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三国人杰传 > 一六六章 刘璋迎刘备入蜀 拜州牧大封功臣

一六六章 刘璋迎刘备入蜀 拜州牧大封功臣


  经历过雒城苦战的刘备,也不敢小看益州人的斗志,所以将所有部队都汇聚到成都。

  刘备包围成都数十天,派从事中郎简雍进城劝降刘璋。此时城中还有精兵三万人,粮食和丝帛可以支持一年,官吏和百姓都愿死战到底。

  刘璋派张裔出使刘备军,诸葛亮对张裔说道:“老子《道德经》有言,‘太上下之有知,其次亲而誉之,再次畏之,最次悔之。’今成都之内,益州上下,无不认为刘璋暗弱,有志士皆向吾主明公,不可不谓悔之。”

  诸葛亮的意思是,老子说了,最好的政府,就是老百姓大概知道有这么一个政府,次之的就是老百姓天天表扬这个政府,再次就是老百姓害怕这个政府,最差的就是大家天天说这个政府不行。现在刘璋那边的情况典型就是属于最差的,而刘备正好可以解决这种局面。

  张裔既在朝堂,知道其中暗流,又知兵民所向,认同诸葛亮所言,这时刘备又许以礼其君而安其人也。张裔回去后告诉了刘璋,刘璋说:“我们父子统领益州二十余年,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百姓苦战三年,暴尸荒野,实在是因为我刘璋的缘故,我怎能安心!”因此命令打开城门,和简雍同乘一辆车出来投降,部属无不伤心落泪。刘备把刘璋安置在公安,归还他的全部财物,让他佩带振威将军印绶。

  之前有任歧、赵韪,也是攻到成都,却被东州人拼死击败,赵韪更是被一直打回江州,最后还被东州士李异反攻杀死。

  一百多年前,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的吴汉攻至成都城下,还有另一云台将臧宫相助,每战皆胜,公孙述的大将延岑说:“男儿当死中求生。”于是公孙述散家产募五千敢死,大破吴汉,吴汉落水差点死掉。之后,公孙皇帝与延岑全军出城死战,延岑三破臧宫,公孙述与吴汉恶战半日,被猛将一枪贯胸而死,何等壮烈!

  可惜刘璋终究不是公孙述,成都人也不是当初那些失去故土,背水一战的东州人了。

  这一次,史料上见不到“攻”、“破”“败”“战”等字样,只有一个“围”字。

  这一次,成都内外十余万人,见于史料的牺牲者,只有一个弱女子。

  《华阳国志》记载,张昭仪,广汉督邮朱叔贤的妻子,朱叔贤策划逃出城投降而下狱,刘璋将张昭仪“配兵”,疑似做军妓,昭仪不屈自杀,“三军莫不哀叹”。

  时任蜀郡太守的大名士许靖准备翻墙出降,没成功,刘璋知道“危亡在近”,就没杀他。许靖在刘璋手下先后任过三郡太守,极受礼遇,结果出了这么件丑事,连刘备都差点因此不用他的。

  其实,仅凭刘备、诸葛亮的荆州集团要想在没有丝毫根基的益州立足进而建立一个国家,难度可想而知。“东州士”为此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东州士”而言,刘备入蜀是他们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再次尝试。因此,对刘备入蜀一事,与益州土著豪族坚决反对、拼死抵抗截然相反,“东州士”的态度多是积极的、欢迎的。

  以法正为例,建安初,天下饥荒,他与同郡人孟达一同入蜀依靠刘璋。然而,却很长时间不能得到重用,很久以后才担任新都令,后因他的品行为人诟病转而在刘璋帐下担任有名无实的军议校尉。法正的情形反映了很多客居蜀地的“东州士”的现状。他们对刘璋政权逐渐失望,又长期处于益州土著豪族的压制下,故欲投靠能够重用他们的明主。所以刘备入蜀,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人心所向。

