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新汉1627 > 第十四章 聘礼

第十四章 聘礼


  明代汉人婚礼中的第四个阶段为纳征,即男方将聘书和礼书送到女方家里,民间俗称下聘。时移俗易,明代婚礼中,有人家将纳征与请期合并,下聘礼以后,月内男女双方完婚;有人家纳征送达聘书,订立婚约以后,经数年后方才成婚的。婚书包括聘书、礼书、迎书,聘书是订亲的文书。明代婚姻双方纳征流程中在聘书上签字画押,即代表男女双方的婚姻在法律上生效,聘书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结婚证。明代小说中多有记载,有男女双方订立聘书后,女方悔婚的,后男方将女方状告,县官判决女方嫁女给男方;有男方悔婚的,女方状告,县官判决聘礼归女方,男方另作些许赔偿。

  王大有与刘二来米脂县时,只带了些许散碎银两,方便在路途上使用。王大有考虑到求亲下聘耗费甚众,来时在二人包袱中藏有些往日打劫来的首饰,此刻将出来送往镇中钱庄发卖。晋商的足迹遍布西北各地,四十里铺镇上也有一家票号,王大有将许多首饰递出,柜上点验以后递了二百两银子出来。这时节灾荒遍地,这低收高卖的生意很是兴隆,米脂县内也还太平,掌柜见王大有生的伟岸雄壮,却也没有过多盘问。

  王大有与刘二出了票号于镇上大肆采买,汉人婚姻中聘礼最重,古今相同。明代婚姻中男方纳征置备的聘礼主要有茶叶、首饰、衣物、金银元宝、绢帛、马匹、牛羊等等,俱为双份。明初提倡节俭,明末奢侈之风大起,不过聘礼一般依婚姻中男方家的财力量力而行。王大有与刘二感情深厚,情同手足,预备将这二百两银子花个干净。

  二人在四十里铺镇南北大街上先寻了个首饰店,店中首饰花样繁多,刘二选了花样下了定金,掌柜写了收据凭证递给刘二,约定来日来取。二人出了首饰店,拐进旁边成衣铺。一个矮胖的掌柜迎了上来。明代裁缝手工缝制衣物,虽然不需要如同当今裁缝一般丈量人材尺寸,亦需要说明需用之人高矮胖瘦。二人说明来意,要赶制聘礼衣物,掌柜问及女方的身量,刘二说不上来高兰英的体格,只仿佛记得她与王大有的夫人高兰香身量相似。王大有见此,便向成衣店掌柜报了尺寸,交了定金,只求裁缝赶工,应是下聘急用。掌柜亦立了收据凭证递与二人,约定三日后来取。

  二人在镇中忙活半日,刘二抱着两匹绸缎,王大有提着两盒茶叶,回往客栈。二人回房洗漱歇息片刻,已然中午,复又下楼往客栈大厅用餐。这镇上往来商旅众多,二人居住的客栈规模庞大,客栈后院有寄养牛马的牛棚食槽,常有贩卖牛羊马匹的商旅打尖住店。今日恰巧有凤翔府一众商旅在此歇息,商队首领姓陈,陈掌柜在归化城买了马匹牛羊,预备往西安府发卖。王大有听到几人谈天,便上去攀谈,继而说明来意,想要购置马匹牛羊做彩礼。陈掌柜也是豪爽之人,见二人预备喜事,平价卖给二人两匹马,两只绵羊。王大有与刘二见此,愈发恭维掌柜,这陕西人最是豪爽,一时几人相谈甚欢。王大有与刘二见聘礼大致置备停当,心中大为高兴,又请小二上了酒,几人推杯换盏,午后方停。

  王大有与刘二忙活了三日,方才将彩礼基本置备停当,茶叶、首饰、衣物、绸缎等诸多聘礼存放在刘二房中,马匹、绵羊放在客栈后院牛棚饲养。二人前时兑换来的银两还剩余五十多两,只去了一百两出头。时间紧张,二人又不曾去米脂县城与延安府城采买,是以花费较少。

  王大有在刘二房中歇息看守,他嘱咐刘二上街寻人代写聘书、礼书。刘二又在镇中大街南头找到了卖字的秀才平天尊。平秀才此刻没有生意,正在闲坐,瞅见刘二走了过来。他记性好,认得刘二,起身拱手作礼,向刘二打招呼:“刘公子,不知今日前来,又要作何文书啊?”平秀才见刘二一身书生打扮,庚帖、拜帖也要劳烦别人代写,以为他是哪家不学无术的富贵公子。

  刘二见平秀才起身招呼自己,连忙拱手回礼:“平先生正忙,不才今日还要劳烦先生代笔。”平秀才的大名实在是异于常人,刘二印象深刻。他偶尔想起,忍不住思量,“这等穷酸文人,点了秀才已是天幸,点他做举人,除非是哪个官儿昏了脑袋才行。”

