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明之朔风疾 > 第72节 定制

第72节 定制


  李榆打着饱嗝刚想说是,就被李槐狠狠踩了一脚,他反应很快立刻学着李槐的样子开始扭扭捏捏,李槐沉吟了一会儿,故意吞吞吐吐说道:“大人说的言之有理,不过我们是总督大人派出去的,没有总督大人的吩咐,我们也不敢随便通报军情,大人是不是找总督大人商量一下,只要有总督大人的吩咐,我等一定照办。”

  “宣大总督与大同巡抚都是分守地方的重臣,玉山何必分彼此呢,”马士英嘿嘿一笑,接着他很爽快地说道,“你们在蛮汉山很苦,本官的心里有数,这样吧,夏粮马上要收了,从下个月起,本官每月多给你们三十石粮食,这样你们每月就有八十石粮了。”

  “不够啊!大人又要从关内赶出来两千人,蛮汉山有三万多口人了,一天的消耗就不止百石。”李槐马上就叫苦。

  马士英笑起来:“玉山,本官可不是跟你做生意,你用不着讨价还价,好吧,本官就给你一百石粮,你可别得寸进尺呀!”

  李槐想了想还不甘心,又提出边墙上的明军太少,不如多雇些守口夷人,这活就分给他吧,他派去的人军饷可以不要,只要能给点粮食养家就行,而且要求派人常驻大同协理马市,这样既便于协调马市中出现的纠纷,也可以随时向大同传递消息,马士英觉得自己也没吃亏,马上同意了,李槐也答应以后向阳和通报军情时,抄送一份给大同巡抚。

  马士英想要的是谈妥了,渠家祯开始发话了:“李都司,你现在不在督标了,是不是?”

  李榆马上点头称是。

  “那你现在吃我大同镇的粮,做的是我大同镇马市的生意,我们是不是一家人?”

  李榆想了想又点头说是。

  “李都司,既然我们是一家人,你那里的首级就不能只给阳和,大同这边你也得给!”渠家祯声音更大了,好像李榆欠他的钱不还似的——李榆在新平堡打了一仗,收尸的事都甩给新平堡参将方咨昆,这家伙足足捡了一百颗完好的首级,让阳和道副总兵很是得意了一阵子,渠家祯看着眼热,也要从李榆这里分杯羹,看着李榆还在犹豫,渠家祯急了:“李都司,本镇也不白要你的首级,你不是缺军械么,本镇用箭矢换,一颗首级换五十枝箭,你干不干?”

  李榆当然干了,首级对他一点用都没有,他恨不得马上回去把最近杀了的几十个察哈尔人刨出来斩首,李槐很不满意地瞪了李榆一眼,这家伙答应的太快了,五十枝箭最多值十两银子,而一颗首级按照大明军制可以赏三十两银子,遇到值钱的建奴、北虏首级还可以赏的更多,渠家祯这笔生意赚大了。

  大家把事情谈完,李榆也实在吃不下去了,他和李槐马上告辞,他们必须连夜赶回蛮汉山,现在蛮汉山周围军情复杂,谁也不敢说回去晚了不会出事,马士英、渠家祯对今晚的谈判结果也很满意,大同有了李榆帮忙,以后也不至于老被阳和压着一头了,马士英急着回去报告大同巡抚张翼明,双方客气了几句就告别了。

  这一趟大同之行非常顺利,双方各得所求,只有李榆很不爽,回到蛮汉山后他就拉了几天肚子,李榆气急败坏声称他以后再也不吃酒席了,他就是一条穷命,好东西进了肚子也留不住。

  五月中,李槐、李富贵、鄂尔泰和那木儿费尽心血的计丁编户、整理军制方案出来了,李槐对这个方案有点哭笑不得,这就是一道明国与蒙古的大拼盘,那边都有点像,但那边都不是,其他三人却很满意,鄂尔泰高度评价这是蒙明合作的结晶,李富贵也很高兴有机会调动人力、物力做买卖、煮私盐,那木儿比李榆大不了几个月,年纪轻轻却有机会参预这么大的事,简直有点得意忘形了,谁敢说一句这个方案不好的话,他就跟谁急。

  方案的第一条就是设立洪巴图鲁大帐——鄂尔泰对这个称呼很不爽,听起来像群草寇,但李榆没有蒙古汗册封的官身,只有把洪巴图鲁这个也来路不正的尊号先将就用了。大帐由李榆和乌兰主持,而李榆作为目前在土默特川唯一的洪巴图鲁将是蛮汉山乃至整个土默特川的主宰者,拥有对全体蒙汉部众的号令权和裁断权,对洪巴图鲁的不敬和背叛必遭腾格里的严惩。李榆一看就不干了,自己哪有这本事啊,这个洪巴图鲁就是绰尔济喇嘛在库库和屯随便喊了一声,大家跟着一起哄就叫上了,这名不正言不顺呀!再说他和乌兰能不能成婚还说不准,怎么弄得他们像两口子似的。李榆一推脱,李富贵和鄂尔泰马上凶相毕露,绰尔济喇嘛是土默特川最有威望的长者,他说你是洪巴图鲁,你就是洪巴图鲁,而且我们这里乱糟糟的,所属部落各自不同,放羊的、种田的还有做贼的应有尽有,没你镇住这些乱七八糟的人,散伙、内讧都有可能,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那木儿更是红着眼叫,乌兰跟你受苦这么久,你还敢说不一定娶她,你有没有良心,你要是敢不娶她,我们全体土默特蒙汉百姓坚决不答应,李榆被这帮家伙吓住了,昏头昏脑就答应了。