  刘备进入成都,大摆酒宴,犒劳士卒,取出城中存放的金银,分赐给将士,而粮食和丝帛则物归原主。刘备兼任益州牧,对有功将佐,所降文武,尽皆重赏,定拟名爵。

  赐予诸葛亮、法正、张飞及关羽四人黄金各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作为诸将中最高赏赐。

  拜糜竺为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为刘备手下众臣之最。

  法正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

  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事务。

  简雍为昭德将军。

  孙乾为秉忠将军。

  关羽董督荆州事,授权掌管荆州地区刘备控制的部分,包括荆州南部四郡和从东吴借来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关羽事实上镇守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

  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

  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翊军将军为刘备首创置,第一任担任者为中央军最高统帅)。

  以陈到统率白毦兵。

  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并命其督临沮(辖荆山、漳乡、夹石等地)军事,还以之前的都亭侯。

  任命黄忠为讨虏将军。

  魏延被任命为牙门将军。

  任庞羲为左将军司马。

  霍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赖恭为镇远将军。

  黄权为偏将军。

  刘琰为固陵郡太守。

  程畿为从事祭酒。

  廖立为长沙太守。

  向朗为牂牁郡太守。

  征召马良为左将军掾。

  费诗为督军从事,后出任牂柯郡太守,又转任益州前部司马。

  费观为巴郡太守。

  伊籍为从事中郎。

  任命夏侯纂担任广汉太守。

  李恢为益州功曹书佐、主簿,迁州别驾从事。

  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费观担任裨将军,后又升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镇守益州东南。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为什邡县县令。

  王谋,字元泰,汉嘉人,为别驾。

  邓方,字孔山,荆州南郡(治今湖北省荆州市)人,为犍为属国都尉。

  何宗,字彦英,蜀郡郫人,为从事祭酒。

  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为儒林校尉。

  张裔为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益州太守。

  吴懿为护军。

  辅匡,字元弼,襄阳人,为巴郡太守。

  刘邕,字南和,荆州义阳郡(治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为江阳郡太守。

  殷观,字孔休,宜城(今湖北宜城)人,任别驾从事。

  习祯,字文祥,召为从事。

  王甫,字国山,广汉郪(今四川三台县)人,被调赴荆州,任命为荆州议曹从事,担任要职,协助关羽。

  李邈,字汉南,广汉郪人,为益州从事。

  李邵,字永南,广汉郪人,李氏三龙之一,为州书佐部从事。

  李朝,字伟南,广汉郪人,李氏三龙之一,为别驾从事。

  马勋,字盛衡,巴西阆中人,辟为左将军属。

  马齐,字承伯,巴西阆中人,初为张飞功曹,张飞将其举荐给刘备为从事。

  李福,字孙德,梓潼涪县(今四川绵阳东)人,为书佐、西充国长、成都县令。

  龚禄,字德绪,巴西安汉人,龚谌之子,为郡从事牙门将。

  龚谌,为犍为太守。

  姚伷,字子绪,巴郡阆中人,为功曹书佐。

  王士,字义强,广汉郪县人,任符节长、牙门将。

  冯习,字休元,南郡(治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担任领军。

  张南,字文进,担任领军。

  糜芳任南郡太守屯江陵。

  将军傅士仁屯公安。

  郝普,字子太,义阳(今治今湖北枣阳东南)人,为零陵太守,守零陵。

  潘濬(又作潘浚),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汉寿)人,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为治中从事,管理荆州事务。

  孟达,字子度,为宜都太守。

  其馀彭羕、卓膺、吴兰、雷铜、张翼、马岱、吴班、董允、秦宓、谯周、吕义,邓芝、杨洪、费祎,文武官员共六十馀人,并皆擢用。刘封、吴班、关平、周仓、廖化、马谡、蒋琬,及旧日荆襄一班文武官员,尽皆升赏。其馀官将,给赏有差。杀牛宰马,大饷士卒;开仓赈济百姓,军民大悦。


  (https://www.bxwxbar.com/book/42992/2302087.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