣大三镇搅得一片大乱,察哈尔人已经把为贵英恰报仇的事忘到脑后,各个部落又成了一片散沙,各自寻找目标大肆劫掠,他们穷疯了,见到什么就抢什么,不让抢就杀人,战火从边墙一直烧到桑干河边,大同、阳和、怀仁、浑源一带皆遭涂炭——明军不给力,大明的地方官吏们能做的就是召集青壮各自坚守城池,苦苦支撑等待救援,而攻城乏术的察哈尔人则在城外纵横肆虐,双方都陷入混乱的局面,明国各地方无人调遣只能自守坚城,察哈尔各部则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窜。

  这种混乱的局面直到察哈尔汗赶到后才结束,他得到贵英恰的死讯知道后,立即从旧上都城启程南下,他明白与明国这一仗已不可避免了,但没想到他妹妹巫浪哈如此轻松就攻破长城入关了,察哈尔汗又惊又喜,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他要兵临城下向明国官员胁赏,阿勒坦汗能围京师,他至少也能围大同。察哈尔汗一口气赶到边墙下,又在镇川堡附近把边墙拆了个大口子,四五万人一拥而入,在大同城外的孤店村与巫浪哈会合,察哈尔汗一声令下,近十万察哈尔人包围了大同城,察哈尔汗在离城十几里的海子滩设下自己的大帐,气势汹汹找明国要讨说法了。

  大同城里的张翼明、渠家祯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插汉兵临城下,他们立即向阳和求援,但张晓手中也无兵可派,他回信说他正在设法筹措粮饷,征调宣府、山西两镇的兵马前来救援,张晓指示他们必须死守大同,张翼明、渠家祯一看心就凉了,明军什么德行他们清楚,不见钱绝不会上路,等总督大人筹到钱再把兵调来,没一两个月肯定不成,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本来大同城经过大明两百年的不断修缮加固,城池高大坚固易守难攻,但问题是找不到人守城,兵还是有的,但不给钱就是没人愿意上城,要是被逼急了干脆脱掉号衣跑路,大同城有钱的边商不少,但这帮家伙一毛不拔,把话说的也绝,合伙做生意可以,但叫我们掏钱帮你们官府守城,一个大子都不给。

  走投无路的张翼明、渠家祯一头窜进大同城里的代王府,跪在代王妃杨氏面前痛哭流涕,杨氏被这两个家伙哭得心软了,同意由代王府出面召集富户筹办军饷。老代王死后,即位的小代王年幼,代王府当家的就是这位代王的母妃杨氏,她一发话,大同城里的富户都得给几分面子,这才筹措了部分军饷,渠家祯有了点钱总算拉起三千来人上了大同城墙。

  张翼明、渠家祯带着明军上了城,城外察哈尔人正络绎不绝地赶来,远远望去连营百余里,旌旗招展声势浩大,明军士兵看着城外黑压压的察哈尔大营一个个面如死灰,张翼明一脸苦相问道:“渠总兵,你还能从其他地方调些援兵来吗?”

  “大人,没有援兵了,大同镇所辖各道、各路能守住自己的防区就不错了,没人会救我们。”渠家祯带着哭腔回答。

  “也罢,我们就在这里为皇上尽忠吧。”张翼明叹口气说道。

  “大人,也许我们还有一支援兵,”渠家祯过了一会突然说道,“那个李都司不是在关外还有三万多人吗?我们能不能请他出兵相助。”

  “你混了头了,李都司那里都是夷兵,大明两百多年,你听说过我朝有过请夷兵入关的先例吗?”

  “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再说李都司可是我大明的军官,那个李举人也是总督府派遣监理军务,他的兵也应该算是我大明的兵,他们可是吃我们的粮,做我们的生意,不能让他们白占便宜。”

  张翼明犹豫了,他踱着步子走了一会儿,终于咬牙切齿地说道:“好,你马上派人叫他们出兵入关,让这帮鞑靼和插汉在大同城下虎狼相争吧,一群蛮夷,都死了最好,免得留下后患。”

  蛮汉山,李榆呆呆地看着桌案上的地图,洪巴图鲁大帐的官员们一言不发地注视着他,大家已经沉默很久了,新平堡之变的情况他们都知道了,甚至比阳和、大同知道的还清楚,当了逃兵的守口夷人把事情的原原本本都说了,接着斥候传来急报,察哈尔人入关了,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没有谁会想到固若金汤的大明边墙会在一夜之间被察哈尔人攻破,现在的问题是蛮汉山怎么办,阳和、大同绝不会让蛮汉山一直袖手旁观,而以蛮汉山的实力如何对抗强大的察哈尔人?另外,察哈尔与明国在关内打成一片,如果战乱持续使地方糜烂,那以后大明对蛮汉山的援助就难以为继,如果这样蛮汉山又该何去何从?还有,大明靠得住吗?从新平堡发生的事来看,明军可以毫无信义地诱杀前去要求和议的贵英恰,那么明国以后会怎样对待他们,他们在明国官吏眼里始终还是鞑靼、汉夷,和察哈尔人一样都是蛮夷。

  ;


  (https://www.bxwxbar.com/book/45739/2681631.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