  李富贵、鄂尔泰还规定土地、草场和牲畜统归洪巴图鲁所有,并由洪巴图鲁统一分派使用,洪巴图鲁还握有对粮食、牲畜、财物和战利品的分配权,李榆吓了一跳,我一个穷光蛋要这么多东西干什么,李富贵解释说,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大家一切都归公,一块干活劳作,然后一个大锅里吃饭,简单说就是“吃大锅饭”。

  计丁编户基本上模仿明国的卫所制,五丁编一小旗,五小旗编一总旗,五总旗编一百户所,五百户编一千户所,分别设立小旗、总旗、百户、千户等官职,有鉴于明国卫所军民不分、军官一支独大的弊端,李槐他们又在每百户所设队长一员,每千户所设哨长一员作为统兵官专事军务,而千户所这一级又设断事一员专事狱讼,再设教谕一员专事教化文案,鄂尔泰得意地向李榆解释,这样一来既有政务官又有统兵官就解决了军民不分的问题,而且断事独立于千户所只对洪巴图鲁大帐负责,形成对官员有效地制约,像明国卫所军官那样可以随意欺压良善、夺人财物的事绝不会在土默特川发生了,设立教谕则是因为这里的文盲实在太多了,必须要有人帮他们读写文书,教谕另一项任务就是教人读书认字,也不能指望那些粗人有多大的长进,但至少要让他们以后能读得懂信。

  洪巴图鲁大帐则设立大断事、掌钱粮、掌教谕各一员,另设不定员赞画若干,协助李榆处理政务兼理文书,李榆疑惑地瞟了李富贵、鄂尔泰和那木儿一眼,这三个家伙立即脸红了,这几个官职都是给他们量身定做的,他们已经分过脏了,鄂尔泰要当大断事,李富贵当然要管钱粮,就连那木儿也捞了个掌教谕的差事,赞画自然留给外来户李槐——他什么都可以管但就是没实权。

  鄂尔泰马上保证自己绝不独揽大权,遇到大案要案,他一定会把各千户所的千户、断事都召集起来一起议定,而最后的裁断权还是归洪巴图鲁,李富贵、那木儿也拍胸脯说,他们一定会好好干,绝不会辜负洪巴图鲁和广大土默特川百姓的重托,李槐倒是无所谓,一句话都不说,李榆笑着点点头,他手下就这么几块料,不用他们还能用谁,不过李榆要求再设掌兵事一职,这是留给赵吉的,看到这几个人有点犹豫,李榆坚定地说到,赵吉过去是做过马贼,但他比土默特那些所谓的巴图鲁都勇敢,他在库库和屯大战中的英勇表现已经证明了他对丰州的忠诚,这样的人难道不能重用吗?看到李榆如此坚决,大家只好同意了。

  李槐又讲解了军制,他们几个在各营地排查了一遍,目前蛮汉山有六千余户人家,共有人口三万二千人,其中男丁八千余人,能征战的精壮有三千人,计划编十个千户所,外加一个匠作营。官吏的职权也做了分工,各百户所、千户所的百户、千户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带领大家共谋生计,而队长、哨长则要组织男丁训练和戍守营地,各所的男丁平日为民、战时为兵,洪巴图鲁大帐下设亲卫营,兵源从各所征调精锐,这是蛮汉山的常备军,负责攻伐征战,士兵的装备日用由大帐供给,士兵的家眷则由所属百户所和千户所从优供养,蛮汉山太穷目前只能将亲卫营暂定为五百人,不过这五百人都可以得到精良的武器和一人双骑。如果出现大战,需要调动兵力,洪巴图鲁大帐可征调各千户所的哨长、百户所的队长带领本部青壮出战,戍守营地的任务则移交千户、百户。

  李富贵则讲解了他管的匠作营,他把蛮汉山能找到的能工巧匠都找来了,目前打造简单的农具、武器没问题,他还收罗了一帮奸商,打算在马市上倒卖财物、兴风作浪,李富贵的目标就是钱,要不择手段地赚钱,争取一年后能供养一千亲卫营的骑兵。

  李榆听着也觉得不错,不过他很快想到最重要的问题,你们折腾出这么大个架子,人怎么办?我们从哪里找这么多合适的人做官吏,总不能都赶鸭子上架吧。鄂尔泰马上回应,你懂什么,这是国制马虎不得,就算是草台班子也得先搭起来,实在不行就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以后再慢慢找人,李富贵、那木儿也嚷嚷,我们都不怕累,你怕什么,先干起来再说,三个人叫嚷一阵就一拍屁股走人了。

  李榆看着整理文书的李槐,摇着头说:“玉山大哥,我怎么越想越害怕呀,这样做能行吗?”

