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 > 二十八、特区建设季 一

二十八、特区建设季 一


  721号的回归,引起了特区的轰动!

  马思安教授带领的小组带回的宝藏,在特区曾母岛图书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展览。那场面可以说人头攒动,人人兴奋。要知道这笔财富是属于全体穿越众的,当然,马思安教授团队的提成得先扣除。

  即便如此,光金币金条共计184吨,黄金饰品11吨,白银1378吨,各类宝石钻石多达451公斤。

  每个参观的人都被要求签署为期五十年的保密协议。不得在公开场合谈论宝藏的来源,不得出现在任何著作,不得传达给穿越众以外的任何人。

  协议虽然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过还是有泄密的风险,不过特区政府并没有因为泄密而秘密处置这笔财富,公众的知情权至高无上。现实的情况是穿越众自觉的遵守了协议,参观的人一出图书馆便没有人再谈论这笔财富。

  中央工作组的同志虽然感觉到了这几天特区民众陆陆续续进出图书馆,情绪像过节一般高兴,但是,没有人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全岛图书馆是为数不多的限制进入的场所。

  毕竟这笔财富太过于庞大,同情和支持中央,并不等同于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显而易见的结论。

  接下来的几天,特区拨了一笔经费给中央工作组,正式开展革命同志遗孤的信息搜集和登记工作,宁海涛等领导也很长时间内没有出现在中央工作组的办公室。

  不过,工作组需要的技术支持,特区总是有求必应。哪怕是调用飞机,送调查组的同志奔赴各地实地调查,都是随时安排。唯独工作组申请图书馆通行证的事情一直被搁置。

  事实上,特区各部门人员都是满负荷运行,没有人能闲下来。很多很多的事情等着去处理。

  尤其是移民已经陆续进入加州省,民政部门、农业部门、法律部门的同志全员行动,正在按照原定计划安置移民。

  特区的重点项目凤凰城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施工阶段,各部门的压力非常巨大,甚至连军队的人都被各部门临时征用。

  财政部门的同志这段时间急的直跳脚,特区工业产品输出的速度跟不上特区建设步伐,需要采购的外汇资金往往是账面上才出现,便直接被其他部门调走使用,财政部门从开始到现在都处于空转状态,没有一个子儿进入财政部库房。

  不过,这种情况随着宝藏的出现,得以改观。

  按照计划,这批黄金金币和金条,还有白银,全部回炉重铸。184吨黄金50%缴财政部门,另外50%黄金和1378吨白银全部归国资委工业与金融特别委员会,剩余的黄金饰品及各类珠宝进财政部门其价值作为发行特区货币的依据。

  92吨黄金相当于1934年1.1362亿美元的价值,相当于2亿左右中国的银元。而此时,整个中国流通的银元不超过18亿元,全中国中资外资银行的银元存款才3.7亿银元。

  那十吨黄金饰品的价值起码超过其本身几倍到十几倍的价值,451公斤的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翡翠占大头三百多公斤剩余八十多公斤的大小不等钻石,即使按最低最低的估计,他们的价值在50-100吨黄金的价值。

  光这批黄金饰品和宝石,折合成黄金价值应该不低于200吨黄金的价值。

  按1934年美元价值发行,归属财政部门的东西可以发行4亿美元的钞票。或者是8亿左右的中国银元。

  用财大气粗形容现在的财政部门一点不会过分。

  同样国资委工业和金融特别委员会获得资本金也是足够的庞大,92吨黄金,1378吨白银。相当于2.7亿中国银元的资本金。

  即便如此,特区的难题还是多如牛毛。很多东西不是用钱能解决的。

  除了现有的设备和为数不多的水泥,现代化所需的基础工业特区一样没有。

  特区的工业部门为了发展的先后顺序,发生过无数次争执,不过最早被落实的工业项目是水泥工厂。

  主要原因是,现在世界各国的水泥产量极端有限,很难在市场上买到足够多的水泥。而特区的建设需要的水泥是天文数字级别的。另一个原因是市场上的水泥标号不够高,难以满足高层建筑和大型项目对水泥强度的需求。

  直接的原因是,特区知道在马都山区就有合适的水泥原料。曾经有过一个拉法基水泥厂。特区造岛所需的水泥还大一部分是国际招标,都是这个水泥厂中的标。尽管当时的马来西亚政府对该工厂提出过警告,但是还是被拉法基集团总部拒绝了,声称企业的自由经营权不受限制。

  而归根到底,加州的水泥产业将会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印钞机。

  干法水泥制造技术,这在后世并不是什么秘密。特区的国家图书馆网络镜像站中甚至有都江堰拉法基水泥厂的设计图纸,制造工艺,这些资料仅仅被用来课程教育的参考资料。

  中建工程公司的第一个工业施工项目就是加州第一水泥厂,设计规模为年产五千万吨熟料。

  建筑施工可不是拿着设计图念个咒语就能建成的。即便中建工程公司最早获准从移民中招聘建筑工人,人数也扩大到五千多人,要完成全部的土建安装任务预计为五个月,这还是考虑一切顺利情况下最好的估计。

  可事实上,任何一项大型工程都会出现无数意外。譬如委托荣欣商号采购的回转窑、斗料立磨机、减速机就遇到了麻烦,这种设备在德国早就规模生产了,不过,特区需求的产品参数与他们定型的产品有点差距,光那个巨大的回转窑从原来估计65个工作日交货,已经被明确推迟到90工作日,其他两项的参数出入也还大,不过,工厂的专家认为特区提供的设计方案比他们的更加合理,正在重新开模生产,产品出来后如果效果不错,德国工厂可能会购买该设计的技术专利。