  刘二与平秀才行了礼,拉了书桌前一把椅子大剌剌的坐了下去。刘二见平天尊已然安坐,说道:“小个近日与人结亲,来日将去岳丈府上纳征下聘,今日请先生代写聘书、礼书。”聘书是婚姻双方正式约定婚姻的文书凭证,礼书是纳征下聘时聘礼的礼单,都是明代婚姻中的重要文书凭证。刘二说完,将先前在纸笔店购买的大红纸张递了过去。

  平秀才将红纸接了过来铺开,又翻开前时刘二关注的那书本,研好笔墨,预备书写。刘二将他岳父高有功的姓氏住址与平天尊一说,平秀才就知道了,高有功家在四十里铺镇是大户,人尽皆知。平秀才依着书本,提笔写了起来,刘二侧身观看。

  “……西安府白水县王大有,今凭王大有为媒,高文举保亲,以王大有表弟刘玄德,见年一十八岁,与延安府米脂县高有功第三侄女,名高兰英,见年一十六岁,缔亲,备到纳聘彩礼若干。自聘定后,择日成亲。所愿夫妻偕老,琴瑟和谐,今立婚书为用者。……合同婚书女婿某押……”

  平秀才刷刷点点,照着书本,将婚书一气呵成。刘二看着,心中暗道,“这卖字的营生也真是容易,照了书本抄写就成。”盘算着将来大事不成,大不了自己剃了光头,他也做这卖字的营生。他却不知,这卖字的文人书生哪里有生活富裕的,除却繁华之地,寻常人平日里难得写几回书信字据,多数卖字的先生收入微薄,又受地头蛇欺凌,平日里所得微薄收成将就生活,到了背运之时,就要忍饥挨饿。

  平天尊将婚书写了三份,婚姻双方与媒人需各持一份。他吹干了红纸上的墨迹,将婚书凉在一旁,平秀才又问刘二所备聘礼数目样式,预备写礼书。刘二将日前所购置的财物一一告诉,平天尊复又翻了书本,展开红纸,挥笔誊写。

  “……鸾凤婚书鸳鸯寿帕鹅黄表里鹅青缎匹……骏马两匹绵羊两只……”刘二仔细瞅着那书本,竖排的字体看起来有些头疼,不过大概看了清楚。书页上将婚姻纳征所下的聘礼中的一应物事全列了出来,下到鸡鸭布匹,上到金银犀角,应有尽有,全编出了文绉绉的四字排比句。平秀才照着他方才所说的,将刘二聘礼中应有之物全写了出来,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很是郑重。

  平秀才写完,吹干墨迹后,又将纸张凉在一旁,与刘二闲聊。刘二对那书本早有兴趣,向平秀才告了罪,取了书本观看。书皮上印有《新刻群书摘要士民便用一事不求人》,刘二大致翻了一翻,倒也看了明白,这书本原来是明代的应用文百科大全。刘二这才想清楚,依照这本书,书生只要字不太丑,俱能做卖字的营生,只看平秀才面黄肌瘦的模样,便知这营生所得不多。

  刘二对书本没了兴致,便专心与平天尊聊天,他惯会说话,平秀才的家底不一时给他探了个究竟。平秀才家里是外来户,成化年间逃荒到米脂县,他祖父勤俭持家,倒也置下了几亩田产。平天尊的父亲也是个秀才,多年赶考不中,又不善营生,将家中产业败了个七七八八。平秀才父母早亡,家中只余下他一人。平秀才读书很是刻苦,十八岁进了县学点了秀才,前次乡试落榜,今年又因连年灾旱米价腾贵,家中贫苦,不曾前去赶考。他如今年纪二十五岁,不曾娶亲,只得卖字为生,以待积攒些银钱,期盼下次乡试中得举人,光耀门楣。

  二人说话间,纸张上墨迹已然干爽,平秀才起身将聘书、礼书折叠收起,递与刘二。刘二付了银钱,站起身来,看天色已晚,便邀请平天尊前去吃酒。刘二想着以后他与王大有可能到陕北活动,万事依靠高有功一家也不完美,想向这穷酸秀才多探听些米脂县内的情况。刘二与王大有往日在客栈里亦与掌柜伙计闲聊,只那掌柜伙计俱是圆滑之人,说话处处打着埋伏,问不出个所以然。

  平秀才素日里穷困惯了,左右人物看他不起,今日刘二这个读书人与他所谈甚欢,又见天色已晚,左右没有个主顾,他便欣然答应,起身收拾笔墨桌椅。刘二帮忙将桌椅寄存在街尾一家店铺里,平天尊很是给店中掌柜说了几句好话,他每日里都是如此,掌柜哪日心情不好了,还要酸他几句。两人收拾停当,刘二怀揣着文书,领平秀才往客栈走去。

  PS:文中只是大概描述了明代婚礼的流程,明代婚书礼书的具体内容考证不到,另明代婚姻中六礼各流程俱有文书交换,礼节繁多,文中进行了简化。以上,请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


  (https://www.bxwxbar.com/book/39960/2222657.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