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网络理财大亨 > 第六章 事件发酵 全民关注

第六章 事件发酵 全民关注


  “不知道,尽人事,听天命吧!要是有人把工厂和债务接手,市政府单独拨款安顿工人就好了。”

  这话狄立自己都没信心,声音越说越低。

  狄立的人脉比简潜强了无数倍,连他都不看好后续的处理,简潜的心情更是拔凉拔凉的。

  突然,前方一阵警鸣声,几辆警车拦住了游行的人群。

  然后,一个扩音器的声音响起:“工友们,我是市公安局的副局长刘汉,你们的要求是正当的、合法的,已经反映给了市里面的领导,引起了领导们的高度重视,许市长现在正往这里赶来,请大家停下自己的脚步,相信我们,我们一定能把问题解决的。”

  人群慢慢停了下来。

  不到万不得已,工人们是不愿意走向游行讨薪这条路的。而且这家淋浴房厂的工人多是来自SC、HN以及AH的外地人,基本上没有本地人,更是缺少不听话的勇气。一般来说,外来人远远没有本地人有底气。

  前段时间的反常气温已经过去,杭城正常的冬天其实非常湿冷,看着工人们受冻的样子,前方的武警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些大衣发给大家。

  正当气氛缓和,现场沉寂时,工人里面又传来了嗡嗡的说话声。

  “快走,去工厂!”

  狄立接完一个电话后,开窗一敲简潜的车窗,大声招呼他。

  “怎么啦?怎么啦?”

  简潜还在稀里糊涂当中,正在休息的工人们突然乱哄哄地往工厂方向跑,有人边跑边喊:“回去,快回去,有人趁我们不在去厂里抢东西了!”

  简潜明白了过来,赶紧发给汽车往工厂赶。

  本来拦在前面的武警,在后面拼命喊:“回来,回来,你们要相信政府,我们一定会妥善处理的。”

  他们的处理本来是十分妥当的,但为了及时安抚工人,把警力都拉到这里,而忽略了工厂那边。对工人来说,他们虽然相信政府,但还是不如工厂里面那些看得见的东西牢靠。

  简潜开了一段路,望着到处狼奔的人群扶额叹息:这车是没法开到工厂去,现在到处是人,碰着、伤着人就亏大了,还是跟在警车后面一块去吧。

  狄立明显也是打同样的主意,将车停在路边等警车先走。

  到了工厂,里面如同一场台风刮过,到处都死纸屑、泡沫盒和料袋。在武警的控制下,秩序基本上已经恢复,办公楼门口有几个拿着电脑椅的人在和武警交涉。

  简潜和狄立直奔生产区,里面也有几人在跟武警争执:“这些设备本来就是我的东西,我卖给他们,他们都还没有付钱,现在我拿回自己的东西有什么不可以?”

  “对不起,这里已经被查封,具体的处理办法请等待通知,现在请你们出去外面等。”

  为首的武警根本不为言语所动。

  “算了,我们来晚了,去外面等处理结果吧!”

  狄立看了看除了几台难拆的大设备就一无所有的生产区,放弃了浑水摸鱼的打算。

  到了外面一打听,简潜才明白过来,原来有几个供应商预计自己很难要到货款,就趁工人外出、武警没反应过来的时机,找了一群无业混混来抢东西,加上其他浑水摸鱼的人,所以一片混乱,像电脑、打字机等稍微之前的东西基本上都被抢走了。

  最操蛋的是,因为抢东西的人里面有不少混混,这些人把车间和仓库里的成品淋浴房,以及玻璃砸了个稀巴烂,将这批工厂最值钱的东西变成了一堆废渣,原因只是因为这些东西太沉重,搬不动。

  现在警察正在调查情况,具体是哪个供应商雇佣的人还没有头绪,但这名供应商无疑遭到了所有工人和供应商的诅咒。

  “这个天杀的SB,现在工厂拍卖也卖不了几块钱了,我们的钱是彻底没指望了。”供应商在狠狠咒骂,工人却有不少人痛声大哭起来,要说对工厂、对这些玻璃的感情,没有人比他们更深、更真。

  供应商们说归说,却没有谁愿意离开,都等着最后的处理方案。

  一辆黑色的轿车驶进工厂,工人都围了上去,懂车牌的人知道这是许市长到了。

  许市长并没有先去看检点资产出来的结果,而是先去安慰工人。今天情绪大起大落的工人们无疑十分敏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失声痛哭。对他们来说,失去一年的收入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后面的老人还在等着这笔钱吃饭、看病,小孩等着钱交明年的学费,全家都在等着他们带着一年的血汗钱回家过年。

  “大家放心,这件事情我们一定会妥善处理的,请大家相信我们!”许市长虽然一再做出承诺,但事情明显不可能当天就能解决。

  一直到了旁晚,许市长才因为要回去研讨处理方案而离开。市长走后,供应商们也陆续回家,只剩下武警和工人,以及一些媒体记者还留在现场。

  至于简潜,也和供应商们同一时间出了工厂大门。

  第二天,事件继续发酵,尤其在一条电视报道播出后,社会舆论更是沸反盈天。

  报道源于事件发生后当天晚上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名叫王大成的工人趁夜撬了附近一家小卖部,结果被巡逻的武警当场抓获。

  昨天为了缓解工人们的紧张情绪,武警并不禁止他们出入,只不过加强了附近的巡逻,而这名工人正好在撬锁时被巡逻队撞见。

  经过审讯,他交代了自己的作案动机是为了偷一笔钱寄回家过年。

  在媒体的挖掘下,王大成来杭城打工的来龙去脉也被摸了清楚。与一般工人为了发家致富不同,他出来是因为受到了女儿的刺激。

  他女儿在老家赣省上学前班,学校规定每个月要交30块钱,才每天发一盒牛奶,不然只有一小片面包。因为王家并不富裕,加上家长认为孩子不喝牛奶也没什么关系,所以没有交这30块钱。

  结果有一天,王大成去学校旁边的五金店打零工时,意外地看到自己的女儿在捡别人丢掉的牛奶喝。其实他也不是交不起这30块钱,只是没想到这么小的一件事,会对女儿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因此,他下定决心到外面闯荡,要出人头地,从此再也不短女儿东西,别人家女儿有的,他女儿也要有。

  报道播出后,事件的影响力迅速扩散到全国,尤其在网上更是引发网民大规模的讨论。这里面不仅有拖欠民工薪资的话题,更有一个全民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国家提供的免费牛奶,变成了学校敛财的工具。

  ;


  (https://www.bxwxbar.com/book/39353/2148997.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