  涉及到机电一体化和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和小规模生产都由特区自然科学院主持。其中的问题多如牛毛,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模块,资料里面都有,甚至还有一款教学用软件,可惜很多接口程序与现有机械并不兼容,只能看不能用。

  后来科学院计算所那帮子没有知识产权的家伙干脆暴力破解,还原系统软件的源代码,边盗版边修改。

  高科技产品都是用一个少一个,所以自然科学院在加州第一水泥厂的设计中,尽可能少的使用电脑系统,除非必不可少的地方,比如能效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灌装系统,该环节直接关系效率和成本的工序,机电一体化不可避免,其他工序仅可能使用人力。

  所以最终的设计图纸其实是个凑合的产品,它并不完美。按照原设计图纸人料比是10000吨/人年,而现在甚至不到6200吨/人年,一个五千万吨产量的水泥工厂用工人数也上升到8000人。

  即便这样,加州第一水泥厂得效率远远超过世界上所有的竞争对手。从中国市场来看,启新、江南、华商三家水泥厂总共的年产量都没超过一百万吨,而三家的产量占到了中国的70%以上。从业人员是加州水泥厂的三倍,产量不到加州第一水泥厂的五十分之一。

  从成本测算,中国市场平均出厂价为每桶12银元(六桶为一吨),每吨出厂价为72银元,1934年启新水泥厂每吨的利润为6银元。加州第一水泥厂采用特区自产的石油副产品编织袋,每袋50公斤装。原料成本包含特区矿山出让金(每吨1元)、机具采挖成本(每吨0.04银元)、人力成本(每吨0.5银元)、煤碳(每吨0.9银元)、电力(每吨1.1银元)、运输成本(每吨2银元)、增值税(10.2银元)、其他附属税项(1.2银元),成本每吨为16.94银元,出厂批发价为61银元,利润每吨可达44银元,年化利润预期为22亿银元。可以说,这笔账才是特区批准建设加州第一水泥厂的核心原因。

  从质量来看,当时的水泥标号至多不超过50,而加州第一水泥厂设计生产的水泥标号为65R。

  不管从质量还是价格,加州第一水泥厂都具备横扫市场的基础条件。

  唯一能限制加州第一水泥厂的是需求!

  特区相信,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水泥这种战略物资,会像钢铁一般必不可少。按第一个五年计划测算,加州第一水泥厂能供外销的水泥比例会从70%逐年下降到不足10%,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加州需要第二个水泥厂,甚至更多的水泥厂才跟的上特区发展的步伐。

  1934年年底前,特区的重点工业项目是水泥厂。但是,这仅仅是调用人力物力最多的项目而已。

  真正关系特区未来的项目,也随着财政资金的到位,被特区政府讨论。

  赵琦年总理正在办公室与首任自然科学院院长陈隽永讨论自然科学院提交的1934年度启动项目资金拨付申请计划。

  陈隽永院士穿越之前是中科院生物基因研究所的所长,主攻生物制药领域。穿越以后,理所当然的担任起自然科学院院长的职位。

  自然科学院在特区属于开放机构,穿越人员在不在该院工作,都可以单独提出研究项目申请,某种程度上,自然科学院除了内部独立研究,还承担着筛选公众申请项目,并向特区申请项目资金的功能。

  “老赵,自然科学院和公众一共提出了三万一千五百二十二件项目申请,经过我们筛选,其中一百九十四件经科学院复建委员会讨论必须马上启动,现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人手不够,尤其要督促特区的人力资源部门,大力招聘有科学背景的华人到加州来工作。我们自然科学院几十个研究员人人扛着十多个项目的研究,很多同志累的实在不行了。你们政府再不解决这个问题,别怪我没提醒你,我老头子可要带他们来你这里抗议的。”

  赵琦年一个月时间增加的白头发,都比他五十多年的总和还多。这都被各部门要人逼出来的。

  低技术劳工的问题还好解决,各部门所需的有一定现代知识背景的人员缺口多达几万,这世界有学术背景的华人,全加起来都不够科学院的需求。

  “老陈,你就是把我逼死,我也没多余的人给你。关于人力资源的问题,我看这样,你们有看中的人写出来,我让他们去找。不过,人肯定是不够的,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你们科学院自己想办法,组织培训机构或者大学研究院,为特区培养高端人才。”

  陈隽永想想也没错,看赵琦年这段时间累的白头发剧增,心中也是一软,点点头,没继续闹。

  特区从一张白纸上面开始规划未来,这里面的事情千头万绪,各部门的压力最后都汇总到他的头上。

  “这份项目资金拨付计划,下午我带到国务会议讨论,今天不管多晚,一定给你答复。通过多少项目,就给你们打多少钱,一分不少,今天就拨款。”

  陈隽永听自己的目的达到,笑眯眯的谢了一句,回自己单位去了。

  当天,中央工作组申请图书馆通行证的文件再次被转送到赵琦年办公室。

  这个申请已经在特区各部门研究,兜圈子二圈了。甚至,工作组组长邓颖超同志都亲自关注,在文件上批了“请特区同志研究,予以答复。”这个口气已经是比较重的了。

  赵琦年拿起电话拨了一个给宁海涛。

  “宁书记,工作组的同志对图书馆通行证的事情有点情绪,你看这个事情如何答复。”

  宁海涛此时正在视察航天发射基地的工作。

  “琦年总理,这个问题涉及特区的保密制度,现在确实有必要理清楚,我现在正在航天基地,干脆我们常委会碰个头,详细研究一下,定个制度出来。”

  “好,我马上过来。”

  ;


  (https://www.bxwxbar.com/book/38819/2218608.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