  “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咬紧牙关也得干下去,”李槐苦笑着回答,看着李榆愁眉不展的样子,又说道,“其实有些事变通一下就行了,比如百户所一级的官吏就可以通过公举,草原上有的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有的是能征惯战的勇士,你把大伙公举出来的长者、勇士加个任命,百户所的官吏不就有了吗,千户所一级比较麻烦,我们一块商量着办,大不了每人多兼份差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计丁编户进行的还算顺利,蒙古人对这一套并不陌生,很多大的部落就是这么干的,公举也不是新鲜事,草原上的盟主几乎都是这样产生的,只不过那是台吉和诺颜老爷们的事,跟他们没多大关系,不过照猫画虎他们都会,公举办事公道的长者做百户,年轻力壮的勇士做队长这点事难不住他们,板升的汉人对计丁编户能接受,但让他们公举就有点麻烦了,他们都被别人管惯了,平日里又是各种各的地各过各的日子,谁也不愿意出头管别人的事,这给了板升的蒙古人和当过马贼的那帮家伙机会,这帮人趁机大肆活动,乱中夺权,结果板升公举出来的百户、队长不是蒙古人就是马贼,规规矩矩的庄稼人没几个,不过李榆无所谓,既然是老百姓公举出来的那他就认,他可没闲心跑到哪个百户所去乱插手。

  李榆最喜欢干的事是组建他的亲卫营,蛮汉山能打的棒小伙子有的是,大家都削减脑袋想进亲卫营,这才是真正的兵啊,能跟洪巴图鲁在一块混这比在百户所当个队长更有前途,选拔亲卫营的竞争太激烈,连莫日格这样的好手都来凑热闹,李榆一把就把他拉出来。

  “莫日格大哥,你去千户所当个哨长吧,你这身手当兵太可惜了,你要是不想去千户所也行,就在亲卫营当军官,我给你一百骑兵。”

  “榆子,你知道老哥脑子笨,一个大字都认不得,别为我糟蹋官职了,”莫日格扭扭捏捏说,他犹豫了一下又小声问道,“榆子,我给你当侍卫,你要不要?”

  李榆一把抱住莫日格,兴奋地说道:“谢谢你。莫日格大哥,以后我们就在一起了。”

  千户所这一级的官吏其实比想象的好办,蛮汉山就那么几块料,谁有什么本事大家都清楚,想不用都不行,就这样还空缺了不少职位,只好叫人先兼着,以后有合适的人选再说。那些天,李榆的大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穷光蛋也有春天啊,跟着李榆混过的人都有官当,而且很多人头上还不止一顶官帽子,但有官当不等于会当官,李榆这个草台班子只要凑到一起就少不了吵闹、嬉戏,李榆自己也没个官样,正事一谈完就和大家打闹成一片,李槐看了都脸红,这要回到阳和一说,绝对让大明的官员笑掉大牙。

  不满意的人也有,毕力格从大同跑回来了,见到李榆就很委屈地抱怨,封官这种好事怎么把他落下了,他辛辛苦苦为蛮汉山赚钱容易吗?韩大功认的字不比他多当上了千户所的教谕,乌海、巴克这两个粗货资历不比他老也当了哨长还兼理千户,凭什么不给他官当,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李榆也头疼,按理说毕力格也应该给个千户,但蛮汉山会当官的人难找,有奸商潜质的人更难找,毕力格这种人不去做生意简直就是浪费人才,李榆一拍桌子就说:“我给你一个跟千户一样大的官,你自己报个官名吧。”

  毕力格想了想说:“明国管钱粮的是户部,户部尚书就算了,你给我个挂千户衔的户部侍郎吧。”

  毕力格敢胡说,李榆就敢乱写,提起笔就要写委任书,这可把一旁的李槐吓了一跳,赶紧制止了李榆,李槐想了一会儿提笔写道:封毕力格为通商大使,加千户衔。

  毕力格要的就是千户头衔,李榆一画押,毕力格就拿着委任书高高兴兴回大同了。

  不过李槐对这次编户、公举还是满意,蛮汉山经过这么一折腾,居然又扒拉出百余个读过书的人,这可是宝贝啊!李槐和李富贵、鄂尔泰、那木儿一商量,决定把这些宝贝集中起来教导一段时间,然后来一次考试,成绩优异者留在洪巴图鲁大帐和千户所任职,差一些的也不能浪费,可以派到千户所、百户所当书吏,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掌教谕那木儿了,那木儿差点乐昏过去,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还有当“科考”主考官的命——在他心目中,蛮汉山就是一个小朝廷,他那木儿就是内阁大臣。

  蛮汉山人少地方小,折腾了计丁编户和制定军制两件大事,前后才用了十来天时间,接下来就要试试身手了,大断事鄂尔泰已经不满足于种种地、放放羊和做做生意这种小事了,他想要更大的地盘、草场和更多的牲口了,催命似的逼着李榆出兵。

  ;


  (https://www.bxwxbar.com/book/45739/2681629.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